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6/06 10:08:44瀏覽1061|回應0|推薦6 | |
※以下內容係後學將佛陀教育電子報之《佩玉篇》專欄,彙集而成;《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正義法師小註/杜文月白文 ※本文接續 《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二) 2011-01-07 ◎ 導人以善,不可則正。其知幾乎! 勸導他人向善,如果對方不肯聽從,就該停止不再多說,這樣才有智慧的表現。 (註「幾」:細微的跡象,古云:「君子見幾而作」也。) 2011-01-14 ◎ 言要緩,行要徐,手要恭,立要端;以至作事有節,皆不暴其氣之事。 話要慢慢說,走路時步伐要緩慢,舉手投足要恭敬如儀,站立時姿勢要端正。此外,做事情依照該有的程序進行,心氣平和就不會產生意氣用事的缺失。 2011-01-21 ◎ 輕諾則寡信。 如果一個人,不經思考就輕易的答應任何事情,那麼這一定是寡信的人。 2011-01-28 ◎ 為學第一在變化氣質;不然,只是講說耳。 做學問最重要的就是為了改變氣質,如果不以這個為目標,就只是皮毛功夫而已。 2011-02-11 ◎ 人譽之,使無可譽之實,不可為之加喜;人毀之,使無可毀之實,不可為之加戚──惟篤於自信而已。 他人若對自己有讚美,就要收斂被讚美的行為讓人無從讚美,並且提醒不要因別人的讚美而高興。自己若是被他人批評,也要修正行為讓別人無法批評,不要因聽到批評而傷心。這樣的節操是為了堅定自信,不受他人褒貶的影響。 2011-02-18 ◎ 輕言則人厭;故謹言為自修之要。 言談輕浮會惹人討厭,所以謹言慎行是自我修持最重要的一件事。 2011-02-25 ◎ 識量大,則毀譽欣戚不足以動其中。 氣量大的不會在乎他人對自己的褒貶,也不會因褒貶而產生喜怒,更不會讓這樣的事情干擾內心的平靜。 (註「中」:意指心也,即所云:「八風吹不動」也。) 2011-03-04 ◎ 人不知而不慍,最為難事──今人少被人侮慢,即有不平之意,是誠德之未至也;無深遠之慮,樂淺近之事者,恆人也。 即使他人不了解自己有什麼才能也不會生氣,這是最難的修養。現在的人只要稍微被他人欺負或怠慢,就有滿腔的委屈憤恨難平,這實在是德行修養還不夠的表現。沒有辦法做長遠的思慮,只是隨著眼前的事情起伏著悲喜,這就是一般人的缺失。 (註「恆人」:常人,謂平庸之人。) 2011-03-18 ◎ 聖人教人,只是文行忠信,未嘗極論高遠。 聖人(孔子)教人修身養性,是從文、行、忠、信著手,不曾提出高不可攀的理論。所謂文、行、忠、信就是:廣博的學習、高尚的修養、事上忠心、與人相交要信實。 2011-03-25 ◎ 教人言理太高,使人無可依據。 教導別人時,所使用的標準或是言論如果太高、太深奧、將使人難以遵從。 2011-04-01 ◎ 人猶知論人之是非,而己之是非則不知也。 一般人只知道談論他人的是非,對於自己的缺失卻全然不清楚。 2011-04-08 ◎ 心無所主,即動靜皆失其中。 內心如果沒有堅定的意念,行、住、坐、臥就會失去準則而渾沌不清。 2011-04-15 ◎ 犯而不校,最省事。 他人犯錯而不與計較,最是省事。 (註「不校」:不與人計較。) 2011-04-22 ◎ 只可潛修默進,不可求人知。 真正的修行,只能沉潛靜默,盡心用力,不能祈求讓他人知道。 2011-04-29 ◎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須謹守此訓,斯無失言之過。 資質中等以上的人,才可以跟他談論中等以上的知識。資質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跟他談論太深奧的知識。必須謹守這個原則,才能避免失言的過失。 2011-05-06 ◎ 放下一切外物,覺得心閑省事。 放下一切身外之物,就能感受到心神清醒無罣礙。 2011-05-13 ◎ 交人而人不敬信者,只當反求諸己。 若有朋友對我們不尊敬、不誠信,應該反省:他為何會這樣對待自己? (「諸」:之於。 《孟子.離婁》:「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即自我反省,反回過頭來責備過失於自己。) 2011-05-20 ◎ 凡事皆當推功讓能與人,不可有一毫自德自能之意。 任何事情都應該不居功,要將事功提出來讓大家共享,不可以有一絲一毫的志得意滿。 (註「自德自能」:推功於己,而逞自己的德能。) 2011-05-27 ◎ 人不能受言者,不可妄與一言。 對於無法接受他人勸諫的人,就不可以輕妄的給他任何的諫言。 2011-06-03 ◎ 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與語上──教人者當謹守此言;與人談論,亦當謹守此言。 資質中等以上的人,才可以跟他談論中等以上的知識。資質中等以下的人,就不能跟他談論太深奧的知識。教導他人的人應該謹守這個原則,而與人談論事情時,也應該遵守這個法則才是。 2011-06-10 ◎ 待人當宏而有節。 對待他人,應該寬宏大量而且堅守原則。 2011-06-17 ◎ 大抵少能省己之失,惟欲尋人之失;是所謂不攻己之惡,而攻人之惡,大異乎聖人之教矣。 一般而言,大多數的人都很難反省自己的缺失,卻一直想要挖出別人的缺失。這種情形就是所謂的不糾正自己的缺點,卻去嘲笑別人的缺點,和聖人所教導的法則完全不同。 2011-06-24 ◎ 人不謀諸己,而強為之謀,彼即不從,是謂失言;日用間此等甚多,人以為細事而不謹。殊不知失言之責,無小大也。謹之! 一般人多犯了不謹慎自持,卻要強替他人出主意的毛病,若是對方不肯聽從,就是失言。平常生活中這種情形很普遍,大家都以為小事情不必在乎而不知謹慎,全然不明白失言的責任是不分事情大小的,因此凡事皆不可不謹慎。 2011-07-01 ◎ 日用間纖毫事,皆當省察謹慎。 日常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不論大小,都應該謹慎省察。 2011-07-08 ◎ 元城 劉忠定力行「不妄語」三字,至於七年而後成;力行之難如此,而亦不可不勉也。 元城人劉忠定努力實踐「不妄語」這個原則,經過七年的時間才真正做到。由此可知努力實踐至看到成果是相當困難的一件事,但也不能因為困難就不嘗試去做。 2011-07-15 ◎ 句句著落不脫空,方是謹言。 做到每一句話都切實不空談,這才能算是言語謹慎。 2011-07-22 ◎ 溫公謂:誠自「不妄語」始。信哉斯言也。 溫公說:「誠,從不妄語開始。」這句話說的真是精確切中啊! (註:「溫公」是指宋朝司馬光;《德育古鑑》司馬溫公嘗自言:「吾生平無他過人,但未嘗有一事不可對人言者。」劉安世嘗學於公,求盡心行己之要。公教之以誠,且令自不妄語始。) 2011-07-29 ◎ 信口亂談者,無操存省察之功也。 會隨口談論未經確定的事情的人,必定也是個沒有操守、沒有反省能力的人。 ◆前往 《佩玉篇》(弘一大師擷集)(四)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