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軒影評〕經典級的大眾娛樂續集──我看《神鬼奇航3──世界的盡頭》
2007/06/01 13:05:29瀏覽2597|回應3|推薦17

  跟我一起看電影的朋友常會覺得我是個很難搞的傢伙,因為我看片時,有種討厭的傾向,就是愛挑電影的劇情矛盾。有時候故事裡男女主角愛得死去活來時,我會猛冒一句:「她不是生病快死了,怎麼還化妝?」不然就是在看完後碎碎念:為什麼主角會那樣?故事會變成這樣?為什麼劇情裡的那個東西本來是這樣後來變成另一個樣子?總之,這種愛找碴的欣賞風格已經成為「自動化」系統藏在我腦中,常常讓一起看戲的朋友臉上出現三條線,使原本的娛樂效果大打折扣。

  在看《神鬼奇航2》時我也是這個德行。那段食人族的橋段至今我仍不明白其在整個故事裡的地位,除了搞笑與製造緊張外,我覺得他與主題的相關度甚低,就像為了拉長篇幅以便於拍第三集而硬生出來的劇情,即使去掉這一段,仍無損於《神鬼奇航》的故事性,也不會讓編導埋下的伏筆漏失。因為有這一段「缺失」,加上《蜘蛛人3》的悲慘印象,所以,進電影院看《神鬼奇航3》時,我沒有抱太多的希望。

  然而,極可能就是因為這種「沒期望」的態度,反而讓我離開戲院時有種「幸福的感覺」,因為我在電影院裡度過快樂的168分鐘。雖然片中仍有許多劇情「疑問」,但神奇的是,我的「自動化」系統沒有啟動,每次一開始想質疑時,就會有新的劇情點爆出,讓我來不及找碴,只好承認:我被娛樂到了。

  是的,娛樂。《神鬼奇航3》整齣戲的重點就是在娛樂大眾,編導將這個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各角色也恰如其份地展現個人魅力,呈現出來的效果極佳,即使是劇情挑嘴如我,在看電影的當下,仍然會投入其中,即使對劇情有所疑惑,還是會認為此片極具觀賞價值。

  首先要推崇的是故事性。電影以特色的異國風貌揭開(雖然我認為這「異國特色」帶有貶低華人的色彩,包括後來的「秦夫人」也是),上層談判、下層「預防措施」、外加第三者圍剿的可能性,使得氣氛相當緊張刺激,讓我想到《不可能任務3》的開場,一樣營造相當棒的諜對諜氣氛。更好的是,這情節不止製造張力,而且還替這次電影定下基本調性,因為《神鬼奇航3》整個劇情談的就是「爾虞我詐」。

  為了要讓「爾虞我詐」發揮至極,故事裡的每個角色都玩起「陰謀」。相對「純真」的男主角威爾分別與人「串謀」,讓一、二集相當「陰險」的女主角伊莉莎白相形失色,亦使得巴船長、傑克船長這些很會耍心機的海盜反而有點「白」(不是指「白癡」,而是指耍的心機很「明白」)。有評者認為這是「角色人格分裂」,但我倒沒有這麼嚴厲的批判,相反的,我以為這是一段主角「入淤泥而染」的情節,同時,也因為這橋段讓威爾的扁平性格圓形化,他不再是個單純的大男孩,而成為海盜。

  但這角色性格的「深度」不是編導要的,所以僅點到為止,編導將重點擺在情節的刺激性與「爾虞我詐」的趣味上,所以可以看到為了彰顯此部分,因而犧牲了部分故事邏輯的合理性,也為了讓整體節奏迅速,許多讓故事更周延的「解釋」被迫取消,比較明顯的例子是導演巴克麥爾承認在戲院版刪掉了一幕非常重要的劇情:女巫曾解釋Flying Dutchman的船長只要其愛人能等待十年忠貞不渝,那麼他的魔咒就可以被解除,所以只要伊莉莎白可以等威爾10年,他就可以上岸(典出WIKIPEDIA),這個部分一被拿掉,後來結局傑克處理的「良善」性質就大打折扣,但,相反的,淒美的感覺卻更強烈,我必須承認,如果是我可能也會拿掉,放在第四集再來談,甚至不談,因為現在的結局帶著部分光明,部分淒美,還有一種餘醞,是我認為是相當成功的。

