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74. 權智逗教 令眾得益
2011/02/17 08:54:55瀏覽502|回應0|推薦0
 

《靜思晨語。慈濟宗門》74. 權智逗教 令眾得益 

以下為2010年7月21日,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

20100607-101.jpg
20100721-1.jpg

學菩薩道必定要深入諸法實相,不只是入,還要再通達諸法實相;這就是菩薩度生,運用權智投入不可思議。

因為學菩薩法,本來就是要「上求下化」!佛法如大海,不斷要去精進、要去求,求無量法,才能深入一切的實相。

所以世間的實相是什麼呢?過去一直說:「是相、非相、無相、無不相。」到底是什麼相?要相相無礙。

之前也說過:「一能深入多。」諸多的法,很多的法能不礙一法。同樣很多的相,法相、實相,都無礙世間的萬法萬相。所以無量形相,也是歸納在一實相。

聽起來好像很深奧,其實菩薩若沒有通達這些道理,哪有辦法去運用權智?佛陀開始度眾生,就是因為眾生根智差別太多了!因為是眾生的根智差別那麼多,佛陀才需要再開啟方便法。「方便的法門」就是叫做「權智」--以種種的方便權智來逗教,投入眾生的根機來教育他。這真的是很不可思議。

這個法,收進來很簡單就是「一法」,放出去那就是「廣大無邊」。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學法?看到眾生有苦難,不只是一次幫助他這樣就過去了;我們還想要如何讓他永遠能解脫苦難。所以目前的困難為他解決了,如何為他設法,在未來能永遠離苦得樂?所以苦既拔已,我們還要為他說法,這就是要深入諸法。

其實諸法,不離開「四相」--「生住異滅」,這也就是我們人的心態。所以人的心態,會導致生活的型態;因為一個心態,就變成我們人日常生活的生態。

日常生活的生態是什麼呢?日常生活的生態就是在「生老病死」當中。在「生老病死」的過程當中,又是心在無明造作種種的惡業;因為很多無明惡業,所以造成了很多苦難。

天災、人禍無不都是起因在於人的心態,因為有這種煩惱交結,所以就會招惹、造成天下種種人禍天災發生。

人生,不離開「生住異滅」和「苦集滅道」;在我們生老病死中,不斷互相循環。所以我們要去透徹了解「住異滅\!既然「生」在人間,既然心裡也發生問題了,我們就要再深入,去了解「住、異、滅」--「我怎麼會生起這個煩惱呢?這個煩惱怎麼會永遠在心裡?這個陰影無法去除呢?我這個習氣怎麼無法改呢?」我們要自己好好去反省,有反省才會有變動的希望。

有的人煩惱在心中,他的變動就是「愛恨情仇」這樣一直糾結下去。若是學佛的變動就是反省--「我怎麼會常常一直這個習氣怎麼不改?我應該要好好趕快改過,要懺悔!懺悔之後,我就不要再犯了。」這也在這個異中,看你是要向善法走,或是要向惡法走。

若是向善法,我們就能改變我們的人生;若是向惡法,當然使我們不斷惡化,煩惱業力不斷擴大。

這就是我們要學的要深入,不只是「入」而已,我們還要「通達」,我們要通達的是諸法實相。

「法」我們只是知道、知道;但是「相」就是能去分別。看得到的,我們要身體力行,我們真的要通達;不然境界現前,我們也是很快又會再被它拖下去。


所以我們必定要很通達「諸法實相」--「人有人相,事有事相,理有理相」,千般萬法,無不都是在相顯現。所以我們菩薩度生,我們既然發心自度度人了,我們必定要運用權智逗教,才有辦法真正了解法的由來。


