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37. 第八功德 (一)
2011/04/07 20:34:03瀏覽788|回應0|推薦0
以下為2010年10月18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20100607-101.jpg
20101018-1.jpg

影音版 Flash 


img3bdb424170204eaa296f80ef505cf98a 

能攝心專注 所作皆辦
以清淨智 體解大道
得道種智 成大智慧
斷諸劣習 去除惑業
因於堅持進修智德故


學佛無不是要學得智慧!

但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就是因為煩惱,才會讓真正的真理無法入心,所以無法啟開智慧;這就是因為「有漏」。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到達無漏;沒讓它漏掉,真正佛法真入心,就永不忘,沒把它忘記。

所以我們大家必定要發這念心,發真無漏智;發出了一分真誠的心,來追求無漏的智慧,如此才能「斷諸煩惱」。因為煩惱使人愚痴,所以我們必定要斷諸煩惱。

我們要能得真無漏智,斷諸煩惱,我們才能攝心;要將我們的心收攝起來。所以要「能攝心專注,所作皆辦」;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常常自己反省,自問自己--「既然學佛了,要行菩薩道,我們是不是有對眾生關懷付出?或是我們只是一直想求自己的快樂,求自己享受。有沒有想到,想到眾生芸芸還在苦難中;還有現實生活的欠缺,以及內心的矛盾煩惱?」

雖然有時會想,我們自己也是有煩惱,我們要如何去解開別人的煩惱?

但是有人就這麼對我說:「師父,有時候看到別人的心,都一直轉載煩惱中,我自己就警惕自己,覺得我是不是和他一樣呢?像這種家裡的事、感情的事,是可以放開的,為什麼他放不開?想要去勸導他,若想到自己就踏不出去了」。

我就說:「無論妳自己如何,妳如果看到他,為了感情在牽連煩惱,為了家庭那麼的鬱悶、憂鬱;你若覺得這樣不對,你就勇敢去輔導他。」

自然他就提起勇氣,去向對方輔導。開始說他所聽到的話,說他看其他,比他朋友更苦的人的故事…這樣說了以後,對自己來說,他說:「感恩師父,您要我去輔導他,其實我輔導了我自己。我自己過去聽了之後都忘了,為了要輔導我這位朋友,所以我會想很多,我看很多,我聽到的法,我如此拿來用,用在我朋友身上,覺得其實是警惕到自己的心,我也看開了。」

看,類似這種,我們有時聽法,聽了就是過去了;等到我們看別人煩惱時,將法拿來輔導人,其實就是在輔導自己。

所以我們應該要時時攝心專注;時時把我們的心攝住好,時時我們都沒有煩惱。看到別人在起心動念,方向偏差,我們及時就能應用,這自利、利他,自做、教他做,這樣叫做「所作皆辦」。

「以清淨智,體解大道」--

既然發心學佛了,我們要以真心求法。所以我們能以清淨的智,不是為名,不是為利;但是我們所為的,就是祈求能接近佛的教法,更期待佛心己心,將佛的心,入我們的心裡。

我們的心就是佛的心,佛心就是清淨無染這種清淨的本性。所以我們必定還是一樣,雖然我們還是凡夫,我們還是要用清淨智來體解大道。體解了大道,得道種智,成就大智慧。佛法我們學,學入我們心中,在我們心中沒有漏掉,所以我們慧命不斷增長,這就是大智慧。

要得到道種智成大智慧,必定要斷除劣習,棄除惑業!

各位,我們劣的習氣,是不是我們斷掉了呢?除了我們表達出來的習氣以外,我們內心迷惑、無明的業,我們也要一直去除掉;去除了一分惑,自然就開一分智慧。所以我們若要能斷習氣去惑業,必定要堅持進修。我們若不堅持進修,這智德就無法現前。

所以請大家學佛,我們必定要先發那分,清淨無漏的智慧。我們要求,發心祈求,要學佛就是要學得到達「無漏智」。


img23f98330c2b05655bdbaf0cafc436823 

信心者信受所聞
所解之法無疑心也
能深信諸法而生喜樂
於三寶淨德福慧因中
以出世之心
修入世志業


所以在《無量義經》,第八功德也是不思議。

因為佛陀他是為了要救度眾生;眾生煩惱重重,佛陀隨著眾生設種種方便,使令眾生能發心--發那分追求佛法的心,發那分能去除過去無明煩惱--,這就是佛陀他為了要救度眾生,必定要設種種的方法。

