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人物
(一)小魚兒:大兒子,國小二年級
(二)小蝦米:小兒子,中班。
*********************************
孩子的品格教育很重要,但得日積月累,無法一蹴可及。日前買了本商週出版的「20種品格養成實用教案」特刊,裡頭有些問卷,用以瞭解孩子目前品格表現的情況。問卷裡有項關於「關懷」,包含了「關懷他人」、「感恩」、「慈悲」,其中有一題:
◎當遇見流浪狗流浪貓時,你的孩子會表達關心嗎?
A.會主動尋找流浪動物之家收容
B.只會表達關心
C.沒有感覺
突然想到有天在公園有隻流浪貓,被放在紙箱裡,有兩隻已經被收養了,剩下隻黑白色的小貓。
魚兒想帶回家養,但被我否決…。
「家裏不能養貓,你和小米都會過敏,養貓咪家裏會有毛, 小貓應該有更適合的人可以養他。」 也再提及養寵物是一輩子的責任,如果養了沒辦法照顧好,對小貓是更大的傷害...等等等。
魚兒仍不放棄,提出可以幫貓貓找主人。
「 我們可以幫他拍照post在網路上呀!或做海報列印下來幫貓咪貼廣告,看有沒有人可以養他。」
其實孩子的方法都很好,也提出具體的做法,但因為大人的怕麻煩,讓他失去了練習的機會。
做題目的時候,魚兒的表現應該是選擇A(會主動尋找流浪動物之家收容)的,但當時的做法是B (只會表達關心);其中有許多來自我的影響和決定是否執行…,不知不覺有些內疚…。
或許可以提出:
「關懷」是不是只能以這些行為來做為衡量評判的標準?
當然不是,
希望孩子培養同理心,
並評估自身的條件後,
在能力所及的範圍盡可能地去幫助別人。
在成長的過程,家裡都養狗、貓,唸書時,也和男友(現在的老公啦)撿了隻一兩個月的狗狗養,後來一路和我們相伴了十六年,另外也養了隻流浪金吉拉貓…;老公從小也是養白文鳥、烏龜長大的,總覺得有貓貓狗狗、寵物在身邊,感覺很溫暖,心也變得溫柔。
礙於現在居住的環境和孩子都過敏性體質,讓我們對養貓狗卻步。
只是…,離開公園時,魚兒仍看著那隻貓,有些失落,心裡也不太好過,或許可以再積極些,買瓶牛奶給那隻貓咪喝也好…。
小貓咪,你好嗎?
找到主人了嗎?
後記一:目前家裡養的寵物,是魚兒同學送的一隻獨角仙幼蟲,聽說要在土裡,養到明年五月才會變成獨角仙…,這是養過…最久才能看到「變化」的寵物…,我們正努力照顧當中,2009年五月,他就會成蟲了。
後記二:
最近小米常常喜歡變成小狗,上床睡覺時總像小狗一樣「ㄤㄤ」叫,哥哥也把小米當狗狗,請他吃骨頭(枕頭)...。
問小米:「為什麼你最近喜歡當狗狗?」
米:「因為狗狗很可愛呀,但是又毛毛的,家裡不能養,所以我就想來當狗,這樣家裡就有狗狗了!」
小朋友真的好想養狗狗...但目前媽咪有你這隻就心滿意足了,你這隻狗狗好好養,會自己便便、尿尿、喝水、吃飯...,而且頭髮也毛毛的,好可愛...好愛你...。
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