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03 12:44:32瀏覽905|回應0|推薦11 | |
. 120個莫札特的〈Là ci darem la mano〉錄音版本及其他(二) ***************************************************** 這部莫札特歌劇《Don Giovanni》的劇本可以說是一位喬凡尼先生的傳記,這位傳主生龍活虎,在劇裡從頭ㄅㄧㄤˋ到尾,擔任這位Giovanni的男歌手的演唱和戲劇表演通常可以決定整場歌劇演出的成敗到一半的程度。 以Ezio Pinza為主角的《Don Giovanni》錄音開始了一個《Don Giovanni》錄音極盛Giovanni名角如雲的時代,這個時代延伸到1970年左右~~~ 1936. Brownlee+Mildmay+Busch - Là ci darem la mano ---------------------------------------------------------------------- Pinza的聲音光滑洪亮,音域寬,是個非常有名的basso cantante。從1934年開始,Pinza錄過七次《Don Giovanni》,都是現場,這意味他有七個〈Là ci darem la mano〉的現場劇內錄音(1934選曲. +Fleischer、1937全劇. +Bokor、1941選曲. +Bokor、1942全劇. +Sayão、1943選曲. +Sayão、1944全劇. +Sayão、1947全劇. +Conner)。1941年那一次迄今衹有LP,其他的都有CD版。1934年那一次是全世界最早的《Don Giovanni》錄音。在劇內版本之外,〈Là ci darem la mano〉這首歌Pinza至少還有兩個劇外的錄音室錄音。 Pinza錄《Don Giovanni》錄得多,這表示大家都欣賞他唱Giovanni這個角色的全面歌唱表現,不過通常這種錄音多的情況還包括歌劇院常客愛看這個名角的肢體和神情表演 —– 甚至包括這個名角的俊帥美貌或身形體態。就歌論歌,就唱論唱,一個名家就算唱一個角色的全面歌唱表現非常精采極受稱道,他唱這個角色的某一首歌唱得怎麼樣當然是另一件事,而且每一次演唱都是一個評價對象,每一軌錄音版本就是一個評價單位。事情反過來看,歌劇院和唱片公司在選角的時候當然不可能衹因為哪一首著名的主角詠歎調誰唱得特別好就找他來承擔那個角色 —– 而且不要忘了〈Là ci darem la mano〉衹是一首小歌。 Pinza唱〈Là ci darem la mano〉唱得不錯,不過不能算是太好。五十歲前後的Pinza音色欠缺鮮麗,在這裡是個遺憾。跟Pinza搭配過這首歌的女歌手當然很多,在我的聆聽範圍內我以為Patrice Munsel (1925~)唱得最好。Munsel是個美國的花腔女高音,十八歲就在紐約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這至今是個記錄,大都會的傳奇總管猶太人Rudolf Bing (1902~1997)說她是個superb soubrette。在1946年的這次劇外演唱裡,Munsel展現了真正第一流歌唱家的音樂靈悟和藝術創造力,而且樂隊托得非常好 —– 這是指揮之功。這位指揮是Al Goodman (1890~1972)。Goodman出身於音樂學院,彈鋼琴,編曲,寫歌,但他的輝煌在作為音樂劇的樂隊指揮,曾經指揮過至少150場百老匯音樂劇的首演。 ---------------------------------------------------------------------- James Pease (1916~1967)是個著名的美國bass-baritone,法律科班畢業之後跑去正式學聲樂,唱華格納頗負重名。他從沒有錄過《Don Giovanni》全劇,但在錄音室錄過三次《Don Giovanni》選曲 —– 這很罕見。他錄過四次〈Là ci darem la mano〉。這些資料如下: 1953.《Don Giovanni》選曲,迄無CD。Barbara Troxell唱Zerlina,Max Rudolf指揮(可能是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Pease的聲音宏闊開敞厚重醇美,不過他唱〈Là ci darem la mano〉並不出采,抒情能力還是差了一點。德國音樂界非常欣賞他(證據見上),這個愛重至少從他的聲音這個角度來看是完全合理的。 ---------------------------------------------------------------------- 1954. 