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0 22:37:10瀏覽2248|回應0|推薦6 | |
※本文係從《菩提道次第廣論》課程裡,法師所開示的內容中所節錄出來的。本文接續上一篇「介紹十惡業(13):不與取」,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 另外,在「離本處」這一項,五戒中也有詳細的劃分。如果織物,譬如說衣服或者我們說絲巾、圍巾,異繩名異處,如果織物的織繩不同(織繩就是指它的花色,花色不一樣),或是織料不同的編織物(就是說它的布料不同,它的質料不同),花色跟質料不同,叫做異處,就是不同處。譬如說毛布跟棉布它是異處、不同處,把放置在毛布上的寶物,取離原處,放在旁邊的棉布上,相隔哪怕只是一小寸,也是離本處。它這個一處,就指本處,本來的這一處,那旁邊呢,只要它布料不一樣,就是讓人家一看(因為我們的眼睛,看的東西會有一個明了性),他一看就覺得說,欸…因為他會有這個記性,尤其有些人他是以眼睛來學習的,眼見來學習很快,所以他一看說,「本來在這裡…」不同塊的布料,一看就會覺得說,他東西被動過、被移過,所以這個就已經是離本處了。 如果一件衣服,只有一個顏色,叫做一處,放置在衣服上面的東西,從左邊拿到右邊,還是在這件衣服上面,就是沒有離開本處。他雖然移動,但是因為它花色一樣,就讓人家看起來不是說…覺得說不是被動過的。如果一件衣服有兩個顏色以上,異色的叫異處,可能現在衣服左袖是白色,右邊袖子是紅色,那就叫做異處,就不同處。從紅色拿到白色處,雖然是在同一件衣服上面,就已經構成移離本處這樣的要件,因為不同顏色容易讓人產生失物想。如果是毛氈類的話,一重毛算一處,這一重毛就是一種毛。有時候這布料或衣服,它裡外的布料不一樣,或者它脖子地方的布料、毛料不一樣,放置上層的東西移至下層,便離本處。它這邊主要就是以花色跟材質來作區分,這是離本處。 另外,這個狀況是說,有居士為他人擔物,以前都用肩膀擔物嘛,如果是有盜心,他邊幫他擔物的時候,有想要偷盜的心,就把擔的物品從左肩膀移到右肩,或者是從右手移到左手,也算是離本處。這裡的重點是要有盜心,有盜心這樣左右移離的時候,就算離本處。 還有這個車子,古時候都是動物來驅駕的車子嘛,輪軸衡軛(駕馬車用的橫木叫做橫,駕牛車所用的軛木,也是橫的木,叫做軛)就是車子它的輪子或者它的橫木;還有船的兩舷,就是左右兩邊、前後(就是前後的船艙);還有屋子的梁棟椽桷(就是承載瓦片的椽桷,棟梁就是橫的跟直的這些區別),過去的房子、古時候的房子它有木頭來支撐,像屋頂上它先用木頭支撐,然後再放瓦片(現在當然都是洋房了,鋼筋水泥),四隅(就四邊的角)及堂奧(這堂奧就是我們以前講說一進、二進、三進的意思),都叫做異處。以盜心移物到異處,都是離開本處。 如果是水中物,如果是木材的話,以盜心把水中的木材沉入水底,把它沉下去,或者是舉離水面,都是離開本處。如果是水中有主的魚類,一樣就是把它沉到水底或舉離水面,都是離開本處。如果是沒有腳的眾生,譬如說水蛭,還有蛇跟鱔魚(因為水蛭它可以作藥用、中藥材,所以也有人去取),從器物中取出,即是離本處。牠可能被抓了之後,放在簍子裡,或關在籠子裡面,或是把它放在…有的像我們有人這個鰻魚把它放在家裡的浴缸裡面都有、或者盆子裡面,把它從裡面拿出來,就是離開本處。如果是兩腳的,譬如說人,或者是鵝、雁、鸚鵡跟鳥,只要兩腳完全離開,即離本處。