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10/07 21:04:49瀏覽8009|回應10|推薦93 | |
鋼纜的種類和用途 ●鋼纜種類 鋼纜亦稱鋼索、鋼繩,在軍事工程中較常用"鋼纜"品名,民間一般工地則習慣稱之鋼索。鋼纜是由數條至數十條鋼線(絲)或稱素線,纏繞組織成一股(strand),再由數股纏繞成一條鋼纜。 鋼絲與每股間因纏繞方式不同,會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特性。鋼絲與鋼絲間是以點狀接觸者稱為交叉撚,呈面狀接觸者稱為平行撚。交叉撚伸長率較低,平行撚耐磨損;以逆時針方向撚成者稱為S撚,反之則為Z撚。不同的撚線方式是為因應不同環境所需,例如橫向牽索在中段會承受到最大重力,當拉伸力度傳導到中段前,交叉撚會在每一個撚結中大量吸收到下墜的重力,強化了鋼纜的橫向支撐。 複合式絞索 以緊密度而言 ●鋼纜結構 鋼絲大都經過熱處理冷加工的方法,來達到較高強度。但鋼纜表現出的卻是柔韌且可彎曲性質。主要原因在於鋼絲與鋼絲間,以及每股間的伸縮滑動,所以鋼絲數越多或股數越多者越柔軟,但相對磨損也越快。滑動造成的摩擦會導致鋼纜磨耗,再加上鋼絲間與鋼股間的縫隙,容易造成外界有害物質的滲入,所以鋼絲與鋼股間的潤滑與保護就相當重要。 鋼纜中間並非空心,而是纖維芯或稱麻芯,作為各股線纏繞的中心。一般常見的鋼纜外圍纏繞的股線均為雙數,目的在使組成的鋼纜較接近圓形。麻芯除了保持各股的相對位置外,還充滿了具潤滑和保護作用的油脂。潤滑方面一般是使用石蠟油(紅色)或瀝青(黑色)一類的物質。在鋼纜彎曲或受力伸長時,這些油脂就會因擠壓而向外滲出發揮保護作用。 ●負載強度 重負載經驗公式︰ 例如,20mm直徑的鋼纜,斷裂負載=20*20/20=20噸 也就是大約可以承受到20噸的力量。但要注意的這只是斷裂負載量,一般實務運用時還要再乘上0.5~0.8的安全係數。也就是說20mm直徑的鋼纜 ,一條正常吊掛負荷約 5 噸左右。 ●不同鋼纜的用途 鋼纜結構包括了中芯、股數、細絲。 ●材質 鋼索是由退火鋼線製造,鋼纜的整體叫做鋼索,其中心的麻繩稱為麻心,麻心周圍的六股鋼繩叫做鋼股。有些特殊鋼股的鋼芯中心還有麻繩,此麻繩稱為鋼股麻心,組成鋼股的鋼線叫做鋼絲或素線。鋼纜心是合成鋼股的中心位置,其材質普通有麻心、鋼股心及鋼絲繩心三種。 鋼索材質包括了不鏽鋼(白鐵)、鍍鋅、鑄鐵、披覆鋼索( 鋼索外包覆了 PVC , PE , NYLON等塑料材質)。 鍍鋅鋼是在鋼表面電鍍或熱浸鍍上一層鋅,藉由氧化還原電位的方式以鋅來防止鐵的銹蝕。鍍層不會很緻密,空氣和水氣在時間較長後滲入,仍會生鏽。保養時需要刷漆或塗敷油脂。 ■台灣橋樑工程的管見︰ 2019年10月1日,位於宜蘭蘇澳的「南方澳跨港大橋」忽然崩塌。該橋於1999年興建完成,橋長140公尺,是亞洲第一座雙叉式單拱橋,這種橋全世界只有兩座,其中一座位於西班牙馬德里市、另一座就是南方澳的這一座。 當日新聞一出現,我的直覺"是否吊索出了問題?",我非專業人員,但可用一般粗淺的結構方式和環境因素來看待原因。 ▲1986年11月,台北中興大橋斷裂。 ▲2000年8月,高屏大橋中段崩塌 ▲台中后豐大橋 ▲雙園大橋 ▲南方澳大橋 至於最近南方澳的斷橋事件,則讓我心中浮起另一層的隱憂觀感,近年來各地競相引進世界最新式的建築工法,有這個必要嗎?或許少不了有點「標新立異,譁眾取寵」的心態吧?政治人物可以藉此一舉打響政績和知名度,但相關技術都已成熟了嗎? 在懸吊式橋梁中,雙叉式單拱橋的穩定度風險;較之"斜張橋"又大了很多。台灣目前已有好幾座斜張橋,斜張橋在計算預力上已夠費事;鋼索與鋼樑或橋塔的連接構造比較複雜;施工中高空作業較多,技術要求較橋墩支撐的橋樑嚴格很多。 單拱橋的整體強度差,抗風穩定性也欠佳。需要極大的兩端錨錠,費用更高,難度更大。當初南方澳決定採行單拱橋方式興建;個人認為本就是個嚴重的錯誤!懸吊式橋樑大多是使用在地形和高度有障礙之處,例如高山河谷,所需橋墩或橋塔立面過高,施工太困難,所需費用過高,才不得已採用懸吊方式。 單拱橋的所有支撐來源都由懸吊的鋼纜完全承載,橋面下的兩端又沒有角拱可以分擔支撐。南方澳在海邊,海風對鋼材的腐蝕性特別顯著,鋼纜如果不是防鏽材質,在保養功夫上是非常費事的。海邊風大對懸吊式橋梁本就是常在的威脅,橋兩頭常有車輛來往,當初設計時不知是否有將車流量預估進去?重型載重車根本就不宜在這種橋梁上行駛,橋下缺乏另外支撐,那些懸垂的鋼纜怎能承受得住?如果檢測保養再馬虎行事,不出狀況都難! 目前幾乎所有新聞都指向"檢測保養"的疏漏,個人以為,從當初興建的觀點到採用的材質恐怕都是問題?!檢討問題須從關鍵處去找出癥結。至於有些人拿倫敦大橋的使用資歷,來和南方澳大橋比較,兩者無論從技術面或結構面看;都完全風馬牛不相干,當個笑話看就行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