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在左,小說在右丨多加
2023/08/11 09:41:49瀏覽534|回應0|推薦0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作者引用冰心的詩來形容自己學習寫小說的感受。這是一場怎樣的旅途?我們一起來看。

本文為SHZ020《小說精訓工作坊》的學生迴響,歡迎查看文末海報,了解本課程。

01

千嬌百媚的公主突然得了瘋病,逃出宮殿,在街市上亂跑,任誰也勸不回。國王、王后愁苦萬分。一位老臣想了個主意:在公主身旁撒下玫瑰花瓣。公主聞到了最心愛的花香,就一路尋覓,沿著花瓣時隱時現的路,她蹦蹦跳跳回到了宮殿。

當蘇文安老師在《文字人的基本功》課裡,呼喚基督徒文字人起來,向未得之民做福音預工時,這個故事無比清晰地浮現在我腦海中。

我有了明確的感召——學習寫小說!

為什麼是小說?

小說最能滿足人類對故事天然強烈的好奇心;而相較普通故事,小說又具有各種可以展現藝術和美的手段。它像玫瑰花瓣,在人們尋求和獲得娛樂之時,把人帶向天父的家。

於是,我在2022年上半年,選修了莫非老師的《小說創作課》。她結合自己的小說創作和各類名著名片(老師的閱讀面和觀影面之廣,令我驚訝),講解何為主題、人物以及情節的起承轉合。

《小說創作課》結束後,我覺得自己無比匱乏和幼稚,別說玫瑰花瓣,連一根乾草也寫不出。

不多久,看到張鶴老師的《小說精訓工作坊》開始招生,便非常期盼地報了名。在3000字的「敲門磚習作」被寬容接受後,我喜滋滋地等候6月新課的到來。

02

一群大雁被頭雁帶領著,「一字來如線」、「縱橫天上去」;中間是老雁弱雁,年輕強壯的在後面壓陣。

夏季、秋季、春季,跨年的三季課,前後實足9個月,我這隻老弱雁,被照護得很好,儘管氣喘吁吁,但還是勉力大拍翅、不掉隊。

一路課程上下來,收穫極大,感觸良多,簡括成一句話:一門課等於三門課。

(一)閱讀課

自己從小到老讀過的小說成千上萬,國內出版的中外名著基本都流覽過。可是當第一堂課,張鶴老師拿出托爾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讓我們讀後根據她提供的五個角度寫閱讀作業時,我才知道自己以前真的僅僅是「看小說」。就像目睹一盤美味佳餚,聞到香氣,看到色彩,但根本沒有吃,沒有細嚼,沒有嘗到舌尖上的滋味,更別提吸收營養了。

我壓下多年「浮光掠影」養成的浮躁氣,耐下心來逐句仔細讀,前後反覆讀,古舊冗長的短篇名著突然像被擦亮的阿拉丁神燈,一個巨型而閃閃發光的大鬍子托翁站在我面前,氣呼呼,顫抖著手,指著伊凡說:我通過他提的問題是永恆的,我的小說技巧是永不過時的!

我向托翁深深鞠躬致敬:您是難以逾越的高山,容讓無知淺薄的我,慢慢攀爬。

就這樣,我們三季一共讀了12篇名著。通過閱讀,不僅大致懂得了各種小說觀點(視角)、各類小說人物和各樣小說情節、對話,也在和大師們的糾纏交融中,體會到小說創作之前,除了橫向泛讀,更要縱向精讀深讀,並時而溫習那些在歷史中沉澱下來的經典名著,將其化作自身的筋骨、肌肉和膠原蛋白。

(二)小說技巧課

閱讀完了就要實操寫作了。三季我們共寫了5個短片訓練,6篇短篇小說習作。第一次小說習作完成發給老師後,老師對大家說:「我的點評是不講情面的,是你們在別處聽不到的真話,當心你們的小玻璃心,不要碎成一地。」

