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09 10:18:03瀏覽945|回應0|推薦4 | |
金心難尋,因為承諾相守一生要付上太多代價。那麼,承諾包含哪些方面?我們又為什麼難以給出承諾呢? 本文為莫非老師光棍節特刊,全文分上、中、下,三次發佈。 「文人氣質」是否困擾過你?為靈魂把脈,跨越心靈搏鬥,歡迎有興趣者查看文末海報,瞭解《雲端講壇系列2:深耕作者靈魂》課程。 金心難尋,因為要有愛,又要長久地在,這樣的承諾不易,需要付很大的代價。 很多女孩都擁有一個婚姻夢,都會想找到一顆金子的心,然後相守一生。然而,她們對婚姻所有的心理準備,就只停留在鑽戒要多大,婚紗要幾尺長,捧花和婚禮要多麼隆重漂亮。卻從未想過,在教堂婚禮中說出「我願意」時,是對什麼願意。 在神聖婚禮中,通常主持婚禮的牧師會問新郎和新娘: 「你是否願意與他(她)締結婚約,或貧賤或富貴,或病痛或健康,或順境或逆境,你終生不離不棄,致死方離?」 很多新人當時都沒仔細想清楚,便興奮地回答:「我願意!」 這「願意」,到底是對牧師所說的哪一部分表達願意呢?是富貴、健康、順境的那部分願意?還是包括生活中許多患難,也願意和對方一起攜手走過? 為什麼有很多婚姻,在其中一方長久臥病或長久失業的狀況下,便經不住考驗,破裂了呢?為何有些夫妻會因為孩子有問題,或長輩介入,就失去相守的心想逃離呢? 就是因為單身時,只處心積慮地想找到一個對象,卻對婚姻只有美夢,沒有噩夢,對現實的粗糙面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一旦婚後碰到艱難,便感覺落差太大,想要放棄,選擇跳船。 所以金心是多麼難能可貴?那是一種長期性的委身,且在各種順境或逆境中,會努力經營,永遠留守。 在這方面,我深受一位已過世的倫理學大師,也是我神學院的老師路易士·史密德(Lewis Smede)的影響。他曾寫過《愛與承諾》(Caring and Commitment)一書,其中對「承諾」有著豐富的解釋。簡單道來,承諾就是「一連串的捨棄」,包括哪些呢? 承諾是捨棄自由 兩人進入婚約後,在關係中便要開始學習放棄過去擁有的單身自由。這包括時間、空間、金錢運用和人際關係經營等。雙人行不再擁有過去自己一個人說了算,可以自行其是的自由。 單身時,也許朋友吆喝一聲「打球去!」、「逛街去!」,拍拍屁股就可走人。婚後,則先要看看兩人的家庭和工作時間怎麼安排,自己出門會不會影響家庭的需要,還要顧念對方的感受等,若一切無妨,才能出門。 再比如說,過去是一人吃飽全家吃飽,想要減肥或不想燒飯時,就冷灶冷廚,清清爽爽。出門逛街,到商店打烊時才回家,也不礙誰的事。但有了家庭後就不一樣了,兩個人常常要彼此交代去處;家裡招待客人,也要兩人都同意後才可開放家庭。甚至,借錢給朋友或孝敬老人,更需要夫妻兩人討論之後才出手。 放棄自由,是承諾的第一個代價,不能在進入兩人關係後,還活得像兩個單身。 承諾是捨棄個人的一部分 這裡指的是個人的某些特性。不能再動不動就說「我這個人行事怎樣,為人又怎樣」,而是要把自己放到配偶的身邊來考量,思維開始轉移到「我們是怎樣行事和為人」。 在關係中,個人的身份不再是「我」──一個孤立的個人,而是「我和你」相連後的「我們」。配偶成為自我定義的一部分。很多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特質,都會因顧念配偶的感受或不同,而做調整或調和。 比如說,自己原來喜歡吃辣,配偶一點辣都不能碰,桌上的菜就得有每個人都可以下筷的地方。自己喜歡熱鬧,配偶喜歡安靜,這結合後的「我們」是常社交,還是不社交呢? 原本異性朋友多,但婚後配偶在這方面比較介意,你是繼續毫無遮攔地交往,還是用「我們」的身份一起交往呢? 順帶一提,和配偶一起與過去的異性朋友交往,會使許多關係中原本存有的曖昧「見光死」。你的願意或不願意,常意味著你是想建立一個新的「我們」,還是只想保留單身的自我,這成為一個很好的試金石。 承諾是捨棄控制 這裡是指對自己的一部分生活放棄控制,包括如何支配金錢、吃什麼菜、做什麼決定,都是兩人商量著辦。思維方式不再是「我」怎麼辦,而是「我們」該怎麼辦。 仍然,有種人雖已走入婚姻,錢還是自己掌控,咚一下,搬一件電動「玩具」——或是電腦、音響——回家;對方看了不服氣,也去買一件衣服或首飾,兩人比賽誰比較會花錢。這是兩個「太大的自我」在競爭,不屬於在愛的承諾中彼此「縮小自我」,互相配合。 失控,是承諾中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對「我們」每交出一部分,就是對過去「我」的一部分失控。過去也許可以通霄達旦地閱讀或寫作,現在要顧念配偶的感受而有所節制。過去東西井然有序、有次序地擺放,現在碰到一個隨興而安的配偶,就會常處在散漫失控中,滿眼都是「不協調」。