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濟】放任經濟學的邏輯謬誤
2018/09/02 02:18:08瀏覽33413|回應22|推薦15

我始終覺得英文裏一些單字的中文翻譯並不恰當,有時這種翻譯上的偏差,甚至會導致長期而深刻的誤解,從而引發了政策上的嚴重後果。在經濟學和政治學裏,最重要的例子可能是“Liberal”這個形容詞吧。我認爲正確的翻譯是“開明放任的”,而不是“自由的”,所以它的動詞“Liberate”是“解放”;它的名詞變化“Liberty”則是“受放任”的意思,因而經常可以和“Freedom”(“自由”)混用,雖然實際上還是有細微的差別,不能完全通用。但是“Liberalism”就應該翻成“放任主義”而不是“自由主義”(“Freedomism”?)才對。

那麽美國的所謂“Liberal Democracy”就是“開明放任式民主制”而不是“自由派民主”;“Liberal Economics”也應該是“放任經濟學”而不是“自由經濟學”。

不論如何,美國式的放任經濟學是由資本家鼓勵資助、基於一系列錯誤的假設、最終一再導致危險而有害的結果,這個事實我已經多次討論過了。它的錯誤假設包括Homo economicus是完全理性、全知全能、絕對遵守規則和道德(可是放任經濟學又同時不容許外來的規則和道德,所以這種自發的良知,如何在細節上保持一致,也是不能解釋的)、能力平等(亦即資產相同,然而因爲投資報酬率高於經濟總成長率,市場經濟必然導致資本集中和不平等)、並且個別獨立(所以企業是美式經濟學的内建矛盾)。這些假設的謬誤性在中國的經濟學界,廣爲所知(參見林毅夫的著作),是過去40年中國經濟政策沒有被美式思想毒害的主因。

今天我想提出放任經濟學的另一個邏輯謬誤,它是基於數學上博弈論(Game Theory)的一個已知事實,但是我從來沒有見到有人把它應用在經濟學上。如果這是因爲我孤陋寡聞,那麽請讀者更正指教。

這個博弈論上的結果,叫做Braess’ Paradox(布雷斯悖論),由德國數學家Dietrich Braess在1968年提出,一般被應用在交通管理和電網設計上。它是非常違反直覺的,因爲它說,增建道路可能反而阻礙交通。

上圖是布雷斯悖論的一個簡單例子。交通從左邊的Start開始,要前往右邊的End。原本有兩條路可以選擇,分別經過A和B。從Start到A,和從B到End,都是普通的單綫公路,所以所需的時間t=T/100,這裏T是路上車輛的總數。從Start到B,和從A到End,是非常寬廣、但是比較曲折的高速公路,所以t在實用範圍内基本是定值=45。

假設我們有4000輛車必須從Start開到End,那麽效率最高的分配,是2000輛走A路、2000輛走B路。如此一來,大家都花費2000/100+45=65時間單位。請注意,這個最優解並不需要交通警察來强制執行。如果所有的駕駛人都是全知全能、而且完全理性,那麽他們自然會平均分佈到兩條路綫上去。事實上,即使大部分人是非理性的,只要理性的少數不是太少,後者仍然可能彌補前者的一窩蜂,平衡兩條路的交通;這正是我以前解釋過的“套利”(“Arbitrage”)機制。換句話說,在這個設定的背景下,放任經濟學是可以得到最優解的。

現在假設有人注意到A點和B點的位置很近,可以很簡單地開通聯係,於是花了大錢建了一個效率極高的交流道,效率高到A、B之間所需的交通時間可忽略不計。那麽這時每個駕駛的個別最優解(也就是放任經濟學的最優解),都是從Start先到A,接著轉到B,然後才開往End;但是所需的時間是多少呢?t=4000/100+4000/100=80!!!換句話説,大家都吃虧了。

考慮最後做決定的那位駕駛,他是全知全能而且完全理性,并且有合理的道德以及守法精神。如果他也走大家的路,那麽他必須花80的時間;如果他走大家不走的路,那麽他必須花t=45+45=90的時間。做這個犧牲會幫助其他人多少呢?那3999位駕駛所花費的時間減少到t=3999/100+3999/100=79.98,每人節省了0.02時間單位。我想這樣的犧牲,只有墨子的信徒才會自願;一般的道德標準是不會做出這樣的要求的。

所以總體來説,有了交通警察,强迫關閉A和B之間的捷徑,是現實裏唯一能讓群體利益最大化的手段。換句話說,集中的管理和協調,是經濟效率最優化的必要元素之一。放任經濟學先天就無法達到Global Optimum(全局最優)。上面的例子,在交通上似乎不常見,但是在經濟上卻是俯拾皆是,A和B之間的捷徑往往對應著新科技所帶來的新經濟手段,沒有了適當的監管,這些新生意並不一定是對整體社會有利的。

【後註一】忘了提,正文中那個例子,在開通了新的交流道之後,全局的最優解並不是把A和B之間的聯通封死,而是2250人先到A,然後只有500人被容許轉到B。當然這樣相對更複雜的方案,更是只有在集中計劃協調之下,才有可能。

請注意,這個最優解並不是完全平等的:只有那500人可以享受到t=45的優惠待遇,其他3500人的t=67.5,反而比原先的t=65稍微糟糕一些;而享受優待的那500人,並沒有什麽特殊的才能和貢獻。這正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特徵:全局的最優解,往往是不平等、甚至可以說是不公平的,即使有了强力有效的政府監管,爲了社會群體利益的最大化,還是有些人會得不到他們的Fair Share(合理報酬),所以社會主義的最低福利保證,是彌補市場經濟先天缺陷的必需。