我給自己打氣:「要臉皮厚,臉皮厚,臉皮厚!」收到老師的點評回覆,果然心驚肉跳。

這位「頭雁」是要把我們向她的水準帶啊。

我寫得爛,但老師尊重我的「爛習作」,不僅有中肯全面的「總評」,還有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個標點符號的細緻解說,密密麻麻,有讚賞,更有批評和糾正。「心驚肉跳」之中我汗顏,但更多的是心服口服。

除了看自己的習作,也看其他14位同學的習作,如何被老師一一「解剖」;從中學到的具體而微的成功和失敗,方法和技巧,任何一本寫作教材都無法給予。

如果有不明白和不理解的地方怎麼辦?有課程安排的線上長時間講評。老師同學在Zoom裡見面,每個同學挨著次序翻檢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看有什麼問題,老師當即作答。這時候的老師溫和忍耐笑嘻嘻,化解著一個個疑問、困惑,甚至沒頭沒腦的發問,抑或個別無意識的刁鑽。

同學們在大受教益的同時,也聊些題外話,老師臨場點撥:「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土壤深厚,我們的文化大不同,不要急於給小說貼福音標籤」、「不要為了發表而寫,要為了證明神而寫」、「小說要冷,要含蓄;散文要熱,要直白」、「短篇小說完全可以以精短扼要表達長篇的內容」......這樣的線上講評,每每是我要梳頭洗臉、穿戴齊整,泡好茶,放好紙筆,歡歡喜喜「嚴陣以待」的!

(三)點評課

在老師點評之前,無論是短片訓練還是短篇習作,都由辛勤的助教分批發到群裡,請各位同學參與「說長道短」。

這也是我分外興奮的幾天。每天等著「麵包」新鮮出爐,特別是年輕強壯同學「壓陣」的佳作,然後趁熱打鐵,拍案叫絕,奉上自己的讚賞或遺憾。不緊張,不做作,本著「愛心說誠實話」,有幾句說幾句。

我的拙作,也被看出了「眼中的梁木」。此時,需要把自己和作業切割,儘管寫的時候,熱淚滾滾,自賞自憐,但等待評論的時候,作業與我的情感和神經要完全剝離。這是驕傲和自卑深層次的碎裂。

然後接下來再看老師對各位的點評,差距就出來了。不知不覺間,欣賞和評論的小能力,就在前方招手等候了。更驚喜的是,在前方的還有十幾位同道,等著我,組成互助互陪飛天路的寫作「雁陣」呢!

03

「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借敬愛的冰心老人的這些詩行,表達我對《小說精訓工作坊》的感受,是再貼合不過了。

張鶴老師是一位注重屬靈生命的老師,是我們學習小說、奔赴使命路上的牧者。每當同學有了寫作瓶頸或者個人情緒進入低谷,除了量身定做的建議外,她總鼓勵大家回到耶穌裡,長時間禱告,從祂那裡支取大能大愛的幫助和靈感。

她說自己創作《親愛的哈拿》的同時,寫下了30萬字的靈修筆記。她提醒:「堅持教會的事奉,才能堅持寫作。」但我最要牢記的一句話,是她說的:「你要愛你筆下的人物。」

怎麼愛?進入人物的內心,將心比心,先剖析自己深處的暗黑,才能理解和共情人物的掙扎和痛苦,和人物一起走窄路,走苦路。絕不是居高臨下去暴露、去指責、去點著腦門灌輸。這樣,悲憫和盼望便能成為基督徒小說的底色,從而與世上的小說分別為聖,從而傳達神的愛和救贖。

愛在左,小說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道),隨時開花(藝)。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

-END-

作者簡介

多加

祖籍浙江溫州,現居杭州。從出版機構退休後,一直服事小組並參與探訪。2020年進入創文學習,開始走文字事奉的道路。餘生願為「未得之民」而寫作。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974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