所以如果說這鸚鵡牠被關在籠子裡面,你想要偷牠,把牠門打開,牠離開出來,就是牠的兩腳走動,離開牠原來的地方,就是離本處。 人,他有一種狀況就是說…就是被綁架,綁架就是直接被擔去,他可能他沒有走,可是我們直接把他帶走,就是他腳離開他的原地,就算離本處。另外就是騙他…剛才那個擔去的就是像綁架,直接就綁走,或者是古時候的盜匪、土匪,搶婦女的時候,直接就搶走,這個就是「擔去」。另外一種狀況叫「共期」,就一起約定,這個狀況就是說…可能就是要綁架小孩,就去跟這個小孩…他不是直接把他抱走、直接把他擄走,小孩子下課,去校門口接,說「你爸爸叫我來接你,他因為現在在忙,不方便接你,我代替他來接你」,就跟他講,這個孩子就相信了,跟他走,一離開,離開原地跟他去,這個就是共期。所以人的狀況有直接被抱走,或者是被騙走。 這邊講鳥在籠樊裡面,籠樊中取出,就是離開本處。如果是四個腳,就是象、牛、馬、羊等,驅出走過四雙步,即離本處。所謂四雙步,我們剛才講,兩足的眾生,他兩腳都動,離開他原來的地方,這邊四雙步就是牠四個腳都離開本處,都移動了,這個就是四雙步,離開牠原來的地方就是離本處。以上離本處的內容,只要六緣具足(註),皆不可悔,其餘則可通懺悔。 以「值五錢」這一項來講,如果它的狀況是,它不是去用搶的或者是偷的,它是用賭錢,以盜心來偷牌、換棋,或者使用灌鉛的骰子,或者是灌了一些藥,就是我們講耍老千啦,用種種非法的手段,勝他人超過五錢者,就六緣具足犯不可悔。所以這邊講,等於是說,你這賭錢不光明嘛,就是用詐賭的方式贏五錢,都算是盜的範圍。如果是侵奪別人的田地,不管用什麼樣的手段,我們剛才講就是移動界標嘛,擴大標示占有他的土地,或者偽造土地所有權狀,訴訟得勝取得,只要超過五錢,其餘因緣具足,都犯不可悔。過去就有這樣子,就是有錢人,旁邊住著一個貧苦的農夫,有錢人貪心還是不滿足,晚上的時候,偷偷去移他們的地標,移了之後,被老農夫發現之後,要跟他要回來,但是這個有錢人他就買通官府,官府這邊就判有錢人的,過去很多這樣的一個事情,或者他去造假的土地權狀,買通官府,這樣子取得,都算是盜。 我們說「明的搶,暗的偷」嘛,或者用種種的方式,這個不該你得的,你得,都在盜的範圍。或者應當繳納的稅金,用種種的方便,逃稅、漏稅,或不開發票,不開購物的發票,超過五錢,就犯不可悔。逃漏稅就像我們作生意,他用兩個帳本嘛,一本就是給查帳的人看,一本公司內部的帳。或者也有一些就是他收集發票,然後用公帳來銷,就是自己家裡用的、吃的、穿的,拿了這個發票,收一收全部拿去公司報公款,這個也是屬於這個範圍。或者我們過海關、上飛機,東西很多,送紅包,方便過關,逃關稅,這些都算。所以如果說他在機場上班的,一些負責打稅的人員,如果因為是舊識嘛,過去認識的,或者是朋友,找個關係,方便讓他們通過,其實這個稅是應該要打,他沒有打的話,這個工作人員、這打稅人員也犯盜。所以在稅捐處或者海關工作,應該要打的稅就要打,我們就是不要讓國家有財務上面的損失。 像有的時候,有些人他會覺得他要恭敬三寶,可是他恭敬三寶,他不能用他的…除非他自己是老闆,就是…這個出家人來,明明就是已經超過重量了,他就是讓他過關,因為他家裡也是信佛的,就讓他過關,可是損失的是公司的損失啊,他不是用他自己的資金來贊助,這樣來供養,這樣不好。甚至有一些公車…當然現在講的是我們生活上未來可能有時候會碰到,供養三寶是很好,可是我們不能拿別人的錢來作,像有些公車司機他看到出家人很高興,然後就「師父啊!你不要刷了啦!」「但是我不要刷了,我不是就欠你的老闆了嗎?」