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母親節特刊】母親,在愛裡學習放手丨莫非(附音頻)
2023/05/17 10:25:20瀏覽792|回應0|推薦4

放手,意味著責任轉移,這是做母親艱深且必要的功課,身為母親的你,是否掌握了這門藝術呢?

眾聲喧嘩,如何找到你的聲音?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S100《演說智力課》。

創2:24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

這節經文是整本聖經裡第一次提到「母親」的地方。雖然重點在於男女因為婚姻的結合,需要離開父母獨立,但也包括做母親的必須放手的含義。

所以在聖經裡母親第一次出現的地方,上帝就要我們放手,可見這在我們母親的職分上有多麼重要。

但是,這對母親又是多麼艱難的功課!想想,自成為人母後,便必須用上十幾年,有時二十多年的時間,天天管孩子吃喝,時時關心孩子身體,鼓勵孩子上進,照顧孩子病痛,叮囑孩子出門要事事小心,擔心孩子安危,盼孩子成器...... 身心靈幾乎全寄掛在孩子身上。

直到有一天,把孩子送出門去,送入社會,交到另外一個女人或男人的手上,讓另外一人管他吃喝,關心身體,鼓勵上進,安慰照顧病痛等,多麼讓人不放心!又多麼讓人不甘心!

這是做母親最艱深的一個功課,放手。而放手的最大意義,就是責任轉移。一切生命裡的重要決定,開始要由孩子自己去做,或由孩子和他所尊重、所看重的人一起商量著做。

放手,在愛裡是個必要。所羅門王為兩位母親裁決孩子歸誰的故事,就是一個母親在愛裡放手的故事。當兩位母親爭搶一個孩子時,所羅門王的裁決是把孩子切開一家一半。那真正的母親就決定忍痛放手了。但那個放手,對孩子不是放棄,是在愛裡成全。

在現實世界裡,我們也會發現,放手,有時是唯一能成全孩子的途徑。所以愛,就意味著要放手。當然,也看到過自私的母親不顧一切地和媳婦爭寵吃醋,情願把兒子切開,一家一半。

我們如果真正愛孩子,就要用放手成全孩子。但從什麼時候開始放手呢?當孩子漸漸長大的時候。有人說你怎麼知道一個孩子長大了?就是當孩子「不再問他從哪裡來,又拒絕告訴你他要到哪裡去的時候」。

其實,當孩子進入青少年,開始忤逆違抗我們的意思時,就是我們學習放手的時候。

女兒14歲的時候,母親節快到了,女兒一向很注重送禮,便問我要什麼。我比照聖經裡說的「聽命勝於獻祭」,說:「只要你聽話!」

她說:「好,我母親節當天聽話。」

我說那不夠,要一個星期聽話。我女兒是心裡沒有詭詐,胸無城府的人,馬上就大叫:「不可能,那太長了!」

那是一個星期五的下午。當天晚上她去參加年輕人聚會,剛好有人分享自己母親過世,很後悔在母親生前沒有聽話。當即,女兒就一直哭一直哭。這事是後來有人轉述我才知道的,當時只知道母親節我從女兒那收到一個禮物,叫「Obedience Certificate」(聽話券),上面寫著適用二十天,還畫了二十條線。每次我想叫她聽話的時候,就填進去那一天的日期。截止期是次年一月底。

算算,從五月到次年一月,八個月要她聽話二十次,平均一個月兩次多,說實在不怎麼夠。但是,以她注意力障礙的個性,原來七天都嫌長,這已是很大方慷慨的了!

收到這禮物時,我挺感動。只是沒想到用起來那麼艱難。因為她聽話的時候,我沒有理由要用這個禮物;每次要用時,都是她在和我鬧情緒或彆扭時。青少年的情緒一上來,又拗又難搞,每次我用這聽話券,她都收斂不了,而且還拒絕!氣得我把整張退還給她,說:「不能用的禮物,不算!」

她又還給我,還把「二十」劃掉,又加了十天,改成「三十」。但是你們可以想像,我實在無法用完。因為她和我都沒想到會這麼難!聽話是這麼難!真是立志行善由得我,行不行得出來由不得我。

所以當孩子不聽話時,做父母的能怎麼辦?只能像浪子回頭故事裡的老父,讓孩子自己從錯誤裡學習。

放手,是責任的轉移。也只有責任轉移後,孩子才能開始建立做決定、做選擇的能力。然後將來有一天,當孩子有配偶時,配偶才是在這世上和孩子相依為命的伴侶,兩個人可以商量著辦,會比我們一路護航要好。因為我們護航永遠到不了頭,大部分時候我們會走在兒女前面,先去見主面。所以,即使小倆口做的決定不太理想,也是他們學習做決定的過程,在建立他們做決定的能力。我們只能放手。

這裡面不能說沒有做母親的痛,尤其在看到孩子做出不大理想的決定時,看孩子犯錯時,看孩子把感情金字塔的第一人讓位給我們眼裡並不可靠的人時,母親會有多少痛和不捨啊。但這是神對我們做母親的呼召,在愛裡,我們要用放手來成全我們的孩子。每一個臍帶的剪斷,都一定會牽涉到血淚和痛,但若由我們自己主動操刀,會比由孩子奮力掙斷好一些。

說實在,如果天下所有婆婆都能夠學習放手,所有媳婦都能體諒婆婆放手的不易和痛,婆媳關係就會好得多,對嗎?

如果兒子可以體貼母親放手的不易,也能認清感情金字塔第一人,應該要開始轉換成妻子,他會成為更好調解婆媳問題的橋樑,對嗎?

如果大家都按照真理行,對「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皆有共識的話,就會減少許多矛盾,會有更多諒解和體貼,對嗎?

至於要怎麼放手?有什麼步驟?老實說,無法用輔導或科學來一一說明,因為這不是科學,而是藝術。只能每個人自己摸索,謙卑地學習。

從此處,可以看到母親多麼難為。所以我們的弟兄,你們與其在母親節送什麼禮物,不如在我們軟弱時扶持我們,在我們喪氣時幫我們打氣,時不時鼓勵我們:「你是一個還不錯的母親!」

最後,我想引教宗保羅六世的一段話:

每位母親都像摩西,她進不去那應許之地。她預備的是一個她所看不到的世界。

我們對孩子影響的結果,很多是我們看不見,收割不了的。所有的投資和祝福,都是我們自己進不去的應許之地。我們多面苦心裝備的,也是一個我們看不見的未來世界。就像今天生活在異鄉的我們,母親對我們的影響所及,都是在家鄉的母親看不見,也很難想像的。我們一定不能忘記我們的母親,要時時抓住機會表達我們對她們的感念。

同樣地,中國人也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身為母親的我們,種的是什麼樹呢?是歪歪倒倒可能絆倒他人的藤葛,還是壯碩到可以為他人遮蔭的大樹?這是我們將來要到神面前去交帳的事!

盼望我們每一位母親,都能忠心地做好手中的託付!謙卑地學習並完成母親的呼召。

-END-

作者簡介

莫非 / 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

馬里蘭州大學會計學士,普渡大學電腦碩士,富樂神學院碩士。專職文字事奉。於2008年與蘇文安老師攜手共創「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簡稱「創文」),為神國推廣文字與文化異象,栽培並牧養文字工人。

課程推薦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resina&aid=17920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