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98. 人間福田勤耕耘
2011/03/13 07:39:35瀏覽268|回應0|推薦0
 

《靜思晨語。慈濟宗門》98. 人間福田勤耕耘

以下為2010年8月24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20100607-101.jpg
20100824-1.jpg

影音版  | Flash 


imga0fa2b775e6fced8e9687871ef5fa8b6 

大覺者演法普被
大有情菩薩傳承
授法受法無量義
四諦六度展萬行


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說,我們前面,〈說法品〉已經到一段落了,我們現在開始,就是〈十功德品〉了。

佛陀在〈說法品〉裡,不斷提醒我們,《無量義經》是「甚深微妙無量義」,它是「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 所共守護」。這是前面佛陀希望我們,能夠重視這部經,所以闡述了這段文。

所以現在又要再提醒人人,我們若能夠將這種「文理真正」的教法入心,自然我們就不會又再受外道、或者是邪魔來侵入我們的內心。因為「正 法」就有一股的「正氣」,來護我們的心念。

要如何才能夠使人人把這個「文理真正」入心?我們聞法歡喜,那就是「心受」;聽法能夠聽得很歡喜,這是我們內心的受用。我們若將 「法」放在心裡,自然我們就會身體力行;身體力行才能夠有 辦法見證那個「法」。

慈濟人把法聽入心,走入人群去付出,去見苦知福,所以「甘願付出、歡喜感受」,這就是「見證受用」。因為我們的身體力行,才能夠見證受 用。這樣,法才真正能夠不斷不斷,沁入我們的心來,滋潤我們的心地,這是一種真正很微妙的喜悅。每天、每天我們都能夠法喜湧泉,能夠不斷 湧現在我們的心裡,這就是「法」--讓我們能夠輕安自在,讓我們每天歡喜。

聽法若歡喜,能夠受用、能夠身體力行,這就是回報佛恩。所以常常聽到慈濟人說:「我們以和來供養。」是的,以和來供養,以四合一來供養; 合心、和氣、互愛、協力。這些他們要身體力行,這完全就 是要這個大團體,真的一心一志,如此來回報他們所受的法。所以說起來,學法,真的我們要身心受用;我們若不能身心受用,我們光是聽沒有 用。

所以大覺者他能夠演法普被,佛陀他說法,就是為了要普被一切眾生;從在佛的時代開始,期待他能夠不斷、不斷延續到未來。這是佛陀的意,希 望他的心懷暢演,能夠普利天下未來的眾生。

所以大有情者,能夠體會佛陀的心意本懷。「大有情者」就是「覺有情者」。什麼叫做覺有情者?那就是菩薩!菩薩已經覺悟了,不過,他還是在 人群中;所以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叫做「覺有情者」,就是菩薩。

菩薩、大菩薩,他傳承,要傳承這個法,他就要很了解。只是自己一個人了解還不夠,希望在場的人更加清楚;大家若都更加清楚,要去傳法才能 正確,如此才能夠利益後來的眾生。所以大有情菩薩傳承,希望那個時候的人又更清楚,希望未來的眾生能夠很正確接受。

所以傳教者,無論是在教育,或是說法,莫不都是要把法教授給人人;接受法的人也希望能夠清楚,所以「授法、受法無量義」。教授文理真正無 量義的法,眾生來接受能夠很正確,而且還是沒有偏差的、文理真正的無量義法;這就是教與受,希望能夠很正確。

這正確的法,不離開「四諦、六度、十二因緣」。

「六度萬行」,就是佛陀對人人的教育,這一直、一直和大家分享過了。

看看,過去佛陀的教育跟現在,應該是人性是一。雖然時代不同,但從佛陀在世時,就是一直在教育人,要啟發這分的愛心,要能供養三寶,要能 布施等等…

有一回 有一對的老夫妻,已經是很貧窮了,他們也無法能用勞力去做工了,家裡也是很貧困。但是他們要活下去。怎麼辦呢?他們就是去垃圾堆去翻,翻翻看有什麼東西能 吃的?

這對老夫妻常常都是很怨嘆。怨嘆說:「我們怎麼這麼貧困呢。」他們知道因果,因為佛陀在世時,法不斷在傳;聽到的人就會傳--「人生的苦 難,來自於過去沒有布施,所以才會這一生如此貧困。」

他們自己也是知道:「對啊!過去無法布施,這一生佛在世,我還是無法布施。」非常的怨嘆。但是他們的心還是很虔誠,相信因果。

有一天,他們在垃圾堆中翻找時,忽然間翻到一根木頭;這根木頭原來就是檀香,很有價值!很歡喜,趕快拿去換了一包米,不是很大包,小小一 包米;他們一天可以吃一餐,可以吃三天。

第一天,趕快去洗米下鍋煮飯。佛陀已經知道了--「這對的老夫妻有心想要供養,過去生就是沒有造過福,所以這一生這麼貧窮。」佛陀知道, 他就對舍利弗說:「舍利弗,那對的老夫妻今天有米有飯了,你應該要趕快讓他們有機會造福啊!」舍利弗真的在他們飯煮熟這時間,到達了。這 對老夫妻看到舍利弗很歡喜,看到舍利弗的缽還是空的,兩位老夫妻他們就趕快準備,就 說:「我們今天很有福,我們有飯煮熟了,剛好舍利弗尊者到達!我們今天還是過著今天的生活,我們把這碗飯趕快來奉獻供養舍利弗。」二人很 歡喜,供養舍利弗了。

