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外交】【戰略】美國制華歷程分析及對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建議
2021/09/23 00:12:50瀏覽189110|回應91|推薦33

美國繼承英國的全球霸權,也模仿了後者的外交權術運作。在地緣戰略層面,遵循“離岸平衡手”“Continental Balance of Power”原則,拉一個打一個。這個戰略原則應用在東亞,起自19世紀末鼓勵日本打中俄,1930年代改爲支持中蘇打日本,二戰後再拉日本打中蘇,尼克松任期内又變爲拉中打蘇,直到蘇聯崩潰。參見前文《美國的東亞戰略史》

冷戰結束後,美國一家獨大,享盡霸主紅利,對亞非拉和蘇東無限吸血(參見前文《美元的金融霸權》系列),經濟繁榮達到歷史頂峰。此時美國學術界和戰略思想界,睥睨天下、得意忘形,不再把地緣戰略操作放在心上。但正是在這個歷史性的繁榮表象之下,始自里根的工業外包正在加速進行,克林頓又動手拆除小羅斯福留下的Glass-Steagall金融監管法案,為經濟虛擬化鋪好道路。美國衰敗的根基已經種下。

2000年的科技股崩盤,原本應該是個警鐘,但美聯儲簡單地以超低利率解決,純粹只把金融資產泡沫膨脹的壓力,轉嫁到房地產和金融衍生品去。與其同時,小布希連續出兵阿富汗和伊拉克,對内則大幅舉債、持續刺激經濟,將國力無限透支,終於促成2008年的次貸危機,引發嚴重的内傷,美聯儲被迫放棄過去100多年的正統貨幣理論,飲鴆止渴、學習日本央行發明的量化寬鬆政策。美國幕後決策的政經精英因而警覺到被中國超趕的危險。爲了保護全球霸權所帶來的無數利益輸送管道(參見前文《美國政壇的系統性腐化》《從Manafort案談起》以及《再談美國的腐化》),決意全力打擊中國,其目的是至少像1990年掏空日本那樣,徹底打斷中國的興起過程,如果可能的話,最好能造成類似蘇聯的分裂崩潰。

美國在外交權術鬥爭上的戰術手段,也是繼承於英國,以内宣為核心和起點,首先建立全套似乎言之成理的理論以及由假新聞產業鏈負責製造組裝的連串證據,徹底將對手妖魔化,藉以統一内部力量,然後利用國際話語權把那套説辭對外輻射,一方面爭取炮灰盟友,另一方面迷惑對手的精英,從内部進行瓦解和腐化(參見前文《如何破解當前歐美的宣傳攻勢》以及之前的一系列文章)。一旦準備充分、時機成熟,再强加以軍事、外交或經濟壓力,脅迫對手做出自殺性的政策退讓,最後再以金融手段吸乾尸體的養分。冷戰末期,美國同時成功打垮了蘇聯和日本兩個競爭對手,雖然表面的手法完全不同,實際上是一個套路。這個套路的代價極低,而利潤極高;美國在1812戰爭之後就領會了這個道理,其後雖然對外又發動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戰爭,卻沒有一次是主動或單獨挑戰與自己同一級別的强權。

2009年,美國内部的宣傳口徑忽然被統一,集中火力針對中國外貿政策和科技發展進行妖魔化,當時我立刻懷疑一場新的冷戰已經開始醖釀。不久之後,奧巴馬連續出臺了對俄重啓、向亞洲轉向、TPP和TTIP等一系列外交經貿倡議,證實了美國的戰略意圖。到2014年,美國經濟終於有了明顯的起色,量化寬鬆可以終止,而美國國内的聽衆無分左右,也已經接受中國是美國一切問題的來源,於是對中冷戰可以進入第二階段,外交壓力和滲透顛覆開始付諸行動,對内對外的宣傳聲量進一步提高,中國從美國工作崗位和先進技術的竊賊升級成爲危害人權、威脅和平的反人類邪惡軸心,另一方面,新疆和香港都出現暴亂,中方在港毫無準備,尤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我在這個過程中,寫了幾十篇文章試圖拉響警報,中國國内的學術精英卻幾乎全體麻痹:有些人如同當年蘇聯的知識階級,全盤接受了英美假宣傳的價值觀;其他人雖然明白那些説辭是自我吹噓,卻也沒有看出美國對華惡意的深度。2016年,特朗普意外擊敗希拉里當選總統,打斷了建制派精英打擊中國的長期戰略佈局,讓這個惡意提早浮上表面,奧巴馬所執行的慢性絞殺步驟被省略跳過,特朗普政權隨即在經貿上直接施壓,希望立刻脅迫中方做出自殺性的政策退讓。這時中方若是對美國的戰略戰術有正確全面的認知,就會看出最佳策略是一步不退、對等反擊,但是由於龐大的組織機構需要額外的時間來吸收消化新的資訊,中方實際采行的是退一步、頂一步的折衷。

