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5-7-1] 120個莫札特的〈Là ci darem la mano〉錄音版本及其他(一)
2015/07/01 11:02:44瀏覽2219|回應0|推薦13

.

120個莫札特的〈Là ci darem la mano〉錄音版本及其他(一)
SCFtw2.  2015-7-1.

{SCF註:本文一次寫完,全形字符約兩萬一千,太長,依自然章節切成字數差不多的三篇分開貼,實為一文。}

*****************************************************

莫札特寫了二十二部歌劇,他的三大歌劇之一《Don Giovanni》譜作於1787年,同年首演於布拉格,非常成功。兩百多年過去了,現在許多人認為這是莫札特最好的歌劇作品。在十九世紀,莫札特的歌劇受尊崇的程度不如今天。近二三十年來,認為《Don Giovanni》乃是音樂史上最出色的歌劇的行家愈來愈多。

根據operabase.com的統計,最近這五年來(2009/10到2013/14)前五齣在全球最常演出的歌劇依序是(括號裡是場數):Verdi的La traviata (659)、Bizet的Carmen (548)、Puccini的La bohème (522)、Puccini的Tosca (479)、Mozart的Die Zauberflöte (474)。莫札特的《Le nozze di Figaro》排在第九(420),《Don Giovanni》排第十(391)。第十一名是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輕歌劇《Die Fledermaus》,演出場數衹有317,跟第十名差了一大截。

www.arkivmusic.com的古典音樂CD/DVD資料庫很好用(雖然唱片收集不如Amazon之多)。根據Arkivmusic,《La traviata》的CD和DVD有131種,《Carmen》有95種,《La bohème》有102種,《Tosca》有114種,《Die Zauberflöte》有86種,《Le nozze di Figaro》有126種,《Don Giovanni》有130種,《Die Fledermaus》衹有37種。這裡面有不少重複計算(如同一錄音的不同商業發行),不過足以呈現各齣歌劇的相對概況。這個概況是:當下全球演出場數排在第九的《費加洛的婚禮》和排在第十的《喬凡尼先生》多年來累積的CD/DVD錄音版本數目與排在第一的《茶花女》並列第一。

對商業錄音個數的統計,www.operadis-opera-discography.org.uk逐筆給出詳細資料(包括非數位載體),那當然是最可靠的。根據他們,到2009年,《La bohème》有285個錄音,《Aida》有261個,《La traviata》有253個,《Tosca》有250個,威爾第的《Otello》有228個,《Carmen》有211個,《Il trovatore》有196個,《Don Giovanni》有194個,《Rigoletto》有190個,《Lucia di Lammermoor》有176個,《Die Walküre》有171個,《Don Carlos》有165個,《Le nozze di Figaro》有163個,《Tristan und Isolde》有156個,《Pagliacci》有137個,《Madama Butterfly》有136個,《Il barbiere di Siviglia》有135個,《Fidelio》有132個,《Die Zauberflöte》有128個,《Macbeth》有127個,《Die lustige Witwe》有87個,《Die Fledermaus》有74個。

歌劇是戲劇,一部歌劇如果非常難得演出,劇本太糟經常是殺手之一。歌劇院靠門票收入維持,常演劇目的存在是因為願意為它們買票進場的人多。商業錄音供愛樂人士長期反覆聆聽,版本多則顯然由於那部歌劇的音樂價值高。《Don Giovanni》在劇情和音樂這兩方面都大受稱道。愛情大騙子喬凡尼先生狂妄傲慢,做人不軌於正道,跟所有的人衝突結怨,膽大妄為到邀請誓欲復仇的石像鬼魂上門吃飯,鬼魂進門了,給了他悔改的機會,這位老兄仍然拒絕,於是這個鬼魂就把他拖進地獄,然後眾人歡慶太平,劇情主線如此。至於音樂,從頭到尾緊湊,好聽的歌不少,其他的歌至少也是有味耐品,這是擁蠆的說法。

