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1/16 03:29:44瀏覽4649|回應27|推薦101 | |
台灣的秋日要賞什麼景呢? 芒草是台灣最親民的植物之一,象徵豐饒的秋天正是芒花展顏的季節,村野或山丘隨處可見蹤跡,「賞芒」遂成為民眾最易擁抱的戶外賞心樂事。 芒草種類繁多,以台北地區賞芒二大熱點「陽明山」和「草嶺古道」來說,多屬白背芒。我很喜歡「陽明山」國家公園裡的步道,登高望遠、健身賞景一次滿足(風櫃嘴到擎天崗》芒花舞秋風)。至於「草嶺古道」,總讓我想起汗涔涔、淚潸潸,不堪回首的往事,容我隨後以照片慢慢細訴。在天氣剛好的這天,一路走走停停,中年柔怡與青年柔怡在漫天綠蔭的古道上接軌,回首前塵,往事如芒花在內心翻湧,說不出的五味雜陳。 「草嶺古道」是東北角最受歡迎的健行路線。閒妻涼母照例搭遊覽車出遊,一路陽光普照,行經東北角濱海公路時視線豁然開朗,閃耀著金光的湛藍海水與豐麗的奇岩地景,讓人目不暇給,處處充滿驚奇。
路過鼻頭角漁港之後,不多久來到貢寮,由於某著名的福隆便當店公休,我們改定別家,在此等候便當送來,正好看到牆面介紹貢寮區簡史。 到達遊客中心已近十點半,產業道路不能走大車,所以我們整裝拍團體照後,快速往福隆火車站開拔。 【草嶺古道】是先民在台灣東北部開闢淡水廳(新北市舊稱)到噶瑪蘭廳(宜蘭線舊稱)間"淡蘭古道"的一段,途經二縣分界的山嶺─草嶺,所以俗稱「草嶺古道」。古道位於新北市貢寮區遠望坑到宜蘭縣頭城鎮大里之間的山區,全長8.5公里,兩百年的歲月見證歷史滄桑,為台灣目前少數前清遺留的古道之一。 至於為何名之「草嶺」?且看解說牌娓娓道來。 一路指標明確,沒有內建GPS的柔怡難得不怕迷路。事先做功課得知,依照路線告示牌的里程計算,從福隆火車站出發走到大里天公廟,全程共約8.63公里,大約需步行3~4小時。此公里數在昔日的肉腳怡心裡宛如天文數字,然而幾年前經過「風櫃嘴到擎天崗」6.6公里的鍛練之後,加上剛走完幾條頗具挑戰性的步道,8.63公里這數字聽來真是一塊小蛋糕而已。(謎之音:到底哪來的自信~~) 現在敲鍵盤才敢大聲,其實啊,行前我可是蠻緊張的。遙想十多年前,曾在這條古道吃過苦頭,從此將之視為不可能的任務。行前做足準備,不敢掉以輕心,1500CC的開水,雨具、墨鏡、遮陽帽、護膝、登山杖與替換衣物一應俱全,沉甸甸的家當塞滿行囊,一看就知是有備而來的健行老手 臣惶恐等級的遜咖正剉咧等。 萬全的裝備下,難以掩飾的是忐忑的神情,戰戰兢兢按照節奏穩穩地走,不敢啟動昔日邊走邊聊天的說笑模式。事實上,一路上坡的產業道路讓我走得氣喘吁吁,後面路迢迢,須持盈保泰,與其說不敢躁進,實則無法躁進。 前方一群鐵娘子彷彿行軍,飛快疾行得只剩小小身影,毫不留戀身旁鄉野美景,我不解地與三五友伴落在隊伍後面。 山色空濛,遠方小小的白色巨塔就是已停工的核四,風遲滯,綿延無盡的棉花糖雲彷彿也停在天空不走。 這時節的鄉野常見「杜虹」結果,因果實為紫紅色,如珠子般小巧可愛,因此又名「台灣紫珠」。
途經一古樸老屋,不見主人身影,唯見毛色潔亮的貓咪四處酣臥,毫不搭理好奇的過往遊客,慵懶地曬太陽,打著呼嚕睡大覺呢!
