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4 23:25:54瀏覽1503|回應4|推薦10 | |
. https://onedrive.live.com/?cid=0F582FC25C718D55&id=F582FC25C718D55%212196 ---------------------------------------------------------------------- 關於歌名的發音:ne音為nje/涅。sp- 如在英語speed/spark,pe音為pje,spe標準音為思憋。sh音為ㄕ,shi音為ㄕㄧ。 這首歌最早出現在一部歌舞大會串“電影”裡(《Когда песня не кончается》),不過卻不好算是電影歌。蘇聯的文化政策有一種拍攝“音樂會電影”(通常叫做Фильм-концерт)的習慣,早先可以把歌劇院裡的著名歌劇選段跟在鄉野演唱的民歌合唱用簡單至極的情節拼在一起,後來就以流行歌為主,成為各種歌舞的大會串,還可以加進默劇小品和雜耍,總之上場的都是當時最負盛譽(而且至少 —– 在蘇聯體制開始軟化之後 —– 未曾公開對體制有所微辭)的表演者。這首歌是首唱於這樣的一部電影裡的一首新歌,歌作於1963年,電影於1964年拍攝完成,於1965年上映。在電影“情節”裡出場唱這首歌的是Georg Ots,不過最早出唱片的是Muslim Magomaev,在1964年。 歌詞是一首情詩,詩人是全世界大名鼎鼎的葉夫圖申科(Евген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Евтушенко, 1932~)。譜曲的是國際知名的古典音樂作曲家Арно Арутюнович Бабаджанян (1921~1983)。Yevtushenko正義感很強,不過他也很清楚與體制對抗到底一定會埋沒自己多方面的天才,所以他後來有所妥協,他的詩也因此被一些受過苦的蘇聯異議詩人評為不值一讀,雖然國內國外都有些文學評論者認為他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好的俄語詩人。蘇聯人民藝術家Babadzhanjan是阿美尼亞人,在西方古典音樂作曲方面戛戛獨造,彈鋼琴也有獨奏家的水準,此外還譜寫過不少有名的電影歌和流行歌。葉夫圖申科對寫歌詞很有興趣,這兩個人合作不少,〈Не спеши〉是其中的一首成功之作。 這首詩意思別出心裁,形式精緻工巧,有四段,每段四句,但在意思上前兩段是一體後兩段是一體,前後相對相成。首唱並且在電影裡首錄這首歌的Ots唱的是葉夫圖申科的原作,然而最早出唱片的Magomaev所唱的第三段幾乎完全不同,晚一年Kristalinskaja的翻唱錄音在第三段和第四段又頗有差異。其後至今唱錄這首歌在歌詞上的普遍情況是一、二、四這三段依Ots,但第三段依Magomaev,這令人遺憾,因為Magomaev所唱的那個第三段一望即知屬於俗筆妄改。這首〈Не спеши〉的唱詞變異及漢譯我附在後面。 這首情詩廣受喜愛(不管以哪一種語言出現應該不會有明顯的差別),不過給它配旋律就不大容易。句子工整,意思可愛,言語嬌憨(女孩聲口),調子從頭到尾很軟,然而半數以上的句子開句是衹有三個音節的命令句,所以正途就是運用作曲技巧追求整首歌有味道耐咀嚼,作曲者做到了。 Георг Карлович Отс (OTS Georg. 1920~1975)是愛斯托尼亞人,祖父和叔叔都能唱聲樂,祖父是專業合唱團的指揮,父親是個有名的男高音。Georg從小喜歡畫畫和唱歌,也學鋼琴,上小學以前已經能用義大利語唱一些歌劇名曲,畫畫的興趣終生維持。中學時期喜歡擊劍和游泳,高中在軍校,十九歲得到愛斯托尼亞的一千五百公尺長泳冠軍,大學上軍事工程學院和塔林理工大學。1941年被徵召加入由蘇軍控制的愛斯托尼亞部隊,1942年受邀參加一個成立於戰時的愛斯托尼亞歌舞團,擔任鋼琴伴奏,後來成為合唱隊員,1944年開始有機會在歌劇中演出小角色,很快就成為愛斯托尼亞國家歌劇院的獨唱演員,是個抒情高男中音。