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夏去來(三十)---西安陝西歷史博物館---告別帝都(南宋五)
2011/10/02 01:54:20瀏覽820|回應3|推薦19

五代(西元 907~979)

北宋(西元 960~1127)

南宋(西元1127~1279)

(西元1271~1368)

(西元1368~1644)

(西元1616~1912)

北宋康王趙構1107612~1187119日)機運未被俘,並於宋南京歸德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建國南宋,為宋高宗

南宋建國,站穩腳步的過程---如同蔣介石被毛澤東趕到台灣小島---有一段曲折,以金史描述張邦昌相關的人和事概略的瞭解南宋建國初期的內外情勢,然後再辯證宋高宗岳飛(1103324~1142127)的緣由。 

金史·卷七十七·列傳第十五記載 : “張邦昌,《宋史》有傳。天會四年(11261)宗望軍圍汴,宋少帝請割三鎮地輸歲幣納質修好。於是,邦昌為宋太宰,與肅王樞俱為質以來。

少帝以書誘耶律余睹(11268)宗翰宗望復伐宋,執二帝以歸。

劉彥宗乞複立趙氏,太宗不許。宋吏部尚書王時雍等請邦昌治國事,天會五年(1128)三月,立邦昌為大楚皇帝。  

(11261)少帝康王構邦昌為質,既而(11262)肅王樞易之,康王乃歸。

宗望再舉兵(11268)少帝使康王奉玉冊玉寶袞(袞龍之衣也)(大冠也),增上太宗尊號請和。康王磁州,而宗望已自魏縣渡河圍矣。

及二帝出汴州(11273)從大軍北來,而邦昌康王入於歸德邦昌勸進於歸德康王已即位,(11279)罪以隱事殺之。

邦昌死,太宗聞之,大怒,詔元帥府伐宋,宋主揚州,事具宗翰等傳。其後(1130)太宗復立劉豫邦昌,號大齊”----這段概略要加上時間順序些微的解說,還要運用想像力類比現代1948~1950年,將介石在台灣復行視事的景況,才能比較” 鮮活具象的還原1128~1131南宋建國初期的困頓與尷尬。 注意:歷史的發展軌跡有相似性獨特性”---每個時期社會的獨特元素會成就了相對應歷史發展的獨特軌跡--- 不能以類比當為邏輯演繹充分或必要條件”!!

11268月,趙構作為人質的資格被金撤換,以兵馬大元帥頭銜在黃河以北招募勤王的義兵,而沒有被俘。因趙構建立的軍隊,使扶植張邦昌的大楚皇帝,在北徹後,必須擁立趙構在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

11279宋高宗罪以隱事殺張邦昌太宗聞之,大怒,詔元帥府伐宋第三次攻宋。

1128杜充决黄河自泗入淮以阻金兵,未能阻擋金軍的進攻,往後卻給淮河流域造成持續性的水患黃河南向出海河道持續到1855年才再北流入渤海

將黃河以南、淮河以北約三十五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及開封、洛陽、西安等重要全部佔領。

1130~1137年華夏各勢力示意圖

1130~1137年華夏各勢力示意圖

1129年,宋高宗向南逃亡渡過長江,才落腳臨安(今浙江杭州)。 完顏宗弼尾追,直攻臨安,宋高宗逃往明州(今浙江寧波),軍再攻陷明州。 宋高宗乘船出海,軍又入海追擊,受到宋海上水軍的阻擊才退兵返回臨安。 軍深入無法窮追,在大屠殺後,向江北撤退,十萬大軍被韓世忠的八千人圍困在黃天蕩48日才得脫身。 

1130”復劉豫邦昌,號大齊

宋高宗取道溫州逃往福州---差一點就到台灣了!! 

此後,南宋逐步站穩腳步擊敗劉豫軍隊,甚至於還能1131年擊敗了完顏宗弼對蜀的進攻 1135金太宗病逝大齊攻宋聯軍北徹。 年輕的金熙宗完顏亶繼位,支持劉豫完顏粘沒喝獲罪大齊1137年被裁撤了。

1137年後華夏各勢力示意圖

1137年後華夏各勢力示意圖

1130年,秦檜(1090~1155)南歸上書高宗主張“如欲天下無事,南自南,北自北”的政策,當時軍勢盛,宋朝陷於風雨飄渺之中,只能抵抗大齊的進攻。 高宗必須且守且和的依靠武將們穩住局勢,朝廷主戰派是佔優勢的,是武將們得意的好時光!! 

1138年,大局勢穩定了,高宗起用秦檜為相,就代表著皇帝隱而不顯的內心思想”的轉變,不識時務者當然就會倒大楣!! 

宋朝皇帝是有權的主導者,但宰相的權力也因皇帝的怠惰而高漲,朝廷科舉出身的文官們分為主戰及主和兩派,隨著皇帝內心思想的轉變而消長。 

宋高宗1162丙子,詔皇太子即皇帝位。帝稱太上皇帝,退處德壽宮,皇后稱太上皇后。宋孝宗趙昚(1162724~1189218日在位)繼位,主戰派當權,1169年,岳飛就被平反了!! 

那麼岳飛真的是被冤屈”了?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omasTso&aid=5693954

 回應文章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筆誤
2011/11/06 02:16

要糾正別人的錯字,自己卻筆誤了。

前面要說的,是吐蕃(王朝),而不是土番。地圖上寫吐藩,也不對。固然,吐蕃很可能只是唐代對在今日西藏一帶所成立的一個強盛王國的譯音,但畢竟已經是既定的,不宜更改。


時季常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錯字
2011/11/01 18:12

應是復立,不是複立。

應是土番,不是土藩。

Tomas(TomasTso) 於 2011-11-02 08:18 回覆:

感謝看的仔細----直接由"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金史"Copy----應該是""比較通用,我的部落格已改;

"“復”、“複”、“覆”三字本義各異。復為還、返,複為有夾裡的衣服,覆為翻倒、傾倒的意思。但因就其本義都可以引申為再、又、重等義,所以“反復”也或作“反複”、“反覆”,“重複”也或作“重覆”、“重復”等。"

沒有原始二十四史的資料比對不敢說一定不對就不改了"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金史"的資料了!!

不是"土番"----是因循唐朝封藩的名稱為"土藩";滿清的三王之亂就起因於"削藩"的政策----這個""是指"封建時代稱屬國屬地或分封的土地"


烏拉瑰本尊在此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歷史可以偽造
2011/10/02 14:49
恭喜鄒爺爺爸爸。心滿意足的笑, 小貝貝好像才幾天大。

岳飛真的冤枉的嗎? 您研讀歷史定然看的更透徹。我們對歷史的認識就是課本說啥,就是啥。其實其中秘辛那那麼容易知曉。歷史可以偽造,尤其在那個時代, 對嗎?
Tomas(TomasTso) 於 2011-10-03 02:36 回覆:

自己怎麼長大的?

兒女是怎麼長大的?

現在想想還真的不十分清楚,看來所謂的"不惑之年"過得不踏實啊!!  

如今,應該鼓勵大家早些退休,一方面將工作職務空出來讓給年輕人,另一方面有機會可以補課認識"新生命"成長的歷程,這是很有趣且新鮮的生活經驗;

年輕人找工作不容易,這是一舉兩得,可以協助降低世界性的失業率!!

**********

華夏文化的官史"喜歡給結論"-----尤其經過宋明理學文化的浸染,許多歷史結論成為"道德虛偽的遮羞布"!!   

當年大一讀的近代史,有關民國那一段真是"滿紙荒唐言"----如今互聯網的時代,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