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9/08 08:20:27瀏覽4516|回應0|推薦23 | |
. https://onedrive.live.com/?id=F582FC25C718D55%212694&cid=0F582FC25C718D55&group=0 ------------------------------------------------------------------------------ 漢語版的哈薩克族民歌〈燕子〉在海峽兩岸傳唱有五十年了,廣受喜愛,然而在哈薩克斯坦境內流傳的這首歌在歌詞語句和曲調上都與漢語版有些不同 —– 尤其是旋律的差別連一般人都能輕易察覺。事實上旋律差異的情況不衹是幾個單獨個別的音符不同。 原因很簡單:今天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標準”哈薩克語版〈燕子〉與中國境內的“標準”漢語版〈燕子〉分別是兩個哈薩克斯坦作曲家與一個中國作曲家各自改編同一首哈薩克族民歌之後的成品。在嚴肅音樂(或稱藝術音樂/精緻音樂)作曲家,異語言民歌的改編工作必須先譯詞,然後要調整譯詞來配合樂句(這個步驟稱為“配曲”),而樂句本身即使在同語言的民歌改編過程中本來也容許微小的變動。在同語言民歌的改編,如果不是採用了新詞,那麼改編譜的署名者衹是作曲家。在曲調方面,我想至少有四個因素會影響同語言民歌改編的成品:作曲家所根據的民歌曲調版本的數量和差異情況、由作曲家自己決定的改動幅度、作曲家本人的旋律美感、由作曲家自己決定的或應他人要求的改編方向和目的。這些因素顯然曾經造成了〈燕子〉這首民歌的這兩個改編版本的曲調差異。 這首民歌在哈薩克語叫做〈Қарлығаш〉(Qarlığaş),意思就是“燕子”。Қарлығаш是個普遍的哈薩克族女子名。這是一首男人歌,唱歌的人在獨處的時候向一個名叫燕子的姑娘說話,說了這燕子姑娘的諸般好處,而且希望她不要負心。 在二戰期間,哈薩克斯坦算是蘇聯的大後方,文藝活動沒有受到戰爭很大的影響。1944年,在哈薩克斯坦有兩位作曲家合作譜成一部哈薩克語歌劇《Абай》(Abay. 阿拜),同年首演於阿拉木圖。歌劇裡有個女子角色叫Қарлығаш,劇本作者為這位燕子姑娘安排了一段舞蹈,作曲家就把民歌〈Qarlığaş〉的曲調收進來,改編成一段歌舞(合唱+群舞),情景是一個姑娘在等一個小伙子,所唱的當然是因應劇情而寫的新詞。這齣歌劇非常出名,裡面的這段〈燕子歌舞〉也非常出名,但是要把這段歌抽出來在歌劇之外單獨唱卻有些不妥,因為它的音樂結構A1-A2-B1-B2-A1-A2-B1-B2的B樂段都沒有唱詞,衹是用元音a一路延伸下去。再者,民歌〈Qarlığaş〉的歌詞是很受喜歡的。於是有一位歌詞家擴張了民歌原詞來配合這首合唱曲比原來的民歌繁複的曲調。後來這樣的【擴編的民歌曲調+擴編的民歌歌詞】成了演唱民歌〈Qarlığaş〉的新定式,聲樂家和流行歌手都這麼唱,聲樂家唱,把它稱為〈Әлия Кикеновна〉(Älïya Kïkenovna),流行歌手唱,還是把它叫做〈Қарлығаш〉。今天在哈薩克斯坦已經差不多聽不到原詞+原曲的民歌〈Qarlığaş〉的公開演唱和商業錄音了。 幸運的是:新編於哈薩克斯坦的這個〈Qarlığaş〉版本在二戰結束之後並沒有快速傳進中國新疆的哈薩克族社會,而且原詞+原曲的哈薩克族民歌〈Qarlığaş〉至今保存在新疆的哈薩克族社會裡,家喻戶曉 —– 情況是:小孩在家庭生活中聽父母唱本族民歌,最早聽熟的大概是〈Dudar ay〉,然後可能就是這首原詞+原曲的〈Qarlığaş〉,或者〈瑪依拉〉。 —– 不過,哈薩克斯坦的新編詞曲在鐵幕銷熔之後還是藉著卡式音樂帶傳進新疆了,可是新疆的哈薩克人似乎不大欣賞這個擴編的曲調,他們用原來的民歌曲調來唱擴編的歌詞,而原詞+原曲的〈Qarlığaş〉仍然存在。 今天在漢語世界裡廣泛流傳的哈薩克族民歌〈燕子〉乃是中國作曲家吳祖強在1954年的改編版。吳祖強出生於1927年,1953年被選派到莫斯科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留學,學作曲。