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瑞芳》祈堂老街的彩虹 金瓜石戰俘營哀愁
2022/10/28 02:55:01瀏覽3389|回應1|推薦21

從金福宮一路往下,由民宅旁的蜿蜒石階步道,經過景致優美的黃金水圳橋,再到一線天,所經之處不是綠草蔓生的小徑就是一般馬路,大路癡一派輕鬆跟著團體前進,但也沒時間慢慢晃盪。瓜山國小之後,開始嘗到上坡的艱辛,所幸沒有望而生畏的無盡階梯,左彎右拐來到一處空曠幽靜的所在,心中雖感納悶,但無暇細看

接著繼續上坡,新舊不一的家戶形成聚落,點綴在群山之間,是山城的特有風光內九份溪潺潺流淌,溪水淙淙,沒能體會這份幽靜,趕路的人兒僅能匆匆路過。畢竟已過正午時分,大夥兒早已飢腸轆轆。

前方數名夥伴入內促進經濟,當起愛買小姐,我則兀自賞景,拿手機對準礦工Q版立牌,卻見有位老先生在介紹產品,原以為是一般遊客,算我眼尖,一見栩栩如生的人物(廢話,真人無誤)站在面前,不禁央求老先生入鏡,他一邊嚷嚷「唉呀~妳們去買東西比較實在」,一邊害羞地站在立牌旁邊,原來是老礦工夏國雄本尊。

因為帶隊老師要帶大夥兒去吃米粉湯,且我們已落後甚多,儘管老先生的家人極力推銷紅麴臘肉,在不知是否另有行程安排的情況下,只能收起購買欲,匆匆趕路。

不及細看指示路牌內容,緊跟著上階梯。

只見繽紛可愛的彩虹階梯,大夥兒興致勃勃且快手快腳,一人兩秒,拍完個人照又拍團體照,五分鐘之內收拾玩心,繼續上階梯。

拾級而上,斜坡別有洞天,處處驚喜,山城的小石階具有雅致樸實的韻味,然而已經看不到前方夥伴的車尾燈了,只好匆匆走過,留待日後再來慢遊囉~

原來她們急著去吃白帶魚米粉湯尷尬

一路納悶著到底什麼知名米粉湯如此吸引人,需爬到山頂尾溜來品嚐,好不容易快到達店家,看到幾位夥伴折返,說販賣米粉湯的「阿嬤的店」是吃桌菜,已經一桌滿了,除非再開一桌,問我們要另開桌還是下去老礦工的店吃炒年糕與其行色匆匆的趕著祭五臟廟,我們四個好友決定找個高處,各自拿出準備的簡單餐點,悠哉話家常和賞景。

閒聊之際不免好奇,眼前這尊高大的關帝爺不知座落何處?

看到勸濟堂的階梯,才想起,以前去報時山曾來過這裡。

身形圓潤的貓咪也來作伴,乖乖地坐在前方,但是貓咪受傷了,看了好心疼。

閒坐半小時,離開時吃米粉湯的同學還有好多菜未上桌,於是我們悠哉地逛回去,才知山城有多條小巷道可以互通。

透過早開的櫻花遠望《無言的山丘》,電影在瑞芳拍攝,描述日本統治時期的強勢壓迫下,居住在金瓜石的底層勞工所處的生活環境。藉由無言的山丘,隱喻台灣被迫成為殖民地,人民忍受的種種屈辱與辛酸

下坡徐行,再回到老礦工的店,這時可好好賞景了。

每一個建築都會因地制宜,面對潮濕多雨的氣候,此地建築採傾斜屋頂以便排水,上層鋪設防水、防風性佳的油毛氈,可以隔絕濕氣,因此,黑屋頂的「黑紙厝」是金瓜石的建築特色。然而隨著老厝翻新,未來此文化特色也會隨著老居民減少而逐漸消失。

一心想著,還有下個行程呢!但是,迎面而來是一大片空曠且蕭索的園區,原來是本文開頭,離開瓜山國小再一路上階之後,所見的幽靜所在。我離開夥伴一起走的步道,先行趨前探看。

湊近細瞧,猜測是紀念礦工弟兄相互扶持的雕像,然而仔細端詳其穿著打扮,只見勾肩搭背的二人骨瘦如柴,愁容滿面。目不轉睛地凝視雕像,心中凜然,連近拍臉部特寫的勇氣都沒有。低頭俯視銅像下的文字,更是震撼不已。