這個義大利語劇本是義大利猶太人Lorenzo Da Ponte寫的,評論家和觀眾都認為很不錯。主旨無疑是惡有惡報,不過也不是什麼巨奸大惡。要論劇情張力,顯然不及敝國的王魁負桂英。以悲喜內容的相對份量而言,這是個音樂喜劇。要談劇作的文學造就,這本《Don Giovanni》當然不能與莎士比亞的作品相比。說到根源,創作歌劇劇本是音樂掛帥還是戲劇掛帥?或者說,為歌劇寫劇本的主要目的是【為歌安排出現場合】還是【為了以歌來表達戲劇】?

這個疑問很難回答,因為目的顯然是雙重的。歌劇不是單純的歌集,買票進場的人既要聽歌又要看戲。在創作之先,劇本作者的主要照顧對象是要看戲的人,而根據劇本譜作歌劇的人的主要目的是寫出精采的歌樂。在既成之後,歌劇的成功顯然主要依賴音樂而不是依賴劇本,然而太差勁的劇本可以埋沒劇裡的好音樂 —– 換句話說,劇本衹要像樣就夠了。這些情況跟敝國的傳統歌劇很不相同。中國傳統歌劇裡的唱段的曲調選自現成的曲牌,創作新歌劇純粹是寫新劇本,這包括弄劇情橋段、寫對白獨白、以及填寫唱詞,然後就要靠演唱者在曲牌的旋律中表達唱詞,在這整個過程裡“可以動人”的東西是戲劇和演唱,“可以崇高”的東西是文學和唱功,歌以載詞,劇以載唱,【為了以歌來表達戲劇】不是重點,根本不考慮【為歌安排出現場合】。總之在評價一部歐洲古典音樂的歌劇的時候不應該把劇本當成重點。想讀好劇本,應該去讀莎士比亞。想在詠歎調的唱詞裡讀到好詩,不如去找唐詩三百首。想看好戲,應該去看金像獎金球獎和歐洲三大影展的大片。想聽好口白,敝國京戲老生和英國莎劇的口白都衹有母語人才能享受。想欣賞演技,高級演技的起點是用眼神演戲,好演員用靈魂演戲,不吭聲都可以,超級好演員是能融進別的好演員融不進的真實生命 —– 不是唱不來或者在舞臺上伸手扭頭鬚髮暴張目眥欲裂做戲做不來。

評價一部歐洲古典音樂的歌劇,重點顯然在音樂 —– 尤其在歌 —– 尤其在歌的曲調。 —– 在這裡出現了另一個關於音樂審美的程序問題 —– 樂章或歌曲的樂音結束顯然強制了音樂審美過程的結束,以整部交響曲或整部歌劇作為審美單位和評價對象衹是習慣,有其便利,但並不符合嚴格的音樂審美之理。這個道理簡單明白,不需要闡釋細論,然而我從來沒有讀到或聽到有人提出來過。從這個道理出發,如果一定要論出《Don Giovanni》乃是音樂史上最出色的歌劇,就必須先論出這部《Don Giovanni》裡頭第一流的歌樂曲調數目最多而且比例最高。似乎沒有人這樣證論過,而且,拿出說服力夠高的證論我看並不很容易。

*****************************************************

上面說了一堆“其他”,現在開始說本題。

本題是《喬凡尼先生》裡的一首小二重唱(duettino)〈Là ci darem la mano〉。這是一首小歌,三分鐘左右。日爾曼民族風味的旋律信手而出,編配順勢而流,清雅舒柔,意態閒適。歌唱曲調與清淡的管絃樂串連互融,整體音樂像一股不知道從哪裡流出來的泉水,新鮮純樸,流暢自然,宛然成溪,波漣起伏,嫣然而去,很多可愛的小歌是這樣的。這個(音樂)局面當然是作曲家的設定。莫札特咀嚼了簡單的歌詞,覺得音樂應該這麼配,應該是這樣的調子。

喬凡尼先生勾引鄉下姑娘Zerlina,指著自己的城堡許以城堡大婚,在一段宣敘調互動之後,兩個人唱起這首小歌。歌詞或許可以英譯如下:

[Giovanni]:
Là ci darem la mano, / Là mi dirai di sì. / Vedi, non è lontano; / Partiam, ben mio, da qui.
There, we will go hand in hand. / There, you will say "yes". / Look, it's not far. / Let us, my dear, go there.

