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介紹十惡業(16):不與取-4
2015/07/07 23:23:08瀏覽1953|回應0|推薦6
※本文係從《菩提道次第廣論》課程裡,法師所開示的內容中所節錄出來的。本文接續上一篇「介紹十惡業(15):不與取-3」,有興趣的朋友,請參閱。

(※前一篇文章中,引用《佛說業報差別經》,說明有十種業能夠讓眾生得少資生報。前一篇文章已經介紹了六種,本文接著介紹其餘四種,以及其他的內容。)

{※以下原文節錄自《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少資生報;一者,自行偷盜;二者,勸他偷盜;三者,讚歎偷盜;四者,見盜歡喜;五者,於父母所減撤生業;六者,於賢聖所侵奪資財;七者,見他得利,心不歡喜;八者,障他得利,為作留難;九者,見他行施,無隨喜心;十者,見世飢饉,心不憐愍而生歡喜。以是十業得少資生報。
}

第七是「見他得利,心不歡喜」。由於自心嫉妒、自己的嫉妒,所以見到其他人獲利,就沒有辦法生起隨喜心,而心不歡喜。第八是「障他得利,為作留難」。見到他人有利可圖,便百般地阻撓、障礙,使他無法獲得利益。此二乃不喜人獲利,就是七跟八,他就是不喜歡別人獲得利益,所以自己也感得沒有資財的果報。這個就好像我們現在有很多兄弟手足之間,為了爭遺產而打官司,明明其實老爸就已經留給老二(第二個孩子)了,可是這個老大心裡不服,還是要打官司,這個就是不願意別人獲利。

這種東西不但讓我們自己得不到財物,而且破壞家親眷屬的感情,非常非常地嚴重。像我自己親族裡面,我爺爺那一輩,也是像這樣的一個事情。大哥他沒有生兒子,那我們中國人財產、家產都是要傳給兒子的,大哥沒有生個兒子,二哥就是生了四個兒子、一個女兒,結果二哥的老二、第二個兒子就過繼給大哥,等於是過繼給伯父。過繼是說名義上過繼,我們中國以前就是這樣,就是說我過繼給你,那我以後就是供奉、共祀、祭拜就是你這個伯父,但是他其實整個成長都還是在自己家裡面。等到要分財產的時候,其他的親屬就不服氣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二哥他本身,這個家產他就有一份,大哥的那一份,一般過去就是老大分得最多,大哥的那一份又是他的兒子(這個老二的兒子)的,等於是說他一人獨得兩份,而且他兩份還再多一點,結果其他的親屬就不高興了,鬧得不相往來。

像我們說仇家見面分外眼紅,簡直變成仇人了,就反目成仇這樣。結果後來有沒有得到?沒有得到啊!因為後來中國共產黨進入之後,全部地主之家都黑五類,你一塊地皮都沒有,什麼都沒有得到,然後整個家裡被批鬥,然後這個二哥跟他的太太到最後被批鬥的時候,也都是餓死的。整個家族到現在也都還很多都是不相往來。所以這個就是我們這個心,「見他得利,心不歡喜」、「障他得利,為作留難」,這很多發生在親族之間。像之前有看到一則新聞說,歐洲的首富是一個女士、一個婦女,結果因為她送她一個好朋友價值上億的禮物跟金錢,被她自己的女兒告。因為她女兒覺得說我母親的財產應該是我的,你憑什麼送朋友就送了上億的禮物跟金錢,這樣子就被告了。這個媽媽滿無奈的,我自己的錢,我要送誰應該是我自己可以支配的。

所以為了這個利而起衝突的,從親戚朋友…很多很多,像中國人就很重視孝道思想,我們作子女的,其實最好就是…怎麼樣才會不抱怨、不貪求、不計較?就是在照顧父母親的時候,我們就要想說,父母親就只有我這一個兒子、就只有我這一個女兒,其他如果兄弟手足願意照顧的話,我們感謝他,這樣就不會計較。不會計較說為什麼媽媽的醫藥費全部都我出,她開個刀幾萬塊什麼的,住個病房多少…計較計較,都會這樣子。如果我們能夠想說,他就是我爸、就是我媽,他對我恩德莫大,那我就是要想說,我就是他的獨子、我就是他的獨女,其他人願意幫忙,我都感恩他、謝謝他,這樣子就不會計較。這個是照顧父母。