img2353c51de7cc5edf9c543691cb592096 

《無量義經集選》

只因眾生虛妄計
六趣輪迴苦難離
佛陀宣說第一義
普令一切復無疑


要不然眾生很多煩惱,所以經文裡就說:「只因眾生虛妄計,六趣輪迴苦難離,佛陀宣說第一義,普令一切復無疑。」

苦難的眾生只是一念虛妄的計著,他就會輪迴六道中,很辛苦!所以佛陀諸菩薩來人間,無不都是要如何在六道中,來救拔眾生。

佛陀時時不管是「權智」--以方便法;或是實相法。他以事相來應中生的根機;在這事相中,有他真實的道理存在。這樣才叫做「無量義」。

「無量義」就是「第一義」--「唯一的真實法」。唯一的第一義,也能應萬法諸相,這就是叫做「運權巧」,在實法中運權的法。

所以佛陀常常說的都是第一義,不是說「權是虛妄」;不是!在方便法中,不離開實相第一義的法,這就是佛陀的智慧,來開導眾生。

所以「普令一切復無疑」,讓一切的眾生能信服,沒有疑問。所以佛陀教化眾生,就是要讓人人發揮他的慈悲。


imgc18b5e6f688a7ce8ef084cd7995cce5f 

所發慈悲明不虛
諸眾菩薩應修習
一聞能持一切法
令諸眾生得大益


所以說:「所發慈悲明不虛,諸眾菩薩應修習,一聞能持一切法,令諸眾生得大益。」

我們菩薩既然發心了,既然我們這樣一直要求法,佛陀他也是以很淺顯,觀機逗教,不離開真實法來對我們說話。

所以希望眾生,所發的慈悲明不虛!很明確沒有虛妄空過,使令菩薩要很發心殷勤,快來修習。一邊修,一邊趕快複習。

看看我們慈濟的大團體,大家接個案,走入個案的家庭,去瞭解人生是苦,見苦自己趕快想想看,「我還有什麼好煩惱呢?」看到別人,大家互相比較一下:「我們說孩子不好,看看別人的孩子,比我們的孩子還差!」或是我們說:「我們的身體不好。」看看別人的身體,也比我們的身體差。環境再比較起來,別人比我們差多了!

像這樣見苦知福,這個課題一次就好了嗎?不是,所以要不斷深入一切眾生群中。不管是個案家庭,或是在社會人群,各人的煩惱不同,各人的苦難不同。所以這個議題,要給我們修習的議題,真的很都重要;所以諸菩薩應修習。

我們一邊不斷複習,一邊不斷進修;進修、複習,複習、進修。所以要進慈濟團體,要先見習再培訓;見習、培訓之後,受證,這樣就完成了嗎?不是,才是真正要投入「苦」境中,去體會人間的苦,才能體會要如何來修習?從苦中所集來的煩惱,要如何來滅除?

所以真正見習培訓之後,才是真正入四聖諦的道法去。所以菩薩才是真正開始要修的議題還很多!

佛陀雖然面對很多菩薩,還是一樣,要用很淺顯而深入徹底的教法,為他們宣說。讓人人無論什麼樣的根機,一聽到都有辦法受持。佛陀的智慧,我們要不斷去追求,若能如此,「令諸眾生得大益」!

就像在菲律賓「夢鄉村」,那個地方就像垃圾堆一樣,貧民窟的漁村,又是貧民,又是漁村,又是垃圾山,我們可以想像,那個環境是怎麼樣。

這個「夢鄉村」其實做夢也想不到,會有這麼悲苦的環境!會有一個家庭--

這個家庭,有四個孩子、一對父母,這個家庭六口之家,就只靠先生討海維生。有一天這位先生尼順,他出海回來家裡,覺得趾頭怎麼腫腫的,不以為意。就這樣過日子,怎麼會到了,慢慢腫腫的會起泡;這泡慢慢會破掉,破掉後就會一直腫起來。

開始時他曾去馬尼拉看醫師,醫師就跟他太太說:「這情形你要常為他消毒,因為它腫了、它爛了,它會臭。」所以就教太太如何消毒。


但是愈消毒,肉愈爛。那一天,太太正在為他清洗時,忽然間右腳的整個腳掌,就這樣整個掉下來了。趕快送去就醫,醫師看一看跟他說:「這不必住院,你繼續再怎麼幫他洗。」無奈就是窮,所以回去一樣這麼洗,一樣這麼一直往上頭,一直爛上去。

我們人醫會與慈濟人,聽到這個訊息,趕快去他家裡往診。往診時,打開傷處時,很臭,有蟲、有蒼蠅,整堆蒼蠅這樣整個飛起來;跟在身邊的慈濟人,趕快把嘴巴遮住,怕蒼蠅會飛到嘴裡去。但是醫師如如不動,趕快幫他整理;整理好就說:「這樣不行,趕快送醫院!」就這樣開始把尼順送到醫院,去找骨科。

這位骨科醫師,就是呂副院長的兒子,叫做呂振盛醫師。醫師就這麼說:「他就是這個病不是糖尿病引起的,這是煙、酒又用藥不當,所以變成了整個都壞死掉。」所以他接了這個案子,開始就說:「要趕緊,這一定要截肢了!」所以開始把他收住院,開始為他治療。

之後出院了,這位尼順他就說了:「我欠慈濟一條命,我現在開始保證,我要好好愛惜身體!我生命要重新來回報。」所以我們又去發放時,他就現身說法,他說他要好好愛惜生命來回報。

他的太太也說:「醫師就是我第二個上帝,又再救了我先生;我要很感恩,因為有慈濟。」

確實,因為有慈濟,菩薩群遍布人間,看看不只是幫助他的生活,又讓他脫離苦難,甚至把他的心救起來。這就是菩薩在人間,菩薩要好好修習。不只是修行,還有人間這種苦的議題,我們要不斷去了解。

所以在四相裡,我們不要輕易忘記,把心的「生住異滅」要顧好,要好好在「苦集滅道」的環境中去體會人間的「集」。所以我們這條路,菩薩道才能走得徹底。

所以人人要時時多用心。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rongshu9&aid=4787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