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11109 修於自然 行於當然
2011/11/09 21:07:18瀏覽629|回應1|推薦13

 

 修於自然 行於當然

 

 我們道院修行講究內有道外有慈。如何是道?如何是慈?如何使內道與外慈有關聯?是我們修人應研究的課題。

如何修?如何行?是另一個角度來解釋道與慈。

 

 犯法的事、不對的事、不該做的事,不要做。佛法的五戒殺、盜、淫、妄、酒,是「事戒」。五種粗看不能犯,嚴格執行不易做到的「事戒」。真經裡的四誡矜、躁、偏、急,行修真經裡的十誡凡、幻、疑、流、因、狹、先、絕、狂、怨,是心戒、情緒的戒、觀念的戒。戒是負面列舉,佛法的八不中觀也是負面列舉。把不對的先去掉,沒必要在不對的地方浪費時間精力。是很重要的方法。

 

 2010124 濟佛在訓文中教我们「是道有形而上。不落言詮。妙不可言者。」炁、靈、性、本性、自性、先天、合靈、三位一體、參、悟、覺都屬於這一類。「有同流六虛。變動不居。不可為典要。惟變所適者。」易經、後天、因緣果報、緣起性空、五蘊皆空都屬於這一類。「有恆久不易。不變定律常理。而為立德之本者。」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都屬於這一類。將「道」分為三類,是正面列舉。先明白「道」的概念,才能曉得要怎樣「修道」,才能曉得要怎樣找方法。繞著操場跑,到不了車站。知道方向,然後才能尋求方法朝著方向前進。

 

例如蓋房子,有蓋房子的條件。好的條件累積越多,房子可以蓋得高,蓋得堅固、蓋得美觀實用。如果蓋房子的目的不同,會蓋出不同使用功能的房子。同樣的,先要問自己修行是為了什麼。有人是為了感應而來,ㄧ天到晚想要有「神跡」,沒有也穿鑿附會三兩天就編一個,自我滿足。感應當作鼓勵,鼓勵一次就有努力許久的動力。有人是為了「當神」來的,將來「歸道」後,賜封為「真人、真君、真子、菩薩、大士」有機會就有希望。

 

(節錄自道慈綱要演教篇 統院掌籍孚聖略傳)時年六十四歲,偶於長安酒肆,得遇雲房先生(即鍾離權也)。雲房先生十試之,皆無所動。又授以黃白之術,曰持以此術,以濟人利物。則三千功滿八百行圓,吾再度子。孚聖問曰:所做庚辛有變異乎?曰:三千年後還本質耳。孚聖揪然曰:誤三千年後之人,吾不願為也。雲房笑曰:子推心如此,三千八百功行圓滿於是矣。

 點石成金的法術是超能力,凡金錢能做到的事都能完成。用來濟人利物,又不是自己拿來享受揮霍,理由正當。很實在,容易完成三千功八百行的法術。但是 孚聖的觀點是誤了三千年後的人,這種事祂不願為也。就算可以學到超能力又可以圓滿功行,也不願做。觀念影響行為,會誤人的善行不是善行。 孚聖當下就能做出這種判斷,祂是怎樣辦到的?這典故明白指出修行不是為了超能力,修行是修心。

 

 「修」就是改、就是調整。修行是修改行為、調整觀念、修改起心動念。有人選擇由改變言行然後改變內心。有人選擇先改變內心就可以改變言行。有人能夠一改就成(顏回不貳過)。有人就需改好多次。也有人改再多次也改不過來。別人的方法,我們未必適用。其實方法是靈活的可以因人因時因事因地做調整,不必ㄧ層不變不變、墨守成規,重要的是ㄧ發現有不合適,就要改回來。沒有改回來的機會與能力,是不可以亂做更動。不知道要改什麼,當然不知道該選擇什麼方法。

 

 「修於自然」不能解釋為:繼續做,時間到了、因緣到了自然會懂、自然會開悟。當然不是「船到橋頭自然直」。應該解釋為:有什麼問題就解決它,慾望強就「對治」慾望,觀念執著就要「破」觀念。餓了應吃,渴了應喝,吃喝拉撒睡,該怎樣就怎樣。這才是自然。重點是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這就要靠「不自欺」的工夫。常人總把「誠」解釋為「虔誠」,「不許懷疑」懷疑就是不敬、不虔誠。卻不知道「誠」是能「明」的純然ㄧ心。「不自欺」後才能達到「誠明達化」。沒下過工夫的人是不認同自己會自欺。沒發現自己口是心非的人、沒發現自己前後矛盾的人、不承認自己會犯錯的人,都在自欺,所以不承認自己在自欺。只有血淋淋的面對自己的狀態的人,才會發現自己原來常常自欺,每天自欺。自己常常把責任推給別人,自己常常把錯誤推給別人。直到自己能當場發現自己是在自己找理由來掩飾時、推卸自己的過失時,才算是「誠」的功夫有了火候。在反省時能發現自己在為自己找理由來掩飾,算是開始有「誠」了、開始「明」了。這時候就多多少少知道自己的實際狀況。就可以開始修改、開始調整,直到起心動念能改過來,身口意都ㄧ致,才算這個問題改過來。下次問題再出現就容易克服。

 

 

 

 在周天靈運鎮化寶的兌偈:「蓄而為澤 滋潤無疆 進德立業 倫序彞常 運用展佈 規圓矩方 入門有喜 大道永光」入門求修是喜事,修人與 老祖結緣是喜事。一個修人如何使「大道永光」?有兩個方向,一個是蓄而為澤滋潤無疆。凝聚先天炁,生先天水,天一生水,恢復先天的生命力,見了自然本性,也充足了後天生命。足夠的能量與能力,有如水澤滋養各類生物一般,在各領域可以充分發揮。另一方面要進德立業。太乙北極真經申集:「禮義忠信孝弟謹行。俱是約穿之絚。護丹之寶。」不要當教條約束而反感,不要當老生常談而忽略。一字一字下功夫堅守,身口意一致,一行三昧,裡裡外外一致,對人對事同一標準,不計個人得失。 岳聖、 關聖就是因此受後人景仰、崇拜、效法、學習的對象。「倫序彞常 運用展佈 規圓矩方」說的是修於自然,行於當然,該怎樣作就怎樣作。困難的是我們不知道該怎樣作,或者是我們有很多足夠的理由支持我們不要作。桌子歪了,我們可能沒注意,可能看到了但沒行動,可能調整了但是沒調好。只要我們有能力知道桌子歪了,有能力知道調整的結果不理想,就可以另想別的方法,方法是人想出來的,我們也可以自己想出來,熟能生巧,不一定靠別人,不一定用別人的方法。事情應該怎樣進行,因時因地因人,有些可以變換先後秩序,有些必須按步就班,是自然的道理。修於自然就是這意思。惠能大師回答師父的話「米已熟,尚未篩」熟飯中的小石子和米糠如何篩?其中又有合於怎樣的自然的道理?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achiese&aid=5826780

 回應文章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平常心
2011/11/10 12:29

修行在日常生活中

常對治自己的不足

面對情境要能誠懇

不斷的調整與修正

由淺入深由粗而細

當戒要戒不通就轉

理事圓通事事圓融

溥新(apachiese) 於 2011-11-17 11:41 回覆:

歡迎您

幾句話  提綱契領  佩服佩服

俢即是行 自然即是當然  都是生活  都展現在生活

都在起心動念的當下

感恩您

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