如果在分家產的時候,最好就是要作沒有我這個女兒、沒有我這個兒子想,就是我們心裡不要他的這一份,如果他一定要給你,他這麼愛護你,一定覺得說你對他這麼孝順,一定要給你,那我們幫他作善嘛,幫他作一些慈善、作公益,迴向給他,讓他能夠真正的得利。這個應該是作子女的,比較好的一個態度,也不會因為這樣而跟手足之間,起了一些衝突,乃至於有的時候十年、二十年不見面。其實父母親他們最難過的,就是他的孩子之間不和諧、不和睦、起衝突。如果說家裡再不富裕,小康之家都沒有關係,如果他的子女之間能夠和睦的話,他們都會心裡非常欣慰的。

第九就是「見他行施,無隨喜心」,別人在行布施的時候,不能隨喜。如果能夠了解業果的道理,見其他人在行布施的時候,雖然我們自身沒有作,但能夠生起隨喜心,也同樣的有布施的功德。如果因為嫉妒心或者是慢心的緣故,不能隨喜,就會感得少資財的果報。那嫉妒心…譬如說我們現在有很多天災,天災之後,有一些災區、災民會得到一些社會、政府或社會慈善機構的救濟金,我們看到這樣的新聞,心裡覺得有一點不是滋味,覺得說「我也有損失,為什麼這個救濟金要這麼好幾萬塊,會不會太多了?」這個就是嫉妒。或者是見到布施的人,他得到一些美名,得到別人的讚歎、讚揚的時候,自己不肯捨,又覺得說嫉妒他,不能夠容忍人家得到這些讚歎。這是嫉妒。

那慢心,就是瞧不起布施的人或者被施的人,覺得說你不要好像是作給人家看,其實人家是誠心的;你又不是王永慶,你憑什麼跟人家去布施個一百萬,你不過撿破爛的,沽名釣譽。這種心就不好,我們看到一切的善行,就是要歡喜。其實我們經濟能力可能比人家好,但是我們不肯施,看別人就看不起他,這種心就不好。

第十,「見世饑饉,心不憐愍,而生歡喜」。就是見到世人資生匱乏,反而生歡喜心,都沒有憐愍心,所以會感得自身資生缺乏的果報。很多就是以前有一些所謂的員外,他們就趁機打劫、發災難財,平常就囤積米糧,等到饑饉的時候就貴賣,然後自己就是有吃有穿,這樣也會得缺乏資生的果報。

{※以下原文節錄自《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多資生報:一者,自離偷盜;二者,勸他不盜;三者,讚歎不盜;四者,見他不盜,心生歡喜;五者,於父母所供奉生業;六者,於諸賢聖給施所須;七者,見他得利,心生歡喜;八者,見求利者,方便佐助;九者,見樂施者,心生忻悅;十者,見世飢饉,心生憐愍。以是十業得多資生報。
}

眾生如果能夠斷除以上十種惡業,而改行十種善業,這一生就不用憂慮資財的匱乏,可以得到多資生的果報。哪十種呢?第一個就是…剛剛的反過來,第一個就是自己不偷盜(自離偷盜),然後能夠勸他人不偷盜(勸他不盜)。第三,讚歎不偷盜(讚歎不盜)。第四,見他人不偷盜,能夠心生歡喜(見他不盜,心生歡喜)。第五,「於父母所,供奉生業」。所以其實我們這邊講的這十種,就是致富的十大秘訣嘛,其中就是我們對父母要奉養嘛。第六,於賢聖尊長,給施所須(於諸賢聖給施所須),就是他需要什麼,我們能夠布施供養。第七,「見他得利,心生歡喜」。第八是「見求利者,方便佐助」,就是別人有需要,我們儘量幫別人獲得利益,不去障礙他。第九是,見樂施者,心生悅欣(見樂施者,心生忻悅),就是看到人家喜歡布施的,我們也覺得很歡喜、很隨喜、很讚歎。第十,如果見到世間饑饉的時候,心生憐愍(見世飢饉,心生憐愍)。這以上十業,得多資生報。