我重提這些舊事,並不是爲了自我誇耀,或是責怪他人,而是要提醒讀者,霸權交替是百年一遇的歷史轉折,當前國際局勢演變速度之快,為二戰後僅見。依照既有的慣性來做決策計劃,幾乎必然會左支右絀、進退失據。研究美國對中國的打擊手段,在七年前是掌握先機,在四年前還算即時有效,在2021年下半卻是抓錯重點。

爲什麽這麽説呢?蘇聯在二戰結束後,依舊假設全面戰爭隨時可以重新爆發,所以國力發展的重點始終放在軍事上,忽略了民生工業的建設;而相對的,鄧小平敢推行改革開放,必須先做出三次大戰打不起來的結論,才能專心投入長期經濟發展。中蘇在冷戰的成敗,正是取決於對大戰略局勢的演進方向是否有正確的認知。

中美博弈因爲美國右翼民粹勢力沒有耐心、提早翻牌,雖然一下升級到美國所能承受最高强度的正面對抗,而且由於中方的半退半頂策略,美方得以把所有想得到的手段都嘗試了一遍,卻沒有達成扼殺中國的目的。反而經過特朗普四年的外交胡搞,德、法兩個歐陸主要强權離心離德,拜登倉惶撤軍阿富汗,更是讓當地潛在的親美派噤聲。雖然美國建制派精英試圖重拾原計劃,但歐盟為美國站隊已屬不可能之事。第三世界對中國防疫的成就和共同富裕的理想,印象深刻,普遍開始懷疑英美的假新聞。就連美國内部的工商勢力,原本接受了宣傳洗腦,支持對中方施壓,經過關稅戰的折騰,現在也堅決反對中美切割。這四年的鬥爭,更讓中國人民眼界大開,充分見識了昂撒民族的心狠手辣、下流無恥。美國對華冷戰的進展,全部倒退囘起點,黔驢技窮的窘態畢露。

就在美國與戰略目標越行越遠的同時,昂撒集團的實力卻面臨著斷崖式下降的危險。英國的MI6和BBC向來熱衷於幫助美國幹造假顛覆等髒活,例如專職抹黑敘利亞當局的白頭盔組織就是MI6直接創立操控的(創設白頭盔的英國軍官兩年前在土耳其忽然神秘墜樓身亡,可能是敵對特工的報復行爲,也可能是MI6滅口;BBC因而特地出面“闢謠”,說此人申請加入MI6未獲通過,頗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BBC製造關於新疆的假新聞不遺餘力,更是眾所熟知。然而脫歐已經演化成爲世所罕見的超大型鬧劇,英國在未來兩年有超過95%的機率將陷入嚴重政治危機,有大約2/3的機率會發生蘇聯式的分崩離析;届時MI6和BBC可能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不再能夠禍害人類社會。

美國社會的内部撕裂程度不亞於英國。在喀布爾大撤退之後,拜登的支持率降至新低,網絡賭場對明年中期選舉共和黨奪下國會至少一院的機率估算為75%,如果發生,聯邦政府自然立刻重回癱瘓狀態,而且特朗普2024年復出競選總統的機率大增,那麽紐約的民主黨籍檢察長以重大刑事案(Felony charges)來起訴特朗普也隨之成爲定局,而後者必然試圖以加倍極端的政見來參選,以求獲得現任總統的豁免權。2024年大選過程中各種抗爭的烏烟瘴氣、硝烟彌漫,我們可以簡單提早三年預見。