1944年入學塔林音樂學校(四年制),1946年畢業,迅速成為歌劇名角,1950年得斯大林獎(蘇聯國家獎的前身),1951年塔林音樂學院深造畢業,1952年再得斯大林獎,後來歌劇和流行歌雙線並進,在兩條線上都成為全蘇聯的巨星。Ots還演出輕歌劇、音樂劇(芬蘭語版《Man of La Mancha》),唱德奧藝術歌、俄國romans、和民歌。俄語版的Kálmán輕歌劇《Die Zirkusprinzessin》在1958年被改編拍攝成電影上映,出演主角的Ots此後在全蘇聯的知名度應該不低於1954年幕後代唱了《The Student Prince》之後的Mario Lanza在全世界。Ots義大利語、德語、法語流利,使用過的演唱語言有二十種,還能成功地客串跳芭蕾舞、成功地在劇情片裡飾演有份量的角色。1972年 —– 在他正式涉足歌劇導演之前 —– 罹患腦瘤,多次大手術後不治。1980年,蘇聯郵政發行了一枚Georg Ots紀念郵票。 Муслим Магометович Магомаев (1942~2008)是阿塞拜占人,父系母系的族裔來源都非常複雜,祖父是作曲家,是阿塞拜占現代西式音樂的建立者之一,父親是畫家。Muslim從小學鋼琴,1956年(十四歲)進一所音樂學校學聲樂,1959年畢業,是個抒情高男中音,後來進巴庫音樂學院主修鋼琴和作曲,閒時愛唱流行歌(不衹是蘇聯的)。1962年(二十歲)在一場舉行於克里姆林宮大會堂的慶典音樂會上唱了一首歌和一首歌劇選曲,立刻成為名人。1963年成為阿塞拜占國家歌劇院的獨唱演員。1964年到1965年,Magomaev被文化部選派到La Scala歌劇院鍛鍊了一年,義大利人很欣賞他,1965年回來之後文化部長(政治局委員)要他換碼頭到莫斯科的大劇院(Bolshoi),他拒絕了,並且轉向流行歌發展,暴紅於全蘇聯,從此失寵於文化部長,文化部對他的打擊(包括司法羞辱)也開始了。1966年Magomaev到巴黎的Olympia戲院演唱,很成功,1969年再去,成績更好,Olympia的老闆對他提出一份一年的演唱合約,這是個成為國際流行歌巨星的好機會,Magomaev有意接受,但是文化部長不准,還禁止他此後去西方國家旅行,後來KGB的首腦安德洛波夫(政治局候補委員,喜歡爵士樂,1982年成為蘇共總書記)打電話給這個文化部長,要Magomaev出席KGB的年慶音樂會演唱,Magomaev才終於脫離了文化部的壓制。整個蘇聯大家都愛聽都想聽Magomaev唱歌的結果是:Magomaev三十一歲(1973)就得到了蘇聯人民藝術家的桂冠(通常即便二十歲已經成名也要到四十歲左右才會開始被考慮,如果這個人對黨的種種領導從未嘀嘀咕咕)。轉向流行歌之後的Magomaev當年在蘇聯受歡迎的情況有點像James Dean加貓王在美國(當然,Magomaev不披紅夾克,而且他唱流行歌的風格基本上是所謂的crooner)。從1975年到1989年,Magomaev擔任他所建立的阿塞拜占國家戶外交響樂團的藝術指導。Magomaev主持過電視節目,談論探究那些蜚聲國際的歌劇名家和流行歌手的生涯和藝術,Mario Lanza理所當然地成為Magomaev的重要研究對象,Magomaev最後出版了一本關於Lanza的書。2012年,阿塞拜占郵政發行了一枚Magomaev紀念郵票(蘇聯要是還存在,發行這張郵票當然是蘇聯郵政的事)。 Ots和Magomaev這兩個錄音的伴奏譜差不多,都接近夜總會的浪漫弦樂風格,而歌詞是非常浪漫的情詩,所以這首歌既是流行歌也是romans。2005年,全球歌劇界的大名人高男中音Dmitrij Khvorostovskij (1962~)錄了這首歌,聲音雄渾,如其一貫,而且歌劇腔十足,當然這樣並無不可,而且鐵板銅琶唱曉風殘月顯然屬於基本人性。 擅長唱抒情歌的流行歌手的曲目裡經常包括一些romansy,這些歌可以用聲樂的聲音和唱法來唱,也可以用流行歌的聲音和唱法來唱,都很正常。Ots在這裡聽起來像流行歌手,唱得非常好,高雅深情細膩自然,我認為這個錄音是他唱流行歌的代表作之一。 以聲樂名家而大唱流行歌,大大地利用自己得自長期聲樂訓練的聲音優勢和技巧優勢,發揮自己強大的“歌曲二次創造能力”,聲音和唱腔在衹聽流行歌的耳朵裡並不覺得怎麼異樣,唱同一首大家都能唱而且事實上大家都唱的流行歌還比絕大多數職業流行歌手唱得好聽,照我的評價,Ots是全球歷來罕有的超級高手之一(不是什麼跨界不跨界這種無聊的稱呼)。 