[Zerlina]:
Vorrei e non vorrei, / Mi trema un poco il cor. / Felice, è ver, sarei, / Ma può burlarmi ancor. / Ma può burlarmi ancor.
I would like to, yet I wouldn't. / I'm trembling a little in my heart. / Happy, it's true, I might be, / but you could yet trick me.

[Giovanni]:
Vieni, mio bel diletto!
Come, my beautiful beloved!

[Zerlina]:
Mi fa pietà Masetto.
It makes me pity Masetto.

[Giovanni]:
Io cangierò tua sorte.
I will change your fate.

[Zerlina]:
Presto … non son più forte, / non son più forte, / non son più forte.
Soon … I will be no longer strong.

[Giovanni]:
Vieni! Vieni!
Come! Come!

[Giovanni & Zerlina]:
{兩人以上面的歌詞逐句應答}

[Giovanni]:
Andiam! Andiam!
Let's go! Let's go!

[Zerlina]:
Andiam!
Let's go!

[Giovanni & Zerlina]:
Andiam, andiam, mio bene, / a ristorar le pene / d'un innocente amor.
Let's go, let's go, my dear, / to refresh the pains / of an innocent love.

[Giovanni]:
Andiam!

[Zerlina]:
Andiam! … Andiam!

[Giovanni]:
Andiam!

[Giovanni & Zerlina]:
Andiam, mio bene, andiam, / le pene a ristorar / d'un innocente amor.

Giovanni不停地進攻,Zerlina意亂情迷,委決不下,而且覺得對不起未婚夫Masetto,然後Zerlina察覺到自己軟下來了,Giovanni這時開口相催,說咱們走罷!咱們走罷!Zerlina同意了,於是Giovanni就在Veni, vidi之後vici了。這段對唱的歌詞其實衹是在交待事況的進展,三分鐘解決(現實世界裡三天能解決就已經算很快了),很難算是高明的文學,不過別人在這裡也很難寫得更好,因為事先在全部劇情裡衹給大情聖勾引鄉下姑娘這一段安排了這麼一點時間。

莫札特用男中音唱Giovanni,用女高音唱Zerlina,這樣安排很合適。莫札特寫歌樂譜子沒有高音域偏嗜,而且很喜歡男女中音域,還會給男低音(basso buffo)寫好聽的歌,當然這也有時代風氣和習慣的因素。到了普契尼,男女主角都是高音,一首首名曲蕩氣迴腸,中音歌手衹能奉命陪唱,好歌沒份,無趣得很,低音歌手的唱段就不用聽了,旋律平板單調,毫不引人,事實上這是糟蹋音域低的歌手。男女中音域就是一般人的音域,歌劇作曲家當然應該重視。另一方面,相對而言,在聲音特質上,高音歌手的歌唱比較缺乏溫暖醇厚,低音歌手的歌唱比較缺乏清雅靈活,中音歌手的歌唱不好說是兼具兩長,卻可以說是並無兩短,所以中音歌手“最宜於唱歌”,我的看法如此。