好奇住在這裡的人家,是農是樵? 進入林蔭小徑,兩旁綠樹枝椏交錯,一邊是蓬蓬山鑾,一邊是采采溪流,有水的地方就有涼意,翠蔭遮天或可少受日曬之苦,自我安慰「應該可以涼爽舒適的走三、四個小時吧!」隨即,一滴汗水自覆額瀏海滴落於臉頰。 離開產業道路後,隨著指標進入僅容一人行走的土徑,可能前一日曾下雨,黃土小徑泥濘濕滑,大夥兒小心行走,彼此提醒路況,步步為營。 泥濘的土徑頗具山林野趣,我東張西望甚為滿意,好喜愛四周生態豐富的原始環境,很有國家地理台探險節目的fu(這位太太妳未免想太多~~)。
小心翼翼跨過幾塊大石,黃土下緣坡道有片平滑的"臀部著地軌跡",猜想應有同伴在此用滑壘姿勢前進吧!為免重蹈覆轍,我們提高警覺避開同個滑坡,謹慎踏出每一步。 走下坡道後,見民宅的鐵門旁牆壁,以粉筆書寫的提醒,以及告示牌的警告標語,不禁搖頭嘆息。想必遊客的好奇心已過度冒犯隱私,讓這戶人家不堪其擾,不得不在自家牆面寫上告示,並請公部門豎立警示牌。唉!過往遊客貪小便宜的小惡,帶給他人的困擾與財物損失,已然忍無可忍,無法以"不知者無罪"的藉口來自我開脫竊行了。 受歡迎的登山客不僅要讓山林無痕,更得學習自制與尊重,切勿侵擾山上人家的安寧。 遠處翠山幽靜,橋下溪水淙淙。民宅前方是蜿蜒的產業道路,身旁友伴低聲嘆曰:「怎還沒到登山口啊?」是啊!我也十分納悶!
親愛的,看了路線圖方知,走一小時,彷彿已跋涉千山萬水,然,地圖顯示的彎曲線條告訴吾等,才走五分之一而已,前方還有一~~~大段無法回頭的路程等待繼續前行。 雖是路況好走的產業道路,但背負沉重的行囊一路上坡,也頗感吃力。「加油,加油!」我不言不語,默默在心裡勉勵自己。終於,遠望一片寬闊的翠綠谷地,夥伴們三五坐在階梯或涼亭,原來這裡是「遠望坑親水公園」,總算可以稍作歇息,找位子坐下喝水用餐,補充體力。 正在吃便當裡的滷蛋,有人拿新手機往面前一站說:「我來試試 iphone x的拍照功能」,於是我們手捧便當,嚼也不是、吞也不是,只好鼓著腮幫子合影。 正午時分,早上的燦陽已隱蔽,但風凝滯,四周潮濕悶熱,前方路迢遙,繼續加油。 貢寮的山區裡,梯田錯落於山坡、公路旁,有的看似荒廢許久,有的依舊欣欣向榮。遍山的水梯田曾是居民們耕作維生的依靠,但伴隨人口外移,梯田風貌已逐漸消失。此處雖只看到一小部分,但就像鄉村生活型態改變的縮影,一半佈滿雜草和芒花,另一半則水田漠漠,山水與阡陌上的石頭倒影相映成趣,可以想像此地農作全盛時期,春耕秋收的田野風光必定十分迷人。 梯田是以石塊堆疊劃分區域,大石頭的倒影似曾相識,彷彿小型的八煙水中央。 產業道路旁溪山景色優美,然而古道看似遙不知起點,無盡的上坡路又似無終點,讓我不禁暗自叫苦。
總算到達—「跌死馬橋」 關於「跌死馬橋」的由來,經查以前有告示解說如下:『跌死馬橋』顧名思義,是個有趣的名字。其典故相傳在早期,最初原為狹窄的木橋,每當行旅由基隆騎馬行至此時,馬匹早已精疲力竭。由於橋面狹窄,馬匹行走不易,因此常有馬匹在過橋時,不慎跌落而死。後來乃在日據時期,將木橋改建為圓拱石橋,其造型極其古樸典雅。至今,基於行人安全起見,則再行將橋面兩側加建護欄,即現行之規模也。