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文學含金量如何養成?丨施萍
2023/06/28 10:03:48瀏覽748|回應0|推薦3

閱讀這件事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如何才能建立個人的閱讀視角、讀出文學作品中的價值?讓我們一起來看作者的分享。

本文為R100《基督徒讀者課程》的學生迴響,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本課程。

閱讀門外漢

我接觸第一本課外讀物是在小學二年級,考試第一名老師送書當獎品,從此開啟了我閱讀的興趣。四年級時,大哥開書局,我暑假去那裡看世界名著,選來選去不知從哪本開始,最後《簡愛》雀屏中選,理由是「顧名思義」——「簡單的愛」,應該易入門。

像啃雞腿似的囫圇吞棗後,瞭解到這本書就是說一位家庭教師的故事,疑惑它為何會成為名著?書中陌生的場景敘述像雞骨頭般難以下嚥,還不如瓊瑤小說《庭院深深》中家教與主人的故事來得精彩,結果那年暑假我棄名著從言情小說。

信主後,讀經是必備功課,我平日操練禱告靈修默想,主日學中學習稱義,呼召,成聖;小組聚會學習信靠,交托仰望,等候基督,主日崇拜總是強調重生,得救,愛神愛人。聖經對我而言是一本信仰教科書,跟文學作品毫不搭嘎,哪裡知道聖經中有文學技巧,文學中有信仰意義?

但創文的R100《基督徒讀者課程》讓我大開眼界,原來聖經和文學作品相輔相成,都是作者精心設計的產物。

讀而優則寫

課程啟發我最多的是老師解釋「個人內在組合」的來源:價值觀,人生信念,信仰,生命經歷。這些不僅影響個人思想、行動、習慣,也與家庭、社會、民族、文化底蘊息息相關。從內在組合的視角來閱讀,可以得出對世界的反思,呈現作品的高度與深度。基督教作品除了要具備文學性,更要有神性光照的特質,反映有靈活人的生活與思想,最重要的是,啟示出祂屬性的信望愛。

課程第三週「蜂房下滴的蜜——如何欣賞詩」的作業是「造成你生命中的不安是什麼?你是在不安中被『舉起到祂的懷裡』與祂相遇嗎?」,我在當中學習認識自己內在組合的不足之處。「作者先於作品」就是這個道理,當人勇於面對內心,內在組合豐盈時,從生命深處散發的基督香氣,遠勝過外在妝容。

我生命中的不安是怕老,擔心因此而沒人追求及找工作困難,於是花大錢在臉部及身材保養上。然而雖然桃花朵朵開,但都是爛桃花,不是真心待我的對象。現在也覺得,與其追逐與非信神之人無結果的愛,還不如專心聆聽祂的話語,願意委身便能消除生命中的不安感。

去年因疫情商店關閉,出入境限制,我的保養品供應不及時,臉上出現了斑點,身體也逐漸胖了起來。然而,我發現自己並沒有太在意。或許這些年在父的懷抱裡,早已學會接納自己,不因自己外在的瑕疵而耿耿於懷,因在神裡的平安已勝過一切。

道路,真理,生命

上過《基督徒讀者課程》,莫非老師解決了我以上的問題。短短六堂課,我們飽覽如何戴上信仰的眼鏡閱讀文學,欣賞詩、散文、小說,加上古今中外範本,老師帶領我們逐條參照對比,挑骨頭似的攫取作品的主題和結構,辨明信仰角度之差異,我這才明白經典名著歷久不衰、傳誦至今的原因。

第五週「如何欣賞散文」的作業是「若身為單身,你認為張愛玲的愛情觀影響現代單身什麼?」老師設計的問題及助教的點評,幫助我們審視自己的閱讀狀況。

張愛玲的生活經歷及細膩深長的筆調,道盡人世間蒼涼又華麗的愛情。那是一種只能崇拜卻毫無目的愛,是浮華人生躲不掉的宿命,讓很多陷入愛情網羅的單身女郎,合理化自己離經叛道的行為,甚至盲目地成為破壞別人婚姻的小三。

記得去年2月情人節,公眾號「故事的呼喚」刊登了以「愛情的盡頭有什麼」為題的徵文。如果愛苗始於相遇之機緣,那麼相知、相許需要以什麼為盡頭呢?床頭金盡,曲終人散?還是共度晨昏,兒孫滿堂?不夠不夠,應該是讓祂的愛來接手!

