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土地與人,那些沉默而深刻的故事
2014/04/12 17:25:16瀏覽927|回應0|推薦0

第一次聽見吳念真,我十九歲。

那時,喜愛文字的青年常在一個地方流連,我和幾個校刊編輯好友曾經幾次在那裡訪談當期校刊計畫介紹的文學創作者,也就是在那時,我在明星咖啡屋遇見朱天文,從她的口中聽見吳念真

那時,侯孝賢導演的作品開始拉開年輕人的視野,導用他擅長的鏡頭說故事,說他所觀察的人與事,事與情,那時的故事劇本,往往來自朱天文,以及吳念真筆下。

一個外省女孩,加上一個道地的台灣之子,為這片土地上的小人物發聲,寫那些細小的,卻常常讓人不經意便會被撞一下的,簡單故事。

我讀吳念真的作品就是這種感覺,故事很簡單,人物很單純,那些穿梭在情節當中的文化力量,來自土地的、環境的,一點一點地,浸入故事的人物靈魂中,在小動作、小語氣、小神情裡,鑲滿讓人心口抽動的平凡故事。

 

我讀《這些人,那些事》,吳念真──著。

 

人生選擇什麼就必須承受什麼、得到什麼就會失去什麼…和「自己」對戲的另一個唯一的角色就叫「回憶」。P.2-3

這是一本與回憶掛勾的文字,像散文,也像小說。

吳念真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並且,他是一個很容易被感動的人。

很容易被感動的人有個先決條件,他必然有一顆很纖細的心,能從旁人或許無感的表情與動作,乃至語氣的開嗓、烙下的尾音、停頓的間隔、傳達的重量,為一句話鋪陳一幅畫面,慢慢在裡頭描繪、點墨,終於落成讓人嘆息的景致,流連與省思。

所以,他的手指頭一搖擺,短短幾句話,就很有畫面。

他是個很能將一段故事用一句話落款的人。

書的封面說他是全台灣最會說故事的國民作家。

他說的話,很能引起共鳴,對於這片土地上低頭默默的人,尤其能引起很大的力量。

看看他寫的廣告詞,能讓人朗朗上口的經典,洋洋灑灑不計其數。

回到他的這本書,這裡面有宿命、有認份、有小確幸,也有深沉的悲、掩埋的痛。

 

書中的年代雖非我所生長的年代,但在台灣整體經濟從底層慢慢往上攀走的時刻,我們算是經歷過同一個階層。

大家普遍的生活都苦,都得靠雙手打拼奮鬥,孩子一生好幾個,生女兒嘆息,生男孩竊喜,幾乎每一戶隨便一抓,就是半把粽子的孩子數量;衣服輪著穿,小的孩子承接上面的兄姊的,排行大的往往穿著超齡的,過年的新衣就是學校制服,制服穿到衣邊都起毛了還捨不得換,學校一要交班費或者額外的簿本費,孩子的心就苦,察言觀色到非得開口的時候才畏畏縮縮地對母親要,母親邊掏錢邊念賺錢不容易啊妳要會想,那孩子牙一咬,心裡默默立誓,快快讓我能出外掙錢,抬頭挺胸幫忙撐起一個家。

 

那個時代的孩子普遍早熟,大人們的行止都在日常生活中成為教育的範本,哪家勞苦、哪家興旺,哪家的孩子有蘋果啃,哪家的孩子得偷黑糖果腹,豆干買回家泡在水裡準備下一餐要煮,孩子從外頭玩回來肚子餓得不得了,看見豆干長得很可口,抓一塊塞在嘴裡,然後再跑出去玩,神不知鬼不覺。

那個時代的男人普遍跟孩子們不親,打拼都來不及了,哪裡有時間消磨在親子關係裡?吳念真筆下的父親有愛,很難說,孩子必須解讀父親行為的背後需要多少愛的累積才能讓某一句話出口〈即便是粗話〉,讓某一個舉動短暫卻永久地,留在孩子的心頭,成為日後思親最常邀請出場的內容。

他和父親從沒「溝通」,但心意卻又好像彼此都懂。P.30

 