沒想到這裡有一個戰俘營。

夥伴

此處是「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金瓜石第一戰俘營遺址)

金瓜石戰俘營又稱金瓜石米英捕虜勞役所,為1942年至1945年間,日軍於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設立的第一戰俘營(臺語稱「督鼻仔寮」,意為高鼻子的外國人住的營舍)。

有關於血染的戰俘營遺址,本文所有碑文,以紅字如實呈現,不更動一字一句。

碑文說明如下:

1942年11月日軍將馬來西亞及新加坡所俘擄之英國國協及同盟國軍人五百餘名運送來台,監禁於此地所設之戰俘營內。戰俘人數後增至一千餘人。戰俘被迫於附近環境異常惡劣的銅礦中做奴工,經歷病痛飢寒,並忍受日軍之凌辱及虐待,以致死者為數眾多。

1944年末期日軍藉口為便利戰俘至礦場工作,從戰俘營後方通到礦場挖掘了一隧道。實際上這是準備大屠殺的陰謀。根據日軍司令部訓令如美軍登陸攻打台灣時,"將全部戰俘集中在隧道內殺害,不准留任何痕跡"。該訓令之原文1946年被戰俘調查當局查獲兩份,其中一份至今留尚於華盛頓美軍檔案中。

上述陰謀由一位同情戰俘台籍警衛秘密告知六名戰俘。所幸美軍沒有攻打台灣,戰後戰俘被遣送至台北附近的集中營,直到日軍投降。

此紀念碑的建立是為了追念監禁於此的戰俘與那些同情戰俘、見義勇為的台籍人士。

時至今日,戰俘營遺址僅存的門柱及部份圍牆位於涼亭的右後方。

永誌不忘

再怎麼努力書寫,都只是拾人牙慧,下面兩個連結寫得極好,可以讓我們對這段歷史稍加了解,並深刻省思。

二戰:記錄消逝中的台灣戰俘營和這裏的被俘盟軍 

在亞熱帶的島上 有淒風冷雨之地—金瓜石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 

下列的紀念碑描繪「戰俘使用地圖」,亦即目光所及的整個園區,寫著:

1942年8月,首批盟軍戰俘抵達台灣,台灣當時稱之為「福爾摩沙」。此後3年更多的戰俘來此為日軍從事奴役工作,當時總計有15個戰俘營散布島上各處,1942年11月戰俘陸續抵達金瓜石戰俘營,開始在附近銅礦礦坑工作。

日軍對待島上的戰俘們非常無情,強迫他們從事苦役,只供給少許食物,動輒加以毆打;對於傷病患者更是毫無醫藥治療。直到1945年8月15日二次大戰結束前,島上4300多名戰俘就有超過十分之一的人數死於飢餓、疾病、毒打及過度操勞。

金瓜石戰俘營原址於1990年再度被發掘,1997年5月在此舉行追思儀式,與會者一致提議設立紀念碑,以紀念曾在此地及島上其它戰俘營歷經折磨的戰俘們。紀念碑於1997年11月23日舉行落成典禮,並有3位當年的戰俘來台參加。

這座公園將是永久的紀念地點,也是對所有在二次大戰期間曾在此地及島上其它戰俘營受盡苦難的戰俘們永遠的致敬。

永誌不忘

台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指出,金瓜石戰俘營是遠東地區環境最惡劣營區之一,食物及醫療匱乏,戰俘們鎮日在最骯髒情況下,打著赤腳工作12小時,還受日軍毒打等殘忍對待。

「Freedom is not free   自由必須付出代價」

1942年8月至1945年9月,超過4300名盟軍戰俘在日治台灣境內已知的15個戰俘營遭奴役,其中包括日軍自新加坡、菲律賓等地轉運至台灣者。

金瓜石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戰俘收容所,收容523名同盟軍的官兵,戰爭後期戰俘被迫入坑採礦,受盡日軍殘酷的折磨與凌辱,1945年日軍投降後,只剩89名戰俘生還返鄉,由於當時的大英國協戰俘是在11月14日送進俘營,現在每年11月都會有多國家屬來台舉行追思會。

