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5/10 17:33:40瀏覽2334|回應5|推薦137 | |
知音難遇:話說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 二零二零年四月號「讀者」雜誌,一篇知名作家余秋雨「藏在畫中的自由」,道盡了名畫「富春山居圖」的滄桑和創作者黃公望的生平迭事。 余秋雨說,「富春山居圖」差點在一六五零年被江蘇宜興一位收藏者臨死時居然想以焚燒的方式讓它伴隨自己升天。幸好被一位後輩從火堆裡把畫搶出來,但畫已被毀成兩段。這戲劇性的變化讓人有很多想像的空間,光想像當時混亂的情況就會有很多不同的版本。 這兩段畫卷命運大不相同,輾轉復輾轉,一段經萬里漂泊,在台北故宮落腳,是為較長的「無用師卷」;一段也是歷盡世間冷暖在杭州西湖畔的浙江博物館典藏,是為「剩山圖」。 維基百科記載,「富春山居圖」是元朝畫家黃公望的作品,創作於一三四七年至一三五零年,以浙江富春江為背景,山和水的布置疏密有致,墨色濃淡乾濕並用,用墨秀澗淡雅,但氣度不凡、極富變化,是黃公望的代表作,獲後世讚譽為「畫中之蘭亭」、「山水畫第一神品」,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黃公望創作這幅山水長卷是在他七十八歲到八十一歲的三年間(一說是八十二歲),在智慧飽滿的暮年,是怎麼樣的動機讓他執畫筆的? 僅僅是答應好友師弟無用禪師的邀約嗎? 這樣的一諾千金義無反顧,一畫就是三、四年,還在未完成的畫卷上先提字,此畫卷非無用禪師莫屬,足見他們兩人的莫逆之交了。 分居於台北和杭州的兩段畫,居然在分離三百六十一年後,於二零一一年六月二日,在台北合璧。李敖在一次專題演講中,就以此為題,提出五點啟示:(一)離合的啟示: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二)真假的啟示:以真為假,以假為真,真假難分,真跡難斷,真金不怕火煉,除無用師卷、剩山圖外,還有子明卷硬插一腳。(三)禍福的啟示:禍福相依,因禍得福,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四)窮達的啟示:窮達皆由命,半點不由人,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善天下。(五)智愚的啟示:大智若愚,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兩段富春山居圖的合璧,筆者是看過的,甚至在高雄舉辦合璧後的動畫展,筆者也恭逢其盛。筆者佩服創作者黃公望描繪他遊居富春江一帶的山川風物,畫中沿著江岸,山巒起伏迭宕,林木蒼莽鬱密,人物景象萬千,栩栩如生。動畫展更讓合璧後的富春山居圖復活了,現代科技將藝術作品賦予生命,現代人太有福氣了。 余秋雨說,黃公望是一個籍貫不清、姓氏不明、職場平庸、又入獄多年的人。出獄之後,只能以賣卜為生,過著草野平民的日子。有人這樣描述黃公望:「身有百世之憂,家無擔石之樂。蓋其俠似燕趙劍客,其達似晉宋酒徒。至於風雨塞門,呻吟盤礡,欲援筆而著書,又將為齊魯之學,此豈尋常畫史也哉。」憂思、俠氣、博學、貧困、好酒,還有點兒瘋癲。 這樣的描述,真的就是黃公望嗎?據說他十二歲就被鄉民公認為天才兒童(神童),也做了芝麻綠豆官,四十六歲被牽連入獄,五十歲出獄,從此靠相命遊走江湖,認識了不少人,販夫走卒,三教九流,藝師畫匠,交遊廣闊,博學多能,辯才無礙。可惜,交遊滿天下,知心有幾人?只有真正懂藝術的人才知道他要幹什麼?他身邊缺少這樣的人。 黃公望的老家江蘇常熟我是去過的,是個山明水秀的地方。直到晚年他才回老家居住,鄉親們留傳著黃公望奇怪的生活方式。每逢月夜,要打一瓦瓶酒,坐在橋上飲酒,空瓶隨興丟於橋下。或在月夜乘一隻小船,船後繫繩子,繩上掛瓶酒,想喝就牽繩取瓶,遇到繩斷瓶失,就拍手大笑,狂放不羈。 在那個年代能夠活到八十六歲,算是相當長壽了,聽說去世前看來還很年輕,所謂鶴髮童顏是也,而且連如何離世的都成了迷,還傳說他成仙去了。 筆者以為,黃公望的一生必然都活得很快樂,尤其暮年遇到知音無用禪師,激發他強烈的創作慾,一卷山水名畫,連續創作三、四年,欲罷不能,直到完成心願。(2020.05.10.)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