Magomaev唱歌劇的功夫絕對在名角等級,唱俄國藝術歌也很受稱道,不過Magomaev創造流行歌的能力比Ots差一點,唱得也不如Ots溫暖細膩。Magomaev有一些流行歌錄音確實不錯,不過這首歌有些地方他唱得粗糙,這些缺陷聽兩遍就很清楚。 名歌星Maja Kristalinskaja (1932~1985)在1965年翻錄,伴奏非常清淡,在一段歌詞之內唱得很用心,然而各段間的差別不大,而且唱得有點“重”,太用力,不夠香(這跟她的音域和音色也有關)。簡單地說,這個錄音在音樂上不太能吸引人。 Anna German在1965年翻錄,她唱這首歌完全沒有用她那種像鋼琴的獨門聲音,用的是在流行歌手的世界裡經常碰到的所謂的好聽的聲音 —– 當然一般的“好聽的聲音”也有好幾種,伴奏譜跟Ots和Magomaev這兩個錄音的差不多,唱得比1967年及以後的Anja平淡些,一個解釋是Anja用“跟別人一樣的聲音”唱純抒情歌的唱功這時還沒有完全成熟,另一個可能性是這首歌這樣唱是她的選擇。 2006年,出各種蘇聯時期的老錄音很出名的Bomba發行了兩片作曲家Arno Babadzhanjan的流行歌選,唱片衹有系列的標題,四十五個錄音裡Magomaev佔了七個,不過〈Не Спеши〉是Anna German唱的。2007年,Melodiya出了一張Babadzhanjan的流行歌名歌選,唱片的標題是《Не Спеши》,裡面〈Не Спеши〉這首歌被挑中的版本是Anna German的,雖然Magomaev在二十首裡佔了七首。2009年有一張Babadzhanjan的流行歌mp3CD,〈Не Спеши〉還是選Anna German唱的。〈Не Спеши〉譜作於1963年,時光流逝,Babadzhanjan於1983年過世,〈Не Спеши〉成為後世公認的Babadzhanjan所譜作的名歌之一,可供挑選的四個名家老錄音也都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了,然而今天衹要是Babadzhanjan作曲的流行歌集唱片,裡面的〈Не Спеши〉總是Anna German的翻唱版。這首歌是女孩歌,不選Ots的版本是合理的~~~ ^@@^ 法國的流行歌歌后Mireille Mathieu (1946~)在1966年錄了一首法語歌〈Je Suis Là〉,旋律是〈Не Спеши〉的旋律,然而歌詞的內容完全不同,不是翻譯,歌名的意思(我在這裡)也完全不同,所以這是另一首歌,不能算是〈Не Спеши〉的法語版。Mathieu的嗓音和唱法和肺活量都猶如Piaf再生,熱情奔放,氣衝牛斗,那自然是好聽的~~~ ^_____^ 1968年,芬蘭著名的歌詞家PUHTILA Sauvo (1928~)拿這首歌的旋律以筆名Saukki填了內容完全不同的新詞,但歌名的意思一樣,Ots首錄了這首芬蘭語歌〈Älä Kiiruhda〉(芬蘭語跟愛斯托尼亞語是手足語,兩國如今也是手足之國,國歌曲調相同,Ots芬蘭語流利,在芬蘭很受歡迎)。這首歌後來成為芬蘭的名歌,翻唱錄音至少有十個(芬蘭的人口不過五百多萬)。以下鏈結處有歌詞~~~ ---------------------------------------------------------------------- ---------------------------------------------------------------------- 〈Не Спеши〉的唱詞變異及漢譯如下(無韻腳): 【第一段】眾人皆同 【第二段】眾人皆同 【第三段】Ots (1964). 【第三段】Magomaev (1964). German (1965). Khvorostovskij (2005). 【第三段】Kristalinskaja (1965). 【第四段】Ots (1964). Magomaev (1964). German (1965). Khvorostovskij (2005). 【第四段】Kristalinskaja (1965). .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