這部《Don Giovanni》裡有八個唱角,五男三女,一個男高音,一個男中音(Giovanni),三個男低音,三個女高音(Zerlina是第三女角)。Giovanni是個聰明複雜的社會人物,不是小生,莫札特的決定是用男中音,在歌劇院裡最早是用一般的抒情男中音來唱,後來逐漸改用低男中音(bass-baritone),甚至basso cantante (歌唱性強的男低音,一種high bass)來唱也可以,因為莫札特並沒有把高音寫到很高。Zerlina則是個soubrette角色。soubrette在聲音分類是一種音量小、清亮甜美、最佳音域(tessitura)稍低的女高音,在角色分類則有些像敝國京戲裡的花旦,在歐洲歌劇裡可以是伶俐能幹的侍女,可以是愛賣俏的市井年輕女子,也可以是鄉下女孩。除了soubrette soprano之外,次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一般的(輕)抒情女高音也都可以充任soubrette角色,因為音域不構成問題。莫札特的歌劇裡差不多總有soubrette角色,《費加洛的婚禮》裡的Susanna、《喬凡尼先生》裡的Zerlina、和《魔笛》裡的Papagena都是。

男中音和女高音重唱的情況必須留意到男女音量對比問題。男高音女高音用相同的音量唱容易產生女聲“穿透”男聲的現象,因為女聲比男聲凝聚,女高音的音域也比男高音高。男中音和女高音重唱的時候這個現象就更明顯,這時衹能用加大男女音量對比這個方式來解決問題,不過這個對比也要維持在一個合適的範圍之內,不能用一個音量小不下來的特大號男中音來配一個小號花腔女高音。另外,在音色方面,用一個音色特別雄渾沉暗的男中音來配一個抒情花腔女高音也是不合適的,因為這兩種音色太不配。在〈Là ci darem la mano〉這首歌,聲音溫柔光滑的抒情男中音配抒情花腔女高音或者輕抒情女高音都很合適,不過男歌手的聲音特色和歌唱風格要能適切表達Giovanni這個主角桀驁不馴行事乖張的角色性格,不能顧此失彼因小失大。

〈Là ci darem la mano〉這首歌不難唱,因為男聲曲調和女聲曲調的音域都很窄(一個八度左右),這又因為莫札特在這裡所創作的旋律乃是一首仿日爾曼民歌。旋律歸旋律,唱詞則有明顯的情緒波動。雖然大局詮釋不成問題,歌手在表達的細節上還是有一些講究,而且不同歌手的聲音帶有不同的美感。

這首歌是行板。行板的最適速度和最適節奏感當然因歌而異。這是情歌,而且是在談情,對談,速度當然不能快,但也不宜偏慢。表現這首歌,一步一步走是錯的,步調要自然流暢,要低調處理,讓聽歌的人沒有感覺,指揮要做到,男女歌手也都要做到。

Giovanni一開頭唱的那四句 —– 不論是詞或是曲 —– 有提綱挈領的作用,速度要拿捏好,不能快也不能慢,力度要掌握好,當然不能硬,但也不能太軟,需要適度雕飾,要有邀請的誠懇,但必須唱得瀟灑自信,對小女生的誘惑力要夠強。

Zerlina是個鄉下小姑娘,面對一個充滿男子氣概的貴族的愛情引誘,所以基本要求是:在末尾兩人齊唱之前一直要表現得嬌柔可人(這裡聲音特質這個先天因素和演唱習慣這個後天因素都有影響),無論如何不能唱得氣勢強勁。

『Vorrei e non vorrei』是Zerlina心理上明明白白的欲迎還拒,演唱宜有呈現,至少在“e”這個詞之前要停頓一下。

當Zerlina發覺自己抗拒的精神力量愈來愈弱,唱出『Presto … non son più forte, non son più forte, non son più forte.』,莫札特把同一個句子連唱三次(這種重複通常是作曲者的決定,至少最終決定權在作曲者),演唱者在情緒上應該有所表示。

兩人用跟先前一樣的歌詞逐句應答的時候,Zerlina在『Ma può burlarmi ancor』那句唱完了Ma (= but)的持續高音之後音符掉下來,Zerlina繼續唱a,然後唱può,這個a的持續高音顯然應該講究。