全劇,現場,有CD。Emmy Loose唱Zerlina,Karl Böhm指揮。 George London (1920~1985)是二十世紀最好的戲劇bass-baritone之一,Giovanni是他的招牌角色之一。London原名George Burnstein,出生於加拿大的一個俄國猶太人家庭,成長於美國,二戰結束之後迅速成名,1967年(46歲)由於聲帶麻痺而結束演唱生涯。London的音域寬,從bass-baritone往上往下延伸都很好,音量大,動態範圍大,音色沉暗濃重,共鳴飽滿。他的抒情能力不錯,不過他不能把〈Là ci darem la mano〉唱到非常出色,我想關鍵可能在他是個音色沉暗的戲劇bass-baritone。他很難飛揚,很難柔美,他瀟灑不起來,就是不太像。他的聲音太重了,比James Pease還沉。他的聲音太暗了,陽光已經消失。他的聲音像濃霧,渾渾涵涵,沒有清明,絕不澄澈。這樣的聲音不適合唱輕柔的情歌。他唱Giovanni非常受歡迎,這是個綜合結果,至少 —– 在我看來 —– 〈Là ci darem la mano〉這首歌不適合他。 在我的聆聽範圍內,在跟George London一起唱〈Là ci darem la mano〉的眾多Zerlina裡,我給分數最高的是Rita Streich和Anneliese Rothenberger。Rita Streich (1920~1987)是個著名的德國花腔兼輕抒情女高音,擅長莫札特和輕歌劇,有“維也納夜鶯”的美稱。Anneliese Rothenberger (1924~2010)是個著名的德國花腔兼抒情女高音,也擅長莫札特和輕歌劇。這兩個人的聲音都非常好,非常美,但Streich的聲音偏向花腔,Rothenberger的聲音偏向抒情。在這兩個人之外,Irmgard Seefried和Graziella Sciutti也唱得不錯,這兩位都常唱Zerlina。Irmgard Seefried (1919~1988)是個著名的德國抒情女高音,嗓音大,聲勢強,不夠柔婉,唱〈Là ci darem la mano〉不太合適。Graziella Sciutti (1927~2001)是個著名的義大利soubrette女高音,莫札特的soubrette角色都拿手,不過至少她1955年這次跟George London搭配的演唱錄音就是唱得不太行,表情不夠。 ---------------------------------------------------------------------- Cesare Siepi (1923~2010)是二十世紀最有名的basso cantante之一。他是他那一代義大利男歌手裡最有名的男低音,這一點他承繼了Pinza。他唱Giovanni最出名,這也跟Pinza一樣。Siepi是個首選威爾第男低音,他的舞臺形像有助於他成為極受歡迎的喬凡尼先生,George London也享受這個好處 —– 這種利益是公認存在的。Siepi唱Giovanni的錄音記錄如下: 1952. 全劇,現場。Patrice Munsel唱Zerlina,Fritz Reiner指揮大都會歌劇院管弦樂團。 以上有二十個商業錄音,都是全劇,都有CD,現場錄音佔十六個。如此這般的盛況在古典音樂錄音史上有可能是空前絕後。Siepi唱Giovanni有那麼好嗎?我不知道。我衹知道Siepi唱〈Là ci darem la mano〉雖然唱得不錯,卻並不是真正的第一流。Siepi的顫音鬆弛自然,音域很寬,而且高音低音都漂亮,在男中音的中間音域聽來完全就是個抒情男中音,而且聲音溫暖柔美,要溫柔有溫柔,要瀟灑有瀟灑,不過他的抒情能力並沒有達到與他的嗓音能力同等的高度。照歐美樂評的一般審美標準,他這樣差不多已經是最好了。照我的審美標準,他的藝術創造能力離頂尖還差一截。 跟Siepi一起唱過〈Là ci darem la mano〉的女歌手多極了,在眼下的這個收集裡Hilde Güden、Rosalind Elias、Eugenia Ratti、和Mirella Freni (本文前面提過的不重複)很值得留意。 Hilde Güden (Gueden, 1917~1988)是個極負盛名的奧地利女高音,歌劇輕歌劇兼長。她原名Hulda Geiringer,有猶太血統,早年擅唱莫札特筆下的soubrette角色,四十歲以後轉向抒情角色。Güden的這個〈Là ci darem la mano〉錄音最引動我的是她的聲音,而不是她的唱功。那個聲音裡有一種銅管樂器的輝煌,像法國號,音質的感覺像樂器,卻有年青的中高音女聲的明艷嫵媚,女歌手裡這樣的聲音很稀罕,一路聽著就像劉鶚所說的『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這是一種特殊的享受。 