但是我認爲美國在財政和貨幣方面的危機,比起政治還要嚴峻得多。原本美聯儲仍然抱持幻想,希望把2014年之前量化寬鬆的4萬多億美元回收入庫,但努力到2019年夏天,勉强回收了1/5,卻已經造成美國金融市場的現金短缺危機,亦即當年9月的回購利率暴漲事件,被迫就地轉向,反過來重啓量化寬鬆(參見前文《從回購利率暴漲談美國經濟周期》)。不到半年,新冠疫情觸發新一輪的全球經濟危機,美聯儲更是放棄一切矜持,以5倍於2009年的速率大發現金。美國經濟學界素來以學術娼妓(亦即為幕後金主方便而睜著眼睛說瞎話)著稱,隨即也開始普遍發表新理論,認爲無限印錢發債毫無代價,證據是打破Bretton Woods體系50年,美元利率依舊近乎零。而現代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都發生在經濟學界普遍放棄質疑、開始文過飾非後的不久。

當前美聯儲的資產負債(Balance sheet)達到8.35萬億美元,比兩年前增加一倍有餘。然而流行疫情的特性使得全球供給鏈處處運行不暢,而且美國在就業率依舊低迷不振的同時,工資卻大幅上漲,由於中國勞動力加入國際貿易體系而消失30年的美元通貨膨脹壓力,終於重現江湖。但是拜登在經濟學界的諂媚支持下,仍然執意要進一步大幅推高赤字來做財政“投資”;不論最終結果是他所要求的4萬多億美元,還是共和黨已經同意的1萬億,都是在近1萬億美元的結構性年度赤字之上叠加的額外花銷,這還沒有考慮到2020年代末期,社會保險金的收支平衡即將逆轉。

因此雖然美元的金融霸權表面上仍然牢不可破,美聯儲卻必須在緊縮銀根則泡沫爆破、繼續印鈔則通膨加劇之間走鋼絲,而且這條鋼絲會越來越細,未來三年内整體墜落懸崖的機率雖然難以事先確定,但絕對在百分比的兩位數範圍。即使美國僥幸過關,在國際上興風作浪的能力和意願也必然會大受影響。

總結來看,美國主導的昂撒集團在未來幾年,不但花樣無法翻新,而且力道會越來越弱。反過來從中國的觀點來看,則是國際影響力將不斷上升,越來越可以無視英美的抹黑宣傳和制裁打擊。

然而這並不代表中國的決策階層可以高枕無憂,不但許多國内的體制改革即將進入深水區(例如稅制和學術管理),而且對外也會面臨新一類的挑戰;這些挑戰並不直接來自英美的策劃鼓動,剛好相反,它們源於美方力量衰頹、戰略收縮而引發的區域勢力真空。因爲中國不能照抄英美那套好話説盡(宣傳忽悠)+壞事做絕(侵略顛覆)的殖民主義手段,那麽只能運用足夠的遠見,及早建立新的國際機制和規則來解決困難。剛好目前就有兩個例子,亦即阿富汗和幾内亞,可以用來探討一些細節。

阿富汗是典型的區域安全性問題;歷史上内外交困、政治失能。作爲鄰國,中國優先關心的是國安層面,投資開發並非重點。然而阿富汗有著嚴峻的人口結構失調,經濟前景很不樂觀,如果不先保證有飯吃,穩定無從談起。所以只能從外交、國安、財政、經濟全方面著手,而其第一步就必須先整合所有相關臨近國家,統一步調,分派責任。

原本上合組織非常適合作爲中亞區域安全的合作平臺,但因爲早年有人錯估了印度的意圖和屬性,將一顆應該避之唯恐不及的老鼠屎主動扔進鍋裏,現在被迫另外召開臨時性集會。這是一個值得深刻檢討的錯誤;未來幾年,能夠尊重中國核心利益的區域安全機構,只會越來越重要,有必要考慮清理上合,並在其他戰略方向預先佈局,成立或加入類似的組織。

正因爲沒有一個可靠的永久性國際組織來事先協調,塔利班剛接手政權的第一件事,亦即組建新政府,就完全失控。俄國大使和巴基斯坦的ISI各顯神通,試圖影響高層人事,結果依舊是開國鬥爭中的軍事元勛壓倒想要建設國家的技術官僚,明顯讓中方失望。中國必須明白,國際地位上升的後果之一,就是自己必須照顧自己的利益。在上面這個案例中,被動地坐待俄國和巴基斯坦博弈塵埃落定,不是一個超級大國應有的態度。理想的進程是有一個强力向心的上合組織,在美國開始準備撤軍之時,就對所有的相關成員定下基本的行動原則,尤其ISI這種橫跨黑白兩道的玩家,必須有人緊盯著才能夠放心。