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古道總讓我不由自主發思古幽情,對於先民流血流汗、開墾拓荒的歷史,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接下來又是吃力的上坡路,我專心調呼吸慢慢走,突有民眾從後方竄出,慢跑經過身旁,實在太誇張了,大家用登山杖輔助前行,此人年紀不小,但跑步的背影卻快到讓我差點來不及拍照,在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的肉腳怡眼裡看來,那是帥氣的虎虎生風之姿啊! 無盡的上坡路,讓我羨慕起這對閒坐溪邊吃水果的情侶。
上坡路左彎右拐,突然眼前一綠,連綿不盡的蓊鬱翠蔭讓人驚艷萬分,右邊則澗水湍急,激石有聲,若能在此留駐歇息該有多好啊!我不禁默默嘆息(才走四分之一的路,但這位太太已翻騰好多內心戲了~~)。 光是這盈目的翠鬱山林,足以停駐讚嘆和歌頌了吧?但今天的目的是走完古道,縱使我心嚮往,腳步卻絲毫不敢懈怠。
照片看來輕鬆,其實十多年前柔怡曾在此吃足苦頭,自此對綿綿無絕期的階梯留下陰影。因往事慘烈,記憶鮮明,商請同伴在此幫我留影紀念。
話說十多年前跟老爺公司團遊,說好只是走走古道,再去金山吃鴨肉。當年柔怡參加的旅遊多屬輕鬆的休閒路線,因此以為走古道就像去古城一樣,愜意的遊賞,走走前人留下的石板路而已。於是穿上當年流行的低腰緊身牛仔褲和線衫,舒適的小羊皮便鞋和側背布包,一派優雅休閒的裝扮,打算來趟文青式的知性之旅。 所謂「愛情來的方式跟你想像的完全不同」,天真的柔怡那天才明白─「古道的樣態跟你想像的完全不同」,糗事不堪回首尷尬中。 當天,出發時只是陽光被遮蔽的陰天,越接近東北角烏雲越沉,隨時像可擰得出水來。果不其然,我們必須在雨中健行。好不容易走完費力的上坡路,還要一步一腳印地踏上此很綿綿無絕期的階梯。柔怡的服裝不是健行的標準配備,即使撐傘和穿雨衣護體,紛飛的雨水依舊從四面八方襲來,褲管無可避免地被雨水淋濕,水在棉線間快速往上奔竄,痠痛的雙腿和潮濕的牛仔褲仿如千斤重,讓第一次走步道的肉腳怡更加舉步維艱,走走停停,我血液的帶氧量只有平常女性的四分之三,彎著腰又累又喘,「一望無盡」的階梯讓人畏懼的仰望,只想噴淚。 老爺像隨扈般撐傘護衛,時時提防我的情緒和安危。他的同事各個身手矯捷、腳步輕盈,早已不知衝到哪個山頭了,若沒我的拖累,體能良好的他必也是衝山頭部隊成員之一。為免掃了他期待好久的登山雅興,除了邊走邊彎腰喘息,直嚷嚷「我不行了」之外,更催促他跟上速度繼續走。但想也知道,他怎可能丟下我?老爺頻頻安慰,「反正他們達標之後會往回走,我絕不能丟下妳,萬一遇到狀況怎麼辦?」舉目四望,翠綠的山林闃無人煙,雖是熱門路段,因下雨之故,久久才有登山客路過,他的顧慮雖讓我欣慰,但也感到遺憾,這樣拖累老公,絕不是我的作風。 老爺那番話雖說得誠摯剴切,但眼神卻無盡渴望地直直望向前方階梯......我知道他很想走。
階梯盡頭,是一片綠油油的緩坡。 前方大哥停下腳步指指在樹林掛網的蜘蛛問:「咦!這是鬼面蜘蛛嗎?」不禁消遣他:「好好的蜘蛛被稱作"人面蜘蛛"已經夠嗆了,還被改名叫"鬼面",大哥您也別這樣!」 以往總是傻傻跟著隊伍走,幾乎不看路線圖,但這步道有我痛苦的回憶,尤其這次沒有老公當靠山,更得謹慎留心,要清楚還有多少路程,必須保留幾分體力。
