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9/20 09:06:35瀏覽861|回應0|推薦2 | |
呼召,只會賦予我們生命的方向,卻並未提供路徑和藍圖。在迷茫時,該如何自我定位?受挫時,又怎樣堅守呢? 面對流行文化的洪流,是隨波逐流還是逆流而上?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eC110《流行文化知多少課》。 有了文字事奉呼召,並不代表從此就踏上一條康莊大道,拿起筆就開始揮舞,身邊親人全要為你的呼召拍手鼓舞。 呼召,只會賦予我們生命的方向,並未提供路徑和藍圖。這一路要靠自己不斷摸索,且過程中,有各種讓人走不下去的攔阻。 當時我所歸屬的教會加上分堂,共有五位國語堂牧師。得知我有文字事奉呼召後,每位牧師皆找我去談關於奉獻和念神學的事。 原以為全天下對文字事奉的瞭解都有一個共同版本,但和他們的談話,卻讓我十分困惑,因為五位牧師各有各的版本。 有的認為若要從事文字事奉,就一定要有神學裝備,而且一定要念出博士,成為一個神學家。也有的說,做文字事奉只要具有基本的中文能力就夠了,念不念神學其實無所謂,平常整理一下教會通訊或報告就是文字事奉了。還有的認為文字事奉不過就是寫寫見證,奉獻不奉獻,其實沒有差別,每個基督徒都能寫......剛被滾起的一腔熱血,瞬間被潑了盆冷水。 那時不知的是,不只我所屬的教會對文字事奉沒有完整的理解,其實整個華人教會界,對文字事奉在神國裡的角色和性質都不太清楚。更不知道的是,我所領受的呼召,不只要我自己投入書寫,更多的是要我在華人教會界和神學院中,不斷解釋何為「文字事奉」,為何寫作也可以成為事奉,還需要接受裝備。原本一心想尋求教會為我的文字事奉呼召定位,卻未想過神呼召我,原來是要我去教會界為文字事奉定位。 因此,原想從牧師那得到獻身的肯定和鼓勵,沒想到這些不同又強勢的意見,讓原本看來挺清楚的一條「雅各天梯」路,一下變得模糊不清。 父母也因為我要辭掉工作去念神學,開始起了反彈。父母皆是天主教徒,對奉獻有些錯誤理解,認為我是放棄一條世人皆視為安全穩妥的系統工程師的道路,去走一條不受歡迎的窮傳道窄路。 母女倆感情本來非常親密,十年來雖兩地相隔,但一星期一封家書從未間斷,我幾乎把家書當日記來傾吐,和母親可說是無話不談。少小離家,多年來母親一直是我傾訴最多的對象,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現卻因為我想全時間投入文字工作,母親摔掉電話,堅不回信。而且還丟下一句:「我早知道你有今天,當初何必支援你一路念到碩士?」 反彈強烈到一個程度,母親要和我斷絕關係。現在,我也身為母親了,自然理解當兒女選擇一條不同於父母期望的人生路時,會怎樣地不放心和痛心。但是當時,母親的強烈斬斷,為我帶來極大的痛苦。 父親也怕我被妖言所惑,走火入魔,為此特別飛到美國來勸說。傷心的父母親皆懷疑,這裡面恐怕有信主多年的先生「所幹的好事」,是他蠱惑了我。但在父親飛來美國,瞭解了我們的婚姻生活後,發現並非那麼回事,便把先生私下抓去說:「莫非太任性了,你不要太由著她亂來。」 沒想到素來溫和好處的先生,對此居然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他向父親這麼回答:「我成長的環境裡,小時候窮得沒看過生日蛋糕,家境十分清苦,已失去了做夢的權利,因此沒有做夢的能力。但你們為莫非提供的成長環境,賦予了她做夢的權利,我願意支援她、成就她的夢。」 這段發生在他們之間的對話,當時我一無所知。 當時的我在屬靈道路上一派天真。原本以為有了呼召後,會活得榮耀光輝,沒想到卻遭遇許多內憂外患的干擾,這和我的期望有很大落差。我如被晃蕩的舟船,極需旁人伸手扶持,便反過來盼望先生能如往常,給我說出一番不凡的屬靈道理支持、鼓勵我。 沒想到,他在背著我和父親說出那麼偉大的一番話後,卻反過來冷靜又理性地對我說:「對不起,除非你先搞清楚你的呼召,否則我無法支援你。」 環境裡四處碰壁,加上這種很沒人性溫暖的話,一下把我的信心和信仰給打回到零點。「怎麼會這樣?為何會如此?」是那一陣,我常在靈修時問神的話。 直到有一天,神回我的問話了: 「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難道是患難嗎?是困苦嗎?是逼迫嗎?是饑餓嗎?是赤身露體嗎?是危險嗎?是刀劍嗎?」(羅8:35)這節經文一下點醒了我,是啊,誰能使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 如果呼召真正來自神,為什麼我需要從人那裡來尋求印證呢?我自己是否確定呼召是來自神呢?還是,我只是想圓一個年輕時從未圓的文學夢?我到底是想為主書寫?