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1/08 15:03:30瀏覽1174|回應0|推薦1 | |
年少時的「我」閱讀大多是為查找資料,直到高中才愛上中文,卻因著祂的奇妙帶領,開啟了文字之旅。這一路有著怎樣的遇見呢? 練好文字人的基本功,讓筆端流淌出美好的生命。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GR01《文字人的基本功》。 小時候,每天晚上睡覺前,我固定做的事,不是聽母親讀故事書,也不是聽她唱兒歌催眠曲,而是母女倆窩在床上,我看她寫日記。那時的我還不識字,卻喜歡看母親在日記本上「畫」一個個看不懂的符號,一字字,一行行,然後竟可填滿一整頁。我喜歡聽筆在紙上沙沙劃過的聲音,摸摸紙頁上字跡的凹凸痕,還有原子筆墨留下的特殊味道。那是我最初的文字啟蒙。 書寫與文字,最初最初,是我與母親膩在一起的幸福記憶。 國中時,一位要好的同學,是個超級文藝少女。她閱讀廣泛,寫小說,寫詩詞,很會唱歌,又抄滿一整本歌詞,而且,還寫了一手好字。 剛開始,為了學她的字跡,我類比抄寫她的詩詞文章,一筆一劃在筆記本上仔細謄擬。後來雖不盡然學到她的秀美字跡,但那些文句,卻意外刻印在腦海裡,甚至多少影響我日後的自修書寫。 由於童年時期,我有隻眼睛遠視加弱視,兩眼神經肌肉發展不協調,一直沒注意矯正,導致我做功課時,總是頭歪在一邊寫。閱讀書本對我來說,不但吃力,也容易因疲倦而分心。然而,觀看電視讀字幕的距離,相對就輕鬆舒服許多,再加上影音效果加持,於是我從電視上吸收的知識,竟大大超越從書本上學來的。 從小至今,還沒讀完過一部金庸小說,卻觀賞過好幾部根據金庸著作改編的古裝劇,故事與劇中語言對白,幾乎都是用「聽」的方式學來的。 同樣用耳來吸收學習的,還有教會詩歌與流行歌曲的歌詞,這些也有助我後來的文字寫作。 縱然如此,我一點也不排斥閱讀。事實上,長大後我時常藉著書籍來尋找資料,只是大多是為了實際應用的需要,而非為娛樂解悶。因此,閱讀於我,實用工具功能,大於單純興趣所趨。以至於我的文學造詣,和絕大多數文字人相去甚遠。 高中時期教國文的羅老師,是我欣賞中文之美的啟蒙老師。她或朗誦課文,或介紹作者背景,或解釋文中之意,用聲調、形容、表情手勢,為學生勾畫出一幅幅故事圖像。我想像著,享受著。漢字,成了一幅幅有山、有水、有顏色、有人物表情,生動活現的潑墨畫。從此,我才真正愛上中文。 十六歲時,我與弟弟來美留學,在當時越洋電話仍貴得嚇死人的時期,聯繫我與故鄉親朋好友的,就是信件。日記,更是我抒發少女情懷與離鄉寂寞的出口。 唯有寫,鬱悶困惑的心情才能紓解。靈修禱告,也得借著寫,心裡靈裡才感到透氣舒暢。也因此,中文書寫能力繼續保存下來。 2010年,在經過十年,接連生育五個孩子與專注於教養過程後,我開始向神尋求一個生活與服事的突破。始料未及地,神奇妙帶領,竟引我走向書寫,接受裝備,展開了探索文字之旅。 最初,是從我在網路上發現「私塾夫人」部落格的一篇文章開始。 每回讀私塾夫人的文章,除了吸取教養孩童的知識經驗外,最吸引我的,莫過於作者文字中蘊藏的生命深度。她與神親密的交通,與讀者留言間敏銳的洞察力和一針見血的鼓勵造就,都是我極渴慕的基督徒屬靈特質。於是我暗暗禱告,讓我認識這位主內姐妹,也大膽向神求:「願我也有一支筆能如此讓祢使用,去勸慰造就安慰人。這姐妹的恩膏,主啊,我也要!」 基於對作者的好奇與衝動,迫使我鼓起勇氣,第一次在網路上留言,與未曾謀面的網路作家互動。 剛開始,我們仍以網路筆名在部落格裡私訊留言,直到私塾夫人自揭面紗,直接邀請我用電郵聯絡,成為「筆友」,才正式展開這段生命與文字相遇的生命師傅(mentoring)關係。她,就是馬睿欣老師。 睿欣老師開啟了我對文字的初步認識,使我明白文字除了抒發個人情感,還能幫助人認識自己,整理生命。此外,她更不時激勵我認真生活,用行動接觸人,豐富筆下文字,書寫才能具體真實地影響服事人。 由於我的學習,不只用眼讀,更常用耳聽,因此,我對語言聲音,有著比平面文字更大的興趣負擔。我曾納悶,既然用講,又何必寫? 記得睿欣老師告訴我,在現代文化環境裡,講和寫,是分不開的手心和手背。有些人的恩賜與熱情在語言傳講,但他需要藉由文字,才能在某些限制因素中繼續傳遞資訊。有些人的恩賜在文字溝通,但他卻必須講,才能為他打開文字傳達的管道,也因此當今許多作家成了所謂的名嘴。 