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萬多的國中考生結束會考後,終於暫時解脫了。
包含魚兒的台灣同學們,祝福同學們穩定發揮平日實力,
進入心目中期望的學校。
有人說,魚兒逃過一劫,好好唷。
當初全家為團圓而來,倒沒顧慮這層,
即便在台灣,孩子也是跟著體制按部就班、全力以赴,
除了會考,別無它法,除了緊張,也無法代勞,
孩子就是得要經過這一關。
孩子的全力以赴,換了不同的教育體系,
會不會有不同的可能?
到了香港之後,似乎有了參考、對照的值,
當台灣同學緊鑼密鼓準備會考時,魚兒在做什麼?
------------------------------------
在台灣舉行會考當天,魚兒去參加香港離島「傑出學生」選拔,
一個月前,魚兒由學年老師推薦,魚兒自己準備好書面資料,
本週得知通過初選,進入複選。
複選從上午11點到下午4點,孩子被告知要著輕便服裝,
進行團隊競賽活動,藉此觀察孩子的領導能力和團隊精神。
魚兒當天回家直說應該沒希望了,因為他校代表多說廣東話,
他用英語、國語交錯,其他代表能聽得懂,
但回覆時還是用廣東話,這難倒了魚兒,只能努力地猜,盡力的玩。
剛剛得知好消息,魚的學校共五位同學進入複賽,
只有魚兒闖進了決賽,本週六要再進行一對一口試和團體面試。
會考次日,魚兒到薄扶林比試奧林匹克數學,上月初賽得了金獎後,這次是複賽,希望爭取決賽機會,不過今年決賽在香港舉辦,比賽時間我們卻在台灣,嗯,先過這關再傷腦筋。
上週,魚兒去參加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通常是中四學生去考,中三的魚兒自己上網報名,全校就他一人參加,孤軍奮戰。魚上網找了MIT物理教授的教學,一集集看,也到圖書館借了厚厚的物理書,讀到不懂的就去問老師。
後來老師告訴他:「我不希望你一天來找我兩小時,寧願你每天都來找我一小時,這樣吧,到比賽前這段時間,你每天放學後來找我。」
於是比賽前兩到三個禮拜,魚兒得了一位每日的物理tutor,物理老師是位博士,在校以活潑、啟發式教學著稱,腦袋空空去找他是會踢鐵板的。於是魚兒每天都抱著些壓力,在思考後和老師討論,有些題目老師可能也解不出來,師生倆就一起解決。
心裡非常感激老師的熱情和耐心,幾次和老師的會談中,都可以感受到老師對教學的熱忱,並運用策略來帶領孩子,包括孩子的座位安排。老師將魚兒安排在兩位外國同學間,希望同學學習魚兒的分析能力,更希望魚兒學習兩位同學的英語表達能力。位子的安排,來自老師對同學的觀察和瞭解。
這場比賽,魚兒到考場就嚇到了,各香港名校像軍隊一樣來應試,男拔萃、女拔萃的,手上皆有講義、筆記,憑喜歡和傻勁的魚兒只能盡力寫了。
在這過程中,除了謝謝物理老師的指導,也佩服魚兒的主動和積極,只要是學生想學,相信老師都會張開雙手歡迎,就怕學生不想學。
另外,在我們安排暑假回台時間時,魚兒突然說要等等,因為魚兒學校統一參加UK Challenge數學檢測,在數千名學生中,魚兒排名前50名,有機會在暑假到英國劍橋大學參加數學營。過往遙不可及的學校,突然有機會到眼前?我和魚蝦爸覺得有些不可思異。不過,經數學老師打電話詢問後,得知必須有英國國籍,並在英國就讀三年以上的學生才能參加該數學營,這些資訊在網站上沒有告知。
雖然不能成行,但對孩子是一個肯定,知道自己在國際數學水平上的程度。孩子在小小的香港離島就學,但學習的軌道卻和世界如此接近、甚至接軌。
此外,魚兒受學校老師的推薦,申請進入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經評選後獲選,孩子必須透過帳號密碼登入,進行該機構的線上課程,並不定期舉辦講座和課程,提供孩子多元學習的管道和機會。
去考這些試、去上這些課,沒有人逼著魚做,因為身為家長的我們,也不太清楚這些資訊,但我看魚兒做得很開心、很有興趣、也很有成就感,他正在強化自己喜好的能力,他很樂意花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
在香港這段時間,孩子最常思考的就是,我喜歡什麼?我會什麼?我將來想做什麼?我適合怎麼樣的生活?我希望未來自己是什麼模樣?是這些追尋和探索,引領著他去開發、去闖、去試、去找。雖然至今仍在摸索,但卻慢慢見到孩子的多種可能性,也看到孩子的眼界越來越開闊。
我試著猜想,若魚兒在台灣參加會考,不一定能考得好。他的數理化是亮點,但他得花更多時間去讀文史地,且將會擠壓學習數理的時間,最後可能只得一個還可以的文史地成績,而數理化的成績則被平均掉了。到了高中,國中三年的經驗要再重來一次,學科更深、更難,到高二雖然可以選擇類組,但基本科目依然不可偏廢。
每一科都要會、每一科都要強,有特別優勢的孩子,在中學前很難被發覺,他們很可能會被要求去重複學習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原來的亮點卻日漸黯淡無光。
