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41. 第十功德 (一)
2011/04/09 10:14:14瀏覽1367|回應0|推薦2
以下為2010年10月22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20100607-101.jpg
20101022-1.jpg

影音版Flash 

我們學佛者,「深能發救一切眾生,成就大悲廣能就苦,厚積善根饒益一切,而演法澤洪潤枯涸」。


img9f934db1d4952cbf14c278604797ca92 

深能發救一切眾生
成就大悲廣能救苦
厚積善根饒益一切
而演法澤洪潤枯涸


各位,學佛必定就是要有「厚積善根」!

這個善根也就是要修--「內修外行」。內修就是功,外行就是德。

我們的六根對六塵,培養我們的六識,改除我們的習氣、行為在我們的行動中;所以一切都是叫做「善根」。

善根厚積就是要很厚,所以有的人說「厚德」--厚的德,不是薄德。薄德的意思就是很少德行。但是我們要累積,所以才會叫做「厚」--很厚;深深地來體會佛陀的教法,身體力行在人群中,利益人群必定要有法,學法從發心開始。


img1c798921d265353b8c972773437a9e12 

<無量義經集選>

第十功德難思議
凡夫地時弘誓願
厚積善根益一切
洪潤枯涸演法義
眾生有病法藥醫
慈被眾生恩澤潤
道跡漸登法雲地


要利益眾生,就要像水分,來潤濕大地萬物草木一切;所以我們要不斷說法、說道理。

眾生無明,好像大地很乾枯一樣。常常說「貪、瞋、癡、慢、疑,都是無明。」看大地,假如很乾,風一吹,風沙、灰塵就紛飛;假如稍微下一點雨,大地就覺得很清淨。若在大地之上,儘管有多好的種子,假如乾涸時,種子也發不出芽;假如能發出一點芽,沒有水分,同樣這顆種子發出來的芽,同樣也會乾掉、黃掉。所以必定要有水分,洪潤乾涸;說法如同這個意思一樣。

我們人的心中有無明。當無明生起時,全心昏暗。道理,我們一時要給他,也是聽不進去,要怎麼辦呢?我們要厚積善根;我們要常常累積,用法來磨練我們的耐性。用我們的耐性,不棄不捨,種種方法不斷地浸潤,這叫做「法義」--不管是直接的道理、方便的教法,無不都是法,都是義理。這就是用講的,用陪伴的。

人生的舞台本來就是如此。無明的眾生就是煩惱深重,我們要去救度他,必定要用厚積、很厚,一層一層的法,不斷不斷地吸入,不斷地付出。從凡夫地開始,我們所立的誓願,我們絕對不放棄;一生過一生,不斷地來積集我們的善根,才能立弘誓願。這樣我們才能用耐心陪伴眾生,所以叫做「洪潤枯涸演法義」。

眾生有病就要「法藥醫」。看現在社會有很多心裡病態,我們常常都聽到:「某人看不開,有憂鬱症、躁籲症。」只要有人願意耐心陪伴,他的心向道,人生的正理,這條道路,真實道路繼續走下去,心病才能徹底治療。所以眾生有病,就是法藥來醫。

「慈被眾生恩澤潤」--

我們要發慈心!佛陀來人間設教,無不都是要使令眾生能平安,去除煩惱,能夠人人和睦相處,這樣他的貪瞋癡慢慢就能去除。心中有大愛,就沒有私心,這樣叫做慈。

大愛是慈;私心的愛叫做「欲」--貪欲,或是欲念、貪婪,這都是一種自私的心。儘管你在付出,但是還有私己的心,還有「我」,付出擴大了我;兩種一樣大,空間,自己的空間就縮小了。

雖然看來我一直在付出,但是裡面的自大,比外面的付出更大;所以無明和煩惱隨著外面的付出,兩種不能互相包容,就會起衝突,這樣的煩惱會很大。所以我們學佛必定要去除無明,破除執著。

我們也說過,我們人人就是因為有執著,所以給我們很多的障礙;儘管做很多,就是一直厚積,積來宿業之障。

我們要把很厚累積的是善根,不是宿障。所以我們每一天做,做完了就放棄吧!就像在走路,前腳走,後腳放;就如我們搭一艘船,利用這一艘船能夠到彼岸,不論是渡人的人,就是說擺渡的人,或是被這艘船載的人,到彼岸必定要放掉這艘船,才能夠登彼岸。

同樣的道理,我們對人說法,讓他能夠吸收。其實我們的法給他,是一種啟動,就如骨髓移植,若是配對到了,這個人肯發心,將他的骨髓抽出來,移植到別人的身上,有這樣的緣,他吸收到了,開始他能夠造血。那個人我們不一定要認識他,但是髓在他的身上,他開始製造他的血源。

同樣的意思,我們有這個法,他的心充滿了煩惱,不懂得道理,我們給他之後,他能啟動心,能夠發揮法的良能。這樣我們就不能一直計較說:「他能這樣是我給他的,是我開導他,是我引導他的。」不需要!他有他造血的良能,不斷不斷有那一分良能,不只是能自救自度,他還能夠度他人。