吳念真寫〈遺書〉那篇,讓我心口痛。p.31~56

那個年代的孩子,手足情感特別濃,在生活中相互影響與拉鋸的時刻也特別重,父母們忙營生,能顧好一家溫飽就是天賜的能力,哪裡有時間關照每個孩子的心思與個別差異,如果是一路乖巧又課業表現優的孩子,肯定特別受寵,那是妝點雙親出門閒聊時的門面,是鄉間鄰里閒話時歹竹出好筍的話題。

那時最常用來恫嚇孩子的話經常是,你再不好好認真讀書,將來就來接我的缺。

那是自小看怕了的生活,再怎麼沒出息,也要換另一塊土地,開另一種花。

悲苦的長輩教養出悲觀意識濃厚的孩子。

換一個時空,這篇文字裡的弟弟,會不會有自己的天空,而不是宿命地活在自家偶像哥哥的影子裡,看不見自己?

就某個層面來想,吳念真是個受上天眷顧的孩子。

努力有結果,打拼有成就,他有機會體會到金錢雖重要,絕非萬能。在某些人的生活經驗裡,沒有錢,就萬萬不能。

我所被教養長大的時代,麵包往往是第一位,沒有能力賺麵包的人,等於無能。

所以,當我有開始有能力出手買麵包,還能有餘裕將多餘的力量帶回家犒賞家人時,感覺天空的雲,都在對我笑。

這篇文字裡的弟弟,經常對著天空描繪著雙手抱滿麵包的畫面,說得一口燦爛霞光,直到光暈散去只剩黑暗,才發現自己一直都在原地繞著、轉著,畫面中的世界已經不等他。

 

那個年代,意外總不斷,悲情常上演。

路邊總能看見披頭散髮的阿姨,邊走邊笑,母親會說,離她遠一點,肖ㄟ。

年紀小的孩子懂得怕,卻不懂得最怕的不是肖ㄟ會害你,更不懂的是,肖ㄟ為何會變成肖ㄟ。

吳念真就能把這樣的故事聽得仔細,日積月累地傳述,終於堆疊成文,讓那些小人物的辛酸有機會出頭,讓那令人害怕的故事,成為一行又一行誘人熱淚的文字。

我扯遠了,書中的文字經常會帶領我回到自小的街頭印記,吳念真的文字裡經常描寫一群人面對悲情所凝聚的感情。

生長在礦區,一旦災難發生時,近乎滿山哀號。

「像山上的芒草被風吹過一樣,從前面開始慢慢往後面矮過去。」p.74

能想像那樣的畫面嗎?

活脫脫是電影鏡頭的手法。

有一句話,讓人讀來萬分悲悽。

在這個門內,有人淚水未乾。P.75

短短兩句話,道盡了故事的辛酸梗概。

 

思念,的確是另一種形式的憂鬱或焦慮。P.127

愈艱困的年代,感官愈是單純,情感愈是濃烈。

通訊不良,交通不易,人與人之間若非鄰近,情感的維繫需要許多空間與想像力,一旦距離拉開,畫面自由添彩,隻字片語就能收集一大片海洋。

小小的確幸與大大的悲淒,人生關卡踉蹌難免,思念就是其中一樣,特別是在從軍服役期,那念頭,讓人欲生,也欲死。

我的記憶年輪裡,兵變造成的悲劇讓人起雞皮疙瘩,因任務出差池而喪命的故事,流轉在幼小又愛聽的耳朵裡,是一幅來不及完成的抽象畫。

 

吳念真的筆下,最讓人窩心的,也是那一群小人物。

搏情、重義,不擅言語但行動力超強,吳念真能在那樣的動作裡體會人性的直與樸,詮釋人心的暖與軟。

對於沒心眼的小人物,吳念真著墨帶柔,行文淺淺帶過,不著痕跡地引出你內心的溫度,跟著書中人物垂眉一笑,漣漪游盪,倘若寫到市儈奸狡之人,落筆的力道如同綿裡針,狡黠且能刺到痛處。

文章不必大塊,我讀這本書,只稍一個下午的時光,在行雲流水間,不知不覺讓文字撫平了當時一度紊亂的心。

一本沒有負擔的書,猶如吳念真給普羅大眾的印象,一個彷彿在街頭常見的鄰居,能說、愛笑,娓娓道來一陣春風,讓人想醒著好好過活。

 

關於本書:

作者:吳念真

出版社:圓神出版

出版日期:2010-10-26 ISBN/ISSN9861333452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40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ienach2002&aid=12451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