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9. 善根力具法自通
2011/02/23 20:29:08瀏覽255|回應0|推薦0
 
以下為2010年7月28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20100607-101.jpg
20100728-1.jpg


imgd9b5bc74e918725749fcc1268e635856 

眾生無機
雖近不見
慈善根力
遠而自通


「眾生無機,雖近不見,慈善根力,遠而自通。」意思就是要向大家說,我們眾生與佛必定要有因、緣;根、機要會合。要不然就是與佛同處一地,也無法看到佛,聽到佛的說法,所以雖近不見。

大家記得我常說一個故事--

一個小城市有九萬人,三萬人聽到佛,不只聽佛說法,又看到佛、見佛聞法。

另外三萬人曾聽過,知道有「迦毗羅衛國,悉達多太子成佛了,已經來到我們城市,我有聽到,聽到有這位已經成佛的覺者,不過我很忙,不曾去拜見,當然我也是不曾聽到佛說法。」

但是又有另外的三萬人,沒有,不知道可有這樣的覺者來我們村莊裡,不曾聽過。

看,與佛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城鎮的地方,佛到一個地方,眾生才有三分之一見佛聞法。有的人雖然聽到名字了,卻是也沒有想要追求的心,何況又有完全沒有聽到,都不知道的。

看,眾生的機,若沒有這個機緣,即使很近,也是一樣看不到,不曾聽過佛法。不過也有的人,有這個慈善根力,雖遠自通。

常常不是對大家說:「人之初、性本善。」人人既然與佛,有平等的佛性智慧,他自然內心有善根的力量,有這個善根力,雖然是離很遠,不過他自己也會通道理;不用聽到佛法,他也能通、能了解佛法。自然這個善心、愛心,他也是能時時佈施、付出;甚至開闊自己的心胸,也能引導其他的人,走入這條慈善的道路,這就是「慈善根力、遠而自通」。

所以「慈善根力,有無量門」,這個善的門有很多種。所以無論是小乘、大乘,都有開這個慈善的門;或是善根的力量,能懂得善待自己、自愛自己。能懂得自愛自己的人,自然就不會去冒犯別人。


imga26e7bbe9570472c45e0ac08907ecdde 

慈善根力
有無量門
機多教異
其跡必廣


總而言之,善根力就是充分的愛心。

其實有愛心,我們的煩惱心就會比較輕;因為自愛就沒有煩惱。自愛的人對貪婪,或是「貪、嗔、癡、慢、疑」這些煩惱,自然他就是淡薄、輕一些,自然那分愛就開闊。開闊愛的門,當然有各種如何去應根機。

因為這個根機很多,「機多教異」,所以「其跡必廣」。有很多國家,宗教不同,不同的宗教,也有仁愛、博愛等等…愛的心也很開闊,也會救人、做好事。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宗教,不同眾生的根機,不同的名稱教育,這就是「機多教異」。

就像眾生生病,病了有西醫、有中醫。中醫是中華文化的精粹,把脈就能知道人的身體病況,所以能開藥。

古時候較高貴的人,皇宮裡面或是富貴的人家,婦女有病,醫師要幫她看病把脈,不能直接,叫做「絲線把脈」,以絲線綁在其中一邊,那位的手脈上。醫師在線的另外一邊,只是摸那絲線,就知道她的病體。


這個在現在西醫,科學發達;西醫也是一樣,開始時是用聽筒去聽,聽他心跳的聲音,聽他肺部喘氣的聲音等等…那也是同樣透過管道來診察。

現在再來,就能夠知道胃裡面到底有什麼?就用內視鏡。

愈來愈發達了,再來就不用這些管道,用這個光影,現在有很多的儀器,人躺在那裡,儀器靠過來掃描,自然你裡面的筋骨、血脈、內臟等等…無不都是攝於光影的儀器中。

這就是說,我們人有無限量的根機,有無限量要對治。所以科學也是一個法,科技愈發達,所以教育的門愈來愈開闊了。所以「其跡必廣」。

這跟佛法有關係嗎?有!佛陀、宇宙的大覺者,他啟一理,我們就能通達萬法。所以宇宙萬物的真理,那就是從一念道理開始。但是眾生要看什麼樣的根機?適合什麼樣的道理?與佛有緣就有機了,自然在遠的地方也看得到。

看看我們慈濟的法門,看有多少人住在不同的國家,光是聽到慈濟的名稱,就歡喜了;自然一直就有這個因緣。只要一粒種子在那裡開始落地,因緣成熟了,開始各種的因緣去引導;看到慈濟、聽到慈濟,他就起歡喜心,自然會合起來,共同做一件事,這也就是叫做「機緣」。