次女高音Rosalind Elias (1929~)出生於美國的一個黎巴嫩猶太人家庭,她的低音區很好,技巧完善,長年享名於大都會歌劇院。Elias唱〈Là ci darem la mano〉這首歌展現了高明的藝術創造能力,我很讚賞。 Eugenia Ratti (1933~)是個義大利的花腔女高音,以soubrette角色知名。Ratti的錄音最引動我的是她的唱功,而不是她的聲音。她在『Vorrei e non vorrei』這句做到了我的要求,全歌表現不在話下。 義大利人Mirella Freni (1935~)是1960年代到1970年代全球最好也最出名的抒情女高音之一,是威爾第和普契尼名家。在這裡,Freni的聲音和表現都符合一個真正一流的抒情女高音應該有的“樣子”。Freni後來經常唱Zerlina。 ---------------------------------------------------------------------- 歐美音樂評論裡經常出現“詩意/詩情/詩人”這樣的評述,適用於作曲家、小曲子、演奏家、演唱家,但管弦樂章(尤其是快板樂曲和交響曲的外樂章)和指揮家不預焉。這些跟“詩”沾上邊的小曲子無非是一些溫柔、抒情、又帶些遐思的小曲子,而有些演奏家演唱家特別擅長於表現這樣的小曲子的情調、意境、和感覺。所謂的“抒情(lyrical)”,基調就是溫柔,所以速度一定不快,表情一定不沉重,力度一定不強。抒情作品的結構一定不複雜,聲音一定不宏偉,因為複雜和宏偉會殺死溫柔。抒情音樂古已有之,但巴洛克抒情不多(優雅不等於抒情),巴赫(1685~1750)大腦用得太勤,貝多芬(1770~1827)不會唱歌,直到舒伯特(1797~1828)和蕭邦(1810~1849)才實踐了抒情的真髓,但李斯特說舒伯特是『the most poetic musician who ever lived』,而蕭邦被稱為鋼琴詩人,很少人稱頌他在音樂上的“抒情能力”。固然詩基本上就是抒情詩(敘事詩經常可以視為敘事韻文),而且抒情音樂不見得都詩意盎然,但抒情能力無論如何是創造和表達“詩意/詩情”的基礎。歐美樂評會談“詩意/詩情”卻不提“抒情能力”,猛用情緒這個詞然而很少用情感這個詞,這都是偏差,然而早已成了習慣。歐美文化(包括古典音樂的職業樂評人和一般聽眾)在聲樂審美方面有另一個偏差,就是重視“聲音能力”過於抒情能力。Judith Raskin指出聲樂歌手對音樂的【poetic approach】vs.【purely vocal approach】,她顯然想矯正歐美文化重視聲音能力過於抒情能力這個審美偏差,不過她衹能用poetic這個詞,因為她在本文化傳統裡找不到別的詞好用。 ---------------------------------------------------------------------- 1958. 全劇,錄音室。Irmgard Seefried唱Zerlina,Ferenc Fricsay指揮。 德國的抒情男中音Dietrich Fischer-Dieskau (1925~2012)是二十世紀最好的聲樂家之一。費雪狄斯考成名早,有些德國的職業樂評人後來對出席他的演唱會沒有什麼大興趣,因為總是挑不出毛病好批評,樂評很難寫。他宗教音樂錄得不少,歌劇錄很多,藝術歌錄得更多。如果不以唱歌劇的成就為主要標準(我向來認為這個歌劇掛帥的態度很糟糕),Fischer-Dieskau可以候選西方音樂史上最卓越的聲樂家。他的音色獨特,光滑柔美,不亮也不暗,音域很寬,高音區低音區都好,技術無瑕,嗓音控制能力驚人,抒情能力一流,詮釋能力卓越,音樂想像力和音樂靈悟極強,唯一的缺點是有些情況被批評為表現過度,沒有必要(有人說聽不下去)。他的音量在抒情男中音裡算是小號(被譏為chamber baritone),但還是唱過錄過很多歌劇,那就是因為他唱得比別人好,大家愛聽。Fischer-Dieskau太出色,樂評家基本上沒話說,不過他改變不了歐美樂評人認為聲音能力比抒情能力重要這個一般性的聲樂評價原則,因為“一般的一流聲樂家”的音樂靈悟差費雪狄斯考太多。 想像力經常是藝術創造的開始,想像力會引導人去做這個搞那個,拿掉這個換上那個,創山造水開路搭橋成就景觀。荊浩和關仝的山水畫,歐洲中古的歌德式教堂,朱銘的木雕太極,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的合唱樂章,費雪狄斯考唱馬勒的青年旅人之歌,那都受想像力的驅策,你要有那個靈性 —– 藝術正確的靈性 —– 這個東西沒法教導傳承,然而費雪狄斯考從來不缺。費雪狄斯考比“一般的一流聲樂家”強很多的另一個長處在嗓音控制能力(比方細微的音色變化和顫音的波動幅度、快慢、和力度的變化),這是歌唱技術的一部份,屬於聲音能力。