草嶺古道是淡蘭古道的一部份,已有210年的歷史,古道本身已是珍貴的歷史古蹟,尤其沿途兩個重要的碑碣:「雄鎮蠻煙摩碣」與「虎字碑」,可謂古蹟中的古蹟。 所以一路走來,我最期待看到「雄鎮蠻煙摩碣」,那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繼續說故事,十多年前風雨交加的那天,老爺撐傘護衛著我,時不時停在步道旁喘息。一路在後方安步當車的老學長(也是他的長官)走過來,彷如seafood講道,以沉穩緩慢的語氣鼓勵我─「不要勉強,走多少算多少,至少走到『雄鎮蠻煙』」。雄鎮蠻煙?當時的我毫無概念,不知那是什麼,但學長的話讓我彷彿吃了定心丸,用老爺教的方法調呼吸,勉力舉起沉重的雙腳繼續走。不知走了多漫長的路,當我看到雕刻著「雄鎮蠻煙」四個大字的巨石矗立眼前時,分不清是汗水、雨水還是淚水的臉上想必蒼白狼狽,但那時的笑容何其珍貴啊!老學長慈藹的讚美我,舉起大砲相機,為年輕的我們留下值得紀念的青春影像。 十多年前的影像至今鮮明,今日再訪古道,不為雪恥,而是懷著敬意前來朝聖,希望能順利完成當年的未竟之旅。 在樹林掩映下,看不到前方路途還有多遠,於是保持沉靜,一階階照規律拾級而上。轉個彎,映入眼簾是這顆爬著斑駁苔痕的巨石,內心的喜悅實難以言喻。 雄鎮蠻煙摩碣─相傳清同治6年(1867年)臺灣鎮臺總兵劉明燈北巡至此時,風起雲湧、方向難辨,加上此地常有蠻煙瘴霧升起,危害過往旅人,劉明燈於是題字刻碑,用以鎮壓八方山妖邪風。此碑字跡筆鋒渾厚,周邊雕飾樸拙而莊嚴,已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 順利到達「雄鎮蠻煙摩碣」,而且還保有不錯的體力,對我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代表此刻的柔怡已經更堅毅、柔韌與自立。近九公里的古道已完成一半,就像我人生初秋的里程碑已然開始。 幽靜的古道上,溪澗清流在側,潺潺水聲不絕於耳,若不趕路,漫步徐行於幽林間,實為愜意的享受。 下圖的「纏勒現象」,是熱帶植物的特徵,大多發生在榕科植物。榕樹利用甜美多汁的果實吸引鳥類食用,讓種子隨著鳥類的糞便到異地繁衍;若種子剛好落到其他樹種的樹幹上,便在樹幹上發芽、生長,向下長出氣生根、往上長出莖與葉。隨著榕樹的成長,氣生根會將寄宿的樹幹慢慢包裹、纏勒,導致原先的樹幹組織被破壞;而往上生長的枝葉日益茂盛,蓋住原來植物的樹冠,使得原生植物無法行光合作用,最後,被榕樹寄宿的樹死亡,榕樹奪得立足之地。(林務局,森林辭彙) 榕樹這一招向來所向披靡,連堅硬的牆壁都能被榕樹占據、扳倒。 寧謐的蜿蜒步道彷彿不受塵世干擾,樹林裡潮濕的空氣凝滯,悶熱無風,覆額的瀏海早已全濕,汗水隨著髮梢滑落至臉頰,身上黏膩難受,一心只想趕快走完步道,趕緊擦身換衣。 緣溪行,"不敢"忘路之遠近。"愚"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彷彿若有光,復行數"百"步,豁然開朗。見觀景台,方知霧靄已漫山頭,天色灰濛。