這天,雖然他們同樣要再去垃圾堆,又去翻東西吃,但是滿心歡喜。

隔天,老夫妻看看時間快到了,又對彼此說:「趕快,今天我們又能夠第二天的飯可煮,今天我們能夠聞到飯的香,我們也能夠吃一頓飯。」佛陀 又知道了,對迦葉尊者說:「來,今天這對的老夫妻,他們有第二餐的米可吃,這個時候你可以再去。」那麼迦葉尊者也是在那個時間出現,這對 的老夫妻更加歡喜,覺得「迦葉尊者,是佛陀尊者中的首座弟子,所以我們應該要供養!」所以把今天這餐飯,又再供養給迦葉尊者。同樣,又回 復去垃圾堆找東西來吃。

第三天剩這碗米了,老夫妻就覺得說:「這一生還沒吃過白飯,今天確定能夠吃到這碗白飯了。」所以又開始煮。剛煮好,佛陀出現了!看到佛 陀,真的是好像萬福臨身,那種的歡喜無法言說,非常踴躍地歡喜。他們頂禮,趕快將這碗熱騰騰的飯,供養佛陀,佛陀就為這對的夫妻祝福啊。


這對的夫妻目送著佛陀離開了,這對的夫妻說:「我們能夠供養舍利弗是大智慧啊!供養迦葉尊者是大福德啦!我們能夠供養梻,是圓滿的福德! 我們這一生,已經是比所有的人都要富有了,所以我們應該要滿足了。」所以在這對老人的身心裡, 充滿著滿足的幸福。

這是在過去佛陀在世時。

在現代,在緬甸,也是一對的老夫妻,他們就是務農。遇到災難,田裡的穀子已經被風摧毀掉,土地也已經有鹽分了,生活會很困難,可能要依 靠,他在馬來西亞的兒子來接濟。他真的是心很擔憂。

忽然間有慈濟這個團體到來,不只給他稻種,不只給他肥料,還能啟發著他們那分從內心能徹底了解因果,所以夫妻覺得說:「我們要為善!過去 生我們就是沒有造福,現在我們才需要人來幫助我們。慈濟這個團體,是幫助無數人的團體。我們若能夠捐錢給慈濟,慈濟可以替我們,又再救很 多很多的人。」所以雖然稻子尚未收割。他們要為善及時,所以就去向人借錢來捐。

因為慈濟初階的救濟,已經功德圓滿了,稻子也已經長大,肥料也已經都發完,所以這短期的救濟結束了。他擔心將來要遇到慈濟人,不知道有沒 有機會?所以他就趕快借錢來捐!真的是很用心、很勉強,不過他歡喜了、他甘願。

在現代這二位的老夫妻,與佛陀的時代那二位老夫妻,那個心不是一樣嗎?那個貧窮的困境,不是都一樣嗎?那個時代有,這個時代也有。但是不 同的,是在於難得得到三碗米啦,前後他歡喜布施出去;現在這個時代是他先受災,慈濟人千里迢迢去到那裡,把稻種送到他的手裡,把肥料載到 他的村莊,讓他們自己勞作,能夠一而生無量,一顆稻種,它能購藏於日月中,能夠無量再豐收。這是比較起來不同的地方。

因為我們有一群的慈濟人,就是緣苦眾生去付出。而在佛陀的時代,叫做「福田僧」,好好修行,修得眾生供養能夠得福。

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是因為社會已經很混亂了,貧窮苦難人多;我們應該就是要,啟發人人心中有情、有愛,擴大愛、拉長情;把這個覺有道的精 神,不只是精神說法傳授,我們還要再有形傳授,把芸芸的眾生都把他當作是福田。苦難的眾生,是我們在家居士的福田,我們應該去付出。

所以人間福田、所以愛灑人間,無不都是教育我們,要以這愛的種子去救濟苦難眾生。這就是佛陀他在他的時代,能夠讓人人用功、好好去修行, 來傳法給人群,那人群來供養,讓佛法能夠興盛。

現在種子無量,在培養種子的時 候,應該要回歸在,佛陀所教育的慈悲喜捨。這個慈悲喜捨,用在我們人人的心中;那就能適應在現在的環境,去救拔濟苦!

現在的環境,看,普天之下苦難偏多啊!現在貧窮的國家,貧窮的人民很多。所以我們「教富濟貧」,我們能夠跨出了很多的國家去救濟;我們能 夠把這種子撒在人人的心中,產生無量的大愛。讓他們也能夠就地救濟,或者是又再跨越其他的國家去救濟。看,這不就是人間的福田嗎!

所以,佛陀來人間,是大福田!再培養更多的種子,再回歸來,來散播大地耕耘福。

所以「福慧雙修」,就是叫做「大有情者」。所以「大覺者,演法普被」--大有情菩薩傳承,他要傳下來,傳承了這個法,要再讓後面的人又更 加了解。

所以「授、受」--「授法、受法」那就是「無量義」;還是這個「無量義」的精神。

所以「四諦六度展萬行」--我們現在開始在伸展各個六度萬行,以各種各種的方法,要如何能夠解除眾生的困難?我們要如何去教富濟貧?我們 現在又是「濟貧教富」,讓貧困的人也能夠又再去造福。

佛陀的時代那對的老夫妻,現在的時代這對的老夫妻,這不就是濟貧教富嗎?這無不都是大福田!

所以請大家,時時要多用心啊。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79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