你說,魚兒是特別愛考試的小孩吧!也不是,他也愛玩。學校提供同學很大的空間,喜歡運動的同學加入校隊,喜歡社團的同學辦社團,魚兒班上的同學就帶了各式棋子,在全校同學前報告,之後就成立了棋藝社,因此魚兒班上有下棋的風氣。
昨天見魚兒在發what'sapp,問他在跟誰說話,魚回答:「我設了一個物理協會,把學物理的同學都找進來,看看可以做什麼事。」在這裡也有考試評量,更有不少書寫的報告,但不用每天重覆寫考題、考考卷,因此孩子有較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同學間課業上的差距較近,因為所選的科目是學生自己喜愛的、有興趣的、較有能力的,上課也會頑皮聊天,但沒有趴在桌上,缺乏學習動機的孩子,班上的學習氛圍是較為活潑的。
課業之外,魚兒依然在籃球隊,愛看NBA,依然用他小小螢幕的手機看數學、看物理、看文章,也正在學寫電腦程式,他也依然到圖書館抱回書躺在床上讀,依然愛彈琴。甚至在前兩週,見魚書包裡蒐括了家裡的三頂棒球帽,連蝦米的都被拿走了,問他為什麼?魚說:
「我在設計一種『饑餓遊戲』,每天找幾位同學陪我試玩,才能改善遊戲規則,是我邀請別人玩,當然要自己準備道具。」這是什麼情況?還有時間設計遊戲?「我希望這個遊戲可以在學校裡流行,至少班上同學先會玩。」不知道魚兒後來有沒有成功,但說起要設計遊戲的他,神情是個有趣、有活力的大男孩。
「馬麻,我下學期可能會和學長參選一個學生組織,通常都是中五、中六學生組成的,但我先進去見習。」參加學生組織去學習不錯呀,聽著魚訴說學校的事,欣慰著看他在學校似乎混得挺好。
暑假前,魚兒要到「柬埔寨」做社會服務,學校提供了菲律賓、台灣和柬埔寨三個選擇,鼓勵魚兒選擇一個「難度」較高的前往,要克服飲食、水土、氣候和人文等問題,不可諱言的是,孩子成長過程算生活無虞,去理解另一個社會、另一個世界,除了書上、電視上看到,還希望孩子能親身參與,七天的行程或許無法全盤認識,但是是一個起點,啟發孩子不同面向的思考。
細數和回想這一年,孩子離開會考的日子,面對的是不同的挑戰和考驗。
如同在台灣時選擇公立或私立的中學般,我們最後選擇離家近的公立中學,相信過往給魚兒的安定力量、陪伴和紮根、他自己的吸收和養成的效率,可以調節公私立學校的優缺點,建立自己的方向和節奏。
到香港亦是如此,選擇一所小山坡上的學校,學生來自不同國家,孩子可接觸不同地方的文化,我依然相信孩子在這裡,只要他願意主動探尋,一樣可以找到他想要的資源,建立他自己的求學態度和方法,我在魚兒身上看到他衍生出的「自學力」,這種能力讓他在面對課業和問題時,都懷抱著信心,試圖去解決困難。
魚兒也會因為英語的不流暢、不理解,在學習上、交友上、和老師溝通上感到受挫、沮喪,而英文的進步無法一蹴可及,需要很長的時間來增進。在這過程中,他會頻頻受挫,此外,也會因為種族的問題,被同學有意無意的虧一下。
魚兒前兩天發燒請假,這違背他想拿全勤獎的心(在台灣沒拿過……XD),但是生病也沒辦法。魚兒才提起:「拿全勤獎會被笑。上學期我拿全勤獎時,被外國的同學說:『這個獎只有華人會得。』」
聽著有點莫名其妙,問魚兒真的只有華人得嗎?看來比例上是如此。而我心裡慶幸的是,魚兒沒有因為被虧,而影響他想做什麼的心,這學期依然想拿全勤獎,雖然是無緣了。
諸如此類,沒來由的天外飛來一筆,得招架住,所幸聽魚兒提起,他現在比較能用英文開開小玩笑,或是能夠小小反擊,至少得先保護自己,這些能力需要一點一滴累積。
孩子未來會如何?不得而知。目前對於學制的選擇也還沒有定論,但總會有一條適合的道路。不久之後,魚可能會聽到台灣的同學考上建中、師大附中、北一女或等等其它的學校,他也會羨慕,可能也想會,如果自己在台灣會如何?但沒得回頭,也無從羨慕了,無論在哪個學制,只能努力向前走。
近日在FB上串起高中同學會,印象中總有課業好或當時課業岌岌可危的同學,現今聊起彼此的人生後發現,當時的成績和日後人生的發展根本沒有絕對關聯,我們總以為「三歲定終身」,總擔心「不要輸在起跑點」,但現在發現,即便到了高中,也無法定下終身,一場考試決定不了人生,人生處處有轉折,人生終有無限可能。
最重要的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尋找自己擅長什麼?喜歡什麼?渴望什麼?找到喜歡的事,花時間去學習,都會有心得、都會有成果。
祝福台灣的孩子,你們正面對人生中第一場大的陣仗,但無論未來在哪個學校,能決定怎麼學習、學習什麼的,只有自己。
也如此祝福魚蝦,無論在哪裡就學,保持對知識的渴望,對世界好奇,花時間、耐心地去學習,就會是最大的進步泉源。
同樣的道理,對大人們也是如此。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