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20 05:39:18瀏覽1120|回應0|推薦16 | |
五代(西元 907~979年) 北宋(西元 960~1127年) 南宋(西元1127~1279年) 元(西元1271~1368年) 明(西元1368~1644年) 清(西元1616~1912年) 澶淵之盟簽訂後,宋、遼還真的是”沿邊州、軍,各守疆界,兩地人戶,不得交侵。” 經過一代人時光的和平,1036年,在陝北的一個黨項羌族世襲節度使的軍閥興起,自稱為大夏,宋朝稱之為西夏(1038~1277年)---宋又再次焦頭爛耳的陷於屢戰屢敗的噩夢中。
西夏文字 1036年,西夏制定了文字----宋史·卷485·夏國上 : “元昊自製蕃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復。教國人紀事用蕃書,而譯《孝經》、《爾雅》、《四言雜字》爲蕃語”。 1038年,西夏分別擊敗了宋、遼建國,在華夏地區北方形成宋、遼、夏三分天下的格局。 此後,多次交戰寡國少民的西夏雖是疲憊不堪,但卻是次次重挫宋朝的軍隊。 1044年,簽訂合約----宋史·卷485·夏國上 :“…凡歲賜銀、綺、絹、茶二十五萬五千,乞如常數,臣不復以他相干。乞頒誓詔,蓋欲世世遵守,永以爲好。倘君親之義不存,或臣子之心渝變,使宗祀不永,子孫罹殃。”----又一次以每年的”賞賜”換取和平!! 前面提到的趙普(922 ~992年)幫助趙匡胤及趙光義兩位皇帝建立了”一個官職三人分權”的制衡制度。 經歷兩代的時光,1063年,宋的文官體系不斷的膨脹,官吏“十倍于國初”。 976年,禁軍、廂軍有37萬,至1067年,宋英宗(1032~1067年)時,達到116萬。 軍隊數量是膨脹了,但,戰鬥力卻是低落到不能抵擋寡國少民西夏的入侵!! 澶淵之盟每年”助遼軍旅之費絹二十萬匹,銀一十萬兩”,1044年後,還又必須”賞賜西夏銀、綺、絹、茶二十五萬五千”以維護邊境的和平。 1057年,被神話的包拯(999年4月11日~1062年5月20日)任開封府尹,正是這期間他任事的清廉公正成為傳頌不絕”包青天”故事的素材,這也正反映出同時期宋朝文官體系”機構臃腫,冗員過剩,官吏風氣腐敗”的普遍性。 時至今日,”機構臃腫,冗員過剩,官吏風氣腐敗”依然是華夏文化中公權力官僚部門的普遍現象!! 1053年,宋朝雖然人口增加到2,229萬,財政依然不勝負荷。 必需”想法子”扭轉局勢,變革是唯一的選擇。 1043年,范仲淹(989~1052年)上奏疏主張改革,僅一年左右,范仲淹等人就相繼被迫離職,改革隨之中止。 1068年,王安石(1021~1086年)在宋神宗(1048~1085年)的支持下推行了十五年的新政,司馬光(1019~1086年)是反對黨的領袖,蘇軾(1037~1101年)、程顥(1032~1085年)、程頤(1033~1107年)等,而且有名望老一輩的的歐陽修(1007~1073年)也不贊成---台灣考試院要推動明訂公務員3%的丙等的考核,看看公務員們群起反對的說詞---這就是科舉官僚利益集團的保守性的必然反應,改革失敗是必然的,代價就是亡國。 1127年,宋朝軍隊的戰鬥力更是低下,不能抵擋金朝八萬騎兵攻克開封,”掠致宋國男、婦不下二十萬”北返,來去如入無人之境。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