Giovanni連催兩句『Andiam!』,Zerlina回以一句『Andiam!』。Giovanni唱這兩句『Andiam!』宜有差別,Zerlina的這個回應是甜蜜的投降,莫札特在安排音符的時候都講究到了,男女歌手也都要講究。

像這樣說重點,大家都會,都說得像專家,每個唱這首歌的歌手自己也都能說,不過每個人說的不可能完全相同。而且,說說容易,每個歌手的實際操作是他個人的藝術修為。總之“顯然該照顧到”的地方必須照顧到,至於照顧得好不好,能不能令人滿意,好到什麼程度,那是另一件事。能讓大多數行家稱賞的表現經常不止一種,再要挑挑揀揀,那多半就是鑑賞者的口味問題了。

*****************************************************

一首歌劇詠歎調有五種商業音源:一組歌手錄音室全劇錄音(歌劇電影和廣播電臺錄音也算)、一組歌手現場全劇錄音(錄影過程包括了錄音)、一組歌手錄音室選曲錄音、歌手個人錄音室單曲錄音、歌手個人現場單曲錄音。這部《Don Giovanni》太有名,所以全劇錄音太多,每一套全劇錄音裡都有一軌〈Là ci darem la mano〉的錄音。最早的《Don Giovanni》錄音是1934年的現場選曲錄音,最早的錄音室全劇錄音在1936年。二戰結束之後古典音樂界經歷了歌劇錄音室全劇錄音的黃金時代,再來是歷史現場全劇錄音猛出CD,近來是現場全劇猛出DVD和BD。累積到現在,《Don Giovanni》的影音出版物(包括非數位載體)包含了差不多兩百個全劇和選曲錄音,裡面有至少120個全劇現場錄音版本以及至少45個全劇錄音室錄音版本。一組歌手進錄音室錄《Don Giovanni》選曲,必然包括〈Là ci darem la mano〉,不過既然唱片公司作興錄全劇,錄《Don Giovanni》選曲的情況相對就少了。至於聲樂歌手進錄音室錄78轉唱片或個人專輯,選唱〈Là ci darem la mano〉,這當然一直不少。聲樂歌手在演唱會上唱歌劇名曲,唱了〈Là ci darem la mano〉,這很普遍,出過CD/DVD以及夠格出CD/DVD的〈Là ci darem la mano〉演唱會錄音很多。

關於《Don Giovanni》的影音出版品(包括非數位載體),想讀評論的可以找Penguin Guide和amazon.com,衹想看看清單的也有去處~~~
http://www.operadis-opera-discography.org.uk/CLMODONG.HTM
http://www.arkivmusic.com/classical/Drilldown?name_id1=8429&name_role1=1&genre=33&bcorder=19&comp_id=2011
http://www.prestoclassical.co.uk/w/59404/1
http://en.wikipedia.org/wiki/Don_Giovanni_discography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id=CNA95Nt1ee8C&pg=PA155&lpg=PA155&dq=%22Neeme+J%C3%A4rvi%22+%22Patrizia+Pace%22+%22don+giovanni%22&source=bl&ots=-B6WI_CsVX&sig=pZI8r1_C4kg7zPmz-mxTtjGuph4&hl=zh-TW&sa=X&ei=oYKGVZLzEovp8AXc_ZKIAQ&ved=0CCoQ6AEwAg#v=onepage&q=%22Neeme%20J%C3%A4rvi%22%20%22Patrizia%20Pace%22%20%22don%20giovanni%22&f=false
http://www.fanfarearchive.com/indices/itop/composers/mozart.html

關於〈Là ci darem la mano〉的CD和DVD演唱錄音名單,這裡可以去看看~~~
http://www.arkivmusic.com/classical/Drilldown?name_id1=8429&name_role1=1&genre=225&bcorder=19&comp_id=2016
http://www.prestoclassical.co.uk/w/78044