這是一個附有鋼琴伴奏的漢語獨唱譜,改編自新疆哈薩克族民歌,由一位“艾圖瓦爾夫”漢譯歌詞,1954年同年在莫斯科由郭淑珍首唱,不久之後在莫斯科出版了樂譜,1956年首次在中國公開演唱(在北京),1962年在北京出版樂譜。 民歌〈Qarlığaş〉是一首抒情歌,樂段結構是ABAB,A段是主歌,B段是副歌,兩段A的唱詞不同,B段的唱詞不變,整首歌的樂段進行實際上是A1-A2-B-B-A1-A2-B-B。哈薩克斯坦的“擴編曲調”的樂段進行是A1-A2-B1-B2-A1-A2-B1-B2。吳祖強改編版的樂段結構是AABA,實際的樂段進行也是AABA。在歌詞方面,民歌〈Qarlığaş〉的歌詞可能有五段不同的內容(不過我沒有看到歌詞,也沒有聽過唱到完的錄音),哈薩克斯坦的“擴編歌詞”有五段不同的內容(兩段用於第一段主歌、兩段用於第二段主歌、一段用於副歌),吳祖強改編版有四段不同的歌詞(分別對應於四個樂段)。 我能聽到的新疆哈薩克曲調的錄音有三個(都在YouTube):江阿灣組合、達吾然.阿依努爾、斯琴格日樂(蒙古人)。江阿灣組合由生長於新疆的哈薩克人組成,他們所唱的〈Qarlığaş〉是從小從父母那裡聽來的,曲詞都是“新疆原裝”。達吾然.阿依努爾和斯琴格日樂所唱的〈Qarlığaş〉的曲調無疑都是流傳於新疆的版本,歌詞卻是哈薩克斯坦的擴編歌詞,這個曲詞組合在歌詞音節與樂句音符的一對一搭配上沒有問題,語句和樂句之間卻有斷句方面的差舛。 以下(在兩條虛線之間)我英譯了完整的哈薩克斯坦擴編歌詞,附上我聽寫的曲調簡譜(因陋就簡,在網路上沒有辦法)、吳祖強版歌詞、吳祖強版曲調、江阿灣組合所唱的曲調、達吾然.阿依努爾所唱的曲調、和斯琴格日樂所唱的曲調~~~ --------------------------------------------------------- 哈薩克斯坦藝術歌【第一段主歌歌詞】第一部份 哈薩克斯坦藝術歌【第一段主歌歌詞】第二部份 哈薩克斯坦藝術歌【副歌歌詞】唱兩遍 哈薩克斯坦藝術歌【第二段主歌歌詞】第一部份 哈薩克斯坦藝術歌【第二段主歌歌詞】第二部份 [吳祖強版沒有主歌副歌結構,在【眉毛彎彎眼睛亮】那一段之後就唱第四段(也是全歌最後一段)歌詞,樂句與他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曲調的完全相同。] 哈薩克斯坦藝術歌【副歌歌詞】唱兩遍,詞曲皆同前。 【全歌尾聲】感歎詞『啊~~~』 --------------------------------------------------------- 哈薩克斯坦“擴編曲調”之為擴編主要表現在主歌樂段。在 | 6 3 3 - | 之後,原來的民歌是兩個各長三小節的樂句,這些音符材料在擴編曲調裡被整編成三個各長兩小節的樂句。情況如下~~~ 哈薩克斯坦的“擴編曲調”有些繁複花俏,吳祖強版的曲調相對而言簡樸明淨,是流動的民歌曲調的一個很好的“定格”,透過這個改編曲調也比較容易讓我們“看穿”原來的民歌曲調是怎麼從一個樂句組(即樂段)發展成兩個樂句組的。如果把A樂段開頭的 | 6 3 3 - | - - - - | 拿掉,把其後的部份跟B樂段相比,情況就是~~~ 所以,真實的歷史情況是:〈Qarlığaş〉民歌曲調的創作者玩過的“把戲”哈薩克斯坦擴編曲調的作曲者又玩了一次~~~ ^_____^ 至於歌詞,由於我沒有看到任何一個版本的民歌“原詞”,也沒有聽過完整的“民歌原詞”演唱,所以能說的有限。我能確定的衹有三件事:第一、副歌的唱詞內容在所有的民歌版本以及兩個改編版裡都沒有變。第二、主歌的歌詞(A1樂段和A2樂段)在哈薩克斯坦擴編歌詞與民歌原詞有差別,因為樂句從三句變成四句,語句就必須跟著從三句改成四句。第三、吳祖強改編版的歌詞內容應該刪節過,因為民歌的歌詞可能有五段不同的內容,而吳祖強版衹有四段歌詞。在文學方面,吳祖強版的歌詞優於哈薩克斯坦擴編版,前者流暢自然(這是吳祖強“配曲”的功勞),後者有明顯的重複、贅飾、和不自然。 詞曲合觀,不考慮語言,衹考慮作為抒情歌的品質,那麼我認為吳祖強的改編版無疑是所有的版本裡最好的。 