譬如說像第十這個,我們怎麼做呢?因為現在很多非洲饑民,像這種狀況,我們說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嘛;如果很遠沒辦法、沒有錢,又沒有辦法就近出力的話,那我們就功德迴向,作善、念佛…功德給它迴向,希望他們能夠早日脫離饑饉。在「見求利者」這邊,在《太上感應篇》裡面也有講到一個典故,就是過去有兩位讀書人,他們是好朋友,其中某甲他得到一個教職(一個作老師的工作),他的酬勞(以前都是年金),一年有九兩的黃金;他另外那個朋友乙,他也得到一個教職,他的酬勞是一年六兩黃金。這個甲就很高興跟他這個好朋友說,我們往後這一年生活可以沒有後顧之憂了。這個乙因為家裡還有父母要奉養,甲他是父母不在了,只要養他的妻子,乙還是發愁不夠用,就說:「我父母親在家,這六兩其實不夠我用。」甲聽了之後就說:「那這樣吧,反正我也只跟我太太兩個人,六兩就夠活了。」他們兩個就交換教書的地方。

以前都叫教館,有的人比較有錢的,他出資弄一個私塾,讓附近或者親朋好友的小孩一起來學習。某甲到了他教學的地方之後,房間裡面住宿的床鋪下面,有一本破破爛爛的書,然後它上面有寫一些外科的醫方。那個學生就說:「這個書是以前的老師留下來的,沒有用。」因為那時候他們工作不能說像現在交通這麼方便,所以平常都住在教館裡面,某甲閒暇的時候就讀一讀醫方。到了冬天,我們說寒假、放假要回家的時候,在路上看見有幾位形色非常匆促的、穿得非常好的、家僕打扮的這些人,就跟他打聽說「附近有沒有外科醫生?」那外科醫生不是我們現在的外科醫生,就是會作外傷的醫生。就說他們主人是因為要去山東的地方、上任作官的,在途中,背生了一個瘡非常地痛,已經好幾天了,已經痛得可能怕命不保,要幫他找醫生來治療。

這個甲聽到他說的病症,就跟他看的醫書、藥方正好相合,他就跟著這個僕人回去,說我可能可以幫他治一治。就依照它那個藥方所講的,就用艾草幫他薰,幫他灸背瘡的地方,然後就痊癒了。這個官大人就很高興,因為實在是痛,就用一百兩金(他本來之前的是六兩嘛),一百兩金來酬謝他。然後兩個人就談啊談啊,就問他說:「你是一個作老師,你怎麼懂得醫方?」他就跟他講這因緣就是…也是很湊巧,因為剛好跟他朋友換了教館之後,就在他房間發現這麼一本書,閒暇沒事讀一讀,就有這個印象。這個官大人一聽,說這個人實在是好人,為了他的朋友,你連親人都不是…有時候我們親人一點點力都不願意嘛,他朋友他還願意換,所以他非常地讚歎。

剛好這個大人他的姪子,就是當地的縣官。因為這個官大人他的官作得滿大的,他是縣官,然後就為他保薦,保薦就我們現在所謂的推甄上去,只要有有力人士給你推甄,就是保證、推薦,結果他就進入縣學作生員。以前的生員就是去裡面讀書,像我們以前的研究所一樣,你去讀書,他還給你俸祿,生活得更好。那就是說,我們如果能夠無私地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我們心善行善,一定會得到很好的回饋的。繼續再看…

{※以下原文節錄自《十善業道經》: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九、常懷施意;十、命終生天;是為十。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

在《十善業道經》裡面有講,如果離開偷盜,就可得到十種可保信法,保信法就是保證不會壞失。有哪十個呢?第一個是「資財盈積」,就是他財富會積累很多,「王、賊、水、火,及非愛子,不能散滅」。因為在經典裡面常常講,財富是為五家共有,就是這五家:王(國王)、盜賊、水災、火災、非愛子就敗家子。如果我們能夠真的離開偷盜,才能夠大富自在,我們的錢財就不會被五種因緣所流失,譬如說財產遭到沒收充公,或者房子被法拍,或者遇到盜賊的掠奪,或者遭到水災跟火災,以及怨家、仇家或敗家子的散壞,我們就不用有這樣的怖畏。第二個是「多人愛念」,能夠得到很多眷屬,都是善順和睦的,得多人的愛樂,不相苦惱,不會彼此觸惱,都是和睦的眷屬。第三是「人不欺負」。因為我們不貪,所以跟人家交往的時候,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所以對方不會防範你、為難你,或者要脅你,或者是看不起。第四是「十方讚美」。因為不妄取財物,譬如說路不拾遺,所以就能夠得到十方的讚美。