失控!失控!每一部分給出的承諾,都包括著珍貴的捨棄控制。 如此說來,金心是一種長期性的委身,要付很大代價,有很多放下,個人生命不改變很難做到。所以──金心難尋。 尤其現代男女一個比一個怕痛,對兩性關係、婚約這樣的一生承諾,很難給出,也不大看重。除了與個人生活中的教養和經歷有關外,也和下列幾個因素有關。 個人主義影響 西方個人主義的興起影響深遠。因為個人主義緊緊貼著我們的自我需要進行,在個人主義下,面對一切都講究自我實現、自我利益、自給自足。凡事講究自己來,動不動就說「我都是一切自己來」,這是多麼讓人覺得活得有力的一種宣告? 獨立自主走下去,就開始不靠神,也不靠人。有點像西方的西部篷車精神,夕陽西下,扛一管槍,騎一匹馬,走向地平線,瀟灑獨立又自主。如此影響下,生活上追求自由,處處講究隱私和對個人生活全面的掌控。 單身男子會說:「燒飯?有什麼難?我自己來!而且菜燒得好到可以請客!」美國北加矽谷就有這樣一批黃金單身漢,家事做得一級棒,屋內佈置已無需女人的觸覺,便協調大方,完全不缺溫暖的家味。不像早期許多男性無法打理生活,找對象是因為實在吃厭了外賣。 這樣的男子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獨立自主,讓女性沒有生存的空間。在我的《非愛情書》中有一篇《荒野一匹狼》,寫的就是這類型的男子。 單身女子則說:「賺錢買房子,有什麼了不起? 我也買得起!」然後生活中榔頭和繡花針一手抓,也讓男性沒有立足之處。 當男女兩性雙方什麼都一把抓後,做事便會習慣自己說了算!和人共事、共生活的能力,相形之下就減弱了。長期如此生活下來,要其放棄自己的一套,很難!因為覺得自己「天生麗質難自棄」,放棄了可惜。 個人主義講究滿足自我比滿足別人更重要。當兩人利益起了衝突時,很自然地會選擇踩在別人身上,完成自我。 所以有人走入婚姻,是帶著「把婚姻當作消費品」的態度,是為完成自我利益。如果對方可以幫助自己成長,在生活、事業上都能大有助益,婚姻就可以美好地存在。但若對方因為某個緣故無法再繼續提供幫助,所謂可利用的價值耗盡後,便會選擇跳船,找另外一個可資利用的對象。 換句話說,就是「人生以自私為目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但是「承諾」對關係的要求,就是放棄自由、放棄自我,放棄控制,這些全與個人主義觀念對立。所以現代單身男女的承諾感很低。 有的年紀稍長,身邊朋友大多已婚。看多了,瞭解婚後的一些難處後,便產生「婚姻恐懼症」。會想,我為什麼要結婚?為何要找個冤家和自己過不去?一個人過活多輕鬆、多好呀! 也有的認為,要我這樣那樣地付代價可以啊,但對方最好是個人物,must be somebody,要不然我何必?面對婚姻時,有些女人會稱斤掂兩,想:要我天天燒飯給他吃,哼,他也配!男人則會想:憑她,也要我賺錢給她花?門都沒有,窗戶更沒有! 等好不容易,終於找到那個「人物」(somebody),走入婚姻後,卻發現somebody在婚姻中就是nobody,重要人物變成市井小民,就會感歎:我為什麼要委屈自己呢?合則合,不合則散。根本不願像真愛機構所推廣的「守住真愛、守住家」。 是人,都會改變 另外一個讓人難付出承諾的原因是人都會變。而且,不見得會往同一個方向變或愈變愈好,有的是往反方向變。 原來很愛家的太太,婚後忽然一心一意轉到工作,家也不弄,孩子也不搞了。有的先生本來很穩重,婚後卻變得很「沉重」,一坐下就站不起來。下了班回家,往電視機前一坐,便成了沙發馬鈴薯。從旁望去,整個人變得好像不是當初承諾要攜手一生的那個人。 漸漸地,兩人變得愈來愈像室友,成了兩個「已婚的單身」,住在同一個屋簷下。 當然,對方會變,我們自己也會變,再加上環境──生命不知會帶來什麼樣的祝福或打擊,是否會有第三者出現把我擠出去?會不會遇上我們處理不了的經濟或健康危機?──如此種種,不知道還好,愈瞭解便愈下不了承諾。 因為,承諾有個特質,就是在其中有個未來時間性。你人站在這裡,一根箭頭射向未來。 我們是立於「現在」,而對「未來」下承諾。 雖然我們自己在未來也可能會變,我的需要、慾望與感覺都可能會變。但承諾就是,我將來變成的那個人,要對今天所下的承諾守信。這就是承諾! 然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這是常態。這話是什麼意思?就是未來總會有些災或難,會影響你,使你有所改變。但不管我和你會變成什麼樣,我們都要對那將來不管變成什麼樣的你我,堅守承諾。 這就是金心。在這什麼都會變的世界,多難啊! 誠然,金心難尋,那我們還要尋求嗎? (未完待續)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計算機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