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光棍節特刊3】我不拜金,我只想找顆金子的心(下)| 莫非(附音頻)
2022/11/11 12:13:44瀏覽710|回應0|推薦4

在人與人的契約之中,只有婚約是一生之久。為何一生一世的婚姻是如此重要?我們又該怎樣學習委身,做一個「挖掘金心的老礦工」呢?

本文為莫非老師光棍節特刊,全文分上、中、下,三次發佈。

你是個「有故事」的人,但不會寫故事、找意義?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雲端講壇系列4:故事與意義》課程。

如果說婚約──「一生的承諾」──建立在捨棄自我、自由和控制之上,那麼在一切皆會變動的狀況中,承諾是否還有意義?

不知你是否想過,為何在所有人與人之間的契約中,只有婚約要求一生之久? 為何婚約不像銀行,定個六個月定期存款?或一年後滿足條件可以續約?或兩年試用不滿意可以退貸?

一生,好長!婚約要持守一生是否不太人性,不夠現實?上帝對婚姻的旨意真的是「一生一世」麼?

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就需要有下面這幾方面的認識:

人心深層需要完全的信任

婚姻中的信任,不是任何一種其他人際關係可以滿足的。顛覆這個信任,人對其他所有人的信任便會失去重要的著力點。

現代很多婚姻中夫妻彼此不信任,金錢上需要偷藏私房錢,行蹤上需要抹掉曾去過哪兒的痕跡,手機設上密碼讓配偶無法翻看。現代人把婚姻中的信任唱得變調又變質,因為現代人不了解什麼叫「承諾」。

可是你知道嗎?人只有在彼此對對方無條件委身後,才會產生完全的信任。對人的信任,也只有一生一世的承諾才建立得起來。這方面法律幫不上忙,一懷疑起來,你把結婚證書在對方面前猛揮也沒用。求婚時,你若向對方保證說:「我是不會離開你的啦,要離開也一定有原因啦!」你想對方會不會以身相許?

只有一生一世的承諾,然後每天把承諾的意義「也愛也在」地實現出來,才能產生完全的信任。

在完全的信任中,才能交出自己

其實承諾中「一連串的捨棄」,只有在完全信任的情況下,知道自己的承諾不會被對方濫用、不會被對方佔便宜欺負時,才可能實現。

那交出的自己,通常也是比較脆弱的一部分。被背叛時,會深深地感到受傷。因此只有在信任的條件下才能冒險拿出來,像蚌殼打開,讓蚌肉暴露在可能受傷害的處境中。

如果倆人之間沒有承諾,老是過了今天不知明天,那就像一個銀行一天到晚喊要倒閉,你還會持續地存錢進去嗎?

一生一世的承諾,是不為自己留退路,堅決死守;不會一腳留在門外,隨時想著一旦不妙,拔腿就跑。

孩子,也需要在信任中成長

婚約──「對配偶的承諾」──不同於對朋友的承諾,已非一對一的保證,而是一對一家人的承諾。婚約也非一代對一代,而是一對兩三代,都會產生影響。

而成人的不安定,往往會造成孩子的焦慮。當父母其中一個背離時,孩子常會覺得被背叛了。離婚對孩子的影響也很深遠,不管孩子是否長大成人,家庭破裂的痛會一直在。對婚姻價值的懷疑,也會一直有。

我有一位鄰居,父親在她小時候就有外遇,而且不斷,這造成她對婚姻的不信任。每次和男生交往,她都會把話說在前面:「男人出軌很正常,只要記得回家就好。」如此論調,把男方都嚇跑了,因此婚姻大事一直沒有下文。

我們可以這樣說,沒有一樁離婚案是因著孩子的錯,但是,沒有一個孩子會忘記家庭破裂的痛。一生一世的承諾,也是我們對孩子應負起的責任。

不幸的是,現代男女對婚約──「這一生的承諾」──不大看重。不曉得婚約是終生的誓約,不能天真活潑又無知地走進,而是要我們努力去維護,而且是「無論如何」都要維護,才能持久。

所以我們也可以說:婚禮不只是個儀式,而是一種獻祭。交換戒指和承諾誓言,也不只是儀式的一部分,而是在神、在眾人面前立約。這樣的慎重心態,你具備嗎?

做個挖掘金心的老礦工

薩特曾寫了一個劇本,叫《沒有出口》(No Exit),形容地獄是「一個沒有出口的房間」,人在裡面永遠被關禁閉,痛苦非常。但也有人說,那不就是婚姻嗎?不快樂的婚姻,活得就像在地獄受苦。

但反過來說,地獄也可以是「一種什麼內容都沒有的生活,就只有出口」。想一下,一個人如果一生對什麼都不委身,那麼生活根本就沒有機會創造任何有意義的內容。剩下的,就全都是出口了。那,不就成為一種沒目標的流浪?