  由此可知,這電影有的並不只表面的緊張刺激,它還是有些許深度存在,只是這深度存在的部分不如一般藝術電影那樣,著重於人性的解剖,而是重在某些橋段的張力。例如有些「故事情節推演」的部分,編導沒有讓演員直白說出「為什麼會這樣」,而是轉化以演員肢體動作或是景物的方式來展現,沒有多用語言去解釋,例如傑克的「多重人格」與他在「深海地獄」裡的狀況、東印度公司貝克特的死亡等橋段,這些「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的「意象」,我個人相當推崇。

  意象一般是指用文字描寫的物象的感受和體會,烘托出一種藝術氛圍。許多藝術電影所之「沈悶」,就是因為製造過多的意象、畫面,導致劇情節奏緩慢,然而,《神鬼奇航3》這樣的快節奏商業電影也成功地製造出意象,就很讓我佩服。最經典的部分是傑克船長在「深海地獄」裡的狀況,開始的多個傑克象徵著「多重人格」(暗指被獨自困在地獄裡的痛苦使他瀕臨精神崩潰),後來在整片白色純淨的陸地中,明明看不到海洋,卻仍想獨自拖走一條看來黑漆髒污的帆船,強烈的對比色調與荒謬情節,描繪出他對船的執著(個人慾念的可悲可笑)。而後來一直擔綱壞人的貝克特死亡時墜入海中,躺在東印度公司沒入海裡的旗上,上頭鮮豔的烈焰火海焚燒一切,這畫面亦鮮活地展現一切慾望化為一炬的悲哀。

  除了意象外,劇情串連海盜文化的「典故」也相當吸引人。有看《航海王》的朋友應該對「Davy Jones' Locker」不陌生,魯夫與那位屁股頭船長的打賭就是以此為誓言,可見Davy Jones在海盜界的權威。稍微查一下相關資料,發現他是一個「水中惡魔」的傳說,有人認為源於歐洲一殺人無數的海盜,也有人說是酒吧老闆老是把喝醉酒、賴賬的人裝在箱子中推入大海,亦有人說出於西印度群島土語的duppy一字,duppy是「妖魔」的意思。無論是哪一種,都象徵著死亡與恐怖。

  另一個有趣的典故是海神女妖。她的原型應該是海妖賽蓮(我前一首詩有用到XD),在希臘神話中她以鳥體女妖的形象出現,專門唱歌引誘航海者,後來因為沒有保護好珀爾塞芬,使她被冥王所劫,因而被罰變成怪物,專責成為亡魂走向冥界的引路者。

  其他的典故還有東印度公司與新加坡。這全稱「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是英國17到19世紀能成為「日不落國」的主要因素,夾帶著英皇伊莉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加上當時的船堅砲利,幾乎使之成為另類的海盜,新加坡也曾「淪陷」被統治過,其惡行在電影裡也點出,那段男女老幼被迫上絞架、全體唱海盜歌、男孩身上的銀幣墜落的畫面,處理得一樣「意象」,一樣令人印象深刻。

  當然,《神鬼奇航3》在追求節奏、張力、娛樂性的同時,不免有所犧牲,被犧牲的部分是劇情邏輯的缺失,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參考《神鬼奇航三‧世界的盡頭──雜亂無章的商業片典範(雷)》一文。對於一個作者而言,這或許也是一種「惕勵」,在寫文時常常可以感受到「顧此失彼」,曾有人問說想要讓人「受感動」又想要「快節奏」該怎麼做?以我目前的寫作功力來看,只能說這二者是互相衝突,要夠感動需要很多的情緒意象堆砌,要快節奏則必須割捨這些堆砌以故事性為主軸,《神鬼奇航3》顯然因為商業性選擇了後者,但也在適當的地方展露一下前者,雖然前者展現的點不足以「讓人感動」,但卻可以「讓人感受」到導演的功力,這也是我替其標上「經典級」的道理。

