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6/04 15:51:17瀏覽4723|回應36|推薦47 | |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台商跑天下,從西亞搭機東返,過境香港,夜宿半島酒店。次日,上街採購幫寶適〔別懷疑,當時台北沒賣紙尿片。〕,順便買回幾份香港報紙,準備了解一下本地風土人情。沒想到,展報一讀,字是漢字沒錯,讀起來卻意義不明。什麼唔、係、慨、波、貼士、威化,亂七八糟、鳥語鴃舌。當場擲報于地,從此再也不看港報一眼。 九十年代中,旅居北萊茵,有朋自中國來,帶來雍正王朝兩冊。捧而讀之,字是漢字沒錯,有的缺胳臂,有的少肚腸,還好意義仍在,勉強可讀。開始時,邊讀邊猜,十幾頁之後,逐漸順利。讀完兩冊,對簡體字已可兩目了然,但,能看不能寫。 次年回台,雍正王朝的傳統漢字版已經印行,趕緊買來,重新再讀。這一讀,優劣立判。傳統漢字有形有神,讀起來意到韻足,文到好處,有如醍醐灌頂。簡體漢字形殘神缺,讀起來意雖到,韻不足,文不論好壞,總覺得少了點什麼。〝講義氣〞變成〝讲义气〞,無論左看右看,都非常不過癮。 傳統漢字是中華文化的精髓,經過幾千年的琢磨、冼鍊,每一個字都成為一件藝術品。每一點一橫、一撇一捺,都蘊藏天機,都不可或缺。這天機,或是一個鮮明的意義,或是一段複雜內涵,可以透過視覺,直接映射腦中,令人望文生義,或望文生情。 這種既可看又可讀的特性,是漢字所獨有,世界惟一。日本人做過一個試驗,將同樣一個路牌,分別書以羅馬拼音、平假名、漢字。結果,行人解讀的速度分別是:羅馬拼音 1.5秒、平假名 0.7秒、漢字 0.06秒。 傳統漢字背負著幾千年的歷史及文化,沈重的來到二十世紀中,適逢神州大地易主。一個享有絕對權力的獨裁者,加上一個惟命是從的傻學者,兩人合力將傳統漢字任意簡化,截頭去尾,消精除髓。同時,也將傳統漢字所背負的文化傳承,棄之一邊。 這種漢字簡化,並非語言文字的時代演化,而是獨裁者的倒行逆施。因此,一簡二簡之後,獨裁者一死,就沒人敢簡了,只留下一些不繁不簡不羅的三不像文字。 幾十年的漢字簡化,就像長江的洪然巨流在減速之後,產生的旁支小逆流。當巨流再度加速時,所有的小逆流都將消失,百年之後,被人遺念。繁簡真的不用爭,文字會走出自己的路。至少,叶义,已經決定改為,葉義。 至於漢字粵語,就留給粵語人獨享吧,別人就恕不奉陪了。同樣的,漢字台語,就留給台語人獨享吧,別人看不懂。當然,在漢字漢語中,加上一些本地方言的辭句,以增加鄉土性或趣味性的文章,不能算是漢字台語,否則,代誌大條。 最近,又大開眼界,看到台羅文,台語的羅馬拼音文字。起初一看,當然看不懂,張口一唸,還是唸不通。仔細再看,和越緬寮泰的文字頗為相同,繼而一想,不就是西方傳教士為學當地方言,所用的羅馬拼音嗎? 不稀奇,中國人學英語,也用英文的漢字拼音。這不是,煙絲波里純,那不是,英特那雄那爾,還有,史特貝利忌司威化。英國人聽了,會傻到放棄ABC字母,改用漢字拼音? 當然,有人為了保存母語方言,使用台羅字,其志可嘉,我們不用管。又有人為了特殊目的,嘩眾取寵,提倡台羅字,其行可鄙,我們也不用管。如果,有人想強推台羅字,以取代傳統漢字,我們更不用管,除非他是毛澤東復活。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