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婦女節特刊】放手吧!那些走過和未走過的路丨莫非(附音頻)
2023/03/08 10:35:45瀏覽921|回應0|推薦5

人生旅途中,有些「未走過的路」和「已走過的路」都可能成為我們的纏累,惟有放手,才有更寬廣的出路。你有什麼是需要放手的呢?

「文人氣質」是否困擾過你?為靈魂把脈,跨越心靈搏鬥,歡迎有興趣者查看文末海報,瞭解《雲端講壇系列2:深耕作者靈魂》課程。

生命中未走過的路

你是一個活在過去的女人嗎?又是如何知道的?

美國詩人弗羅斯特(Robert Frost),有首常被選入詩選的詩《未走之路》(The Road Not Taken),提到有一條未走之路,是因為當初在生命交叉口時所做的一個決定。什麼樣的決定?他把其中一條路留給未來,冀望來日還有機會再回頭走那條路,然後先走上另外一條路。

哪知人世間阡陌縱橫,人生旅途只要一踏上,即如大江東去,勢難折回。因而,人心中總會有一絲歎息,唉!嘆過往,我有一條未走之路......

在你的生命中,是否也有這樣一條未走之路,會讓你在心中時時有絲歎息,會想「當初,如果我......」?

女人生命中要放手的纏累之一,就是過去曾有的夢想和期望。

每個人生命中,都難免會有些夢想,希望自己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會做些什麼事。這些期望或夢想有可能來自父母,是他們希望我們繼承的衣缽;或來自師長,「既然聰明,就應該很會讀書」;或來自我們自己,「能嫁個好老公,有個美滿婚姻」。

但是人生總有可能陰錯陽差,造成今日的咫尺天涯。因種種緣故,讓年輕時未曾圓,現階段生命也永遠圓不了的夢,依然殘存心裡。因為幻滅,所以憾恨。也許原本很會念書、很能幹,一心希望能做一名成功的職業婦女,經濟獨立,而且還常常可以拿錢回娘家;但生命走到現階段,或者因為裁員找不到工作,或者因為生意做垮欠一屁股債,或因為一連生了兩個孩子,成為沒有經濟基礎的家庭主婦。此時,若對過去女強人的夢還念念不忘,便很容易對現況感覺不滿。不滿多了就會生怨,說:「我要不是因為這個家,哪會有今天?我早就可以全世界跑,賺的錢花不完......」

也許是婚姻方面的幻滅。原來盼望另一半溫柔體貼,可以扛起生活重擔,有個可靠的肩膀,讓我們有需要時可以靠上去,有心事時可以抒發,生病時可以有人照顧。結果婚後多年,發現對方不但談不上溫柔,連基本的紳士風度也沒有。平時就總要操心對方的生活,等自己生病時,不但得不到對方的憐惜,還常要看他的臭臉。屬靈上,更無法視對方為稱職的屬靈的頭。整個婚姻走下來,就好像是一連串的失望。

如果不學習放下過去的夢想,女人很容易成為怨婦。如果要問什麼樣的女人最美、最受歡迎,那答案常常是會感恩的女人;那麼最醜陋、最讓人想逃離的女人呢?就是怨婦了。

女人要認清生命的路回不了頭,經過時空轉換,進入中年,便需要學習對過去不切實際、或因某種緣故錯失的夢想說再見。讓未走過的路,成為今後即使遺憾和懊悔也永不打算走上的路。

放下對未走之路的念念不忘,努力向前,針對當前的生命光景來重新定下夢想,再往前面的標竿直奔,方為智慧。

生命中曾走過的路

女人也須學習對「曾走過的路」放手。

女人一生中走過最長、最深的路,除了婚姻,就屬陪伴孩子成長這一程。孩子對母親的需要,常成為女人長達十八到二十年的主要生活內容和意義。但這只是生命中的一個階段。一旦孩子長大,不再需要我們噓寒問暖,張羅吃喝時,便要對孩子曾有過的依賴學習放手。即使你曾付出許多心血和犧牲,即使那曾讓你感到有多親密和重要,都得完全放手。

有一位姊妹曾向我形容,當她兒子一進入大學,她就忽然感覺自己好像「被裁員」了。從身為母職的角色上被裁掉,一下子不知生活裡要做些什麼,完全失重又失衡。

這是很真實的體驗。孩子小時,母親的生活時程表、飯桌上的菜式等,整個的生活方式和心思意念,可以說全是繞著孩子轉。但現在一下被解放,反而感覺十分失落。多年來已發展成形的「為母」生活方式,現要打散,再重新塑造,很多女人並無這樣的心理準備。

也看到有些姊妹在孩子小時或青少年時,是個標準的好媽媽,對孩子照顧得十分周到。然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後,卻成為一位「失職」的母親。怎麼說?孩子長大後,需要母親提供的其實是鼓勵和獨立空間,但這些母親給成年孩子的,卻是嘮嘮叨叨的批評和過分細膩的照顧,使得孩子因為過於依賴而無法獨立。

甚至在孩子進入婚姻後,有的母親還不放手。覺得那小媳婦太不懂事了,哪有自己了解兒子?她怎麼能做出合自己兒子口味的飯菜?哪裡會心疼兒子下班太累,不要再讓他幫忙做家事?於是自己跳進去,幫孩子做家事、燒飯、帶孩子、擦地板......邊做還邊生氣,小夫妻倆怎不心疼媽媽都這把年紀了,還在為他們犧牲奉獻,一點都不曉得感激。

她不曉得的是,她一插手,即已剝奪年輕媳婦為妻為母的學習機會了。對成年子女並非祝福。

然而走過的路,總會讓人走成習慣。一下改變,難免會失落、不習慣。所有的路都有一個目的地,那麼為母這條路的目的地為何?當是幫助孩子長大獨立和為自我負責。

杜布森博士(Dr. James Dobson)說過:「幫助我們的孩子獨立,是做父母最重要的一個責任。」

因此在為母這條路上,放手,是個必要且重要的關口,絕對無法也不應該迴避。

當孩子漸漸長大成人時,母親要努力讓彼此的關係轉型,讓孩子有更大空間來發展自己。而這轉型過程順利與否,全和女人是否有自己可以發展的生活重點與生命目標有關。

因此每個女人對自己的下半生,都應該有一點遠見和異象。在孩子進入中學時,就要積極計劃自己如何進入有意義的下半生;以至於當孩子離家時,就是親子兩邊「分道揚鑣」的開始。

想想,那會是怎樣一幅圖畫?是帶著淚目送,然後天天倚閭,眼巴巴地盼孩子回來?

還是在分道揚鑣的交叉口,母親和子女彼此祝福,互道珍重,然後各自帶著期盼和興奮上路......。之後,在靈裡的高山流水處,用禱告彼此遙望,並紀念?呼籲全天下的母親,對曾走過的路,對兒女依賴所帶來的親密感和成就感,放手!給兒女的上半生和自己的下半生,一條寬廣的出路吧!

(此文已收錄《向生命的禮物說Yes》,台灣道聲出版社)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計算機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856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