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2/18 16:56:39瀏覽1844|回應4|推薦74 | |
大疫病歷史的重點檢視 ■十四世紀黑死病患者中已發現有「超級帶原者」 黑死病約在十四世紀40年代蔓延到整個歐洲,這場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約7500萬人死亡,根據估計,瘟疫爆發期間的中世紀歐洲約有佔人口總數30%-60%的人死於黑死病。到19世紀,由於顯微鏡的發明,人們才發現黑死病是由一種稱為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的細菌所造成。後世遂將這種傳染病改稱為「鼠疫」。 在查士丁尼一位鼠疫災難親歷者伊瓦格瑞爾斯曾紀錄到:「有的人逃離了被感染的城市,並且他們本人也的確非常健康,但是,他們卻把疾病傳播到沒有生病的人群當中。也有一些人甚至就居住在被感染者中間,不僅與被感染者;而且還與死者有所接觸,但他們完全不被感染。」這是近世疫病史中最先敘述到;疫病流行時會出現的一些「超級帶原者」,不過近代也發現,當疫期過後;這些人的血清裡有著防疫醫學很需要的抗疫元素。 ■疫從口入的食鼠殷鑑 明末崇禎年間,鼠疫曾使中國人口减少了约四、五千萬。到清末民初期間,又爆發了一場席捲全球的鼠疫,包括中國在內的就是著名的「東北肺鼠疫」。早期於1894年香港地區出現,到了1930年代達到最高峰,波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澳洲的60多個國家,死亡逾千萬人。 1910年10月25日,在中俄邊境小城滿洲里,兩名從俄國回來的勞工突然在旅店暴斃,旅店老闆、伙計等人都暴亡,症狀大同小異,發燒、咳嗽、咳血,很快死亡,死後全身發紫。到1910年底,中國東三省疫情已經告急。中俄邊境小城滿洲里一帶為俄國人工作的華工,可能是最先感染的群體,而當時在專以獵捕土撥鼠為業的山東移民中,疫情最為集中。但當時的人還未察覺,食用野生動物和可怕疫病間的關係。 ■清末的伍連德首先建立了防疫行政措施 中國近代史上「防疫學第一人」伍連德,在中國疫區有效遏止鼠疫傳播。我認為;他也是世界最早建立防疫行政措施的重要人物。在此之前,歐美雖然都已發展出疫苗接種的防疫手段,但對於如何阻斷疫病傳播途徑,仍缺乏明確的有效措施。 1910年12月,東北大鼠疫爆發,清朝任命伍連德為東三省防疫全權總醫官,赴哈爾濱調查並開展防治工作。伍連德是畢業於英國劍橋大學的馬來西亞華僑。 1911年元旦前,伍連德的"肺鼠疫"理論,認為鼠疫可以透過人際接觸傳染之說,不但未受各國醫界相信,甚至還遭到國內同行抵制。在伍連德到達哈爾濱前,被譽為亞洲微生物第一人的日本病理學家北里柴三郎,已先讓學生來到哈爾濱解剖過大量老鼠,一直沒有找到鼠疫桿菌檢體。 東北總督起初聘請法國名醫梅斯尼來華治疫,伍連德對於鼠疫可以透過人際飛沫傳染之說,梅斯尼不相信,且認為缺乏經驗的伍連德沒有資格擔任防疫的總領工作。伍連德謙虛讓位請梅斯尼來擔綱。梅斯尼在檢疫工作中還不知要戴口罩,來華僅僅六天就死於鼠疫病中。伍連德偷偷去解剖鼠疫病死者屍體,以當時律法;破壞遺體需擔負很重的罪責。伍連德終於在顯微鏡下找到了鼠疫桿菌。並精確地查出鼠疫大流行的源頭,定位在俄國大烏拉站的一間華人工棚里。 伍連德在東北大鼠疫時採取的隔離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科學方式將病人和疫區隔離開來,以達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流行的大規模嘗試。伍連德採取的隔離法分成兩部分,一是將鼠疫病人或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觸者隔離;二是將流行中心哈爾濱傅家甸和外界完全隔斷。 當時東三省總督錫良未封鎖消息,不斷向朝廷上書奏報疫情,且完全信任伍連德,對於伍提出"焚屍"建議所引發的社會譁然,他力排眾議上書陳情,最終獲得清庭一道聖旨,助伍連德「奉旨焚屍」。伍連德在四個月內成功控制住鼠疫疫情。當時清帝國口罩庫存稀少,伍連德發明了「伍氏口罩」,利用雙層棉紗內夾一塊吸水藥棉的簡易口罩;來保護防疫前線人員。又發明旋轉式餐桌和公筷使用方式,在公共飲食場合大為降低了疫病傳播機會。 ■近世最致命的疫災是1918年的"超級流感" 1918年流感大流行曾造成全世界五億人感染,死亡人數約在五千萬到九千萬之間,被喻為「歷史上最嚴重的疾患浩劫」,最早起源地在美國,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又稱"歐戰"),美國共派出了197萬士兵到歐洲戰場,第一支部隊於1917年6月抵達法國,這種疫病就隨著美軍參戰帶到歐洲去。 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各國對傳媒都有嚴格管制;只有中立國西班牙在大肆報導,世人錯覺地以為當地疫情最嚴重,後世稱此為"西班牙流感"其實是很冤枉的!那次疫災粗估美國死了54多萬人,西班牙則死了17多萬人,因此後世也有人把那次疫災改稱為"超級流感"。 "超級流感"第一波有記錄發生於1918年3月4日;一處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軍營。起初情況只有一般感冒症狀,頭痛、高燒、肌肉酸痛和食慾不振等症狀。四月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法國也傳出流感,三月中國、五月西班牙、六月英國也相繼發生疫情,但還不甚嚴重。 九月開始在歐洲和美國各地普遍傳播,並在數星期內傳到世界各地。這第二波流感已和過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症狀加劇(病毒已經轉化),青壯族群死亡率特別高。第三波流感大約於1919年冬季開始在世界各地出現,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漸神秘地消失,最後這一波甚至使許多愛斯基摩部落一村一村地出現滅村死絕。死因大多是因流感引發肺炎而呼吸衰竭。在亞洲的致死情況反而最嚴重,是歐洲一些地區的30倍,這可能和人民的日常生活衛生習慣有關。 1918年5月,在中國首先是溫州有萬餘人感染流感,到七月份時,南北各地都已無所倖免。當時在日據的台灣尤其嚴重,造成四萬餘人死亡。災況最慘的是印度,死亡1千2百50多萬人,其次是當時美屬的菲律賓,死亡93萬6千多人。美國則死了54萬8千多人,情況最嚴重時,美國出動國民兵,對疫情已全面失控的鄉鎮進行全面封鎖,人獸都不得進出。當時究竟有多少人其實是死於生活供應斷絕?之後已沒有人再去考究這個問題。美國當時的防疫措施其實並不比伍連德高明。百年後的今天,中國大陸的領導們也沒有做得比伍連德更好。 近年才發現,1918年的這場流感被鑑定為;是從一種通常感染鳥類的病株進化而來,這種病毒在人群中出現了突變,使病毒更容易通過空氣傳播,由於患者本身免疫系統對病毒過度反應,使得身體出現超負荷狀態,導致了嚴重炎症和肺部積液。亦即致死原因並非來自病毒的直接攻擊,而是自身免疫系統破壞了肺部組織,這說明了為何超級流感的死亡較集中於青壯年人群,結果是「愈強壯的死得愈快」。 流感從未真正消失過,尤其在美國,2017~2018年的感染人數就曾達到4500萬人,死亡人數為6萬1000人。自2019年9月流感季開始後蔓延30州,美國已有1900萬人感染,18萬人住院,1萬多人死亡。另外,歐洲、中國大陸、日本及台灣等都有零星出現的流感疫情。 ■21世紀最奪命的是疫病和自然災害,不是戰爭 20世紀末,陸續開始有些觀察家認為,21世紀最奪命的將會是疫病和自然災害,不是戰爭。由於現代武器毀滅性過於強大,各敵對國間都知「投鼠忌器」的道理,不敢輕舉妄動。但由於地球暖化加劇後,不但全球氣候劇變,自然災害頻仍,細菌和各種病毒的進化也加速了。 非洲大流行的「伊波拉病毒」最恐怖!是人畜共通病毒,2003年在剛果的致死率達到90%。2012年中東的MERS,死亡率36%。2003年的 SARS死亡率10%。這些事件都再再證明了上述說法的現實面已經出現,而且病毒來源多少都牽涉到"人畜共通"的特性,更增防疫上的困難度。 2020年開春後的現在,新冠肺炎的爆發更以過於往常的驚人速度傳播。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冠肺炎的當下,其實流感也仍混流於疫情中,甚至兩者症狀多有共通處,用簡易檢測工具仍有著難以辨識的可惱處。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幾乎已可確定遠不及上述各類疫病,死亡率大約在2%左右,但傳染的速度有可能會刷新傳染病史。 今年的中國大陸真是禍不單行!今夏至秋又將進入洪泛期,接踵而至的災況是否會引發政治效應?盡在不言中。 ================== 不要告別--自唱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