又再使令眾生,第一項要讓他發信心。

常常說過:「信為道源功德母。」度眾生的第一個方法,就是要啟發眾生的信心。所以眾生的信心若啟發了,自然「信心既發令勇猛」;若看到他已經開始發心了,就要再使他精進。

信心是一切法的功德母,那分的導入佛們,導入法之中,就是「以信為母」;我們若沒有這個信字,其他的功德就無法顯現。

常說的「功德」,大家都要記得,功德兩個字就是若聽到正確的道理,我們必然要做到--「功是內修,德是外行」。要讓人人外修內行,必定要從信引導,所以信心很重要。

所以信心就是,信受所聞所解之法無疑心,這叫做信心!我們讓他聽到的,或是我們聽到的法,我們要讓他相信。法要讓人相信,不是三言兩語,不是用說話,巧言令色,人家就能相信;我們要平時說話不能打妄語,不能惡口,不能兩舌等等…自然我們所說的話,人家能相信。

所以信受,我們自己要信受所聽的法,自然我們就能修口業。除了修口業以外,了解,信受之後,我們能了解,了解之後,我們就沒有疑心。所以我們聽多少,了解多少,我們就沒有再有疑心了,這叫做「信心受」。我們若以信心受法,心中無疑,法就能入我們的心,我們就能不斷不斷深入,深信諸法。

我們除了信之後,我們還會身體力行,每經一事就是長一智,長一智的歡喜,這叫做「法喜」。


所以這都是在三寶淨德福田中,若能相信,能將法用在日常,心起歡喜心,這都是因為我們相信佛法僧。這三寶都是清淨的德,佛德清淨,法身法德清淨,僧德也清淨;三寶淨德能攝受眾生的心。

就像佛陀當時在王舍城時,有一天他帶著比丘群要去弘法。那隊伍的整齊,人人的莊嚴,所以在街上,人人遠遠看到佛,人人都很歡喜心。

在這之間,有一位婆羅門很貢高,聽到人家在說,佛陀帶著僧團出來要弘法,所以那位婆羅門,他的心從貢高就生起那分懷疑「佛陀真的德行那麼高嗎?真的能無形中能降服人心嗎?」看到佛陀慢慢走過來,所有的民眾自動跪地頂禮,那之間佛陀來到他的面前,他同樣不由自己,那懷疑的心消失了,敬仰的心浮現出來;他也是一樣,和大眾這樣跪下去,合掌仰視佛陀,不由自己對佛讚嘆,佛德莊嚴。佛陀的修德顯在外面,形象莊嚴,具足三十二相,佛德能降服眾生。在那之間,佛陀看到這位婆羅門,向婆羅門微笑回禮,這樣走過去了。

阿難看到佛陀,展開他的面容微笑了,好像從佛陀的心裡,發出了光芒來,那當中非常祥和的境界。很多人抬頭仰視佛陀的莊嚴,看到從佛陀的身上,好像無限的光明,無限的希望,撒播在眾生人人的心中,這就是「三寶淨德」。

三寶的淨德能攝受眾生的心,所以讓人人起那分歡喜恭敬,這種福德。所以說,福德是從三寶的淨德中來。

「福」就是降服眾生心靈的剛強,使令眾生人人能發心,起那分柔軟的大愛的心,這就是福。啟發了眾生那分心中的疑,如此將之降服掉,這叫做「慧」。見聞就能得到歡喜心,這不就是福慧嗎?所以從佛法僧三寶的淨德,能攝受眾生成為福田,在福田中起出世的心,能修入世志業,這叫做「福慧田」。

所以各位,信心非常重要,我們若能有信心,信受所聞所解的法無疑心,若能這樣,自然我們就能,深信諸法而生喜樂;在佛法中,我們都能生很歡喜的心。

在三寶的淨德福慧田中,我們要以出世的心,去修入世的志業;學佛不能離開眾生,因為佛是為眾生修行,為眾生成佛,所以成佛之後,也是還要再入人群中去度眾生。這就是我們應該信心既發,要使令我們的心起勇猛心,如此才能入世的志業。

所以「守之不動令堅定」,我們要好好信心既發,我們要遵守,所以不動。

我們常說:「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道理就是在這裡。


img3128e680cdfec77cea4e8a60ebf5961c 

<無量義經集選>

第八功德不思議
種種方便令發心
信心既發令勇猛
守之不動令堅定


imga72f17828eb7a1a73896c53b73dbe3ac 

若人不信有罪福
依經奉行令信服
堅固戒忍行檀度
無上菩提淨國土


所以希望人人時時發這分心--要修行,我們要修無漏智。法若聽入心,我們要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了煩惱,我們要及時斷除。

「攝心專注所作皆辦」--所應該做的,我們就要做,自利利他,我們要兼利;自覺覺他,我們才能覺行圓滿。必定要用清淨智去體解大道,我們才能得到道種智,成就大智慧。佛陀的教法在我們身上,道路要如何走,我們一邊走,才能得到道路的風光,所以大智慧才能成就。

我們必定要先斷除,很多劣的習氣,將內心的煩惱迷惑,一定要去除,如此來堅持進修,智德才能現前。

所以智德現前就是我們的目標,所以請大家時時精進,多用心啊!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84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