還是,只是為自己的文學愛好而寫呢? 接下來我花了好幾天時間向神禱告,求神繼續賜下話語來印證。信心在這個過程裡,好比從字母ABC起步,一點、一點地重新被建造起來。呼召也從原先的一腔熱血,慢慢變成一生堅定的志向選擇。 那時不知,這裡面其實有神的莫大心意。 因為文字事奉這條路,並無太多前人足跡可以追隨,也沒有太多教會界的認同肯定,更難有讀者來和你相認,說讀了你的哪些文字信仰因此被堅定。一切都在一燈獨坐下,在神面前,憑信心一個字、一個字,忠心默默地寫下,來成就這個事奉。 想想,看不到一張人的面孔,卻憑信心相信自己的文字會服事某些靈魂,餵養某人的心,這需要怎樣的堅忍? 因此,我只能從來自神的呼召裡為自己定位。也因為確認自己領受的是真正的呼召,日後服事裡受到更多挫折時,還可以堅守得住。 尤其在剛開始摸索寫作時有諸多掙扎:中文字不夠用,多年在異鄉生活的我滿口英文,常要在英文字典裡找中文字。文筆也駕馭不住,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還在投稿、退稿裡受盡拒絕和否定。 文字事奉就和所有服事一樣,都需要在操練中成長。但差別在於,剛出校門的傳道人講道也許生澀,但教會總會提供一個講台,給操練的機會。寫作者卻苦於沒有既成平台可以發表,退稿就是退稿,文字不能發表,連一個靈魂都未觸及,所做的服事就等於零。那時候又無人指點,全靠自己摸索;這是為何後來,我會有教導寫作的負擔,因為可以幫助一些有心人少走一些冤枉路。 然而在那一段投稿又投不上的「黑暗時期」裡,偏偏許多人都知道我辭掉休斯飛機公司的高薪工作,只為投入寫作。那麼,文章呢?發表在哪裡?即使發表了,不成熟的文字也會引來疑問,這樣的文章就叫作「文字事奉」? 基本上,我捧不出一個結果子的服事記錄,讓人認定我是傳道人的身份,我無法交帳。 再加上很多人對文字事奉不太清楚。初時,教會還提供獎學金支援我念神學。但一年後,便重訂新的獎學金制度,說自我以後,除了專攻牧會領域,其他服事領域的神學生一概不支援。這也包括學習心理輔導的神學生。可以看到,文字傳道人的身份一直妾身未明,沒有定位。 那時候,在台福神學院教書的詹正義牧師,也是多年從事解經書翻譯出版的文字老將,聽到我的奉獻情形,便找我去談。 他花了一個晚上,問我的文字負擔到底在哪裡?我用那時尚不成熟,但充滿激情的語言描述我對文化和文字想要做些什麼,解釋了一個晚上自己的負擔和感動。他好像有點清楚了,咧嘴呈現他著名的燦爛笑容,下了一個結語:「你所說的遠景,可能在我和你死之前,都看不到結果!」 沒錯,文字和文化的工作不像佈道會,一呼召,馬上就可數算舉手的果子,立竿見影。然而這就是呼召,只做神感動你做的事,不看自己夠不夠,能不能,也不在乎結果子沒有。這就是忠心! 那一晚,奠定了我至死皆看不到結果的呼召認識,也使我帶著這樣的心理準備決定走這一生。 奉獻多年下來,自己所屬的教會因為長期沒看到我「出貨」,「出貨」後也不全發表在教會界熟悉的基督教刊物裡,因此一直不清楚我在幹什麼。他們既不過問,我也不好說明。等到教會界開始知道我這個人的存在,母會終於引進我開設講座時,已是六年後。因為那時,我已是廣播、雜誌裡常出現的一個媒體人了。 有一年,先生去參加美國南加洛城一個基督教媒體傳播講座。講座討論傳媒工人的栽培,當時「開路者傳播協會」總幹事趙蔚然牧師忽然提到我,說我們華人教會缺乏人才栽培計劃,比如說這個「莫非」,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就冒出來了。先生回來後笑著告訴我這件事。我在教會界的存在,居然是在這種狀況下被提及,有點讓人啼笑皆非。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就是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神國傳道人。沒有太多人搞得清楚我是怎麼回事,包括自己的教會。 在神國裡,這樣崎嶇的成長路,其實就像舊約中約瑟所說的「神的意思原是好的」,神其實有祂更大的心意在帶領。因為在華人教會裡,文字和文化使命是尚待開荒的領域。我那些在黑暗中的種種摸索,都是一種「曠野中的呼喊」,是在神國文字事奉裡開疆拓土的裝備。 這也使我日後特別有負擔要為神國栽培文字工人,傳遞文字事奉異象,牧養文字工人,甚至盼望能幫助這些文字人在教會裡得到定位。因為知道一個文字工人的產生和存活,有多麼崎嶇困難! 如今帶領創文機構,做得最多的,也是向華人教會界反覆定義「什麼是文字事奉?何為文化使命?」全是建立在個人奉獻30多年後,摸索出的一點心得和經驗。求神幫助我,在回天家前能不負使命,忠於所托。 (本文選自《創作,一種屬靈的經歷》,宇宙光出版社)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