這種能力會影響歌唱表現,因為有些東西你控制不好你就表現不好,控制不了你就表現不出來,結果不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就是衹能做到中規中矩基本到位,詮釋和表現就單調了。 費雪狄斯考的這四個《Don Giovanni》錄音都有CD。DFD + Rita Streich的1961年德語演唱和DFD + Reri Grist的1967年義大利語演唱是兩個很好的演唱 —– 男聲和女聲都好。Rita Streich我在前面談過了,這個演唱很細緻。Reri Grist (1932~)是個著名的美國花腔女高音。這兩個Zerlina都清麗可人(這是花腔女高音的優勢),聽著舒服。DFD在這個1967年的義大利語演唱裡頭四句唱得非常好。許多樂評人對這個1967年全劇錄音很有意見,很多人認為DFD不適合唱Giovanni,這個我不評論,我衹能說DFD的這個1967年版〈Là ci darem la mano〉唱得非常好。 ---------------------------------------------------------------------- 1959. 全劇,錄音室。Graziella Sciutti唱Zerlina,Carlo Maria Giulini指揮。 這五個錄音都有CD。1959年由Giulini指揮的《Don Giovanni》錄音是這齣歌劇歷來最受好評的幾個版本之一。我能說的是:Wächter在這個版本裡唱〈Là ci darem la mano〉的開頭那四句唱得非常高明,尤其那句『Là mi dirai di sì.』大概能酥透Zerlina的骨髓。有意思的是:他後來不這麼唱了~~~ ^_____^ 有一個〈Là ci darem la mano〉錄音標明為Jussi Björling所唱,事實上這個錄音乃是Wächter的1959年Giulini版錄音,一比就知道了。Björling是男高音,音色極美,溫暖而略帶憂戚,很容易辨認,他的高音低音音色一貫,他沒有這樣的低音,也沒有這樣的演唱風格。 ---------------------------------------------------------------------- 1964. 全劇,現場。Nicoletta Panni唱Zerlina,Josef Krips指揮。 這六個錄音都有CD。保加利亞人Nicolai Ghiaurov (1929~2004)是二戰之後國際最有名的男低音之一。他音量大,音域寬,聲音溫暖沉暗豐美有力,極高音尤其輝煌。這條嗓子乃是上品中的上品,不過他唱〈Là ci darem la mano〉不能算是很好。 ---------------------------------------------------------------------- 聲音和詮釋是兩回事,詮釋與表達不同,抒情表達和戲劇表達又是兩種不同的修練。如果要為歌手在聲音以外的表現分級,在這首小歌我看可以粗分為三級:不怎麼樣、不錯、非常好。錄《Don Giovanni》全劇次數多的男主角唱〈Là ci darem la mano〉不一定唱得很好 —– 這是我的主觀評價的結論。在這些錄音以外,唱〈Là ci darem la mano〉唱得很好的男歌手和女歌手卻頗有一些 —– 當然這也是我的主觀評價。這裡收集了十幾個與“大號Giovanni名家”無關的錄音,其中我覺得唱得不怎麼樣的男歌手和女歌手我就不說了。 ---------------------------------------------------------------------- ---------------------------------------------------------------------- ---------------------------------------------------------------------- 這兩個錄音都有CD。Campó於1956年以演出Giovanni大受歡迎,Giovanni從此成為他的招牌角色。1956年同一年,唱片公司就找他錄製《Don Giovanni》全劇,在錄音室裡唱Zerlina的是那一年剛剛在歐洲聲譽暴起的美國女高音Anna Moffo (1932~2006)。Moffo是抒情兼花腔女高音,聰明美貌能歌善舞,錄音不少。她的聲音清澄溫暖,嗓音控制能力極好,藝術成就極高,但至今被歐美主流樂評低估。略早於這個錄音室錄音,這同一班人馬錄過現場,但這個現場錄音迄今沒有商業發行。Campó的聲音很好,表現不錯,Moffo唱歌的二次創造力(初次創造是作曲者的事)則超過Freni。任何人可以不喜歡Moffo的〈Là ci darem la mano〉錄音,但不能不承認她的唱歌本領(唱功)。 ---------------------------------------------------------------------- Petri擅長於莫札特和羅西尼的角色,1950年(二十八歲)他在斯卡拉歌劇院初次唱Giovanni,義大利人立刻把他的名字跟Giovanni連起來。Petri唱這首歌有講究,滿用心的,動態(音量對比)做得很好,不過開頭那四句搞得有點機械,可惜。他的音色渾濁,嗓音粗(不是說雄壯),我不認為這是個優點。 ---------------------------------------------------------------------- Bacquier是個bass-baritone,演唱生涯以法語歌劇為主,也唱過不少義大利語歌劇。他錄音不少,差不多都是法語歌劇,不過他唱Giovanni特別出名,1960年的演出大受歡迎,當時就錄了現場,後來又有兩個錄音。在1968年的〈Là ci darem la mano〉錄音裡,Bacquier的演唱第一流,不落俗套,唱Zerlina的Marilyn Horne表現更精采,指揮Richard Bonynge托得很漂亮,錄音效果極好(錄音室錄音)。 美國的戲劇次女高音Marilyn Horne (1934~)是二十世紀最精采的歌唱家之一。她一面學聲樂,一面在非常有名的Roger Wagner Chorale裡唱,然後翻唱灌錄1950年代早期的流行歌,然後在1954年為一部改編自《Carmen》故事的音樂電影《Carmen Jones》代唱女主角,開始出名,然後在1956年(二十二歲)受Igor Stravinsky之邀去威尼斯當代音樂節演唱,於是在德國開始歌劇演唱生涯,唱抒情女高音,1961年在紐約與女高音Joan Sutherland (1926~2010)合開演唱會,唱Bellini的美聲歌劇,Horne唱次女高音,從此這一對花腔高手搭檔成了二十世紀下半葉全球歌劇界的美聲歌劇復興風潮中最負盛名的人物。1982年,義大利的Rossini Foundation頒給Marilyn Horne一面金牌,頌揚她是『the greatest Rossini singer in the world』。 Horne音量大,但大小控制隨意,音域極寬,兼跨女高音和次女高音,聲音渾厚宏闊,音色沉暗優美,氣息綿長,聲樂技巧絕佳,不過我最欣賞的是她唱流行歌的唱功。Horne很清楚抒情流行歌該怎麼唱,該怎麼以聲抒情,她唱流行歌絕不照歌劇的“規格”唱。1961年的音樂劇電影《Flower Drum Song》是同名的百老匯音樂劇的電影版,裡面有一首歌〈Love, look away〉是Horne幕後代唱的,唱得好聽極了。Horne一直愛唱抒情流行歌,她可以在那裡自在地鍛鍊她唱歌的抒情能力,她的1968年〈Là ci darem la mano〉錄音是她的抒情能力在歌劇世界裡的一次發揮 —– 她唱『Vorrei e non vorrei』那五句在一眾女歌手裡或許是最漂亮最醉人的。 ---------------------------------------------------------------------- 德國人Hermann Prey比費雪狄斯考小四歲,同時同地享名。這兩個人的聲音條件相似的地方很多:音域寬、往上延伸特別好、音色清澄柔軟光滑精緻,但是Prey的音色稍微沉暗些,音量也比較大。DFD唱藝術歌比唱歌劇出名,Prey反之。DFD唱歌好雕琢,Prey則傾向自然流暢,這是前者比後者更適宜唱藝術歌而後者比前者更適宜唱歌劇的根本原因。Prey演唱莫札特的男中音角色非常出名,他比DFD更適合唱莫札特,因為他流暢圓轉 —– 這正是莫札特的基本風格 —–『如油般地流暢』。 Erika Köth (1925~1989)是個著名的德國花腔女高音,高音特別高,經常用德語唱Zerlina。費雪狄斯考和Prey這兩個Giovanni都跟Köth一起錄過德語版的《Don Giovanni》。在1960年Prey+Köth的〈Reich mir die Hand, mein Leben〉錄音裡,Köth聲音嬌柔清麗,帶鼻音,顫音快而明顯,風情極好,Prey的聲音、詮釋、和表達都是第一流。Prey和Köth在1966年有一個義大利語的〈Là ci darem la mano〉現場錄音,也很好,雖然Köth的聲音狀況差了一點。 ---------------------------------------------------------------------- ---------------------------------------------------------------------- ***************************************************** .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