所以我們不必當所搭乘的這一艘船已經到達彼岸了,還停滯在船上。不需要了!既然到了,就應該要下船登岸了。

所以自度度人,必定要用方法,所以慈就是--大愛無私,付出無所求,但是要感恩。

看看慈濟人,了解道理之後,很辛苦去付出,這是整體慈濟人,人人都是這樣。不是少數人,不是單獨。

所以我們人人若知道,我應該要感恩。感恩人人的成就,愈多人來做,我們發心立願度眾生。我們愈有成就,所以要感恩周圍的人人,這叫做「慈」--就是廣大的愛,沒有私心。眾生的恩來澤潤我們,我們的法更加旺盛,所以我們要好好地給眾生,我們還要同時感恩。

「道跡漸登法雲地」--

這就是真實道,所以我們用愛鋪路,不斷付出自己的愛心,又鋪出一條平坦的道路,讓人人來走,這就是十地。第十地叫作「法雲地」。


雲被在空中,在飄,什麼東西都不會障礙到,所以法雲地就是普遍在宇宙天地之間,不受萬物障礙。這就是表示我們利己利人,而不被人己障礙,就能打開宿業的障。

意思就是說--佛在世時或是滅度後,我們若能對這部經歡喜深入,對這部經很珍惜。這部經就是《法華經》的開經《無量義經》,我們若能能珍惜,這樣我們才有辦法啟發弘誓願。我們若能發弘誓大願,才能深入去救一切眾生,成就大悲,廣能救苦。

芸芸眾生苦難偏多,所以我們要以種種的方法,適應眾生所需要。需要物資,我們給他一切物質;需要心靈的道理,我們給他心靈的道理,教他方法,去除執著;這就是在心理上引導,這就是叫做「法藥」。這樣去除眾生心靈的無明,這必定要厚集善根,才能夠饒益眾生。

一直在跟你們說厚積,要日日分分秒秒。說一句好話,就積一句的法;好的法,伸手幫助別人,出個力,這樣我們已是積一分力量。所以我們多幫助人,多積分、多積力,多說好法就多積法。所以厚積,愈積愈厚,這叫做厚積。

希望大家了解「厚積」這兩個字,很厚,累積起來的善根,這樣才能饒益一切。

而「演法澤、洪潤枯涸」,法澤就是以我們的法,來潤漬眾生心靈的乾涸;以眾法藥,令諸眾生,使安樂一切。假如能夠這樣,不就是住法雲地嗎?只要我們心合和,你不會障礙我,我也不會障礙你;若是彼此沒有障礙,共同合心為天下眾生去付出,這樣人人都安樂,大家都安心,大家都快樂,這樣我們就是修行。

菩薩十地行,我們就完成了,到達法雲地的境界;那就是自度、度人,悉令入佛正道,人人都可以入佛之正道。


img76782a904fad43716c0813468d9d94db 

靜思法脈勤行道
靜思理法本寂靜
清澄純真無染垢
立志弘願勤精進


所以我們這一回,《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與《無量義經》的偈頌,這樣配合起來看!什麼叫做靜思?「靜思理法本寂靜,清澄純真無染垢,立志弘願勤精進」,這就是我們大家靜思法脈勤行道的道理,大家要很用心。

《無量義經》的偈頌開始,「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大家應該常常在背誦。對!這就是靜思的境界。

所以靜思的道理就是法,「法」本是寂靜。寂靜的境界是什麼樣子呢?那就是清澄,很清,很透徹,這個清澄透徹,就是純真無染的本性。

所以我們做事情,一直「我」、「我」,這種「我」的染著,這叫做執著。所以付出無所求,我們才能常常把我們的心很清淨開闊,所以叫做「志玄虛漠」。

志玄虛漠就是心無一物,沒有煩惱,所以才有辦法立志弘願;有弘願,我們就要勤精進,這就是靜思的法與理。


img1eae2204730f534ab611cd60f2047d21 

慈濟宗門人間路
慈濟宗門入群眾
無量法門在人間
自性智慧大圓鏡


再來就是「慈濟宗門人間路」--

慈濟宗門,我們的宗旨,大家修行的宗旨,無不都是要為眾生。

「慈濟宗門入群眾,無量法門在人間,自性智慧大圓鏡」,這很淺顯,大家應該都能瞭解。我們的宗門、我們的宗旨、我們的方向,就是要入人群。在人群中,有無量的法門。

我不是一直跟大家說過嗎?你遇到任何一個人,那個人所表達出來的,無不都是我們要學的大藏經。

所以說來:「無量法門在人間,自性智慧大圓鏡。」哪一個人沒有自性智慧呢?我們自己也都有,所以我們啟發這個道理。

這個智慧大圓鏡智,就在我們的心,明明了了,沒有一種顛倒、沒有一種障礙,還是明明歷歷,來照耀天地萬物眾生相,我們才能適用眾生法,去回向給眾生,去教育眾生。所以這叫做「自性智慧」。

各位,「靜思法脈勤行道,慈濟宗門人間路」,原來是我們日日所面對的,每天每一個字、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沒有離開。所以希望大家要時時多用心啊!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84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