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語言學》-動動腦
2010/12/24 15:51:14瀏覽582|回應2|推薦16

  語言應該和我們很接近,因為,我們每天都在使用語言,可是對於把它列入了專門的學問去研究時,卻發覺,有太多的問題,近乎邏輯思考。愈是深入研究語言學,對它,會產生愈來愈多的好奇,人類的語言變化、種類、演化過程等,都是相當有趣的,甚至一個小小的地方,也會因為不同的村子,而有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言語,期待繼續下去,能開啟另一個完全不同視野的空間。

  以下,是在研讀過程中所想到的一些問題:

  1. 如果,有一天語言產生相同性,供全世界的人類了解時,那麼方式可能會是什麼?符號嗎?
  2. 語言真的是一種高度文明的象徵嗎?如果人類的進化一直持續,語言與文字有沒有消失的可能呢?將來,若人類的溝通只憑腦波頻率,那時,一個人心裡想什麼,大家都可以知道,那麼,就不需要語言了,也不會有誤解或犯罪的事情發生了?
  3. 以組合與聚合來喻語言,若說組合是相近物,聚合是相似物,那麼以隱喻來比組合,以換喻來比聚合,可乎?
  4. 多樣化的語言,定義是否很難界定?
  5. 語言賦予我們生活哲學嗎?
  6. 人類因為身體構造的限制,而使得語言學習的能力停留在一定的年齡層,亦即跟著年齡增長,學習語言的能力降低,那麼如果能夠突破身體構造的限制,是否任何時候都會有最佳的語言學習的能力呢?可是,這是屬於生理構造的部份,心理層面呢?會不會因為經歷得多、記憶得多,就使語言學習的能力一直很強呢?
  7. 如果說,語言是思維的工具,而思維是藉由肢體、五官受外界刺激而產生不同感受,進而大腦產生活動,那麼,失明的人與聾啞人士,是否會有明顯的語言學習能力較低的情況呢?又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手腳、又失聰、失明,那麼,他能藉由學習而擁有語言能力嗎?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nitaych&aid=4726155

 回應文章

NAP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失明又失聰的人
2010/12/25 22:59
學習成果比較低落,但不表示原生的學習能力低落。因為和外界的溝通很難,學習效果當然會打了很大的折扣。語言,是人與人溝通最直接的工具,喪失了這個能力,就像被遺棄在孤島上的人一樣,不知外界的進步以促進自身的長進,失聰的族群甚為明顯。
三狂(anitaych) 於 2010-12-26 06:42 回覆:
嗯!這和幼兒教育的基本主張很像。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哇~~
2010/12/24 22:51

這真的是太深奧又太複雜了!!

讓我好好想想XD

三狂(anitaych) 於 2010-12-25 06:37 回覆:
的確是得深思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