這趟路比想像漫長,以為從此柳暗花明,實則不然,門兒都沒有,繼續在樹林中九彎十八拐。 皇天不負苦行人,鄉親啊!終於快到天公廟到了吧? 當然不! 雖然不知身處何方,但絡繹不絕的行人讓我猜想應該到了熱門景點,所以代表行程也快結束了吧? 滿山秋芒雖被雲霧遮掩得分不清是霧還是芒,但依舊讓我們興奮得喊著「芒草,芒草耶~~」 轉個彎又遇到驚喜,此處為嶺頂隘口,終年風勢強勁,雲霧縹緲間看見赫赫有名的「虎字碑」,久仰其名,研究和拍照是一定要的啦! 相傳清同治六年(1867年),劉明燈行經草嶺埡口,遇狂風大霧,莫辨方向,取「雲從龍、風從虎」之意,以芒花為筆,勒「虎」字鎮之。 傳說劉氏好書虎字,有公母之分,坐落在草嶺古道的是「母」虎字碑,「公」虎字碑則留存在坪林區茶葉博物館。與「雄鎮蠻煙摩碣」同為三級古蹟,二者均是草嶺古道著名的景點。 如何分辨公母呢?在於左上角的筆畫細節,公虎字多了豐厚的鬃毛。 大里遊客服務中心複製的虎字碑,右邊是公虎字,左邊是母虎字,兩相對照,很容易辨別了。 太多人分不清楚蘆葦、芒草和甜根子。 數年前,柔怡總把鄉野常見抽著花穗的禾草通稱為蘆葦,後來才知外貌非常蘆葦的植物其實是菅芒,就是通稱的芒草。看似白茫茫的花穗讓人傻傻分不清,最簡單的區分是,在台灣,最常見的禾草是甜根子與芒草。 甜根子主要生長在河床砂礫地,接近純白的花穗隨風搖曳,清雅秀麗。而芒草主要生長在山坡地,新抽長的花穗接近赭紅,而後慢慢轉為黃褐至米白色。 芒草又可分許多種類,或許太多人跟柔怡一樣對芒草種類茫茫然,所以管理處貼心豎立解說牌,告知此地的芒草屬於「白背芒」。台灣的步道常見這類有關人文歷史、地形地貌或植物解說牌,我覺得這做法非常棒,邊看邊學加深印象,免得大家在百忙之中前來尋芒,卻因問道於盲傳達錯誤的知識而白忙一場。 秋陽映照下,柔韌的花穗閃耀著金黃色的熟成風韻,霧靄縹緲中,又如茫茫秋雪,翻飛於迷濛的天地。 雲霧掩至蒼茫的大地,虛無縹緲仿如置身仙境,畫面美得讓我陶醉不已,忘卻先前艱辛的跋涉,空氣清冽讓人疲憊盡消,往日的缺憾因此刻而完美了。 正當我舉起相機往遠處桃源谷步道取景時,聽見有人高呼我的名字,聽音辨位,找到前方一個小小人兒。風正好往我的方向吹,即使距離相當遙遠,仍可聽見她的聲音,不負其奮力呼喊,為她拍了遠中近三張不同距離的照片。 此處東北風威力驚人,雲霧來得急、去得快,一陣風吹來一陣霧,四周山景時而清晰、時而迷濛,天色瞬息萬變。一陣霧散,山坡陡現肥壯的牛群,我又驚又喜,和同伴同時驚呼「有牛耶~~」。牛兒低頭吃草,從此處遠望,像是一動也不動的觀光樣品,是假的嗎?為了取悅遊客而設置的假牛嗎?柔怡杵在原地等霧散,集中眼力極目遠眺,有一頭牛在狂風中抬起頭來,我們再度驚喜的喊叫:「是真的牛耶!」 經查,這些水牛有飼主,並非野生,並曾於古道發生牛隻撞傷遊客意外,所以前面步道上的告示牌是"認真的"
登高望遠處乃「埡(ㄨˋ)口觀景台」,是草嶺古道的最高點。風勢更加猛烈,四周沒有任何喬木,只有低矮的芒草和地被植物得以生存,順應自然,是所有生物的求生之道。 累壞了的柔怡自然也依地形順勢而為,怕被風吹倒,縮脖子駝背往上走。 所謂「埡(ㄨˋ)口」,是位於兩山交會處,自然形成的凹地,也就是地理學上所稱的「鞍部」 鞍部地形時有狂風出現,面迎強大的東北季風,再加上雪山山脈高山阻擋,季風沿山谷湧昇,使得風勢更為強勁,終年不息。 因風勢強勁,我們必須緊壓帽子以防被風吹走,並抓住亂飛的髮梢以免擋住視線,後來看照片,每個人都是被風颳成瞇瞇眼和髮絲亂舞的有趣模樣。 站在觀景台遠眺,芒草因風翻飛,山鑾彷彿也跟著呼吸起伏,相同方位因時而遮掩時而飄散的雲霧而呈現不同景致。
地屬宜蘭的埡口觀景台是草嶺古道的最高點,可遠眺龜山島、大里漁港和大里海蝕平台。