他就不讓你刷。趕快下車,除非是老闆自己來開車,那還可以,如果不是的話,我們的恭敬心不能用在這裡,因為這樣子的話,是使令自己跟對方都有盜的這樣的一個業。 還有就是…古時候我們也會有城門嘛,你要出入都要有查的人員,要繳關稅,如果說我們自己是關稅人員、稅務人員的話,知道有其他的管道,就跟他講,你可以走其他的道路、其他的路線,這條路線可以避開查稅人員的話,那這樣子去作的時候,他也犯了盜。如果這個對方他本身沒有這樣的一個意念,他只是之前教他說,因為我是稅務人員,我知道出入關還有其他的捷徑,可以避開關稅的,跟他講,教他這個方法,這樣雖然不犯根本,但是他也犯中罪可悔,因為對方有因緣,他可能就用這個方法來逃漏稅。 還有一種狀況,像我們現在就是…寄信就夾帶紙鈔,信裡面夾幾張錢,寫家書,裡面給父母親夾個幾千塊,一個窩心;但是因為紙鈔,它有另外的算法,應該要用紙鈔的寄法。或者是我們寄印刷物裡面,又夾帶著信件,這樣子就是有犯到盜。所以如果要比較清淨一點的話,就是如果我今天寄一個是印刷品,然後我又有一些信,我必須寫信跟他作一些說明,那可能就是分兩份寄;或者是我寫信,又要寄錢給他,那你就寄錢是寄錢的,然後寄信是寄信的。 還有最近也有一個,好像最近的新聞也有,就是出國,就是幫人家拿東西,拿東西之後,結果裡面有違禁品,這個違法的。其實這個狀況,在佛陀時代也有。在律中就講到,跋難陀比丘,佛的比丘弟子以前都是行腳,有一次在路上就跟一些商人他們剛好同路,就到了關稅的地方。這時候商人就跟比丘借了他的袋子,借了他的袋子之後,就把他們很貴重的珠寶放進去,因為這個可能是要扣稅的,他就放進去了,放進去之後,就還給比丘,還他之後就通過,通過之後,又跟這比丘講:「我那個珠子你還我!」他就說:「我沒有拿你的珠子!」「我的珠子偷放在你的袋子裡面,剛才要過關的時候…」因為以前佛陀時代,國王都是佛陀的護法、佛教的護法,所以他們對出家人特別恭敬,所以出家人出關,當然不會去跟他查身,或是檢查他的東西,所以他就趁著這個方便。這件事情發生之後,比丘回去,心裡面就有一點掛礙,就請教佛。佛就說,他這樣是沒有犯,但是如果要出關的時候,有人跟我們借東西,還來之後,我們應該要仔細地察看,如果沒有這樣子去察看的話,就犯了輕的罪。因為最初還沒有制的時候,當然他最初沒有犯,之後必須要小心,出入海關要很小心。 過去也有人就是…好像這些年來大家都有一些經驗,也都有在新聞上面報導,也有人就想出家人人家也比較不會去太為難,所以好像會比較容易過關,就請託出家人帶,出家人帶了,當然就是想說師父都是慈悲為懷,也沒有多想,就是人家有困難嘛,那我們帶了之後,又是違禁品,然後就是違犯國法。所以這個事情,有一些法師主張說,我們儘量出入,出國或者是回來,都是儘量不要幫人家帶。當然有時候我們自己非常可以信任的親戚朋友,那就不用講,你也不可能說…我們不可能說做到太自我保護,但是這些小心謹慎是需要的。過去也有人家幫忙帶東西,結果裡面放毒品,到了其他國家,依國家法律,百口莫辯嘛,還是被判死刑,都有。所以這個部分要小心確認,有人託我們帶東西,都是要很謹慎的。 在這邊還有一種狀況就是,像我們現在有一些單位,我們去布施供養的時候,它會給我們開收據、感謝狀,是可以抵稅的,這是屬於合法的。不過,如果我們存心要供養的話、誠心要布施的話,這個可能…我們再拿收據去抵稅的話,可能在我們捨心上面會有所不足,所以這個雖然是合法,但我們自己可以考量:我們要不要拿布施供養的收據來抵稅金? 若是以盜心偷舍利,犯中可悔。為什麼?