回到《金心》這首英文老歌的歌詞:

我曾去過好萊塢

也曾到過紅木鎮

我曾遠渡重洋追尋金子的心

我也曾搜索自己的內心

這裡描述的就是一種流浪的狀態,一直活得尋尋覓覓,又沒有真正的耐心定下來。那,不也是一種地獄?

試問:有多少人仍在關係中流浪?

歌詞中還有這一句:

你讓我繼續找尋,我的年華逐漸老去

這個「你」又是誰呢?應該不是另一個帶有金心的人吧?我覺得更是指我們自己不做承諾的內心。

上帝設計承諾的美意,是為了讓人長期守約,從而擁有一個有意義的關係。委身,是守住真愛的秘訣。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為自己的生命做承諾,向一個值得的對象委身。

因此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一個人敢做承諾,也肯堅持執守承諾,這便定義了他一生的格局有多大。就像我一開始蒙召寫作一樣,定下志向後,便堅持一字一句地書寫,每一篇文章都存在寫不出來或無法發表的變數,但目標仍是正前方的——寫一本書。

由小積大,由一年走到至今34年。過程中遇到許多作者比我有才氣,但卻定不下心來寫。而我漸漸地開始擁有了一本書,以及許多許多本書。

同樣地,許多人長得漂亮又優秀,卻結不成婚。除了所遇非人,找不到合適對象的原因外,很多時候,是因為自己或對方定不下心來學習關係中的承諾。一見不對就想跑,處不好就想換,「有愛,可是沒有在」。或是年紀大了,就湊合著生活在「有在,沒有愛」的婚姻中。

許多人勉強結婚,又希望有愛,從而離婚,卻很難擁有一顆金子的心。

尋找金心的正確方式是,先學習向自己的內裡來挖掘金心。學習什麼是委身,以及接受承諾需要付代價的觀念。

如我前面所說,我們的承諾,定義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因為承諾需要付代價,需要做一連串的放棄,一定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更會影響我們這個人。所以:

一個只對自己承諾的人,便是一個自私的人。

一個對工作承諾的人,便是個負責任的人;但若只對工作承諾,便是個工作狂。

一個對家庭承諾的人,就是個愛家的人,會像真愛機構所說的「守護真愛,守護家」。

一個對神承諾的人呢?那就是一個真正屬神的兒女了。

所以找對象怎麼找?你先去瞭解、發掘這個人對什麼對象或事做出了承諾,他生命中對什麼真正委身。

只要看一個人對什麼承諾委身,就會知道他是怎樣一個人。如果他承諾委身的對象和你相近,比如都喜歡賺錢,都愛家,那麼你們倆就是相近的人。但如果他委身的是工作,你委身的是愛情,你們就很難善終。

如果對方一生根本就沒對任何對象委身過,生活軌跡似一道虛線,你就會知道和這人在一起,他或她也不會對你委身。即使他愛你,但他可能還從來沒機會學習委身,也沒有能力委身。

至於你自己呢?你又對生命中什麼事、什麼人做過承諾呢?記得我說的,你的承諾決定了你這一生的格局。

挖掘金心的意思,就是先學習對自己之外的對象承諾。一定要先學習委身,經歷一下為一個承諾付代價的滋味為何。尤其是對一個關係委身,這中間牽涉到許多學習。這也是為何一個愛主的弟兄或姊妹進入婚姻關係,通常會比較容易成功。因為他們認識什麼是捨己,什麼是信任,什麼是把自己交到對方手中的那種脆弱,可是,還是交出去了。

他們會知道在信仰中,要有愛,也要在。若只有愛沒有在,信仰會落入什麼樣的光景呢?對神便會落入臨時抱佛腳的地步,平常不付出、不聚會、不服事,有需要時才出現,利用神一下,拜一拜,事情解決,便走人。

若只有在,沒有愛,這樣的信仰便成了律法主義型。人在,心不在。聚會每次都到,但心可能還在滾滾紅塵中。

所以在對神委身的關係中,我們就要學習開墾、挖掘這種金心式承諾的生活方式。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其實也就在教導我們做一個有經驗,挖掘金心的老礦工。且讓我們在這方面不斷加油、學習吧!

願我們都做一個挖掘金心的老礦工!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計算機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7433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