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電影來看「深刻」(下)──鯨騎士與冷山
2007/02/24 10:15:45瀏覽2153|回應2|推薦11

  《鯨騎士》與《冷山》都被我歸在「藝術片」之列,就算他們不夠「藝術」,起碼也不「商業」,這些從故事梗概中就可以看出來。

  《鯨騎士》以一個年邁族長尋求繼承人的故事為主軸,因自己長子只生女(雙胞胎的孫子死了),原期待長子結交同族女性再生子又落空,而改由同族男孩中尋找下任族長,卻因為毛利人重男輕女的傳統排除自己從小照顧到大的孫女,後來因為祖先顯靈,以鯨魚出現明示其孫女適合繼承,才圓滿落幕。

  《冷山》述說一個南北戰爭時代的上層都市女子,隨牧師父親到鄉下地方居住,愛上一個說不到幾句話的鄉村工人,但因為戰爭爆發,兩人隨即分隔二地,女子因為戰爭帶走所有的小鎮男性與工人,只好自立自強,從只會彈鋼琴、看書、刺繡等「上流技術」,到學會下廚、務農、打獵等「生活技能」,工人則從純樸善良、樂於助人,輾轉學會人性的醜惡與扭曲,最後工人因女子的信而逃兵役,千里跋涉回故鄉,卻在一夜歡愉後被同鄉的「秩序維護者」殺死。

  一樣先談兩部電影對主要角色的背景處理方式。

  《鯨騎士》採用的是「旁白法」。電影一開始,便透過酋長孫女的獨白,介紹毛利神話以及重男輕女的傳統,旁白訴說時,搭襯的影像是鯨魚游泳,以及長孫女出生時祖父與家人間的爭執,算是典型的「開門見山」,讓觀眾很明白自己將會看到什麼型態的情節,而整個故事鋪陳也的確全在意料之中。

  然而,這部片原本就不想讓觀眾「意外」,它著重在少數民族的側寫,連帶地處理一些些的父權和性別歧視,然後試圖以少許的親情互動串場。怎麼說呢?片中場景與對白、情節都與毛利文化相繫,而文化本身的傳統便是極端的父權與重男輕女,我不曉得導演是否試圖要用祖孫親情來軟化這樣的批判色調,然而,片中孫女對酋長祖父的親情十分明顯,明顯到可以在被極端指責、忽略後仍努力求取認可,甚至願意犧牲性命,可祖父對孫女的親情僅在前期的騎腳踏車帶去上學看見,之後便全部由父權與文化傳統所主宰,對我來講,這片如果說是在談文化、講性別教育,或許是成功的,但如果是在講親情,那麼,實在是有點單向,因為看不到一意繼承傳統的祖父之掙扎。

  《冷山》則是用「破題法」。電影最初的場面便是戰爭,煙霧瀰漫著的暗紅天,泥濘碉堡中的頹廢士兵,士兵懷念起遠方的情人,倒敘出兩人初面之時,突然一場爆炸起戰端,人與人彼此廝殺到血水成池,池裡腥紅色地映著人類互殘,與之前在小鎮相戀時的平靜林蔭蓊鬱成反比。

  是的,《冷山》的故事不是用直線順序法來鋪陳,而是用倒敘雙主線穿插交織而成,前段在戰爭、思念與純愛時的隱澀甜蜜串成螺蜁般的情節,到中場士兵為了愛人逃離戰場而開始成雙主線順序故事,一邊是當兵男人心靈逐漸受戰爭扭曲的可悲,一邊是女戀人在已扭曲、不再純然樸實的小鎮鄉民間掙扎生存,從女戀人類似獨白的信件中,導演讓觀眾清楚地明白維繫兩條線的是雙方對愛情的渴望與思念。

  然而,故事雖然以「愛情」為主軸串場,但整個主題其實是反戰。小孩在戰爭中死亡,逃回家的則被當逃兵處死;「保衛隊」不是保護家鄉的婦孺免於敵軍摧殘,而是為了抓逃兵不惜嚴刑折磨年邁的父母;種種的情節都讓戰爭的悲哀深深地刻畫,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男主角挨餓受凍時,一個女人收留他,後來敵軍欺負女人的嬰兒,讓人感慨都是同一國的人,只因為立場不同就能將人物化,尤其是女人敵軍侮辱時,主角殺敵軍救了她,而敵軍唯一一個偷偷將自己外套給小嬰兒包覆取暖的人,竟在女人的怒火中被她一槍斃命,「仁慈」在戰爭中的可悲,從這樣的橋段便明白地彰顯出來。

  從故事的成本和格局上來看,《鯨騎士》的成本與演員陣容當然遠遜於《冷山》,以其目標與方向來講,似乎已經處理的不錯了,因為它的重點在毛利原住民文化內,探討著親情、性別歧視與文化的衝突。但我總有一種「還可以更好」的感覺,只因為找下一任酋長就可以完全敵視、忽略孫女?只因為鯨魚顯靈就可以一夕之間將性別概念翻轉?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摩擦與衝突僅展現在酋長一人而已,其他人都是附屬的,孫女的戲雖多、雖搶眼、雖感人,但她是「現代女性學會傳統」的單一代表,她沒有衝突,衝突只來自於祖父不能接受自己是女性。

