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11/10 10:21:55瀏覽1112|回應0|推薦1 | |
我們的個人見證分享,常常是一些重大經歷的分享,而對日常生活,我們是否也有見證可說?你瞭解「生活道」見證分享的重要性嗎? 文人精神體質是否困擾過你?為靈魂把脈,跨過心靈搏鬥。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雲端講壇2:深耕作者靈魂系列》。 見證性的個人生活分享,應該是基督徒寫作最容易上手的書寫了,可以說是「全民寫作」。因為寫來熟悉,也出於家常,每位基督徒都應會有幾個故事可說。 然而,無論是紙質還是電子雜誌,基督教刊物還是以講道或教導性的文章居多,信仰落實在生活裡的故事分享則少,為何呢?是缺乏寫作人才?或只有牧師和傳道人在寫?還是說像《讀者文摘》式的生活文章基督徒不會寫,因為不善於運用說故事的技巧? 這現象後面隱藏的怕是更大的問題。許多基督徒對信仰的體驗,無法滲入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得基督徒很多時候對信仰生活無話可說。 套句現代用語,基督教信仰落實在生活裡的「草根性」不夠,使得基督徒無法在各樣生活事上,都有一個關於神的真實故事可說。 一次,一位車禍劫後餘生的好友和我分享:「我和另一位洗腎的朋友現在都很怕被教會找去作見證。因為被要求分享的內容,不是大病,便是大難!都是嚇死人的才會被邀請去說,好像我們沒有其他見證好說似的!但是車禍後,我又有許多其他的感動可以分享呢!」 確實,我們聽到或讀到的見證,皆好像偏向帶點傳奇、戲劇性和驚天動地的色彩。不是「大難不死」的天災人禍,便是原來沒有工作,後來找到理想差事;或是灰姑娘變公主的由貧致富故事;或是從沒人愛到有人愛的奇蹟式轉變。想來因事關重大,對上帝帶領的體驗定然刻骨銘心,這類見證對人心的撞擊力也特別大。只是,天災人禍之外的生活,還有沒有關於神的見證可說呢? 還是只剩下一個故事可說——「得救重生」的受洗見證?若幸而蒙召,進入全時間奉獻的服事,便再加一個「蒙召奉獻」的見證?若一生真的只有兩個故事可說,豈不顯得我們的信仰過於貧乏,在基督徒生活這塊畫布裡落白太多? 有個故事很有點意思。 上帝決定向一國王與一農夫顯現,便先差一個天使去報告這個好消息,並問:「若上帝給你一個選擇,你想要求上帝用哪一種方式與你相遇呢?」 坐於寶座上,身邊圍著一大堆震懾人的官員與擺飾的國王,大裡大氣地宣稱:「除了祂的偉大與祂的能力,我還會怎麼想看到神?讓上帝在祂能力的榮耀中顯現吧!」 上帝答應了他的要求,轟!轟!兩下閃電擊下,整個宮殿與國王霎時不見,片甲不留。 天使再去問農夫:「上帝願給你一個選擇,你想要上帝用哪一種方式與你相遇呢?」 那農夫抓抓頭,呆了一會,終於說:「我是個窮小子,不配與上帝面對面相見。若上帝仍願向我顯現,那就在一些我熟悉的事物中顯現吧!」 上帝也答應了他的要求,在他犁地的土壤裡,在他每日喝的水裡,在他所吃的食物中,甚至,在他的家人、鄰舍臉上,他都可看到上帝的顯現。最奇妙的,在他照鏡子看自己時,也可以看到上帝的奇妙顯現。 所以,什麼是「生活道」?生活道便是作一名謙遜的農夫,在各樣生活俗事中體會神聖的存在,與神相遇。 「見證」,也可說是基督教獨具一格的文體了。現在有許多直銷商人、佛教徒或政客都在模仿這種見證性的文體。第一人稱的講述方式,確有其說服力和感染力。基督徒如何能簡單又粗糙地對待呢?且讓我們重新思考見證的目的為何?是向世人表述上帝在基督徒生命中或生活裡所彰顯的榮耀與力量。簡單來說,便是我們「看見」了神,然後再向世人「指證」。 但是,當基督徒只能在決志信主與生命中一些大事上指認上帝時,是否意味著基督徒對上帝的認識與信仰出現很大問題呢? 難道我們的神在出現時,若不夾帶聲、光、電,便不會被感覺到或不足為奇,也不足為外人道呢?或是,神只在我們決志信主,或一些重大變故時才出現一下,其餘時候便遁聲匿跡,讓人摸索無門呢? 神「昨日、今日,直到永遠」都不改變,是否也指神的顯現方式也「永不改變」呢?人生除了生、老、病、死,還有許多其他生活內容。日常中若無見證可說,這暴露我們信仰「內情」的什麼呢? 基督徒「相信」,是因著某些「曾經」發生在生命裡的神聖相遇或事蹟。但我們的見證豈能僅止於過去式呢?我們的禱告,又怎能只為那尚待發生的未來式呢?神的顯現與作為,在每日生活中應是現在進行式!每時每刻都常在左右,正在發生! 生活道、生活見證若說開了,便是一種「看見」。在自己的生活中,時時用一種敏感的心與不同的眼光「看見」和解讀自己的生活。或坐或躺、或吃或喝、或工作或休息、或愛或恨、或生氣或無聊,或感覺很棒、或掉入淒慘、或被尖銳地傷害、或殘酷地刺傷人、或渴望至心痛......在每時每刻中把「道」植入生活,再細細「體會」自己的掙扎,找出神在各樣事上的心意與恩典,然後「看見」。就像故事中的農夫,套句佛家用語,無時無刻無處不能「參禪」,不能領悟天機! 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隨時隨地上網一伸手,便可擷取一字半句的屬靈知識。在教會呆久了,也可滿口屬靈術語,唬人地「出口成章」。我們很容易停留在理論「應該怎樣做」的層面上,但我們更需要「道成肉身」、有血有肉的屬靈經驗。 然而,若檢視我們的屬靈經驗收藏,有多少是屬於自己親身走過的「第一手」經歷呢?又有多少是道聽途說的「二手貨」呢?什麼是真正屬於我們自己「青菜、豆腐、白開水」的生活屬靈經驗呢? 若基督徒今天可以驕傲地宣稱「基督教信仰在中國,早已脫離聖誕櫥窗裝飾的表面,也已撇清了幸運符和買保險式的種種樣板印象」,這絕不只是因著種種屬靈的教導奠基,更多的是,一些弟兄姊妹願意把自己豐富的人生經驗,一件一件活生生地在世人面前呈現,使我們這些後人可以「有樣學樣」,知道與神同行的路「原來是這樣」! 所以,「道」若不在生活中建造,我們所擁有的信仰即使再寶貴,也實無異於「空中樓閣」。基督徒需要發展屬於自己的「生活道」,而這一切,必須從不斷地注意發生在我們四周、生活,與個人內心裡面的故事開始。 (本文選自《創作,一種屬靈的經歷》,宇宙光出版社)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