所有的商業發行過的〈Là ci darem la mano〉聲樂錄音版本(包括各種語言,包括全劇錄音,包括電影和錄影裡的聲訊)我估計應該在240個以上。

我收集了一百二十幾個〈Là ci darem la mano〉的演唱版本,放在以下鏈結處~~~
https://onedrive.live.com/?cid=0F582FC25C718D55&id=f582fc25c718d55%212439

根據這些錄音,這首歌的絕大多數劇內演唱的時間長度在2'55"到3'20"之間,最慢的演唱可以到3'40",最快的速度是2'31"。

*****************************************************

先說錄音史上的早期錄音~~~

1905. Mario Sammarco & Irene de Bohuss - Là ci darem la mano
1905~1907. Taurino Parvis & Eugenia Mantelli - Là ci darem la mano
1906. Emilio de Gogorza & Emma Eames - Là ci darem la mano
1906. Mattia Battistini & Emilia Corsi - Là ci darem la mano
1907. Fritz Feinhals & Hermine Bosetti - Là ci darem la mano (in German)
1908. Titta Ruffo & Graziella Pareto - Là ci darem la mano
1909. Antonio Scotti & Geraldine Farrar - Là ci darem la mano
1910. Antonio Magini-Coletti & Elvira de Hidalgo - Là ci darem la mano
1920. Giacomo Rimini & Rosa Raisa - Là ci darem la mano
1920. Heinrich Schlusnus & Lotte Lehmann - Là ci darem la mano (in German)
1920. Mario Laurenti & Marie Tiffany - Là ci darem la mano
1932. Gerhard Hüsch & Emmy Bettendorf - Là ci darem la mano (in German)
1936. Hammes+Kallam+Keilberth - Là ci darem la mano (in German)
1936. Heinrich Schlusnus & Erna Berger - Là ci darem la mano (in German)

根據這些錄音,早期錄這首歌的男歌手都是男中音。唱詞有義大利語原詞和德語譯詞。德語人大概都唱德語譯詞。德語譯詞大概向來衹有德語人唱。在德國和奧國,《Don Giovanni》直到1960年代仍然有不少德語演出。德語歌詞有兩種,後來最通行的那一種第一句是『Reich mir die Hand, mein Leben』,歌名如之。1955年奧地利攝製完成一部莫札特的傳記電影,片名是《Mozart》,這部片子在德國發行錄影帶的時候被改名為《Reich mir die Hand, mein Leben》。

〈Reich mir die Hand, mein Leben〉這首歌詞是一則不忠實而且粗俗的翻譯,舉一個例子:『Mi fa pietà Masetto.』變成『Masetto würde sterben.』(Masetto會死掉)。見以下鏈結~~~
http://gutenberg.spiegel.de/buch/don-giovanni-3760/1

在義大利語演唱版本,男歌手除了Emilio de Gogorza是美國人之外都是義大利人,女歌手裡有三個是美國人(Emma Eames、Geraldine Farrar、Marie Tiffany),有一個是生於波蘭的猶太裔美國歸化公民(Rosa Raisa),這個突出的“美國比例”乃是因為這幾個錄音是在美國錄的。

比之於後來的全球範圍的義大利語演唱,這些二十世紀早期的、由義大利人唱出來的〈Là ci darem la mano〉有些不同的地方:

在詮釋方面,第一個情況發生在全歌開頭的那個“Là”,這是全句的地點副詞,意思是“there”。這是副詞前置的句法,為了強調這個情況,有的歌手在“Là”之後停頓一下才唱出『ci darem la mano』,有的歌手完全不停頓,有的歌手衹停可以分辨的一下子,這樣就有三種不同的處理方式。在二十世紀早期的演唱,明顯的停頓相當常見,這顯示在這裡如何處理那時並沒有固定。後來的演唱幾乎都是完全不停頓,成了定式,歌手的“選擇權”不見了。在這個“Là”之後到底是停一下好還是不停好?義大利語不是我的母語,我沒法說。

