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9 19:39:36瀏覽2980|回應1|推薦4 | |
非特意,我不自覺地開始收藏簡媜的書,特別是在中年以後。 因為一場讀書會的準備,《吃朋友》裡寫著簡媜的童年與壯年故事,鹹味特濃,我把書捧回,先挑她的往事讀。 再早一點,我挑《吃朋友》給一位好友當生日禮,她手藝精巧,她懂得吃、懂得朋友的好,送這本書給她,有雙重的意義,與祝福。一直到了我從第一篇開始細讀才知道,這本書若非有個平順的童年,讀起來會如何轉折與辛苦;這本書若是讀在思念親恩的人心,那把淚,將會如何潰決成河。 書的開頭寫著: 獻給 每個屋簷下 揮動鍋鏟的灶頭菩薩──媽媽。 獻給 經歷滄桑卻依然真誠的人。 獻給 有情有義的 好朋友。 將一桌菜換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多麼巧緻的創意,多麼溫馨的排場。 一張餐桌,圈著緊密的人,一個捱著一個,肩碰肩、杯叩杯,也用唾沫與淚水,為眼前的菜餚加料添味,我想像,那被故事溫潤或者彈扣的心肺脾胃,混著入口的點滴往事,如何攪拌與咀嚼,如何消化與吸納,都讓人低迴。 本書的總策畫簡媜寫在序文〈一桌珍饈,換一個故事〉:p.4 菜餚只能飽口腹,故事卻能宴肺腑。 多麼好,多麼真切,特別是細細捧讀餐桌上每個人的往事歷歷,每個人的辛酸淚滴。 提到吃,最先想到的人,會是母親。 這本書剛到手的時候,在這個世上,我還有個只要撥了電話就能大聲喊聲:『媽媽』的人。 書上的第一宴端出一個母親的故事,我讀到每個孩子的身上,都從自己的母親血脈中,得到了一點點基因,一些些特質。p.29 我設想那個被喚菊妹,民國三年生〈係書中的主廚,人喚黃姐的母親〉,套在婆婆的母親,民國四年生,先生的外婆身上,那個時代的女性,那個時代的眼光與框架,嫁入甚麼人家,注定甚麼命運,並不其然,卻很必然。 愈是艱難的環境,堅毅的人,愈能走出寬廣的道路。 外婆如此,養育六個孩子的菊妹,亦是如此。 我看菊妹坎坷的人生,用慈悲、以寬容,用無悔、以接納,用堅實的身教提拔與示範子女如何立足於世,如何抓大放小,如何淡看不堪,濃待所愛。 我再回頭看看書中靈魂人物黃姐,愈是經歷過風霜的人,愈能體感身邊人的需要與渴望。 這桌菜,不吃也飽足。 昨夜,我參加了廣播金鐘獎頒獎典禮,典禮中有一個獎項是頒給余光先生,名為特殊貢獻獎。文化部長龍應台女士上台頒獎時講了一段話,為彰顯余先生在廣播界打開了一扇如何特別的窗,讓那個當時介在黑與白之間的世界,開始有一扇窗,往外面的世界開。 所謂的當時,也就是1960年代,也就是這本書中第三宴的主角,黃姐的夫婿黃恆正年輕時代所處的社會;那是個白色恐怖的年代,有人因之被陷黑牢,大把青春在無窗的密室裡度過,黃恆正就是其一。 書上這麼寫:p.92 彷彿,一個獨自旅行的人不小心走入岔路,誤進地獄之門,遭受說不出口的對待,如今既已回歸原來路徑,那段岔路就讓它像一條生蛆的腐肉,永遠永遠丟了吧! 黃恆正,一個離過婚的男人,一個受過牢獄之災被貼過標籤的中年男人,碰上了當時穿著入時且經濟條件優渥的黃花大閨女,放在天秤上秤,落入一般人的視野上,馬上分出高低,唯有菊妹,一個受了婚姻的委屈,面對一個受了政治委屈的黃恆正,唯有菊妹懂得他,疼惜他,大膽地把她最寶貝的么女嫁給他。p.102 菊妹深諳外在條件是假象,內心真摯才是財寶的真理,她從自己的人生經驗中提煉出看人看事的獨到眼光,用全心的愛來疼惜這個被剝奪青春的如同兒子一般的男子,她看準愛能提煉一切,她深知愛與渴望被愛的感覺。 而人生多乖舛,黃恆正英年罹患重症,眼看著拮据的生活就要好轉時,黃姐的夫婿黃恆正卻被癌病折磨。 一聲一聲,她把自己的意識哭回來,一吋一吋把肩膀拓寬,她知道,要挑重擔了。 這是黃照美〈書中的黃姐〉聽聞醫師宣布病名後的反應。p.110 第四宴,開菜單的人是楊茂秀教授。 