第五是「不憂損害」。因為我們不會去苟取,沒有虧欠於人,所以不會憂慮別人的損傷殺害,我們不用去防備別人。我聽一位大陸的中醫生講,因為他在作中醫的過程裡面發現說,其實我們身上的病,跟我們的情緒,還有我們道德的狀況,有相當的關係,就是我們常常說,我們五臟六腑對照仁義禮智信。他曾經就有一個經驗,就是看這個失眠,當這個人說他失眠,他幫他治了好一陣子都治不好,這個醫生也想不出到底他這個狀況是怎麼樣。後來這個病人一陣子,大概兩、三個月沒有治好之後,後來也沒有再來了。

結果過了三年之後,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又碰到這個病人,這個病人這時候已經神情煥發、非常地有精神。他就問他:「你這個失眠症是好了嗎?怎麼氣色這麼好?」他說:「是好了。」「是怎麼好的?」他就說,其實他坐牢才剛關出來,因為…他那時候為什麼失眠呢?心虛,心裡有事,也不敢跟醫生講,就是他在公家單位裡面,可能跟同儕有貪污了公家的錢,心理上面一直虛、一直虛,虛到最後不能睡覺,也不敢講,就去吃藥,吃藥吃不好,因為他總是覺得惴惴不安。後來東窗事發,他反而心篤定了,該關就去關唄,反正都已經…人都活得不像人了,也篤定了,一定得關的,從他被關之後,就每天睡得很好,因為他心理上的問題解決。所以這個就「不憂損害」嘛,你不去貪這不義之財的時候,就心裡沒有這種怖畏。所以這個醫生就說,很多的時候這個病真的是從心起,這不是說用什麼藥可以解決,它可能可以使你的身體狀況有一些改善,但是你心理上的那個病因很重的時候,這個症狀是沒有辦法緩解。

第六是「善名流布」,就是他能夠得到好的名聲,而且能夠遠播流傳。第七是「處眾無畏」。處就是…這裡分兩邊來講,一個是一切行處,就是行一切處,無怖無畏,譬如說像不怕險道、險難的道路,也不怕走夜路,因為他心地坦蕩,這是一個。那第二種就是,處在大眾中,也沒有恐懼怖畏、或者感到不安跟心虛,在大眾中能夠坦坦蕩蕩,因為他沒有作賊心虛這種心理。

第八是「財、命、色、力安樂」,就是他的資財、他的壽命、還有色力(就是他的氣色、力氣)都很好、很安樂,還有「辯才具足無缺」,不但無量財寶集聚,壽命也長遠,而且身體健康,具足辯才無礙。為什麼呢?我們從反面來想的話,有的時候偷竊被發現的時候,在情急之下會造下很嚴重的惡業。我們過去社會新聞也有,本來小流氓欠人家錢,欠個幾萬塊,合夥的弟弟、朋友一起去偷,結果被發現之後,不但殺了人,還犯了淫,把人家的太太也姦淫了,然後在整個被抓到、在偵訊的過程裡面,其實多多少少這些妄語什麼都有,就殺盜淫妄都具足。所以,如果能夠沒有偷盜的話,我們就不會連同、連帶又殺盜淫妄這些,就能夠得到財富、壽命,這些都可以安樂具足。

我以前小時候住在公寓,公寓不像現在大樓都有管理員,家家戶戶都有用鐵窗,我們家不用鐵窗,因為我母親以前在山裡面長大,她說這個鐵窗簡直像動物園那個一樣,那我們為什麼要鐵窗呢?我們門口就是警察局,可是很奇怪,怎麼警察局後面第一條巷子,好像家家戶戶都有遭過小偷。其中有一次就是對面有一戶人家,這個人家是作補習的老師的,那時候還沒有現在補習班這麼多,以前也是很多,但是以前也有家庭補習班,他就是在家裡面有一個小小的招牌,可能因為這樣子就遭到小偷的覬覦,就三更半夜跑到他家去偷。