詮釋方面的第二個情況是:當Zerlina唱出『Presto … non son più forte, non son più forte, non son più forte.』,二十世紀早期有些女歌手為了傳達這個急迫感特地在這裡唱得特別快,但後來幾乎沒有人這樣唱了。當年的演唱裡如果出現了這個加快的現象,那麼後面兩人齊唱的『Andiam, andiam, mio bene, / a ristorar le pene / d'un innocente amor.』也可能加快 —– 這樣的處理現在也沒有了。總之後來的“規範”是整首曲子的速度從頭到尾差不多,裡面沒有明顯的變化。“歌手的選擇權”如此這般的消失顯然出於美感考慮 —– 不要去打擾這首“音樂情調”優美的小歌。這個變化的得失以及“規範化”的得失我也覺得很難說。

在表現方面,二十世紀早期的義大利籍歌劇歌手比後來的全世界的歌劇歌手喜歡用滑音,有時搞得有點俗。這個好用滑音的情況在這些錄音裡相當明顯。這是表達方面的問題,就像哭腔。唱歌劇常用哭腔和濫用滑音的時代過去了,我認為這是好事。速度(變化)和音量(變化)基本上屬於詮釋,而且經常是共識,重唱(因強調而加重)、滑音、和顫音(vibrato)的使用則屬於歌手的個人表現,本來就是唱功和藝術差別所在,使用應該非常慎重,用或不用,在哪裡用,怎麼用,用到什麼程度,這些經常足以毀掉一個演唱,或足以抬升一個演唱到第一流,雅俗之分經常也在這裡(不在某一首歌是流行歌或者是藝術歌)。

這輯義大利語唱詞錄音裡有Mattia Battistini、Antonio Scotti、和Titta Ruffo這三位義大利男中音的演唱。Mattia Battistini (1856~1928)盛年時被稱為“King of Baritones”,Antonio Scotti (1866~1936)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最有名的Giovanni演唱者之一,Titta Ruffo (1877~1953)有“Voce del leone”(voice of lion)的美稱,當年是唯一能跟男高音歌王Enrico Caruso (1873~1921)爭雄(包括包銀和名聲)的男歌手。我再三細聽的結果是失望 —– 我發現他們都缺乏足夠的“抒情能力”。

我給【歌手的抒情能力】的定義是:在演唱中表達柔婉動人的曲調和唱詞的感覺、情緒、和情感的能力。歐美樂評人在稱讚歌手的時候有一種慣用的褒語是說她/他善於“傳達情緒”而從來不提“傳達情感”,我認為不很妥當。

情感(affections)是長期的定向情緒(我這麼定義有七八年了),很多曲調和歌詞負載著豐厚的情感,不止帶有情緒。對大自然的喜愛是情感,親子之情當然是情感,愛情更是情感,抒情歌的歌詞裡充滿這些東西。歌詞通常句數不多,內容有限,很多人會說那是情緒,然而歌詞的字裡行間經常帶有情感,歌詞的背後經常是情感。歐美樂評經常會說某場演奏或某人的演唱“充滿熱情”,這個“熱情”(passion)洋人說是強烈的情緒,漢人的習慣則認為是強烈的情感。很多人能從沒有標題的器樂曲裡聽出春天,聞到愛情,看到月光,感覺到幸福。感覺可以是一瞬間的事,情感則是長期的累積。蘊於中,那是情感,形於外,那是情緒,有時候情況是這樣的。感覺可能瞬息萬變,五味雜陳,情感是長期固定的。情緒經常是持續的感覺,情緒也可能發自情感。從感覺到情緒,從情緒到情感,那是一路的東西,都是依於時間的變量,有的時候不容易分割,音樂是樂音在時流中的遊戲,音樂傳達這些,經常一古腦兒都出來了,把這些全說成情緒是不恰當的。