至於幾内亞,則屬於經濟性,是保障自己投資權益的問題。中國固然不應該學英美去策動政變,但也不能充當待宰的羔羊。雖然軍事干預不是選項,但經濟制裁卻是完全合理的;如果礦山開采權被無償剝奪,那麽除了新政權應該付出代價之外,國際財團想要買贓,也必須面對懲罰。這裏的難處在於英美素來有在第三世界巧取豪奪的傳統,有些政府有正當理由將英美財團的資產國有化。中國若是想要在聯合國層次推動新的國際法,固然可以試圖把產權保護僅限於軍事政變,但這個劃分很難訂得清楚,而且英美必然會到處扭曲作梗。所以這個原則比較適合立爲國内法,也可以加入中歐協定,互相承諾支持,以賦予足夠的嚇阻力,迫使政變首腦對沒收中方財產三思而後行。考慮到一帶一路是中國外交的絕對主軸,這類維權的準備,實在刻不容緩。

【後註一】這篇文章是兩周前,因應某管道的邀稿而寫的。因爲原本的題目是未來十年的中美博弈,所以全篇的主旨在於討論長期性的外交戰略考慮,而不是幾個月之内的短期折衝細節。這點請讀者特別注意:例如有關印度的討論,絕不是在建議立刻絕交;而是當來自昂撒集團的威脅消泯到若干地步的時候,應該考慮對民族性冥頑不靈的國家做出合理的Quarantine處置。另一個可能的誤解,是把我所談的區域安全合作平臺聯想為北約那樣的霸權組織;這裏我談的是協調溝通,而不是强加己方的意見。

【後註二】2021年十一月5日,美國國會通過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此中細節幾個月前我就已經在留言欄解釋過,但中文媒體依舊普遍拿英美主流報導照本宣科,指鹿爲馬,居然把這件新聞説成Biden的“Win”(例如《一输一赢,逼着拜登对华强硬?》),所以在此為讀者簡單復習一下真正的事實:

民主黨内定的撒錢方案,原本是五萬多億,用來滿足從金主到Sanders一系列橫跨政治左右幅度的派系。大選慘勝之後,迫於現實,將共和黨可以接受的部分(亦即有利於後者金主的花費)拆分開來,因爲有大半是傳統的土木基建,一般口語稱爲基建法案(Infrastructure Bill),餘下的主要是福利支出,所以叫做支出法案(Spending Bill)。當然這麽一拆,固然優先照顧能左右逢源的利益集團,卻也特別方便共和黨全員和民主黨右派對福利支出做堅決抵制,更加難以過關。於是爲了安撫Sanders爲首的黨内左派,由Biden和Pelosi出面,宣誓保證會讓兩個法案同進退;這種哄三嵗小孩的話(如果要同進退,那麽何必拆分?),Sanders當然明白,但民選體制的現實就是跟著他的那一幫“社會主義”派大多只把“理想”挂在嘴邊忽悠選票,朝三暮四的騙人花樣硬是有效。於是基建法案早在八月就輕鬆通過參議院,反而被民主黨掌控的衆議院暫時擱置;而支出法案由於民主黨内部兩個右派參議員的阻撓,從最早的4萬億一路向下削減,目前還剩1.75萬億,眼看著要胎死腹中了。所以今天的新聞,根本不是什麽Biden的立法勝利,剛好相反,是在Virginia州長選舉落敗之後的徹底投降,對兩個法案同進退的承諾食言而肥,由Pelosi出面碾壓左派的抗議,在部分共和黨議員的支援下,讓基建法案通過衆議院,送交Biden簽署。至於支出法案的前途,讀者可以自行估量。

【後註三,2022/06/07】去年我在留言欄裏(參見6樓)解釋了電動車興起將對世界有顛覆性的影響,尤其會助推日本的衰落,並且賦予中國經濟全新的增長動力。剛剛看到這篇產業報告(參見《中国汽车业历史性一刻:今年出口量有望超越德国》),那個預言已見端倪,而且由於最近歐盟在俄烏衝突中積極采納美國推薦的各種自殺性政策,德國工業也會加速流失,除了汽車產業之外,化工巨頭BASF因爲原材料供應風險大增,其CEO公開表示將向中國轉移產能,是有代表性的例子。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68240141