若是有緣,善根自然顯現,再遠也是同樣能通。

所以說來:「慈善根力有無量的法門。」很多的法門,因為機、不同的根機多,我們要在不同的國家,去施展慈善的根力,當然就要用不同的方法,那個足跡才能普遍。

看,現在有四十多個國家有慈濟人!六十多個國家有了災難,慈濟人走遍了這六十多個國家。年年不斷在增加慈濟人的足跡,這也就是「其跡必廣」。


img9c4cb22d1255786d90d83adc0b71418c 

【無量義經集選】

斯經譬如一種子
百千萬億從它生
千億種子復又生
展轉乃至無量盡
一法能生無量義
無量義者一法生


所以我們《無量義經》就如一顆種子--「斯經譬如一種子,百千萬億從它生,千億種子復又生,展轉乃至無量盡。」

《無量義經》,因為它是「無量義從一生,一能生無量」,這就如同種子一般;一顆種子,它能不斷一直復生無量。

常常跟你們比喻「水果樹」。種子種入土裡,因緣會合,所以時間累積,這顆種子變成一棵大樹;水果的大樹,它就是年年那個季節若開始,它就是開花結果之後,它每一顆水果裡,那顆籽再拿去種,同樣又是一棵樹。你們想它的結果纍纍,又每一顆再形成一棵樹,看這不就是「百千萬億從它生」嗎?從那顆種子生出來嗎?

所以《無量義經》就像一顆種子。其實《無量義經》要跟我們說的就是一個法;「法」我們若能通達,很多的道理我們就能了解。

所以同樣的道理,「千億種子復又生,展轉乃至無盡量。」各位,只要你能用愛,去開啟人人的心門,自然人人的愛心,也是由你的愛,把它培養出來。

十多年以前,慈濟還沒進入貴州以前,那是一個歷史性,在大陸最貧窮的地方。在那裡的孩子要讀書,根本就沒有機會。一百個當中,看是不是有兩、三位有機會?

現在已經不是了,我們從開始,走入最貧困的地方,我們為他們助學,改變他的環境,鼓勵他的父母讓孩子出來讀書。由此開始,慢慢讓他有機會走出大山。

但是要來鄉下教書的人也很少,其中有一位,非常感動人的年輕人,叫做「謝東」,他已經在城市讀大學畢業,他是讀外語系,很乖、很努力,所以有外商,外面的企業家要聘請他,以很高的薪水要給他。但是他立志,就是要再回到他的鄉村--貴州、羅甸,他就是那裡的人。

他回來當老師,他很用心教書、教英文,一個人負責三班;甚至再負責,每一星期四個晚上,再幫學生補習。你看,他的時間,完全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他回來鄉下教書薪水很低,甚至在那麼鄉下,即使有錢要買菜也沒處買,米油鹽也是很缺乏,何況其他?所以他自己還要種菜,種菜還要再和學生分享。就這樣很用心,學生看老師那麼用心,付出那分的大愛;同樣,學生也跟老師一樣立志,將來脫貧,一定要受高等的教育,所以一定要去讀大學。所以立志讀大學,將來要回饋於教育,或是回饋過去有人幫助他們,他們也要在社會去付出。

所以老師用心、學生用功,吃飯吃得很簡單,物資很簡陋,教室很簡單,但是常常可以聽到,他們琅琅的讀書聲。

你們想,像這樣教學與讀書,這種用功,克服很多的困難,貧窮的困難、交通的困難、物資缺乏的困難等等…他就是絕對沒有退心,你看這不就是「展轉」?只要一個發心,用心、用功,用他的智慧,用他的時間換來常識,發揮他的智慧,願意再回鄉來。

雖然很刻苦、很貧困,但是他聽到學生,認真在背誦英文的聲音;他看到他的學生,連一碗白飯拌著鹽,這樣眼睛還是再看書。這種師生那麼的精進用功,你們想,不必再多久的將來,一顆一顆種子,不就是菩提成林嗎?社會不是愈來愈有希望嗎?

所以,各位,我們「無量義經譬如一種子。」我們在《無量義經》裡能體會很多的道理,我們體會之後,我們以身作則,不只是言教,我們還是身教,開闊我們的心胸包容一切,開闊我們的心地。多下好的種子,不只是我們的心地變成菩提林,纍纍的果實;這個果實,也能去撒播在其他的地方。我們若能這樣,「機多教異,其跡必廣」。

所以必定要有這個善根力,雖然是遠、也會通。我們離佛的時代也那麼遠,離他的故鄉也那麼遠,不過只要有這部經在我們心目中,自然我們的道理,法會自通;即使無量的法門,我們也有辦法開。

總而言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78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