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4/09 14:26:49瀏覽5262|回應7|推薦18 | |
最初看《頂尖對決》的海報與介紹時,我覺得他是一部講魔術的片子,我雖然不討厭魔術,但也沒有著迷到很想看的地步,然而,一個在竹科工作的朋友很肯定地告訴我說這是一部「科幻片」時,我腦中浮現滿滿的問號:以魔術師為題材的科幻片?這怪異的念頭開啟我對這部片子的興趣。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便被故事有趣的敘述手法吸引,他不是用順序法,也不能說是倒敘法,勉強形容,或許可以用「拼圖」的概念來描述? 故事的開展是「現在」的審判,一場魔術意外,然而,隨即落入角色的回憶,但這回憶並不限於活人,也不獨存於「死者」,回憶之中還有另一層回憶,而回憶的過去亦有通往未來片段的描述。陪我看的朋友說:「一不小心就會看不懂」,是的,這就是導演耍的詭計,他要求觀眾專心地看片,一個恍神,就容易落入不曉得零碎片段究竟該放在那個時空的陷阱,這是一種「拼圖」的趣味。然而,「拼圖」仍不足以形容此故事的描述手法,因為他還帶有「迴圈」的性質,在欣賞電影的過程中,觀眾會發現兩位主角在「彼此閱讀」,他們之間的羈絆正如交錯的敘述時空一樣:你種的因造成我的果,我種的因成為你的果。 這片子所之會被認為是「好片」,並不僅在於其巧妙的敘述結構(事實上,有些人會因為無法適應,認為這片的敘述過於混亂),還有刻劃入微的「人性」。 兩位主角都被某種偏執所綑綁:一個深陷於復仇之恨,另一個則為成功的魔術秀醉心。極端的「為理想犧牲」,造就他們無所不用其極的行為舉止,他們是另類的「互相激勵求進步」,只是進步的目的在於毀滅對方,這些作為似因似果地震撼觀眾,讓我們不但會去思考:「這樣做值得嗎?」也會感嘆:「人或許就是這樣?」是的,故事成功了,因為把人性的卑劣與過度理想的一面極端地描述出來,因為極端,所以戲劇張力十足,故事曲折性十足,因為極端,所以深刻度也十足,更促使我思考自己能否為寫作(理想)犧牲到劇中的程度。 「人性」使這片不緊緊囿於魔術片或是科幻片的爭議,而能夠大開大展地表示他是一部跨類型的經典。 這部份對我有極深的意義。之前我不斷地思考科幻小說與文學小說間的區別,我想寫人性的故事,但希望用科幻來包裝,然而,有朋友警告我別寫,因為他們覺得兩類型的讀者可能不一樣,「六十分科幻、六十分人性」的故事搬不上台面。然而,《頂尖對決》卻打破了我對類型小說的迷思。或許他可以說是不成熟的科幻(我猜很多科幻迷會對裡面的「科幻部分」感到「遺憾」),但他的點子和直指人性的部分卻依然深刻,而這樣的處理方法可能比較接近我想寫的作品,有《頂尖對決》的啟發,我開始思考「六十分科幻、一百分人性」的可能。 單純的「深刻人性」或許還不足以成經典,這片還有許多精彩的「反覆」值得稱頌。 例如三個重要角色都曾說過的:「所有魔術都包含三個步驟。第一個步驟叫『以虛代實』,第二個步驟是『偷天換日』,第三個步驟為『化腐朽為神奇』」這句話透過三個角色講,每次「用語」相同,但功用和意義卻大不相同。第一次運用是在解說魔術的基本原理,第二次運用是在暗示「騙術」的精華,而第三次運用則是直指故事謎底。將一個簡單概念用不同角色、不同情境來陳述,將「反覆」變成不單純的反覆,使「魔術三個步驟」達到最佳的運用,我對這樣的巧思設計感到佩服。 另兩個「反覆」的概念次數不多,但也是本片的精華。第一個是「著魔」。開場沒多久,科特便對想為妻子復仇的安杰爾說:「著魔是年輕人的把戲,太危險。」而後來安杰爾也自己承認「著魔」,雖然只有反覆兩次,但一個是別人的勸告,另一個是自己承認,在故事裡的意義份量完全不一樣。還有一個是「為理想犧牲」的概念,兩位主角看了中國魔術師後的心得,暗示了他們對魔術的「犧牲程度」,而這份「代價」緊緊跟隨著兩位角色,當一切真相揭開、故事要落幕時,波登吼著:「你願意為魔術做出怎樣的犧牲?」而安杰爾一臉怯懦、彷彿自己付出的代價不夠地說著:「我也付出了很多代價」時,「著魔」與「為理想犧牲」兩個概念產生了不可分的連結,讓讀者感受到他們是不一樣的,但,也是一樣的。 這是一部很「黑色」的片子,基本上裡面的角色好像都不能以好壞區分,當然,硬要挑裡面的矛盾點與沒有解釋清楚的部分也是可以,例如科特角色的反轉就沒有解釋的很清楚(雖然前面有暗示),但我欣賞他的創意、他的跨類型、以及他深刻描述的人性。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