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28 22:51:18瀏覽1050|回應0|推薦12 | |
中國文字源遠流長,在造字之初即為形系文字,又稱表意文字,其特性在於見字知意,不同於音系文字(又稱拼音文字,如英文),因此,字的外形,和其意義,免不了有某種聯繫或是關係,因為時代太過久遠,所以,陸續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用法及字意,解析這些文字意義的專門學科,稱之為訓詁。 事實上,研究字學是很有趣的事,經常喜歡引用古人造字之初的原意,來為學生解說創字的原意及變化的過程,只不過,一個字若真的深入去探究其字意的話,其實研究過程是冗長且繁複的,以下試舉一例說明: 「齊」 &《說文解字》: 許慎:齊~齊。禾麥吐穗上平也。象形。凡齊之屬皆从齊。 段玉裁:从二者,象地有高下也。禾麥而實齊。參差其上者,蓋明其不齊而齊也。引伸為凡齊等之義。古叚為臍字。亦叚為齋字。徂兮切。十五部。 &《廣韻》: 1. 齊:整也,中也,莊也,好也,疾也,等也,亦州名,春秋時齊國,秦為郡,後魏置州,因齊地以名之,又姓,風俗通氏姓篇,序曰,四氏於國,齊魯宋衛是也。徂奚切九。又(霽韵)在諧切。 2. 齊:火齊似雲母重沓而開,色黃赤,似金出日南又齊和,又徂兮切。 &《辭源》: 1. qí ㄑㄧˊ 徂奚切,平,齊韻,從。 (1) 平整,整齊。書‧洛誥:「予齊百工,伻從王于周。」莊子‧馬蹄:「飢之渴之,馳之驟之,整之齊之。前有橛飾之患,而後有鞭筴之威,而馬之死者已過半矣。」 (2) 相等,相同。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孟子‧滕文公上:「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萬。」 (3) 全,齊全。史記‧平準書:「於是公卿言:……而民不齊出於南畝。」全唐詩二四五韓翃送客之潞府:「佳期別在春山裏,應是人參五月齊。」 (4) 整治。禮‧大學:「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5) 敏捷。荀子‧脩身:「齊給便利,即節之以動止。」 (6) 辨別。易‧繫辭上:「齊小大者存乎卦。」注:「齊,猶言辨也。」 (7) 肚臍。通〝臍〞。左傳莊六年:「若不早圖,後君噬齊,其及圖之乎?」注:「若齧腹臍,喻不可及。」 (8) 國名。周武王封太公望於齊,至桓公為五霸之一;田氏代齊,為戰國七雄之一。秦始皇二十六年滅齊。參閱史記‧齊太公世家。 (9) 朝代名。①南朝‧蕭道成廢宋,自稱帝,國號齊,史稱南齊。公元479-501年。②北朝‧高洋廢東魏稱帝,國亦號齊,史稱北齊。公元551-577年。 (10) 姓。齊國‧太公望之後,以國為姓。又衛大夫齊子之後,以字為姓。參閱元和姓纂三齊。 2. jī ㄐㄧ 集韻 牋西切,平,齊韻。 (11) 升起。通〝躋〞。禮‧樂記:「地氣上齊,天氣下降。」注:「齊讀為躋。躋,升也。」 (12) 醬菜,腌菜。通〝齏〞。周禮‧天官‧醢人:「掌共五齊七菹。」注:「齊,菹醬屬。」 3. jì ㄐㄧˋ 集韻 子計切(又才詣切),去,霽韻。 (13) 份量,劑量。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以給水火之齊。」又瘍醫:「掌腫瘍、潰瘍、金瘍、折瘍之祝藥、劀殺之齊。」 (14) 合金。周禮‧考工記‧輈人:「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鍾鼎之齊。」注:「以和金之品數」 4. zī ㄗ 集韻 津私切,平,脂韻。 (15) 衣的下擺。通〝齋〞。論語‧鄉黨:「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注:「衣下曰齊。攝齊者,摳衣也。」 (16) 通〝齍〞。如「齊盛」:盛在祭器中供祭祀的榖類食品。禮‧祭統:「是故天子親耕於南郊,以供齊盛……諸侯耕於東郊亦以供齊盛。」釋文:「齊,本亦作齍,與粢同。」 (17) 通〝資〞。如「齊斧」:用於征伐之斧,又名黃鉞斧。凡師出必齋戒入廟受斧,故曰齋斧。見易‧旅:「得其資斧」釋文引張軌說及虞喜志林說。文選三國‧魏‧陳孔璋(琳)檄吴將校部曲文:「要領不足以膏齊斧,名字不足以洿簡墨。」 5. zhāi ㄓㄞ 集韻 莊皆切,平,皆韻。 (18) 齋戒。通〝齋〞。論語‧鄉黨:「齊必變食,居必遷坐。」 6. jiăn ㄐㄧㄢˇ 集韻 子淺切,上,瓕韻。 (19) 斷。通〝翦〞。儀禮‧既夕禮:「馬不齊髟毛。」 ! 分析: 對於上述列舉〝齊〞之各種意義,可依詞義的種類,做出以下的分析: Ø 第一至第二種意義為其本義。 Ø 第三至第六為其引伸義。 Ø 第八至第十的意義係屬專稱。 Ø 第七及第十一至第十八(第十七除外)為其假借義。 Ø 第十七及第十九為其通假義。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