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四)
2012/06/07 09:16:34瀏覽1297|回應0|推薦4
※以下內容係後學將佛陀教育電子報之《佩玉篇》專欄,彙集而成;《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正義法師小註/杜文月白文
※本文接續 《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三)

2011-08-05
讀正書,明正理,親正人,存正心,行正事──斯無不正矣。

讀意旨正確的書,學習精要真確的道理,親近言行端正的人,保存正直的心念,做正當的事情,如此一來,這個人就不會有任何的偏差了。

2011-08-12
宴安之私,最難克。

取巧茍安的私心是最難克服的。

2011-08-19
宴安鴆毒,此言當深省。

「取巧苟安的私心就像是一杯含有劇毒的酒」這句話很值得大家深思。
(註:「宴安」指貪圖逸樂享受;「鴆」毒鳥名。宴安之禍,有如鴆毒之害也。)

2011-08-26
名節至大,不可妄交非類以壞名節。

一個人如果名氣變大了,言行舉止更當加倍小心,不可以隨便結交不正當的人,以免破壞了原有的名聲。(註「非類」:不善之友,即損友也。)

2011-09-02
簡默凝重以持己。

獨處時,要依循節儉、沉穩的原則。

2011-09-09
一言不可妄發,一事不可妄動。

即使是一句簡單的話也不能隨便亂說,即使是一件小事也不能馬虎隨便去做。

2011-09-16
日間時時刻刻,緊緊於自己身心上存察用力,不可一毫懈怠。

白天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要謹慎用心觀照自己的言行舉止,不可以有絲毫的懈怠。

2011-09-23
細思:處事最難。

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周到圓滿的處理事情是最難的。

2011-09-30
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君臣朋友皆然,可不慎哉!

獲得他人的信任之後才能針對他的缺失提出建言,如果沒有獲得他人的信任就提出建言那就容易造成誤會,以為你是在批評他。即使是君臣、朋友的關係也是要遵循這個原則,對他人提出忠告實在是不能不謹慎啊!

2011-10-07
聞外議,只當自修自省。

聽聞他人對自己的議論,只需默默的自我反省,並加以改進就行了。

2011-10-14
程子曰:省躬克己不可無,亦不可常留在心作悔。蓋常留在心作悔,則心體為所累,而不能舒泰也。

程子說:「深切反省,並在言行上謹慎自我約束,同時也不能常常因做不好而在心理產生懊悔。」這句話的深意是:假如一個人的內心常常盤據著懊惱悔恨的負面情緒,那麼生理機能就會容易疲累,而導致身心無法真正舒泰。

2011-10-21
潛修不求人知,理當如此。

靜默沉潛的進行自我修習,不祈求他人知道,這才是真正的修行之道。

2011-10-28
汲汲自修不及,何暇責人;不自修而責人,捨其田而耘人之田也。

急切不懈的自我修習都嫌時間不夠了,哪裡還有時間可以評論他人的是非呢?不知道自我修習而去責備他人的缺失,這就像是荒廢自己的福田而去替他人耕田一樣可笑。

2011-11-04 (※後學說明:內容與2011-10-14同)
程子曰:省躬克己不可無,亦不可常留在心作悔。蓋常留在心作悔,則心體為所累,而不能舒泰也。

程子說:「深切反省,並在言行上謹慎自我約束,同時也不能常常因做不好而在心理產生懊悔。」這句話的深意是:假如一個人的內心常常盤據著懊惱悔恨的負面情緒,那麼生理機能就會容易疲累,而導致身心無法真正舒泰。

2011-11-11
張子曰:學至於不責人,其學進矣。此言當身體而力行之;愚屢言及此而不厭其煩者,亦欲深省而實踐之也。

張子說:「如果可以做到不責備他人的錯誤,不評論他人的缺失,這樣才算是學到精髓且有進步了。」這句話真是每一位立志修行的人該確實去實踐的準則。我個人認為可以不厭其煩的用這句話來審視行為的人,一定也是個願意深切自省並且徹底實踐的人。 (註「愚」:古人之自謙代名詞,即指自己。)