這個老師他是非常用功的,他很老實的一個讀書人,他三更半夜還在讀書,在他的書房讀書。小偷就摸黑摸到他們夫妻的臥房,這個師母就在睡覺,她感覺不對勁,發現有小偷的時候,因為燈關著,就叫說:「有小偷!」小偷本來是要偷東西,但是小偷就是因為心虛的關係,他們總是…大部分小偷拿刀是要防衛自己,因為自己心虛,怕被人家抓,可是他這個刀一緊張,就把這個師母給她刺下去了。因為半夜的時候,老師聽到那個聲音,趕快從書房出來,剛好跟小偷擦肩而過,小偷就逃走了。我們半夜都出來,趕快叫救護車,剛好就插到心臟的後面這地方,差一點點命就報銷了。你看他這樣子,本來是要偷,沒有偷到,但是他造了殺業,他沒有殺也傷害人家的生命,非常地、連帶地常常會造下非常嚴重的惡業。這個是偷竊的這一方。

那被偷的這一方,有時候被害的…就是被偷或者被詐騙的,會因為這樣就想不開,或者覺得沒有辦法面對家人。一來沒有辦法面對家人,一來也沒有辦法面對家人可能會給我們排山倒海的指責,這樣的狀況之下,他可能會自殺,造成人家家破人亡這樣的一個悲劇。所以如果能夠離開偷盜的話,等於是說你也不會去犯了殺,尤其殺是很容易,那淫也是非常容易;被抓了之後,百般辯駁,最後還是只好俯首認罪…妄語都很多,就會這樣子造下這一些。

當然像我們學佛的人,就是想法要開闊一點,我們當然不會去偷,但是如果我們被偷、被騙了,我們就想開一點,還債想嘛,像我一個阿姨八十幾歲、一個念佛的老太太,每天看到她就一副慈悲相、很開心,可是你想不到她就被人家騙了上千萬,一直不敢跟孩子講。因為孩子白天都在上班嘛,人家就是看準這個老太太自己在家,就去騙她,但是她被騙了上千萬之後,當然被親戚指責之後有哭了一下,之後還是很快樂。其實說真的,她這個上千萬,她這麼老也用不到。他們那一輩的人都這麼省,省吃儉用,那個上千萬只是心裡歡喜、安定、高興的,把她的退休金全部…因為她跟我姨丈都是老師,退休又公務員啊,所以這個全部都被騙光了,就都沒有了,可是她還是很歡喜。所以像我們如果學佛之後,真的碰到這種事情,就作消業想也很好,不然你現在不還…你現在還有錢可以還,以後如果沒有錢可以還,可能要作牛作馬,那更辛苦。所以這個是…佛法來看是這樣。

至於這個具足辯才無礙,因為我們平常如果說…我們常講作賊心虛是有道理的,因為你就心虛,所以講話都很小聲,也沒有自信心,總是心裡有一種不安,很怕被人家識破拆穿,個性就是會比較膽小、比較畏縮,所以常常會有這種不安,眼神是東瞄西瞄。如果反過來,我們不偷的話,就會有信心,我們剛才講「處眾無畏」,在大眾中可以坦然無畏,可以滔滔不絕,因為他心踏實,慢慢這樣的一個自信,慢慢他就能夠成就辯才。所以我們觀察,其實一個人他有信心的時候,他就特別篤定,講話也特別地清楚。

第九是「常懷施意」,就是心常常能夠捨,就成就布施。第十,「命終生天」。命終不會墮惡趣,而且能夠生天。如果能夠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將這個功德迴向無上正等正覺,在成佛的時候,就能夠得證清淨大菩提智。這樣的智慧是由遠離所知障所得,所以是最極清淨,不再有絲毫的染污。成佛的時候,能夠得到兩種果位:一個是菩提果,一個是涅槃果。菩提果是由離所知障,這所知障就是無明,以為有我的無明;涅槃果是由離煩惱障(也是我們講的煩惱,根本煩惱、隨煩惱)而得。那還有一些需要補充的,我們下一次再作補充,那我們到這邊,各位有沒有什麼問題?(以下省略)

(前往下一篇)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uMin0121&aid=2555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