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0年12月4日訓文共修小記 省過與修坐
2011/01/04 11:47:44瀏覽360|回應0|推薦9


2010124日訓文共修小記

 

              省過與修坐

 

    2010124  濟佛訓文中有一段「若欲省過而不知修坐。及只知靜坐而不默過者。皆不足以語道也。」省過、修坐都是修行學道的手段、方法之一,也有其他許多方法。但是這裡是強調兩者必須兼備!是各自分別學習的功課?兩門不相干的必修課?還是一門功課的兩個主題?

    「省過」表面上的作用是不再犯錯,而不是不用負責任、不受處罰。有許多努力修行的人可以行為不犯錯,不說錯話可不容易。要是起心動念沒有過失,孔夫子是「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聖人是七十歲才做到,你我凡夫需要努力多久可以做到?在這過程,最重要的是修煉「誠」的功夫,而不是去經營別人對我們的印象,不是經營「假的我」。經由「不自欺」發現自己的過失,進而發覺自己的狀態。經由「事」的檢討,進而發覺自己的「質」是怎樣!該怎樣!

    一般的信徒,對於神佛的「誠」都說是「虔誠」,準備四果、五果跪拜在神佛前,談交易。祈求健康平安、升官發財,如願後再來還願。這種「誠」不會產生「明」,不會增長智慧,不是我們修行要的「誠」。不自欺的「誠」可以讓我們「明白」自己的狀態、可以讓我們「明白」心念的變化、可以讓我們「明白」應以哪些方法試試看、可以讓我們「明白」哪些方法是有用的。

    每天有固定的時間,讓我們的心沈澱下來。才知道有哪些事真正纏繞心頭,是必須面對的功課。當然行住坐臥任何舒服的姿勢都可以,我們稱為「心坐」。一方面表示不拘外形,一方面表示重點在「心」。不是心的都只是附帶的,如呼吸、竅、氣脈的練習,都須回到觀「心」。當然這個「心」不是只心臟。非不得已,還是要有「形坐」,其餘時間才「心坐」。

    外表上是「坐」,初階其實是練「靜」,是四誡中的「誡躁」、「誡急」。做事有成敗,成敗關係得失,我們就在比較、計較、計算中,加上在急躁的狀態必是心隨事轉、隨波逐流、在得失欲求中沉淪。每天修坐,剛開始一段時間,身體調正、調鬆後,可以用來「省過」,再「進入」修坐的練習。

    「省過」以「誠」來面對自己的缺點,破「假我」「坐面子」的障礙,加以改進才不會流於形式,隔鞋搔癢。「修坐」以「靜」來觀察,自己這個「人心」、欲求。得知哪些必須調整。

    這時候「禮義忠信孝悌謹行」,不是口號,漸漸落實於內心深處,舉止言行、起心動念才能一致。  濟佛也以「吾道修程。以默過修坐為首要。」。「首要」可以解釋為最重要,也可以解釋為「初級必修」。還沒做好「默過」、「修坐」,就是初級還沒修好。體會到「誠明」、「平靜」的時候,可以算是有績效了、「可以語道矣」。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pachiese&aid=476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