因為舍利無法計算價值,故值五錢這個因緣不具足。若是以恭敬心、清淨心取得,將舍利作佛想,則無犯,無盜心的緣故。因為在過去,佛舍利沒有在販賣的,沒有在販賣佛舍利,所以是沒有辦法用價值計算;現在就是有,有些地方,它就是要有多少,然後會跟你結緣多少個佛舍利。在這邊主要是說,這個人他如果真的是很清淨心的話,可能也不會去偷了嘛,這個是在佛時候,它的一個因緣是這樣子。如果盜取物的價值在四錢以下的話,就犯中可悔,四錢以下,包括四錢。想偷而沒有取的,犯下可悔,因為他沒有加行,就是他沒有去採取行動,也沒有究竟,他也沒有真正偷到這個東西。 這邊有七種情況,是取物沒有犯。第一個是錯想,以為是自己的東西,這個就是己想,以為是自己的。第二個是同意,他人同意而取,這是一種狀況;另外一種我們說「親厚想」,就是說「素相親厚」,我們平常就是交情很好,他聽到我用他的東西,他不但不會計較、不會不高興,還會很高興,還會說:「你想用就拿去用啊,還問這個幹啥?你需要多少,你就拿去!」這個就是親厚想。第三是暫時使用、不久即還,這是暫用,他用完之後,因為很急嘛,可能寫一下、用一下,一下子就還你。第四種狀況,以為無主物,就是他不知道這個東西是有人的。有的時候去爬山的時候,郊外的地方,看到花很漂亮,那可能是有人的土地的,他沒有去圍這個圍籬啊什麼的,然後就想說這路邊的野花,就給它採了。第五種狀況是心狂,狂就是我們說精神病。亂就是心非常亂的狀況之下,他失念的狀況,這是第六個,是心亂。那第七是精神耗弱,在戒本裡面說這「病壞心」,因為他生病,使令他的心智非常地耗弱、精神非常耗弱。這七種情況下,取物無犯。 { 同意(親厚想)(一)《事鈔》行事鈔
白板上面,它對親厚想…我們如果不能夠清楚,所謂的交情很好到什麼程度,我們這裡有幾個狀況,它有寫出來七個狀況,可以讓我們作一個評判的標準。這邊《行事鈔》,這都是屬於律典裡面的,《行事鈔》有時候又稱為《事鈔》。它就說親厚想有七種狀況,一個是「難作能作」,然後「難與能與」,就是對方跟我們之間。然後第三是「難忍能忍」,我們之間的交情是可以做到這樣子的。第四「密事相告」,就是可以吐露心聲、我們自己小秘密。第五「互相覆藏」,這邊要解釋一下,不是說覆藏罪過,而是我們講的隱惡揚善的意思。就是他有一些人家的隱私、傷心事,或者他過去…可能現在雖然看起來堂堂大老闆,可能過去是個江湖中人,也作了不少壞事,你跟他是親厚友的時候,你不會去揭發他的惡處。第六是「遭苦不捨」,當他碰到苦厄的時候,我們朋友互相他不會捨離。第七是「貧賤不輕」,不會輕視他。如是七法,如果能行,就是我們的善親友。這是第一種評判的標準。 { 同意(親厚想)(二)《資持記》
另外在律典裡面有講,這個親厚是不分彼此。七種裡面,一個是「竭力代勞為之不厭」,他們彼此之間都可以互相地,我們說兩肋插刀。第二,「己所重物與已不吝」,我們覺得非常珍重、非常貴重的東西,非常寶貴、保重的東西,他可以給我們,而且完全沒有吝惜、沒有不捨之心。第三,「極相違惱了無所恨」,即使我們作了對他非常…令他…不適合他心意的事情,他也不會對我們含恨,乃至於朋友之間可以互相痛罵,他知道你是為他好,他不會因為這樣而嫌恨你。如果不是這樣的關係的話,可能我們稍微勸誡他幾句,他可能恨我們一輩子,暗恨我們一輩子都有可能。第四是「吐露私心而無所隱」,就是他的心事、他的私事,我們都可以互相地吐露。 第五,「掩惡揚善恐傷外望」,就是剛才一樣的意思,就是他會為他,彼此隱惡揚善,深深地恐怕他外面的聲望會受到傷害,就是非常愛護,彼此非常愛護這樣的一個狀況。