2006年11月19日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於盟軍戰俘紀念公園舉行金瓜石戰俘營紀念儀式,並舉行『永恆的和平與追思之火』銅雕揭幕儀式。

2007年11月18日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種植一棵楓樹以玆紀念。

這棵蒼翠的青楓,樹下矗立木牌標示著「台灣戰俘紀念樹」

「這顆台灣楓樹是為了紀念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軍囚禁在島上十五個戰俘營的四千三百多名盟軍戰俘,願我們永遠記得他們為後代的自由遭受的苦難與犧牲。

楓樹有著特別意義,因為生長在所有戰俘的家鄉包括澳洲、加拿大、荷蘭、紐西蘭、南非、英國與美國,這棵戰俘紀念樹還有姊妹樹種植在英國的Staffordshire,Alrewas的國家紀念公園。」

無言的吶喊:金瓜石戰俘營中不/可能見證的餘生 

二戰末期,日本帝國俘虜許多大英國協的戰俘到金瓜石服勞役,逼迫他們開採銅礦,戰敗之後,戰俘被送回故鄉,他們的故事也漸被世人遺忘,直到歷經戰後數十年,戰俘的故事才又逐漸浮現,其中描述這段史實最為詳盡的是戰俘營生還者之一艾華士(JackEdwards, 1918 -2006)所著的《無言的吶喊:「萬歲,你混蛋!」》(Banzai,You Bastards!),書中描述當時在戰俘營痛苦的生活,及見證其他同袍的生死經歷。

青楓兀自翠綠,老兵卻已凋零。

兩朵紫紅色翠蘆莉花開處,就是我們停佇的所在。

曾經是人間地獄的悲慘世界,壟罩著無以名狀的沉重氣氛,人人自然而然神情肅穆,輕聲交談,甚至靜默無語。

時至今日,戰俘營遺址僅存門柱及部分圍牆,就在路的盡頭,隱沒於涼亭後方。整理相片時非常驚訝,原來一開始就拍到了,卻未曾多加注意。

一如血染的黑暗史,倘若沒有年年舉辦追思,佔據新聞一角,還有誰知道和記得?值得深思的是,台灣被日本殖民長達五十年,從上到下,刻意柔焦日治(日據)時期遺留的事件與古蹟,青史逐漸成灰,淹沒在懷舊、崇拜與造神的洪流裡,甚至有著難以排遣的殖民遺緒。

以前看三立主播陳雅琳的節目,喜歡她最後的固定結尾詞「歷史不能遺忘,經驗必須記取,做個有記憶的人」。情緒很複雜,看看鄰近的南韓,想想自己。

烏雲滿天,遙望翠綠的山丘,無言。

想起俘虜電影中的最後一幕,引領著觀眾情緒層層堆疊,尤以那句「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令人屏息。

再見了,金瓜石,我會再來。

UDN向來是注重禮尚往來的優質園地,本文暫關推薦與回應,以免為難格友喔,感謝支持❤️,祝福好友們秋日愉快🍁💓

交通:

1. 於台北捷運系統忠孝復興站1號出口→搭乘基隆客運1062「 台北—金瓜石線」經九份,在瓜山國小站下車,步行前往金福宮。

2. 台北火車站→上行東部幹線 →瑞芳火車站 → 基隆客運1062,788,825,827 → 九份下車 → 步行即可到達。

3.台北客運965 

https://ebus.gov.taipei/EBus/VsSimpleMap?rid=17937&sec=0

4.自行開車,導航設定「金福宮」,廟前有停車位。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Zoey99&aid=177302949

 回應文章

柔怡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寄語白雲
2022/10/29 13:31

正在手改稿件,寫到「縱然」二字,腦海中突然浮現一首老歌,小時候(特別強調👀)在電視聽過,長大後應該是聽姜育恆唱的,記得歌詞,便也容易尋得,歌名是「寄語白雲」,原唱是方晴。

據查,「寄語白雲」改編自韓國歌曲,韓國人唱得慷慨激昂,我們則曲調輕柔,相當耐聽。從網路新聞內容得知,方小姐自小吃苦,命運多舛,其人生經歷可謂紅顏薄命,應該也算時代的悲劇。

因為「縱然」二字,有緣重溫,回憶往昔,旋律縈繞耳際。

寄語白雲,祝福你永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