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13 19:11:52瀏覽3545|回應6|推薦10 | |
我向來不是文藝青年,從沒有認真地評析過任何國內的文學獎作品,包括之前參加倪匡科幻小說獎時,我僅是抱持著「朝聖」的心態,去欣賞網站上的歷屆得獎作品,不像這次,特地花心思來閱讀這篇林榮三文學獎,短篇小說組首獎作品──彌猴桃。 人會採取跟自己往常不一樣的行動,多有特殊原因,我的特殊原因是因為參加「耕莘文藝營」,裡頭有個活動叫「五十萬小說讀書會」,主要是拿這篇作品當標靶,進行一場演說辯論。這樣的活動型態很有趣,不過辯論並非我的擅長與興趣,所以,僅就自己的觀點來對此文做「正反」評析。 一、就結構而言: 這篇小說整體結構四平八穩,約1萬5千字的小說切割成10段,段落分明清楚,尤其以雙主線的方式來進行故事,最後交融唯一,而兩條主線各有其起承轉合,算是不錯的安排。 但若仔細審視,會發現前面的起承轉篇幅約佔整文19/20,而結尾的合則不到1/10,結構上頭重腳輕,若結局內容十分有力,當可彌補此缺憾,可惜沒有,前面章節堆砌的強烈情緒反倒因結局之突兀散去,相當可惜。 若進一步審度內文給讀者製造的情緒壓力,則其高低起伏營造得頗精彩,前面強烈高昂,後面逐漸平靜,對我而言,是比較另類的層次,因為習慣上總以為要「由小變大」、「由低到高」,或許這是作者刻意想達到的效果?可是,作者的「情緒起伏」是因為兩條主線故事的情緒程度不同而造成的,而兩主線彼此缺乏交集,感覺不出有必要分成兩條線敘述,像是分離而沒有互補的兩個故事,十分可惜。 二、就文字語詞而言: 作者刻意用不同形式來表達故事核心與角色感情,這是值得稱許的。以第二人稱的視角來寫母親,以拉開與讀者間的距離,又贏造出此角色被命運控制的感覺,這裡處理得很好;而用第一人稱視角來寫兒子,則拉近讀者與作者間的距離,這樣的嘗試頗佳。 可惜其在書寫「第二人稱」的母親時,情緒累積與描述反而比第一人稱的兒子還凝重而深刻,因此原先設定的「距離感」並沒有清楚地呈現,反倒讓母親更像主角,主角比較像配角。而從其某段「漏改」的行列中,我推測作者本來全是用「第一人稱」書寫全文,後來才將母親段落用「妳」來替代「我」。 作者也試圖利用長短句來調整閱讀的節奏。這是很棒的,我也因此獲益良多,因為之前一直有「長句好還是短句好」的困擾,現在我知道,兩個都好,端看如何使用、以及用得好不好。不過,我個人並不是很欣賞開頭用短詩來帶文,中間用短句來凝聚意向的作法。開頭引他人的短詩,詩雖好,卻會讓我覺得作者為什麼不自己用心寫一首來?中間的意向凝聚,說實話,會讓我想跳開看,因為不具情節性,也就是不好看。 但不好看不等於不好。作者在書寫母親的段落時,製造了大量的情緒堆砌,壓迫讀者的心緒,甚至使人必須「暫停閱讀」,或許,短句詩詞的目的在緩和這樣的氣氛?寫到這裡時,突然想到有同學說這篇小說的筆觸是「冷靜而理性」的,我不同意,只能說或許作者的文字沒有讓讀者共鳴,但絕不冷靜。 三、就情節而論: 這篇小說的故事很簡單,得癌症的母親因病痛與形體變化,而心境上變得退縮、抑鬱,兒子不解且無力幫忙而想逃避,後來因為誤以為自己也得癌症而產生同理心,又因為在軍中因男性女乳症被侮辱而體會母親心境。 我個人認為,小說將癌症患者接受治療的心情,以及治療期間、期後的心境處理得很深入,感覺不只是讀了報導,還有親身經歷,相當值得稱許,可是,這部份作者利用意識流的手法處理,使得小說情節較少,變得比較像散文,也比較讓讀者難懂,或許有更好的表現方法。 雖然有同學認為透過兒子得女乳症這樣的情節來體會母親的病痛,一個不會死,一個隨時可能逝世,兩個間的處境差太多,認為有點牽強,不過,我覺得這點還可以接受,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是裡面的父親是隱形人,而女兒沒大腦又缺乏同情心,竟然在開刀切除乳房的母親面前談乳房刑具,又說因化療掉頭髮的母親像「彌猴桃」,這……根本是欠扁嘛! 另一個涉及結構的情節部分,則是母親結局時的情緒轉折過快。前一段還在痛苦的講「這是我的剩餘價值」,後一段就坦然地接受自己和兒子一樣像彌猴桃的光頭,還可以「哈」一聲,讓我想到,是不是字數不夠了所以要趕快結尾?因此匆匆帶過? 四、就技巧而言: 作者大量地運用「物件」來隱喻,深化了文章。例如鳥的血肉,讓死亡的陰影籠罩,也讓主角不敢面對母親生死殘疾做了間接的刻化。又如母親的肉體變化,彰顯出外在是否能改變內在(人類本質的意義為何)。還有最重要的「彌猴桃」,不僅象徵著死亡、背叛與親子的境遇(從中國換到西方,本質不變但名稱變了),同時也曾為母子親情復合的契機,難怪作者以此為題名了。 可是,我個人以為重要道具應該更早出現,彌猴桃在整個故事過了1/3後才出來,前面連個影子都沒有,出現的方式也有點牽強,殊為可惜。 會寫這段簡評,除了紀念、告訴自己總算好好地評析過一篇得獎小說外,更是想激勵自己,期盼自己能寫出更好的文章來,而不是只能在這裡放馬後砲,說別人的不是,希望來日有機會當上被批判的那篇文章作者,而且,最好還能理直氣壯地陳述:或許你批評的有道理,但我會這麼寫有我的理由!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