2011-11-18
正己者乃能正人,未有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先端正自己然後才能端正別人。從來沒有聽過自己言行不佳卻能夠成功糾正他人。
(註:「枉」:邪曲,不正也。)

2011-11-25
既往之非不可追,將來之非不可作──此吾之自省也。

過去所犯的錯誤不要再去追究,面對未來不可以做出絲毫的不當行為。這就是我每日自我反省的原則。

2011-12-02
衛武公、蘧伯玉皆以高年而篤於進修,誠可為後世法。

衛武公和蘧伯玉兩人即使是年紀已高仍然堅持精進勵志修行,這兩位前輩確實值得後代晚輩效法。

2011-12-09
常存不如人之心則有進。

內心常常覺得自己尚有不足、尚有不如人的地方,這樣就能產生進步的動力,讓自己的德行持續進步。

2011-12-16
衛武公年九十五,猶作懿戒以自警。

衛武公到了九十五歲,仍然每天用嚴謹的道德規範警戒自己,不只精神令人感佩,也值得人們效法。

〔註〕「懿戒」:《詩經‧大雅‧抑篇》。又《國語‧楚語上》云:「昔衛武公,年數九十五矣,猶箴儆於國曰:自卿以下至於師長士,茍在朝(古代君王執政、辦公的地方)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恭恪於朝,朝(時時)夕以交(相接,謂當面勸戒)戒我,聞一、二之言,必誦(本為背念,意為憶持在心)志(記載)而納之,以訓導我。於是乎作懿戒自儆也。」

2011-12-23
孔子曰:焉用殺。《論語》二十篇,無以「殺」字論為政者;聖人之仁心大矣。

在《論語》第二十篇,孔子提到治國家何必用殺?身為一個執政者不應該提起「殺」字。由此可以看出聖人的仁心是非常偉大的。

2011-12-30
《論語》一書,未有言人之惡者;熟讀之,可見聖賢之氣象。

《論語》這本書中,從未現出批評他人的缺失的一字一語。若能熟讀,必定可以看出聖人的修養深度和言行上的氣度。

2012-01-06
人之威儀,須臾不可不嚴整,蓋有物有則也。

一個人的威儀,無時無刻都要保持嚴肅謹慎,這就是萬物自有其法則的道理。
(註「有物有則」:事物之法則也。《國語‧周語上》:「昭明物則以訓。」《注》:「物,事也。則:法也。」又者,「物」亦訓釋為「禮」,謂「誠於中,形於外」,凡人之身口意三業所作所為,皆當存心制行,使令「人模人樣」:倘「人面獸心」,且所行皆不合禮法,則與畜生、鬼、修羅等無異也。)

2012-01-13
心每有妄發,即以經書聖賢之言制之。

每當內心動了妄念,就要立刻用經書裡的聖人之言來對治、消滅它。

2012-01-20
孔子言有恆者難見;驗之人,信然。

孔子曾說有恆心的人是很罕見的。用這句話來檢驗我所碰過的人,果然沒錯。

2012-02-03
不能動人,惟貴己之誠有未至。

如果遇到無法說服或是改變的人,唯有反過來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夠真誠,以至於無法感動對方。

2012-02-10
不怨天,不尤人,理當如是。

不管遇到任何的事情,都要以「不埋怨上天,不責怪他人」為準則,坦然的面對承擔。

2012-02-17
顏子終日不違如愚。喋喋多言,而能存著寡矣。

孔子的高徒顏回,整天的言行都沒有絲毫違背仁德,看起來像一個愚笨的人。如果一個人,整天喋喋不休而能存在仁德的修養,這真是很少見的。
註「不違」:不違孔子一脈相傳之聖教。
 「如愚」:大智若愚。
 「喋喋」:多話貌,即喋喋不休。

2012-02-24
「恕」字用之不盡。

「恕」字,應用在人與人相處時所能產生的好處,是說不完的。

(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6518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