愛情需要具備三個條件——除了有相遇的激情,更要有相知相守的承諾及親密,否則往往無疾而終。

不管戀愛的最後結果為何,戀愛一定是以婚姻為目標、為戀愛的指南針。所以戀愛的意義就在其為婚姻的預備階段,一個尋找共走一生伴侶的過程。而戀愛的歸宿,也必須是「婚姻」,如此才算得上是完美的句點。虛無飄渺悲涼的愛情,不該成為單身執著的殘缺美。

用聖經真理檢視小說的愛情觀,可以讓我們有分辨的靈,保守自己的心。

雖然聖經很少談及愛情,只在《雅歌》書中歌頌愛情的力量與美好,但對婚姻卻有比較完整的教導。人類第一個婚姻記錄在創世記第二章,那裡提到上帝造女人是要成為男人「相配的幫手」。所以婚姻的目的就是要夫妻兩人彼此扶持共走一生,為上帝所委託的人生目的共同努力。

基督教的文學寫作應該像三位一體的上帝一樣,指出人生的道路、真理或生命含金量。如古人所說「文以載道」,就是要以信仰的眼光說明白「道」的含義,講清楚「道」的主題及如何活出「道」,而不是以說教的方式寫作,或只是擇發情緒言之無物。

我們在閱讀時,要學習去將每篇作品抽絲剝繭,發掘其內涵,這將為寫作打好基礎。寫出一部好作品,就像蓋一棟建築物,從挖深地基、建築架構,到裝修成形、完工。簡單說,需要有經年累月的閱讀,再將自己想表達的思想,透過語言組織,結合生活細節、成長經歷,以詩、散文、小說等形式呈現出來。

引起共鳴的方法

透過課程,我學習到如何善用詩的明喻、暗喻、擬人格,活用散文的雜文性、情思性,活化小說元素——角色,情節,場景,主題,語言與象徵等。正如莫非老師所說:「閱讀是寫作的開始,寫作是閱讀的延伸,所有作家都是閱讀的種子裡所結的果子。」在這堂課上,我還學到「穩,準,快」的閱讀,作者的內功訓練以及有含金量的寫作。

老師尤其強調筆深情淺,說簡潔有力、不煽情的文字語言。當今網路文章,往往為了流量,而以嘩眾取寵、灑狗血的劇情來快速吸引讀者眼光,造成作品流於表面,沒有深刻內涵。我們要學習以信、望、愛的文學語言,宣告神是道路、真理、生命;筆下留情,寫出先知性的憐憫與擔當;更要言之有物,不拖泥帶水,情景描寫都有目的性,以透視性密度創造語言張力,描繪內心掙扎,而不是花精力寫困獸似的擰巴戲劇情節。

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確,親身經歷的人事物,更能影響自己的思想、行動,比閱讀更具體。但是行完萬里路,沒有記錄保留,則只能影響現在的你;若能寫文,則既能進行對話,還能像傳武功秘笈一樣影響未來讀者。 生活中更多時候,我們哪兒也去不了,只能透過閱讀想像,遨遊世界。讀萬卷書成全行萬里路,歡迎加入創文「尋寶」家族。

-END-

作者簡介

施萍

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士,新加坡門徒訓練學院道學碩士肄業。資深跨國企業管理人才,京劇、歌仔戲迷。詩作刊於《笠詩刊》,文章見於《基督教論壇報》。2023 年領受「讓祂的故事下降,接地氣在中文網路平台」之感動,成為創文的星子星孫!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949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