 回應文章 頁/共 10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Apus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9/15 16:39
我在想对于索讨文物的手段程度是不是可以分开讨论。1. 如果只是外交部发言人说两句,外国媒体几乎不会报道,中国媒体的声音在国际上、哪怕是第三世界都几乎听不到。2. 如果只由中国单独在联合国提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辖的ICPRCP(归还非法占有文化财产政府间委员会)早就建议过大英博物馆归还希腊的文物,英国先是拒绝建议,后在压力下表示愿意讨论,但是又搬出自己国内的大英博物馆法,法条规定禁止博物馆永久归还任何藏品,像希腊这样身处欧洲的国家、又有联合国背书都没能掀起太大风浪,中国可能也没法单独制造太大压力。3. 如果由中国牵头广大被抢走文物的国家一起在联合国提出,这样压力肯定最大效果最好,但是这种能瞬间简单直接拉拢第三世界国家的牌是不是在和昂撒决战摊牌、或被昂撒舆论围攻的关键时刻再打出来比较合适呢?现在这些国家越被欺压,到时候能给出的支持可能越多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9-17 06:56 回覆:
成立一個國際組織,專門追討殖民侵略中被掠奪的文物,日後還可以擴張成爲聲討殖民時代一切罪行(尤其是屠殺)的平臺,進一步以索賠為藉口,三天兩頭地惡心他們。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3/09/13 05:20
請問先生向西方索討近代被殖民帝國掠奪文物之事,是否適合由中國官方如外交系統主動出擊,其效益與優先順序考量為何? 我認為若中國能索回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物,會對內部民心與外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產生很大的鼓舞,在話語權的爭奪上極有助益,故有此問。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3-09-15 06:51 回覆:
當然應該。這是很基本的話語術:昂撒集團定義當代國際衝突為“自由民主陣營”和專制集權惡魔的鬥爭,中國就更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澄清那其實是殖民帝國與反殖民力量的矛盾。但是一個自願製造幾百萬失業青年的國務院,再基本的話語術也不一定願意瞭解。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5/23 03:32
請教先生如何看待最近戴琪與Yellen在對中關稅上的意見分歧?是在演雙簧,還是民主黨內的路線鬥爭浮上台面?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2-05-23 06:18 回覆:
是意識形態至上的Neocon/Neolib與專業官僚之間的爭執;我去年對這兩人的批判依舊有效。

Niets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1/21 11:58

昨天Daily Mail的一篇文章(https://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10421027/BBC-director-general-Tim-Davie-warns-staff-job-cuts-freezing-licence-fee.html)谈到BBC正面临近3亿英镑的资金缺口。如王先生所预测那样,BBC的衰败正在慢慢发酵中。

请问王先生:英国政府是否会为保住宣传机器而纾困BBC,还是任其私有化?一个唯利是图的BBC会不会更加肆无忌惮?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2-01-22 04:46 回覆:
BBC並不只是一個新聞頻道(像是MSNBC),而是一家完整的大型媒體公司(NBC+NYT+Universal Pictures),花費主要來自娛樂性節目,所以裁撤也會主要來自那些方向,以便圖利私有媒體;新聞部門將會被重點保護,這是因爲他們受制於公家預算,對政府一向不敢肆意批評,又兼有外宣功能。
新聞部的裁員,是趁機雇用一些英語宣傳人才的機會,不過中方沒有像RT這樣能靈活管理的機構,用處並不大;這是博客以往詳細論證過的。

路哥哥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2/26 21:13
中国是否有办法制裁英特尔?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2-29 07:16 回覆:
只有象徵性的手段。

pedagogicM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內宣都處理不好的問題外宣自然處理不好
2021/12/22 22:29
宣傳能力弱很大可能還是對只要封禁,普通人不能輕易知道就萬事大吉的路徑依賴。這兩天社交媒體上傳出佟麗婭和某官員結婚的謠言(官媒定性),如果是謠言的話,只要抑製其傳播,並由警方找出造謠者就可以。然而不知出於什麽目的,在這位演員報警後,官媒居然把其大肆宣傳,同時把相關詞條定義為敏感詞,讓更多的人對此事知情,給陰謀論土壤,最後損害內宣信譽。這種處理方法是不是還會當成其內部的典範案例以學習還未可知。對外自然無法通知Google facebook封禁美國的造假新聞,所以只能幹瞪眼當縮頭烏龜了。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2-29 05:01 回覆:
我已經論證過,中國政府不可能把優秀的幹部人才優先投入中宣部,所以指望他們很快有脫胎換骨的改進是不切實際的。