第六,「囚繫患難多方拯濟」,如果今天這個朋友受到牢獄之災,或者碰到患難的時候,一時經濟周轉不靈,或者是有很重大的…家裡出什麼大事,他會想方設法地,竭盡心力地幫助他、救濟他。第七,「貴賤貧富終始一如」,不管他是貧賤,不管他是富貴,總是不會改變他們之間的交情。這樣的狀況就可以說是我們的親厚友。 這個親厚友我們也是…有一種狀況就是說,有七個因緣不犯嘛,那我就都想說,我跟他交情不錯,我就拿他的東西來用了,單方面地作親厚想。我用他的東西的時候,可以,可是他用我的東西,「你怎麼不問過我咧?」我用他的東西他不高興,其實他沒有高興,真正的親厚友他是,你用他的東西,他不但不計較,還很高興,還覺得說:「你還真是小鼻子、小眼睛,這種事情還要問。我們之間的交情,不是說謝謝的,不是要用問的。」這種才叫做親厚友。如果說你是那一種我用了他的東西,反正我作親厚想,我就沒有偷盜的這個問題,可是他並不認同,他其實是不高興的,他也許沒有表現出來,然後他用我的東西的時候,我心裡也不高興,也覺得說你應該問過我一聲,這樣子就不能說是親厚想。你真正要有具足條件,這才是能夠作親厚想。 關於偷盜,它會感得這一世貧窮、身心不安樂,而且惡名昭彰,還有惡眷屬,就是它總是吵吵鬧鬧這樣的果報。因為我們如果去偷盜別人,去盜、竊…我們剛才講各種狀況,在律裡面講,其實五戒裡面最難守的,就是盜嘛,很難守。如果我們嚴重地使人家虧損的時候,對方可能就是不但自己心裡非常地憂惱、非常地痛苦,然後可能還引起家庭革命,彼此夫妻之間就會吵架。譬如說他被朋友騙錢說要作生意什麼的,或者是要投資,或者是借錢,然後借了之後,避不見面,對方最後出國去了、逃債去了。這個太太就很生氣說:「當初就叫你不要借,偷偷摸摸地背著我去借、拿出去。」結果造成夫妻不和,種種種種的這個問題,使令別人的家庭眷屬不和睦,所以他得到的果報,就會有惡眷屬,他自己的家庭就這樣吵吵鬧鬧的。因為我們偷人家、搶人家的東西,我們說我們受戒是以慈悲心來受戒的,盜戒就是以慈心不盜,因為你盜了他資身之具的時候,他活不下去啊,他痛苦啊。 有一年過年,我們過年的時候,大家都是要出去的,去拜佛的拜佛,去找朋友、去找親戚的,去找親戚。我就回到家裡,因為我都會跟我母親去寺院裡面,她會去拜佛,我大概也年紀小不太會拜,可能都在它的文物流通處裡面流連,但是就會都跟著母親跑。然後我父親他就會去我叔叔那邊,去找朋友,結果這一天回來,看他坐在那邊,完全不像過年的這一種心情,非常地沮喪,非常地落寞。 結果我說,這怎麼回事,就覺得很奇怪:「老爹今天怎麼怪怪的,回來氣氛不太一樣。」結果是怎樣?因為他出門的時候,在公車上人很多,因為過年大家都會準備比較多錢帶在身上,因為你可能碰到朋友的孩子,要給紅包,然後有的時候大家朋友見面,打個小麻將,就是要帶一些錢在身上。結果這錢帶在身上,在車上,奇怪…就感覺到有一個味道,他之後就是好像腦筋不清楚,然後就覺得不對勁,人很擠,之後趕快摸他口袋,錢已經被扒走了。我就想,這種事情新聞媒體天天都有,可是自己碰上了,那一種沮喪之情…這個還是小錢,如果是給人家騙啊,詐取、詐騙的這些,很多錢的話,真的可能有些人都活不下去,有些甚至家破人亡的,都有。所以他這偷盜的這個業報也很重。那我們到這邊。 (前往下一篇) ◎註: 具足以下六種因緣條件,便成立偷盜的根本罪,是不通懺悔的:(請參閱上一篇文章,有詳細說明)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