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1年4月17日訓文共修小記 凡所有心皆屬道心 凡有所念皆屬慈念
2011/04/28 22:58:24瀏覽341|回應0|推薦8

凡所有心皆屬道心 凡有所念皆屬慈念

 

    恭錄2011417日高雄道院院慶    老祖訓文一段「將一切因循。怠惰。玩忽。不合道宜。不符道規之不良惡習革除。」。

    修行、學道、進德、修業都是一樣,去掉壞的,增進好的。訓文這一段是告誡我們應去掉壞的,革除不良惡習。馬克吐溫說:「戒菸有什麼難的,我已經戒了十幾次了。」有個調皮的朋友說:「戒菸有什麼難的,我每天都戒,睡著都不抽煙。」。希歡打牌的人自認是消遣,是娛樂,是應酬,是預防老人癡呆。沒事做很無聊,無聊也是痛苦。都有理由為自己解釋。這是明知缺點不願改,或是改不過來。另有一種不願發現缺點,或不願承認缺失,一味找理由為自己開脫。犯了四戒「矜躁偏急」的時候,最常有這現象,所以少有人承認自己犯了錯。恭錄2011319  濟佛訓文一段「唯世人皆自以為誠矣。試觀人間未有人自承認不足誠意。而謙以處世者。然於無事之先。心已花花世世。應事接物之時。又各持一見。各偏一是。失卻機宜者。多多已。」這段是    濟佛感嘆世人不能發現自己的錯誤,不能接受自己有缺失。或許社會上某些人不自覺認為承認錯誤,是認輸,是弱者的表現,反而會被群起攻之;凡事堅持、硬ㄠ、鐵齒、先下手為強,會被認為是強者、是英雄。得失心作祟,不敢面對自己的缺失。「知恥近乎勇」只有真正的勇者才知道這味道。

   

    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人的特點的高度,如同木桶的容量,由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高度決定。還有一句話: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都是強調最大的缺點是最重要、影響最大的。因循、怠惰、玩忽更是我們自己最容易忽略的部份。改一個算一個,改了才算,「知道」不算,「知道」只是知道。

   

    革除惡習猶如除惡務盡,必定要乾乾淨淨,徹徹底底。不但不能再犯,也不能再想。不能有再犯的行為,也不能有再犯的念頭。「不做」與「不想」之間,有很大的差距。我們不容易做到「不想」,越是不要去想,越會想。唯有改變價值觀不再「珍視」,才不會去想。

 

    唯有徹底去掉「不合道宜。不符道規之不良惡習。」才能「乾乾淨淨」。唯有徹底去掉「一切因循。怠惰。玩忽」才能「空空明明」。這段訓文指出修行的先後次序  、乾乾淨淨、空空明明時,心無障礙,修行才有進度,持續努力,經坐日純,才能「引心入靈」。全心全意都用在修行,就可以做到「凡有所心皆屬道心。凡有所念皆屬慈念。」。在內為「道」,對外名「慈」,道是體,慈為用,不是要分出體用,而是說體用都是相同,都合於真理。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achiese&aid=514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