小妹坐月子期間,姐姐們利用送月子餐的順便,也在小妹的月子中心裡交換要給彼此的物件,其中,包括書本。 隨身攜帶書是多年慣例,即便不一定有時間有場合可以翻閱,總覺得身邊有書就有安定的感覺,那一日,我不小心把書掉了包,帶回準備給三妹閱讀的書,留下這本讀到一半的《吃朋友》。 因此,這本書讓三妹帶回,一個日夜啃完,裝滿滿心的悲戚,也蓄滿雙眼的淚滴,特別是讀到楊茂秀教授懷念卡桑煮的黑糖薑片地瓜湯這篇。p.130 妹妹寫在設於親姊妹app中的文字: 難忘的食物,其背後往往隱藏了一個難忘的人。 突然好想吃媽媽剛從市場回來,鮮煮的麻油豬肝湯,Q度剛剛好,我自己煮過恨多次,不是太硬,就是沒熟……可是,我再也吃不到了! 隔了一個晚上,我回她: 三妹,姐姐我想了一晚,我會試著讓媽媽的豬肝湯原味重現。 那一日,正好是九九重陽節,我在婆家忙著祭拜祖先,三妹則返回娘家,煮一桌豐盛的菜餚,協助爸爸張羅祭拜事宜。 這本書讀到這裡,讓姊妹倆在思念母親的路上,掬淚同行。 我讀第五宴,黃姐的三哥,音樂家黃淵泉的故事,讓我想起剛聽過的一場鄭郁卿教授的演講《貝多芬病毒》裡的大提琴手。 這一生,你打算把我放在哪裡?p.148 這個人心中有殿堂,該把屬於他的音樂人生還給他。 三十五歲,擁有一對兒女的鐵工廠老闆決定放棄他的事業,遠赴西班牙馬德里皇家音樂學院深造,主修古典吉他與木笛,親手去領取那份被應允的人生。p.150 書上還有一段文字,說明一個追夢的人,最幸運的事。 背起行囊想要圓夢的人,背後必須有一陣順風。家人與妻子就是他的順風。p.152 書中的第二宴與第六宴,寫的分別是趙國瑞老師與李惠綿教授之間師、徒與母、女的故事,書中有深意,也有親情,自然,也有她們各自的母親的故事。 我想跳過這兩宴,情深意濃,請有心人自行閱讀,感動於非親非故的情牽,動容於人世之間有這般的真美與良善,令人尊,教人敬。 至於第七宴,簡媜的故事常在她的文字中出現,其中一句,說明故事之中所有的連結。 食物跟人一樣,無貴賤之分,端看它們是否參與人生的重要時刻、留下豐美回憶。我非常眷戀那種在清苦之中全神貫注航向夢土的感覺。p.192 食物很奇妙,非關珍饈或者粗食,那個最常縈繞在口中的滋味,由甘舔苦。 我若說,我最懷念自己親炒的一盤自家栽種的A菜,熱呼呼地,端在當時的少女的手,少女渴慕被愛被寵的心態,在那盤菜裡,跳躍舞動,你信吧? 哈!有點牽強,這盤菜和苦,沒有關聯,但A菜若炒得老了,也是苦的。 第八宴,煨出治療師魏可風的母女情深。 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許多愛的人,當然比較容易在長大後送給更多人愛。p.207 最後一句,我能飛得遠,因為媽媽是我翼下的風。p.211說明母愛的力量,也為這本充滿母味的書,寫下完美的分號。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是分號而不是句點? 因為……還有第九宴。 書上寫:〈第九宴,留給您!〉p.214 我所參加的實體讀書會之一《新微風讀書會》即將在10/21舉辦第九宴,忍不住把對讀書會的期待貼在這裡,與大家分享。 你準備好自己心中的那一宴了嗎? 以上,敬我所喜愛的讀書會夥伴們,順帶小聲請問: 讀書會當天,我可以多夾幾箸佳餚、多喝幾口好湯嗎? 關於本書:〈資料參考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吃朋友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08/12/31
備註:第九宴已經開張 豐盛的菜餚出自書友的廚房,記憶填塞那一日的餐桌,我們在《吃朋友》裡補綴生命的美好,有友如斯的美妙。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