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2 00:16:57瀏覽316|回應0|推薦11 | |
2011年5月7日訓文共修小記 是佳修才算同修 不是行過「求修禮」後,就是同修嗎?2011年5月7日 濟佛在訓文中指出「今也不比往昔單純」,不像以前求修就是為了修行學道,現今已求修者中,各有各的目的: 1.「有求苟安而不計未來知因果者。」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何況我們在家人各有各的家,各有各的業。該做的做好就是了。沒人就沒事,沒事就平安。有了上述的心態,過一天算一天,反正皈道後就派真子、真君、真人就當「神」了。卻不知顧了家業,不能忘了道業。有許多功課是要在人間才能磨練的,沒修完的功課,將來還是要再來重修。可惜的是今生有幸遇上這麼好的真理,沒學到還要等下輩子,下輩子也不一定遇得上。 2.「有虎視眈眈。肆無忌憚。而忘地獄萬劫不生之苦海者。種種醜態具萌。」為了個人的目的而來道院,好似猛虎尋找獵物,發現目標,就用他專長的手段,獵取目標,不管神佛隨時在看,醜態畢現,眼前沒看到報應,也忘了有地獄萬劫不生之苦海者。 修行學道最重要得先要治心病。身體有病,看醫生都要詳加檢查,多次診斷,長期治療才能治好大病。治心病更是要靠自己檢查、診斷,自己領悟發現的才會去改;別人講的,神佛訓示的,都只要聽好聽的,聽到缺點不翻臉就不錯了,不可能重複不斷的檢查、診斷。所以修行學道,首重「真誠」,真實的自己面對,不要掩耳盜鈴,才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修改修改,修就是要「改」,改起心動念,才能徹底。 好學校有壞學生,壞學校也有好學生。有的為參加一個社團而來,有的為發展事業而來,有的為通氣脈而來,有的為平安幸福尋靠山而來,有的為神蹟感應而來,有的為超能力而來,有的為完美的自我而來,有的為成神成仙而來,有的為真理而來。「初發心」是什麼,一開始來修行學道的目的是什麼,會影響學習的方向,方向錯了當然走錯路。一開始方向可能是錯的,可不可能做調整?調整過嗎?「真理」才是最終目的,可是一開始誰也不認識「真理」,學來的「真理」調整過嗎?其他的都是附帶的,有「目的」都是人心的產物,經過「人」的價值觀過濾,人的「昧」「惑」的產物是不正確的。如果原先的認知是正確的,又何必來學?如果原先的認知不正確,怎可以拿來做判斷的標準?無從判斷正不正確又怎知要改?怎知如何去改?改成什麼?所以不是急著趕快「學」,如果經典、論著、訓文都用自己原有的認知去解讀,都失去神佛的原意。最可怕的、影響最深遠的是自以為學到的是「真理」,其實是自己原有的「糟糠」重組的假象,卻信以為「真」,用此「糟糠」發展出來的、判斷出來的,還是「糟糠」,還自以為是真理。是不是可怕? 至聖教我們「先放下這個人心」,把原先從「人」學來的、以「人」為中心的價值觀先放下。不急著學什麼,只是不斷地「誦經」、「靜坐」,遇上需要幫助的人,如果能力許可就學習如何幫助他。直到有「放下人心」的經驗,有降伏情緒、欲望、價值觀、思考模式的經驗,才算開始,才算有進度。自度才能度人,自覺才能覺他。不知什麼是「覺」、什麼是「悟」以前,都是道聽塗說。去掉「人心」,不以「人」的角度去思考判斷,就「不求名聞利養」,不認為自己在道院的權位是尊貴的,不是享受特權,而是服務眾人。不是「宗教富貴特權之享受者」,只是「犧牲奉獻」。有這種表現才夠資格稱為佳修。「是佳修才算同修。」 濟佛說重話:有同修不算同修。 問問自己算不算「同修」?、「一心求道」、「經坐慈行」、「犧牲奉獻」、「度世化人」、「不求名聞利養。而成宗教富貴特權之享受者。」,有哪些還做不到?有哪些還要加油?起心動念神佛都知道,還是「一本真誠」的面對吧!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