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8/06 01:28:39瀏覽2789|回應2|推薦20 | |
第六單元---盛唐氣象---西元581年至西元907年,有三百二十六年的期間!! 隋朝(西元581~618年),有37年,約一代人的期間; 唐朝(西元618~907年),289年,約九代人的期間; 中國的辭彙及文學經過魏晉南北朝、隋、唐佛教的洗禮,發生了質變;同時,源自於商代巫術的道教也吸收了佛教”形而上”的思想,將中國的道家的學說融入後也編寫經書傳教,使巫術道教更能”自圓其說”,而深值華夏人民的潛意識中,到如今道教巫術依然是華夏文化的主流,妨礙著理性思想在華夏文化中生根。 據說西方玉皇大帝的天庭也實施選舉”政黨輪替”後,目前為關聖帝君擔任第十八代玉皇大帝!! 西元64年,魏書卷一百一十四記載:” …孝明帝夜夢金人,項有日光〔一〕,飛行殿庭,乃訪群臣,傅毅始以佛對。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於天竺,寫浮屠遺範。愔仍與沙門(samaṇa))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中國有沙門及跪拜之法,自此始也。愔又得佛經四十二章及釋迦立像。明帝令畫工圖佛像,置清涼臺及顯節陵上,經緘於蘭臺石室。愔之還也,以白馬負經而至,漢因立白馬寺於洛城雍門西。〔二〕摩騰、法蘭咸卒於此寺。”----這是佛法進入中國史書最早的記錄。 西元403年,龜茲(Kuche,今新疆庫車)高僧鳩摩羅什(Kumārajīva,334~413年),抵達後秦帝國首都長安,後秦國王姚興尊奉他為國師。以後的十三年,鳩摩羅什把後秦帝國化成一個佛教帝國,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有三十部之多。 絕大多數的華夏人民還是不能瞭解佛教的內容,但是戰亂帶給人民的痛苦,有助於新宗教的傳播!! 西元404年,法顯也到了中天竺(中印度),學習梵語梵文。六年後,西元410年,法顯攜帶十一種佛經,法顯在南中國也翻譯佛經----顯然佛教也已經在南方的社會立足生根了。
玄奘西行天竺取經旅途示意圖 西元627年,玄奘(602~664年)由長安西行,經新疆、中亞東部、流沙和蔥嶺雪山,到印度尋求佛教經典,歷時十九年,于645年返抵長安。 玄奘帶回657部佛經,以大乘唯心佛法哲學為主,玄奘先後將帶回來的佛經翻譯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這是一項比美司馬遷史記的大志業,但陳寅恪認為玄奘譯文過於艱澀生硬,遠不如鳩摩羅什的譯文好讀。 玄奘西行之時,佛教在北印度發源地已逐步沒落,不再有新的經典出現,又因為回教興起,中亞各國的信仰改變,之後,佛經翻譯的志業就無以為繼了。 佛經梵文的很多思想和意境,單音獨體的華夏文字無法有足夠的對應,根本不能精確的表達---於是華夏實用主義”窮則變”的智慧---就大量新創了許多梵文音譯的字彙。 因譯經而創造出半文言半白話混合的新文體;因傳教必須宣講許多佛經故事,要引人入勝就出現”講故事的話本”,經過往後幾百年的演化,民間樸實容易理解的白話文終於脫離文言文而單獨出現----為元曲、明小說奠定了基礎,為華夏文學及文化注入了強大”有血肉”的新生命力。
唐鐵斧 隋、唐時期,社會已經普遍性使用堅實耐用鐵器製作的農具,同時耕田的犁又由西漢經過幾百年的實踐改進為輕便容易操作的曲轅犁,使華夏牛耕犁基本定型。
牛耕壁畫摹本 這個壁畫顯示唐朝耕田的犁已經改良進步可以使用單牛操作,可比較大漢雄風(上)漢朝石雕拓片圖的雙牛抬杠笨重的犁耕方式;又發明水轉筒車進行灌溉,使得農業生產的效率有飛躍性的提高。
黃釉牛 唐墓的陪葬明器顯示民間社會”小農”畜牧業發達,普遍性的飼養牛、豬,表現出”四方豐稔,百姓殷富”的景象。
黃釉彩繪乳仔豬圖 耕牛是保證農業生產必要的勞動力,使得耕地不斷的擴大,人口快速的增加,農業的效率就保證政府稅收的增加,厚植了國力。
綢緞圖案殘片_一 唐朝出土的各種繁複的綢緞缂絲圖案,顯示受到來自于西域大月氏、安息、大秦等國毛織物的緙毛工藝的啟發---現今中亞依然還在使用緙毛工藝編織地毯---提升了華夏絲綢織造的技術,使各種編織結構、色彩、紋樣都達到前所未有的巔峰。
綢緞圖案殘片_二 唐朝的桑蠶養植由北到南十分普及,絲織品種、產量、品質都十分驚人。 唐朝絲綢不僅是中國貴族階層主要的服飾材料,也是絲路貿易的主流出口貨物。
唐宮女圖壁畫_乾縣永泰公主墓出土 陸續出土的唐墓壁畫,讓我們能具象的瞭解唐朝”貴族階層”的實際生活---似乎那時的”名媛”女子服裝流行披肩(shawl)的裝飾---這應是淵源流長的來自於最古老的兩河流域亞述人(Assyrian),到如今依然還是中東婦女傳統的服飾!!
平民百姓的披肩樣式應是如此的形制 絕大多數的平民是不可能都可以穿綾羅綢緞的,披肩(shawl)應該有日常的功能性---可避風、檔雨、防曬---上圖的形制”可能”比較能反映平民百姓社會衣著的實際景況!!
注意唐朝女子健康的腳 魏晉南北朝、隋、唐許多的遊牧外來民族的服飾都有各自民族的特色,各民族的長期混居交往,富足的年代也使唐代服飾色彩美麗、款式多元。
唐彩繪胡服女立俑_咸陽邊防村楊諫臣墓出土 看看這些出土的唐三彩女俑服飾---有如服裝展示發表會。
唐彩繪笠帽女騎俑_禮泉縣鄭仁墓出土 這套騎馬裝---現今依然是俏麗流行!!
唐三彩梳妝女坐俑_西安東郊王家墳出土 高腰的繫帶---類似現今韓國傳統服裝!!
唐三彩女立俑_西安中寶村唐墓出土 頭飾及服裝----有沒有類似今日本和服的風味?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