這首〈Qarlığaş〉的音域衹是一個完全八度(從A到高八度的A),裡面也沒有大起伏,所有的民間版本和改編版本都是這個情況,每一個能辨五音的人都唱得來,不過要把吳祖強版在藝術上唱得好就不容易了。這首漢語歌流行歌手很難應付,在聲樂家裡,姜成濤留下的錄音情感深摯投入,縱勒有節,唱者刻骨,聆者銘心,雖非盡善,直到今天恐怕還是最好的。 最後說說有點“題外”的話。 一部平凡的歌劇音樂裡如果有一首間奏曲夠精采,那麼這首曲子脫離歌劇單獨流傳乃是合情合理。一首本來無譜的民歌一旦被寫成歌譜流傳,譜上的曲和詞 —– 衹要不太糟 —– 就會成為後來的同語人學唱這首歌的依據,這是常態。雖然如此,擴編於哈薩克斯坦的〈Qarlığaş〉詞曲版本之在哈薩克斯坦取代了品質優良的民歌原詞+原曲版本應該曾經得到來自歌劇《Abay》的創作者和這齣歌劇的主題人物的很大的間接助力。 歌劇《Abay》在哈薩克斯坦的音樂文化裡是一部里程碑作品。譜作《Abay》的兩位作曲家是Ахмет Қуанұлы Жұбанов (Axmet Qwanulı Jubanov. 1906~1968)和Латиф Абдулхайұлы Хамиди (Latïf Abdwlxayulı Xamïdï. 1906~1983)。Jubanov是著名的哈薩克斯坦音樂學者、著名的哈薩克斯坦作曲家、著名的哈薩克斯坦音樂教育家。他畢業於列寧格勒音樂學院,專精於哈薩克斯坦的民族音樂學,1938年開始作曲,“西樂曲”和“國樂曲”並進,都以民族風格導向。他還改良民族樂器、建立民族管弦樂團、為哈薩克斯坦的音樂文化建立新傳統,身後有紀念郵票和紀念幣。Xamïdï是個有俄羅斯血統的喀山韃靼人,莫斯科音樂學院的作曲科班出身,從1933年起定居於阿拉木圖,大量採集哈薩克斯坦民歌,寫了很多曲子,致力於發展哈薩克斯坦的現代音樂文化,身後有郵票紀念。 為歌劇《Abay》寫劇本的是Мұхтар Омарханұлы Әуезов (Muxtar Omarxanulı Äwezov. Mukhtar Auezov. 1897~1961)。Auezov出身於遊牧家庭,列寧格勒國立大學文學院畢業,最後成了哈薩克斯坦的大文豪。他初時以寫劇本最負盛名,後來在1942年到1956年以他的精神導師 —– 哈薩克斯坦詩聖阿拜 —– 的生平為主線陸續出版了四大本長篇歷史小說,總長一百四十萬字,總稱為《阿拜之路》。這是一部哈薩克民族的近代史詩,也是一部世界文學名著,至今已經有超過一百種外語譯本出版。 歌劇《Abay》的標題角色阿拜(Абай (Ибраһим) Құнанбаев Құнанбайұлы. Abay (Ïbrahïm) Qunanbaev Qunanbayulı. Abai Qunanbaiuli. 1845-1904)是哈薩克斯坦的詩聖兼新文化先驅。他受過哈薩克的傳統教育,也受過俄語教育,在哈薩克斯坦從傳統邁向現代的啟蒙階段,他大力鼓吹哈薩克斯坦的現代化和新文化運動。他是個民族主義者,也主張透過俄羅斯文化來吸收歐洲文化乃至全球文明的優點。他的努力對哈薩克斯坦的新生知識階層的精神風貌的塑造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他寫過大約一百七十首詩,也拿著冬不拉彈唱。他為歌詠遊牧生活的、口頭傳承的哈薩克民俗詩引進了新形式、新內容、和新面向。他寫的詩文辭優美,協助哈薩克語成為有文學表現力的語言。作為他的後世同胞對他的敬意,他的肖像出現在哈薩克斯坦的鈔票上,他的銅像樹立在全國各地(莫斯科市區裡至今有他的雕像)。 PS 1 —– Qarlığaş的發音:Qar-lı-ğaş三個音節,後重音。q老發音如喝,現代發音如科,韻尾r音如勒。lı音如勒。ğ音為閩南話牛的聲母,韻尾ş音如師。 PS 2 —– 那位擴編民歌〈Qarlığaş〉歌詞的歌詞家是Ибади Мақатовтікі (Ïbadï Maqatovtiki)。 PS 3 —– 有一首〈Қарлығаш әні〉(Qarlığaş äni. Swallow song),這是一首花腔藝術歌。 .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