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7. 安住清淨本性
2011/02/21 09:17:55瀏覽219|回應0|推薦1
 

《靜思晨語。慈濟宗門》77. 安住清淨本性

以下為2010年7月26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20100607-101.jpg
20100726-1.jpg


img24e9023689493707d2e0ac49a9f23368 

芸芸眾生
執染穢為清淨
安其陋習污濁
不求出離


我們眾生都有一個執著,有時候我們執污穢為清淨。所以到底什麼是清淨?什麼是污穢?分不清楚。

佛陀開始就跟我們說,一切的罪源都是從身行;有身所以就有這個造業行動。當然在這個造業中,所造一切,無不都是執著在污染中。身心的污染很多!

我們人人,若能夠有一個分別是非,分辨是淨、還是污的能力;清楚明白知道我們到底是在行淨業?或者是行污染業?我們若能夠分辨清楚;一旦分辨清楚了自然就不會受污染!

什麼來污染我們呢?我們全都是自己安身在陋習中,錯誤的習氣以為是正確。

就好像我們一直在推動要如何淨化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如何將我們的力量,用在自己的修行;用在修行之後所體悟的人生?那這種的清淨、智慧,能夠自受用,也能夠來傳給別人,這就是叫做「法、傳承」,也就是叫做「道、傳道」。

我們一條康莊的大路,路應該是這樣走,不要去繞道。你若繞一個路、偏一個方向,要再走回來大路,要繞很遠;若不是繞很遠,就這樣一直偏差,愈偏差愈遠,也許這條路無法又再找回來。

這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既然已經有了那個習氣,我們明明知道這樣的習氣不對,但是,偏偏都是安住在習氣中;這些都是很醜陋的習氣,也是污濁的習氣。偏偏我們不知道應該要趕快改過?要趕緊把這個習氣調整好。

我們若能夠調整好我們的習氣,自然在生活中,就能夠將是非分得清楚--是污濁的行為,或者是修行的方向,我們就能夠很清楚。

所以常常說:「修行就是要修我們的習氣。」不要常常安住在,我們那一分不正確的習氣;不要只是要安住在我們,那污染無明的心態!我們要趕緊及時出離。

所以有的人就說:「不用執著!」「師父不是常常說,一切就只是一個原理而已。」是啊!一項道理,它能夠有很多的名相啦。不過,你也不能只執著在那個名相,也不能把那個名相,把它變成一個道理。

譬如說,冰就是水的成分,冰是不是水呢?是不是,是。沒錯,冰就是水,這個道理是沒有錯。

那冰和水哪裡有差別?差別在哪裡?它所表現出來的「相」,是有差別的。冰和水啊雖然是同一個道理,但是那個相,冰就是冰的相,水就是水的相。但是你只執於:「我說水就是冰、冰就是水,同一個道理。」這種執著在於無相,只執在理中,執理為無相,這樣行得通嗎?不通!

因為我現在很口渴,我需要的是水,我需要的不是冰。很口渴的人,若能夠有一杯剛剛好的水,溫溫的水、冷冷的水,這就是能夠及時解渴,能夠讓我免於口渴。但是冰就是冰啦,冰無法一下子讓我喝下去。

要如何才能夠讓我喝下去呢?用時間等待它,等待它冰溶化。還有方法嗎?有啊,拿去太陽下曬,自然冰就化掉了。還要更快些,更快些就是再拿水,把冰丟下去;這樣這個冰,還是一樣在水中融化掉。不過我們這些動作都沒有做,也沒有那個水,也沒有太陽,也沒有時間去等待它,但是我就是急著現在要喝,沒辦法,冰還是同樣冰。雖然我們睜著眼睛,看著這塊冰塊,成分就是水;但是,它還是冰,還是無法飲用,無法飲用。


我們雖然常常說:「人人都是好人!」那大家都是好人,只是他的習氣還在;習氣若還沒改過來,就不適合做這件事情。

一個人叫他說:「你要有耐心一點,耐心來學,那自然你也會有成功的一天。」但是他偏偏就是沒有耐心啊!不只是沒耐心,還很急;不只是很急,脾氣還很壞;不只是脾氣壞,又還粗暴。你們想,這個人要叫他去做這個公關,人與人之間如何溝通啊!這樣適合嗎?不適合。

有時候覺得這個人能用,但是過頭了;本來清淨的習氣,因為給他重任之後,變成了權力,他就要執著著。這也就是本來單純,變成了複雜,變成了那個心性剛強。

這個環境會造成很多,有時一個環境,能夠讓一個很複雜。多貪、多欲的人變單純,那就是很好的環境。

有時候很好的環境,開始本來也是單純;一念的好心,在這個環境中,偏差一點點,就會變成了自己的心,在淨中受污染。

就像說有一位年輕人,才二十幾歲,他有一個很好的家庭,父母也是我們的慈濟人。但是他總是很苦惱,為什麼苦惱?為他的孩子苦惱。他的孩子,他愛他,愛到這個孩子很嫌棄,嫌棄父母愛關心他,把關心他變成了是管他,所以他一直去外面,要找自由、要找快樂,所以去交到壞朋友。

這些朋友帶他四處走,但是這個孩子的本性還是很好,因為朋友那分的殘暴,去吵架、打架。他雖然這樣看,他覺得不對,別人要邀他,他知道不能去。不過,既然邀不動,這些朋友就遠離他而去。遠離他之後,他自己覺得他很孤單,所以變成了憂鬱症。

因為他本身,還有一個善良本性,沒有被拉去。不過父母疼他,他不要;壞的朋友要拖他走,拖不動,他自己覺得他很孤單。在憂鬱中,父母就一直去關心他,憂鬱反而變成了躁鬱,看醫師也沒辦法了。父母整天為這個孩子很擔心,就拜託我們的慈濟人,是不是能夠來為他開導、陪伴?

