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願意過簡樸自在的生活嗎?
2011/04/30 12:24:22瀏覽729|回應0|推薦4

我願意過簡樸自在的生活嗎?


許多信仰宗教的人士,在用餐之前,都會祈禱及感恩。感恩所有因緣的成就,讓我有這一餐食物,不管是否美味,它讓我不會挨餓,它解除了我飢餓的痛苦。我們能有這餐的飲食是多麼得之不易啊!

有人不以為然,「我不過走幾步路,到了餐館,點了餐,吃完後,付了帳,走出餐館。就這麼簡單,哪有什麼困難!」問問上一輩的人或者更上一輩的人,他們可能可以體會,要有三餐的溫飽,不是簡單的事。

看看您的餐盤裡有些什麼?除了飯之外,還有幾樣青菜,豆腐等;若是葷食者,還會有一、兩樣肉類;還有湯及飯後甜點或水果。當我們仔細去想這些食物它是怎麼來的,我們才可能生起感恩的心。

想想稻田裡的農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曬雨淋,流下多少的汗水;換成是我,願意做同樣的工作嗎?各種農作物的農夫,無一不是這般地辛苦耕耘,如愛護子女般地呵護照料,才有豐富的收成供給我們。除了生產者,還有運送者,還有最終販賣者,還有實際料理者(在餐館是廚師,在家裡可能是母親)。運送者需要車輛,車輛要有人製造,看看一輛車的零件有多少…。我們的餐具,在生產過程有多少人參與?生產線的上下游所有大大小小的環節,經過多少人的手,多少人的勞力、心力,才有眼前所呈現的飲食。而我們吃完飯,也許拍拍屁股就走,可曾想過多少人力,投入在善後處理的流程中?除了人的付出,還要感謝大自然的風調雨順,沒有適當的陽光、空氣、水,也就沒有好的農作物生長。食物是神聖的,不容任意地浪費。假若一個農夫,看到他所辛苦生產的白米,被人們隨意地倒掉,心裡是什麼滋味?不論是在餐館或家裡吃飯,不論自己有沒有付錢,都應該感恩。除了食物,日常生活中所有用的、穿的、看的、食衣住行育樂,有多少眾生為我們服務、為我們付出啊!我們能不感恩嗎?

有人說,我都付錢了,我愛怎麼浪費,你管不著。如果是這種心態的話,那麼父母可以對年幼子女說,我都拿錢給你花了,我不必給你關懷及照顧,我不必給你「愛」;子女也可對年邁父母說,我都拿錢回家給你了,還要求我常常噓寒問暖啊,太超過了吧!以上這些情形,在現在這個功利主義盛行的社會,是可能發生的。

人心越功利,人就越沒有感恩心。功利主義是利益至上,這個利益不會是公共利益,而是一己的私利。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人更加自私,更加貪婪,為了追求私利而不擇手段,做了許多惡事。為了自己利益,不管他人死活。這個利益,不一定是金錢,可能是名聲、地位、美色等,只要是自己所欲求的就是自私的利益。

我們在功利的社會下生活,習以為常地以為「功利」是正常的。尤其年輕的一輩,在功利社會下出生、成長,所見所聞無不是功利主義的薰陶,功利的想法成為一種自然反應,成為既定的思考模式。功利的父母,養出功利的小孩;功利的長官,訓練出功利的部屬;功利的學校,教出功利的學生…。當政府的施政目標是以高經濟成長為重點的話,會不會因為要發展經濟而犧牲了其他公共利益。人人自私自利就產生競爭,競爭加劇就是鬥爭,鬥爭不息,自相殘殺,就走向了戰爭,走向了毀滅。

人一定要這麼功利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真理嗎?孟子對梁惠王說:「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又說:「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中華傳統文化的儒家思想,從不主張功利主義。而我們卻背棄了傳統文化,即使現在功利主義的弊端一一出現,能深切反省的,又有幾個人?

試著想像一下,如果人們都不功利了,那會是什麼樣的一幅景象?如果人們心裡想的都是如何利益社會大眾,內心的自私就會降到很低很低。人沒有了自私,自然能夠包容一切,奉獻心力,樂於助人。「…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樣的大同世界,不是人們所嚮往的嗎?

面對社會的亂象,除去了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他的方法只是治標而不治本,事倍而功半,成效不彰。另一方面,教育強調「身教重於言教」,如果學生在學校裡學的是禮義廉恥、四維八德,一踏出校門,面對的是貪瞋癡慢的環境,教育會有好的成果嗎?回想我們學生時代所學的四書五經等文化教材,有哪些在生活上落實了。學校成績好的所謂高材生,他的道德水平如何呢?過去教育不普及的年代,許多人沒有受學校教育,但忠孝節義的思想卻深植人心。

佛陀教育人們「無我」的觀念,「我」是不存在的。不論您是否學佛,我們體會一下,社會上的紛紛擾擾、各種亂象無一不是從自私的心為出發點。大家都害怕自己的利益受損,都沒有考慮我有沒有為了自利而損害了別人的利益。聖嚴法師說:「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太多。」我所想要的,是不是已經超出了我可以要的?

當不丹這個國家開始以「國家整體幸福」(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來取代國民生產毛額(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作為測量人民福祉的指標時,當人們以「最快樂的窮國」來形容不丹時,我們反省到了什麼?為什麼先進國家、高所得的國家,比窮國不丹還不快樂?如果讓你作選擇,你是否願意回到過去那個樸實無華,人們勤奮耕耘、腳踏實地、人情味濃厚、互助合作、敬老懷幼的年代。我們曾經有過那樣的歲月,為什麼現在時代變了?

回到那樣的時光,可能意味著必須減少物欲的追求,你願意嗎?你做得到嗎?
要你粗茶淡飯,少吃大餐,可以嗎?
要你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騎自行車或徒步),少開車,可以嗎?
要你有時候以電風扇或扇子代替吹冷氣,你受得了嗎?
……

為什麼從前的人過那種生活,悠然自得,現代人卻認為是受罪?還是「欲望」在作祟吧,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欲望的胃口越養越大,要減少欲望就看決心夠不夠了。想想欲望不斷擴大的後果是什麼,想想減少欲望後,得到的好處是什麼,衡量一下。

人應該謙卑,改掉唯我獨尊、高高在上的姿態。對人是如此,對其他生命如此,對自然環境也是如此。人怎麼對待周圍的人事物,周圍的人事物就怎麼回饋給人。若不反省改過,終究要自食惡果。

最後,慎重地問問自己,「我願意過簡樸自在的生活嗎?」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5154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