“善於傳達情緒”這個褒語的另一個問題是它容易和“戲劇性強”混在一起。有些人唱歌的習慣就是戲劇性比較強,喜歡把動態做得很大,或者重唱用得很多,或者在該溫柔或者內斂的時候不夠溫柔內斂,這些傾向往往與抒情能力背道而馳。在唱歌,抒情能力和戲劇能力是兩件不同的事。前者在溫柔中傳達情感,後者在對比中傳達情緒。歌以抒情為主,不過歌劇是音樂戲劇,歌劇裡的唱段有很多是兼有抒情性和戲劇性的,這時就需要水火共濟 —– 因為抒情表現和戲劇表現之間是可以過渡的,這個時候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好歌手的大本領在這裡。

喬凡尼先生唱這首歌最需要注意的或許就是要把開頭那四句唱得瀟灑迷人,這三位義大利男中音都不行,應該釣不到小女生。Mattia Battistini把〈Là ci darem la mano〉前面的宣敘調一起錄了,表達平板無味,比後世的好手差得多。

如果一定要在這批義大利語歌詞的錄音裡舉出一個我聽了比較有感覺的,我會舉出美國男中音Emilio de Gogorza在1906年搭配美國女高音Emma Eames的錄音。

這裡有五個二十世紀早期的唱德語歌詞的錄音。德語歌手群體有自己的使用滑音的習慣,不過以集體歌藝表現來說,我覺得德語歌手的錄音優於前面說過的那批唱義大利語歌詞的錄音 —– 當然這五個德語歌詞錄音的平均錄音年代比較晚應該是個原因 —– 商業錄音的累積造成歌手彼此觀摩學習很大的方便從而極有助於集體歌藝的進步。

這裡面最值得注意的顯然是錄於1936年的Karl Hammes + Gertrude Callam劇內廣播錄音和同一年的Heinrich Schlusnus + Erna Berger劇外錄音室錄音。

Hammes+Callam的1936年錄音是《Don Giovanni》最早的錄音室錄音之一。Karl Hammes (1896~1939)是個著名的德國男中音,一戰時是德軍的戰鬥機駕駛員,戰後復員,開始學聲樂,並展開演唱生涯,二戰伊始又被召入空軍,幾天之後就在空戰中被擊落陣亡。Gertrude Callam是個花腔女高音,名氣不大。在這個錄音,這兩個人都唱得很好。

Heinrich Schlusnus (1888~1952)是兩次大戰之間德國最有名的抒情男中音,也可能是錄音史開始以來德語歌手裡最好的威爾第男中音。Erna Berger (1900~1990)是個著名的德國花腔兼抒情女高音,唱夜后很出名。在這個錄音,男女歌手的表現都很好。Schlusnus的音樂靈悟(musicality)和high baritone音色之美很受稱道,我衹能說名不虛傳。Berger唱得很迷人,聲音和唱功都好,可愛。這兩個人都常唱這首歌,比起和別人搭配,他們兩個在1936年的這個互相搭配可能是結果最好的。

Gerhard Hüsch (1901~1984)的1932年錄音唱得不錯,應該談一下。Hüsch是個著名的德奧抒情男中音,唱藝術歌多於唱歌劇。1920年代末期Hüsch以演唱Giovanni成為一線名角,這個1932年錄音當然是他的鼎盛之作,唱得有些軟,不過不錯。在這裡跟Hüsch搭配的是著名的女高音Emmy Bettendorf (1895~1963),這是個spinto女高音,雖然表現不錯,跟Hüsch對唱有點像是大女人對小男人,很不對勁。

1936年還有一個《Don Giovanni》全劇錄音室錄音,一併在這裡說。這是個義大利語演唱,Giovanni是澳洲男中音John Brownlee (1900~1969),此人擅長莫札特歌劇,Zerlina是生於英國長於加拿大的輕抒情女高音Audrey Mildmay (1900~1953),她經常唱Zerlina。這個錄音唱得不能算是太好,不過男角女角都可以得七十分,Mildmay在甜蜜的投降那裡用了極弱音,效果很好。

*****************************************************

.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CFtw2&aid=2522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