  《冷山》在愛情文藝的包裝中,直陳戰爭對人性的殘害。或許我戰爭片看太少了,所以十分欣賞它刻化入微的方式。所謂的扭曲不只是反映在某些人可以凌虐同胞而十分愉悅的方面,還反映在原本善良的人可以接受「不善良」,可以自私,但又為自私而感到良心不安,就人性掙扎與衝突的方面而言,《冷山》塑造得相當成功。

  還是老話,拿兩片來比較是很不公平的。《冷山》在取材上便佔有先天的優勢,《鯨騎士》原本就沒設定要如此悲壯,它是個很好的原住民電影,然而,若同樣以「深刻」度來衡鑑兩者,顯然不如《冷山》。

  我最初的結論是認為故事取材與格局很重要,畢竟《冷山》的場面比較大,單單算死亡人數就比《鯨騎士》多。然而,前一篇提的《喜劇之王》也是小成本啊?為什麼我會覺得深刻?難道「傳統文化與現代衝突」這樣的故事格局會比「小人物的奮鬥」還小?幾番斟酌後,我赫然發現,或許癥結在「細節」處理上,或許問題在「不完美」上。

  《鯨騎士》的故事以及寓意都很好,問題在於故事太理所當然,沒有意外,這或許不打緊,更重要的是,看完後,我對毛利文化的理解並沒有更深入,沒有比去紐西蘭之後多。我可以這麼講,同樣的情節能套用在所有沒落、又有男女性別歧視的原住民中,只要換衣服、換「選酋長」的方式就好了。而它的另一個重頭戲──親情也不「細緻」,女孩的表現很好,酋長祖父的表現很好,祖母、父親等的「個別表現」都很好,但沒有什麼交集與火花,因為其他配角全部都沒有自己的立場(祖母可能有一點,但都只是說說,沒有行動表現),這是單向度的孫女向祖父呼喊認同,而最後圓滿的大結局讓它成為一部適合闔家觀賞的教育片,但卻讓我反而有種淡淡的遺憾。

  《冷山》則不然,它或許主題較為聳動,以戰爭這樣的人類互殘為背景,以扭曲的人性為題材,用愛情貫串全劇,然而,單單就這三點並不足以成為「深刻」,重要的是,所有的情節都以此為主軸,而且深入地交織呈現人類的不完美、感情的缺憾,試想前面提到的女人殺了替自己嬰兒取暖的敵軍一事,如果她是感激地謝謝人家,情節的深刻度就不會這麼強,因為那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她殺了他,而站在一旁的男主角雖不忍,卻無法責備,因為他懂她這麼做的原因,而觀眾們也一樣在悲痛,因為我們知道這樣很邪惡、很醜陋,但,「換成是我,可能也會這樣做」。

  於是,我明白了。「換成是我,可能也會這樣做」使得影片更為深刻,造成了內在共鳴。

  《鯨騎士》內角色們恰如其份地執行自己的「應然」(如祖父酋長要選新酋長、孫女要孝敬祖父),衝突是在不同的「應然」中誕生(如傳統不容女性酋長所以排斥孫女),但我看不到角色自己的內在衝突,祖父不曾問過自己的作法是否正確,彷彿一夕間否定掉過去關愛的孫女,而孫女也不曾質疑過自己的付出,宛如她生來的使命就是單純地貢獻自己。

  換成是我,不會這樣。若我是祖父,多少會考慮心愛的孫女,至少會想辦法給她什麼補償,讓她別那麼難過;若我是孫女,再偷學「酋長之法」時,也會質疑自己這樣是否真的破壞傳統,而不是那麼義無反顧,對我來講,這可能不夠像人。劇情一樣可以「理所當然」地走完,但我以為加上這點人性懦弱的掙扎,會比「單純」來得「深刻」。

  我主觀意識的「人類」是矛盾的、是掙扎的、是會質疑自己不完美的,所以,對《冷山》那種反反覆覆懷疑愛情、懷疑人性的處理手法比較欣賞,尤其它的故事情節雖然合理,但並不「理所當然」,意思是我不太能預想故事走向和結局,就算猜到劇情的下一步,也不知道故事的細節會怎麼安排。這樣的「意外」讓電影的張力持續到結局,讓我反芻,而不是看完後想:「果然這樣」。

  然而,這很可能只是個人的偏狹,或許有人覺得《鯨騎士》那樣的單純比較好呢?我有「共鳴」之處,別人不一定有,「共鳴」或許扎根於每個人生歷練與學經歷的觸發?這使我醒悟到自己偏好的題材、故事,別人不見得欣賞,然而,卻也讓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歡怎樣的共鳴」,未來,或許朝這樣的方向創作呢?

  總之,故事格局大小與企圖心大小不是重點,一個深刻的故事在於情節能彰顯出人性細微的部分,能引起觀眾或是讀者的共鳴,就會深刻。不過,若劇情走向能「不那麼理所當然」,或許展現的張力又能使故事更加深刻呢?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a209&aid=767415

 回應文章

葉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有同感
2007/02/26 18:47

Kitty(小吉)的話我深有同感!

原本會去借只是因為它有得獎,很想知道「得獎片」與「沒得獎片」的差異,於是就悶著頭看了,沒想到出乎意料之外的好看,到現在我還被其所迷呢!


Kitty小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07/02/24 22:52

本來我是不打算看冷山的,因為怕文藝片會悶,但是租了回來看後卻覺得愈來愈有意思,看主角們因環境逼著去改變他們的想法和種種內心的掙扎實在讓人很感慨。

我覺得冷山真是一齣好片來的!


小吉烏龍趣事天天發生,歡迎光臨Kitty的異想漫畫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