  我想,這樣的成就或許是大眾藝術家(包括流行文學作者)所企盼的吧?以一個有趣的概念為主軸,用各種要素堆砌,產生出新的刺激,每一集看似合理的張力與邏輯使故事不失焦,帶著懸疑、期待讓觀眾獲得某程度的滿足,更重要的是:賣座(有錢賺飽飽才能有下一部啊)。而我呢,我要走這樣的路嗎?不曉得,但知道自己目前還離這條路挺遠的啦!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da209&aid=99697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跟本篇影評無關,純閒聊。
2007/06/20 07:46

跟本篇影評無關,純閒聊。

我跟朋友看電影,他們也都覺得我很盧。

我也很喜歡挑電影中的矛盾,不只劇情,總之就是大大小小矛盾看到就挑。

 

最近突然對電影院有股排斥感,我有個很好的朋友現在在當兵,之前我當兵的時候休假回來,他每天都會找我出去,基於這種義務回報,我也會想現在該換我陪他度假。

他又很愛看電影,所以每次只要他休假回來我就會陪他去看電影,剛開始還好,看到現在我都怕了。

他這人很討厭,想怎樣就怎樣都不管別人感受的。

有女朋友的時候連抽空跟我們吃頓飯都嫌浪費,沒女友的時候就會想到我們了。

我跟另個朋友喜歡唱歌,每次唱歌邀他就推三阻四,說唱歌浪費錢,說要唱平常沒事就可以唱,作啥一定要去KTV包廂。

反正爛理由一堆,他每次找理由我就不爽,一定一句一句駁回直到他沒話講:

「電影票免費?」

「電影頻道不能看電影?」

到他沒話講他才肯坦白:「我就是不想唱歌。」

對嘛~~講話講重點就好嘛!

何必否定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來提高自己理由的價值。

他如果一開始就開門見山我也不用跟他廢話一堆。

 

然後呢!

現在他休假了,我是想我有義務要陪他,就像他之前陪我一樣。

不過每個禮拜都去看電影實在......

然後看到大家成雙成對,就我們兩個大男人穿著拖鞋......只差沒有手牽手。

每當我跟他在電影院出入的那段距離,總會不由自主浮出種莫名的自卑感。

有時候我會想:「他還是去找個女友算了,至少可以不用再跟男人來看電影。」

 

我真的厭倦了跟男人出入電影院了,跟四周的畫面根本就是強烈對比。


葉軒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回應︿︿
2007/06/08 10:19

呵,原來紳夜跟我很像,這樣倒楣的大概都是旁邊的人,我看電視時尤其嚴重,可能是電視沒電影講究,有「狀況」的更多吧(汗)

我看過的電影也不多,只是現在我看電影(或是小說),會去區分他的目的與企圖,例如拿藝術片的標準與深度要求來談大眾片,我會覺得不公平,就像用通俗小說的觀念談文學獎小說一樣,這樣很奇怪。

「通俗文學寫的是劇情,純文學寫的是人物」這我保留,雖然我還不是大師,但我仍對這樣的分野抱持懷疑。我認為純文學可以「玩」的很多,不只是人物、不只是劇情、因為可以追求「藝術性」,而不特地管大眾「看得懂」與否。

電影也有分娛樂商業片和藝術片,一樣不只是故事或人物的問題,若真要用「人」來說,我會說藝術片(純文學)偏重「人性」,但不是限制在「人」這肉身上。


紳夜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同感
2007/06/05 18:52

看到前幾句話,立刻興起"我也是這樣"的感覺,不管當下氣氛再好,我還是會當場吐槽,甚至看電視時也會這樣.這真的是無可奈何的啊~

我看過的電影不多,或許評論不太中肯,不過我認為神鬼奇航的劇情並不突出.看的出來導演不把劇情放在第一位,我認為這部片的重點就是"搞笑",有相當明顯的商業取向,不過,導演用壯麗的畫面以及活潑的人物將它包裝的很好.裡面每個人都活靈活現,讓我想起文藝營課堂中的ㄧ句話"通俗文學寫的是劇情,純文學寫的是人物",人物刻化的好,整部片的精神就出來了.

個人認為,電影本來就是用來娛樂大眾,由此看來,神鬼奇航是個大成功.畢竟,觀眾的笑聲比什麼都值得,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