原來如此!這個觀念被釐清,突破我當初以為傳福音,只需在講與寫中單選的想法。從此,我看重文字與語言並用的果效,也更心甘情願,在書寫上充實操練。 幾年來看著睿欣老師走在前面造就服事人的實例,讓我確信,這條文字事奉之路,可以很美,而且,有主帶領,我也可以走。 接下來我文字事奉裡的巴拿巴出現了,他就是蘇文安老師,他是實際引介我到文字福音禾場的導師。 經由創文基礎課程學習,蘇老師清楚教導我,福音藉由文字來播種傳遞的多層面與重要性。將以神為本的家庭價值觀,借書寫來記錄、保存與傳遞,是何等寶貴的生命承傳。 此外,蘇老師多年專業編輯的歷練,助我重新認識這項常被忽視的幕後事工。從此對編輯工作,我產生更多欣賞與敬佩。 蘇老師樂於給學生參與雜誌文章撰寫與編輯的機會,藉著團隊實戰經歷,同享榮譽與成就。蘇老師有成人之美的特質,善用資源人力,講究一魚多吃的策略智慧,真是文字事奉者的楷模。 非但如此,我最佩服蘇老師的,就是他總能用精簡的字句,完整表達其意,還時常留給讀者幾分想像的空間與莞爾的驚喜。那巧思與睿智,我偷偷跟著揣摩操練,心想,師父這招一定得學起來! 每每回想這些年來蘇老師生動幽默的教學,與對我寫作方面仔細體貼的指導提攜,總不禁微笑,幾乎感動到落淚。為文字服事路上,有如此經驗豐富,愛神愛人的文字牧者從旁指導,深深感恩。 進入創文正式接受裝備後,莫非老師把我從文字事奉的認知與實踐,往前更推一步。 是她,給予我機會空間,助我找出自己最適切的服事平台;是她,時常介紹書籍給我,鼓勵我用閱讀增廣見識;也是她,拓寬我對文字事工的眼界與胸懷。 接觸莫非老師這幾年,正是創文從草創邁步向前,事工急速成長的時期。雖無太多機會能與她有一對一的寫作討教,卻何其有幸,見證老師以事工領導者的角色,借頻繁文字傳遞,與同工學員做募集、異象分享、代禱、牧養和溝通的工作。 我見識到老師順服謹慎,走著神帶領的每一步;盡心竭力,忠心做每一份幕前幕後大小事工。這當中,還包括看到她不斷自我突破,例如動筆寫原不擅長的募款信件;鼓起勇氣面對海內外營會,場場忙碌繁雜地預備、教導,事前事後經營人脈,以及多次經歷精神體力的極限挑戰。然而每一次應戰,她都靠主恩典,關關勇闖得勝! 神國需要的文字人,豈是只會紙上談兵、宅男宅女型的弱者?而是能吃苦耐勞、身歷百戰的屬靈精兵啊! 從創文的意象與使命即可看出,神放在莫非老師、杜老師心中的豪邁胸襟和炙熱負擔,加上他們熱誠、守紀律與奮力執行,創文事工才拓展得如此之快。同時,同工們也不斷被推向更寬更廣的服事領域,無論是地域上,對象上,甚至是科技工具的運用上。想至此,不禁為我們一眾同工,不斷在創文被磨鍊挑戰,大大感謝神! 此外,創文同工學員間的互助代禱,助我在生命與文字之旅中不致脫隊。雖有軟弱冷淡時,但大家彼此遮蓋和體貼扶持,使得這條同行路,走得輕省有趣多了。這樣的團契互動,讓我明白,肢體間彼此幫補的重要性,以及生命連結、相互造就的真義。 2011年,莫非老師初邀我參與創文事工,當時正讀蘇文安牧師翻譯的一首英文短詩《與主共騎人生路》。當我讀到文中的「繼續踩!」時,心中悸動不已。似乎聽到神藉此文告訴我,不要以為交了文字營迴響作業就夠了,而是要繼續寫,繼續騎、繼續踩踏板向前駛進,才算真努力。況且,這是輛文字服事協力車,有老師們在前面騎,縱使路程對我來說有點坡度驚險,也相信我不至於會自己摔出,跌個粉身碎骨。 之後,讀到莫非老師在博客裡寫的「《與主共騎人生路》——莫非回應」,她說:「而且要記得,祂是帶著微笑說的這句話。讓我們都努力地踩吧,努力地交託,然後漸入佳境地享受豐收!」於是,我把老師這句話,當作是神對我的回應鼓勵,因此答應承接了這項事工。 至今,我禱告,求神再次將這願意與創文團隊共騎服事協力車的感動放在我心。 我的生命願持續為主用,也願生命裡有文字,文字裡有信、有望、有愛。更明白生命文字之旅,有你、有我、有神,彼此陪伴著學習,一起享受,一起服事爭戰,一起得獎賞。 所以,讓咱們繼續一起走! (本文選自《恩典不留白,下筆如有神》,橄欖華宣出版社) -END- 作者簡介 蘇雅瑜 16歲赴美,畢業於拜歐拉大學教育系。與夫婿育有一女四子,現定居洛杉磯。2010年第一次參加創文,期許與弟兄姊妹在文字事奉路上相伴和學習,彼此服事。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