乌鹊南飞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2/04 01:06
中国在外宣一再地当乌龟,实在让人感到,似乎外宣和内宣并未被分清。针对抹黑新疆,扰乱香港,公然的霸权行径,外宣能够直接指斥,内宣也同步跟进,但是像什么民运,人权,“不同政见者”,乃至于公开建国的(比如郝海东)内网直接封杀,外宣则当起缩头乌龟,似乎只要正面回应,内网就不得不有公开消息一样。这一套在疫情的舆论攻防上也是贻害甚大。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2-04 03:55 回覆:
這方面的毛病太深、太廣、太大,我又已經反復批評過,實在懶得再多談。簡單來説,内部人員素質和組織紀律是一方面,實際戰略戰術是另一方面。除了分辨英美是主、歐洲是從之外,也應該理解英美和中國相反,政客才是打工仔,媒體反而更接近真正的權力核心,所以反擊時應該把握每個機會,用“假新聞”這個標簽來Undermine their credibility。

GUI-龟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中美可能要战术和解
2021/12/04 00:45
今天我看到了一条新闻(https://www.guancha.cn/economy/2021_12_02_617067.shtml),大概是波音737MAX拿到了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指令,但还没有获得复飞审批。另外,秦刚12月2日在美中贸委会晚宴发表演讲(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1_12_03_617122.shtml),又开始重提“经贸合作是中美关系压舱石”,希望美国尽快取消加征关税,两国要继续加强农业、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并相信中美在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合作将给两国企业带来新的巨大机遇。

结合这两条新闻,我的判断是中美可能快要战术和解,美国取消加征关税应该是中国希望取得的目标之一(今年国内电商的双十一业绩和外贸老板在美亚的黑五业绩都比较惨淡),而波音737MAX复飞可能成了中国的谈判筹码。


另外,鲍威尔前不久放风说美联储放弃“暂时性通胀”,这意味着美国又要放水了吗?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2-04 03:49 回覆:
你想多了。我不是反復解釋過,關稅是中美之間唯一可能達成的實質進展?中方只是在明年美國中期選舉之前,加緊推動此事罷了。
我同樣反復解釋過,美聯儲面臨的是資助財政赤字和避免通貨膨脹的絕對矛盾,而且前者的優先順序是高於後者的,所以至今依舊在進行QE,只不過規模有所收縮。因爲這已經極度偏向寬鬆,要反過來擴大QE是不可能的。

雷霆霹雳震霪霾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2/02 21:56
这次外交部对安倍有关于台湾的发言反应非常激烈,我有些不解,安倍目前只是一介平民,有必要这样反应吗?请问王兄其中会不会有什么缘由?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2-03 03:46 回覆:
儒家講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各行其位,2000年來徹底滲透中國文化,至今上至執政者下到老百姓仍然普遍自動依照頭銜和官位來做區別反應,我剛開始和丘成桐、王貽芳做辯論的時候,不是完全吃虧的嗎?這裏也是同樣的道理,安倍沒有官銜,所以不必客氣,但又很有權勢,甚至可能回鍋,所以必須Get the message across.

雷霆霹雳震霪霾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21/11/30 13:56
最近所罗门群岛暴乱,打砸抢烧中国城。其实从国际政治来讲只是件小事,但令我气愤的是这种纯粹的反人类恶行,以及清楚可见的西方国家介入的痕迹,竟然能被西方媒体宣传成抵制中国入侵的英勇行径,并获得西方民众支持。连华人内部都有很大一部分‘都怪中共到处惹事害我们倒霉’的声音。可惜华人在经历了印尼屠华后还没多少长进,随着中西对抗加深,还会有无数类似的情况。请问王兄,从中国政府的角度,该不该或者如何介入这种事件?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21-12-02 10:49 回覆:
中國外宣處於絕對挨打的地位,這種事遠遠不是最優先。真正應該關心的,是幾天前德國媒體和NGO對張展事件的扭曲報導:我説過,德法是中國外交的重點,Merkel退休是一大損失。美系造謠組織在這個關頭拿張展來説事,顯然是要影響新政府的對華政策。中方對此不聞不問,真是令人納悶;明明對方的説辭有很多明顯的事實謬誤,拿“Fake News”的標簽來反擊是最起碼的作爲。
頁/共 10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