剛好遇到一位慈誠,有年紀了很有智慧。有一天他就帶他,跟他說:「來,我們一起去,你陪阿伯到養老院。」「養老院有什麼好去的?」他就說:「反正我今天就是要去,你就聽阿伯的話。來,阿伯帶你去,你陪我去。」

陪他去了,看到那個養老院,「為什麼他們家那麼窮嗎?」「不,他們家不窮。你問這位老伯看看。」老伯就開始跟他說,他有孩子等等…他就說:「你的孩子怎麼那麼不孝!」自己說了之後,自己的心就有一點,再說別人 好像似說到自己。

但是這個養老院裡頭,還有收養殘疾人,那個殘疾就是腦筋不好,或者是殘障。一些孩子,有很小的、有較大的。他就又再把他帶到那邊去,跟他說:「他到底幾歲了?為什麼吃飯要人餵?你去問問他到底他是幾歲了?」走過去實在很不情願,就問:「你是幾歲了?」「二十七歲。」

對方是腦性麻痺。腦性麻痺,頭腦還很好、很清楚,但是,光是要聽他說那個二十七,怎麼聽就是很困難;後來有人幫他翻譯。他覺得說:「二十七歲跟我同齡,為什麼他要說一個二十七歲,那麼辛苦呢!」那時候他自己的內心就很掙扎,他二十七歲要被人送來這裡。「有父母嗎?」「有啊!」父母年紀大了,身體又有病,家庭又困難,所以沒辦法,就要把他送來這裡。

自己心裡就想:「我自己父母的年齡,現在也不小了,我的家庭又是很好,我到底又是什麼不足呢?」

開始回家,回家的路上,這位阿伯就又對他說:「你現在都有看到了,因為你是很好命,沒有接觸到這樣的環境,你沒有人可比較。我是覺得你是很好命,你可知道,你的父母現在的年齡,五、六十歲了!五、六十歲,人生無常,什麼時候會怎麼樣,你知道了嗎?」他又說說:「五、六十歲,也有人七、八十歲,八、九十歲…」

「是啊,我今天還有一個地方還沒去,你再陪我去。」「要去哪裡呢?」帶他去醫院當志工。

看到小兒科,孩子這麼小,怎麼在加護病房?看到那些癌症的病患,幾歲了,二十多歲,三十多歲,四、五、六十歲全都有!真的是生命不一定在八、九十歲啊。所以他自己一直覺得--「人生原來形象就是這樣,如此無常,我還求什麼呢?」就向這位慈誠師伯說:「阿伯!我是不是能夠常常和你一起?你常常說道理給我聽。」「可以啊,但是你要跟著我做啊。」「好啊,我跟你做,你說的話我都聽得進去。」

就這樣開始,我們這位慈誠阿伯,就帶著這位年輕人,不管是環保志工,或者是去訪視老人院,去為殘障的人餵飯、洗澡,他都帶他去。甚至也來過我們這裡做過志工。


有一天,我就聽到他的父母跟我說:「師父,我實在很感恩,我撿回一個兒子,現在很乖!師兄很用心,我看這回已經定下來了,已經有一年半載都很乖了。」

但願這個孩子從此開始,在那種不知道他是好命的人,卻是當他能夠在人間相,看盡了人間相之後,自然,他就不執著在自己的自身相。因為他自己的自身相,就是這麼好的環境,父母就是如此疼惜他,他的生活就是如此富裕。在這麼平常、富裕的家庭中,他沒有和外面比過,所以他安住在這種的生活中。他不知道在這個人間生活中,就是污染!幸虧這個孩子,沒有被外面的壞孩子,把他誘引過去。

所以人生,我們若是執著,那就會被污染到。我們若能夠說及時,把這個道理形象分清楚來,那這樣道理都是一樣。

人統統是人,但是人有不同的形象,不同的環境,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業力等等…全都是不同。不過 人人都有同樣,共同那個本性的道理存在。

所以,各位,我們學佛,看起來像每天所過的,都是如此平常的道理。不是對大家說「四相」--「生住異滅」?

那從這個「生住異滅」常常警惕我們自己,面對著這個形相,有時候我們若沒有用時間來考驗,我們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生、老」。生下來的形相,我們若沒有經過時間,孩子怎麼會成長呢?這個相不斷在轉變。不過,不管相如和變,那個性還是原來清淨的本性。

所以,各位,學佛,我們就是要好好照顧我們的心。心要安住在哪裡?安住清淨的本性;不要去安住在那個陋習污濁裡中!若能夠如此,我們的智慧時時都與佛平等;我們所學來的法,就能夠處群入眾而不會受污染。

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787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