走下觀景台之前,再度以目光巡禮,戀戀不捨這片純淨質樸的山野秋光。 離開草嶺古道的最高點,接下來都是平緩的石階下坡路,柔怡心中的懸石已落,快樂得想高歌,輕鬆得想飛~~ 馬上在路旁看到「福德祠」─土地公是管理土地之神。民間以其造福鄉里、德澤萬民,所以尊稱為「福德正神」。 先民胼手胝足,開拓蠻荒,人與天爭,敬天畏地,產生對土地祈求恩賜豐收,與得以守護的禱望。台灣各地的土地公,多得無法計數,無論街頭巷尾或鄉野山間,到處可看到新舊大小不一的土地公廟,所以有「田頭田尾土地公」一說。 下坡的產業道路輕鬆好走,視野開闊但路途較曲折漫長,樹林間的石階步道路程較短,但要注意青苔路滑,可視個人所需選擇。我們選擇石階步道,兩旁綠樹成蔭,蟲鳴鳥叫聲聲悅耳,讓人心曠神怡。
一路下林蔭石階,來到平坦的坡地,經盧宅舊客棧遺址,但環顧四周,看不出遺址位於何方。 接著來到興建於1970年的林地護管所,為防護森林發生火災、盜伐、濫墾而設置。1990年,改建為旅遊解說服務站,此處設有公共廁所,因為沒進去,所以不知服務站的規模。 雖然攜帶1500CC的水上山,也互相提醒記得補充水分,但一路上不敢多喝水。走到埡口觀景台後,知道即將下坡,才敢開始喝第二瓶,好不容易看到觀護所休息站,驚喜的看到有好幾台飲料販賣機,不知是過往民眾太多賣光了,還是投幣按鍵故障,試了第二台才買到運動飲料。 宜蘭頭城外海的龜山島,龜殼上背著一朵雲,遠遠地與我們一路相隨。不知為何多年來看到的龜山島,龜殼上總是恰好飄著一片浮雲。 看到販賣當地特產的小販,代表已到熱門地段,友伴說前方就是大里遊客服務中心和天公廟,此話一出,聽得我感激涕零,終於快到終點了! 大里遊客服務中心位於東北角管理處轄區草嶺古道大里入口處,臨近濱海公路旁,公和母的虎字碑複製品置放於廣場。 最後來到「大里天公廟」,建廟兩百年的廟宇,背倚草嶺、面向太平洋,柔怡第一次知道有「向天公借膽」的祈福方式,借文膽長智慧,借武膽助事業。 今年的芒花季活動從11/7正式開始,到11/29結束,為期三週,活動期間例假日,位處東北角最具人氣的健行路線,香火鼎盛的大里天公廟將免費提供平安粥,讓民眾補充體力又保平安。 山林依舊蒼翠,一步一回首之間,天光逐漸黯淡,山色不如歸意濃,柔怡像倦遊的鳥兒,只想趕快飛回家。 數十年流金歲月中,沿途發生自認苦到難以過關或糗到無地自容的大事,經過記憶自動篩漏和淘洗,日後回顧,都不過是人生歷程裡的一小片刻。十多年來「草嶺古道」成為我登郊山的心理障礙,那四個字代表「難以挑戰」的意味,變成我想望卻不敢觸及的神聖目標。 今日走走停停費時五小時完成,不代表雪恥或挑戰成功,相反地,深知體力有限且古道難行,於是持盈保泰,不敢過度提早耗損體力,刻意避開聊天說笑的團體,照自己的節奏調整呼吸,且盡量保持靜默與平和。於是不同於以往,我驚喜的發現,自己與大自然產生不同的對話,陶醉於山水間,腳步沒有停歇但內心定靜,非常奇特的經驗。 歲月帶走許多模糊的記憶,草嶺古道卻是我心中難以忘懷的懸念,在金風送爽的浮生一日,柔怡向天公借膽,再度走上古道,走了將近九公里後,放下背包的剎那,彷彿卸下沉甸甸的懸念,輕鬆的舒了一口氣。自遊覽車望向窗外,喜悅與感恩充滿胸臆,我完成了不可能的夢幻之行—「草嶺古道」。 *活動官網 *東北角之友粉絲團 前陣子家務繁忙,休息一段期間,承蒙各位好友不離不棄與關心,柔怡萬分感激,將會快馬加鞭,盡快將前面的回覆完成,感謝。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