【後註二】我想光是說新生意不一定是對整體社會有利,有些抽象,我還是給個具體的例子吧。BitCoin雖然從一開始,我們就可以基於基本金融原理來斷言是個Ponzi Scheme,但是對個別的Homo economicus來説,卻可以是十分賺錢的生意。然而從人類經濟整體來看,它顯然沒有任何正面的貢獻,純粹消費了許多人的儲蓄、精力、時間和相當於德國好幾年的總耗電量。如果政府們早些出手,這些浪費就可以減少很多。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ngyuanWang&aid=114840472

 回應文章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7 19:40
转贴:说到国家的官僚制,新自由主义者强调要将其“民营化”或者通过“市场经济原理”来消解掉。原因在于,官僚制是非效率的,如果用与企业同样的标准来做,将提高效率并使官僚的规模缩小。然而,通过民营化以消解官僚制这个思考乃是一种欺骗。因为,私营企业本身已经是官僚制的了。私营企业之所以看上去比官厅更具目的合理性,并不是因为它是非官僚制的。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资本的自我增殖(利润最大化)“目的”明确而单纯。(官僚制缺乏活力及效率可以引入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理论,另外还有掌握庞大资产的团体的边际递减效应也非小组织可比。)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9-08 03:04 回覆:

你說的私營只為資本,公營才可能是為社會全局著想,正是本文的主旨之一。

不過公營必然是獨占性的,如果腐化了,無法自然淘汰,這也就是放任經濟學者的口實。中國的解決方案,當然是要靠賢能的中央官僚來做監督。如果那些放任經濟學者真的相信自由市場、放任競爭,就應該對中西兩個方案的競賽樂觀其成,而不是用“非市場”的手段(也就是他們的宣傳批評),來扼殺制度競賽的一方。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7 03:31

>>絕對遵守規則和道德(可是放任經濟學又同時不容許外來的規則和道德,所以這種自發的良知,如何在細節上保持一致,也是不能解釋的)

另外,就这一点来说

我发现很多放任经济学的信徒特别相信(不是拿来当借口而是真心相信)人类有一种天生的、绝对而一致的规则和道德,但是政府的存在会扭曲这种天生的道德

因此这些人特别喜欢研究诸如猩猩群体的结构、原始部落的结构之类,真的相信政府产生之前的组织结构反应了这种天生的道德,同时,由于政府是极恶的,只要跟政府沾一点边,这种道德就会被扭曲

这不是逻辑而是信仰,您认为这是不能解释的,他们认为这是不言自明的,根本不需解释

如果系统地将放任经济学的这种荒谬的隐性前提总结一下,对于批驳他们会大有帮助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9-08 02:56 回覆:
放任經濟學的荒謬假設,我已經一再提起,像是你這樣的讀者也貢獻了很多内容。我想已經足夠了。

CRYTRADER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6 08:39
教育也是如此,需要多少大學,開辦哪些新的系,都要考慮到10、20年後的產業、科技、人口變化等等複雜因素,政府必須強勢主導。

台灣現在面臨大學退場潮及跑出一堆華文、台文系,就是放任教育沒有管制的結果。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9-06 09:33 回覆:
很不幸的,這些例子在臺灣俯拾皆是,最後是全民(至少是跑不掉的那部分)買單。

voyager_ho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5 16:36

回复 膠柱鼓瑟:

其实按照台湾的现况,去检举的人更可能是附近的竞争对手。也不排除是某个已经把自己房子租出去给人当店面的人检举,因为饮食业这种东西,说不好听是大家在同一个锅里抢饭吃,你生意好,那么就代表有人的生意要往下掉。

一个业绩往下掉的店家,怎么能维持我房东的收入?我重新找人来租的成本谁来买单?当然是尽可能检举把你给赶走,管你是不是事实。

所以为什么台湾有相当繁盛的黑社会?因为黑社会可以摆平这种房东。

之前台湾的台北市光复北路附近就发生过类似这种事情:一个老住宅改建案,一直有人抗议。结果有人找黑道在光天化日之下亮枪射击,这个钉子户当天晚上连夜搬家,于是更新工程顺利推动。

这是唯一的例子吗?才不是呢!也有饮料店遇过类似的事。一家手摇饮料(珍珠奶茶这种)标榜自己的水过滤系统是全套德国制造进口,为客户提供最高品质的产品。

结果营业不到一礼拜就遭到同业抗议。对方的说辞和理由:你这样搞我们还怎么做生意?

于是他只能把【关于德国】的牌子全部拿下。一拿下来以后自然生意就不如从前,因为一般人不知道你的店跟其它店有什么不同?

但别人的店用的东西成本比你低,你的产品售价既然没办法抬太高,那么别人的利润就是比你好。日积月累,他索性撤掉优秀的德国进口水过滤系统。这就是一个劣币驱除良币的好例子。

台湾是不是有好人?有!但台湾商界没你想象的那么干净,各种想不到的烂事多的很。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9-06 02:45 回覆:
是的。我以前已經一再説過,李登輝所建立的反理性和反智傳統,就自然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的政治和社會環境,即使他下了臺,也仍然會讓臺灣往下坡路上繼續加速墜落

膠柱鼓瑟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5 10:27
附帶一提:最後那間披薩店~選擇收攤走人

膠柱鼓瑟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5 10:22
這還可以推出另一面結論,也就是全局的最佳解,往往就是需要有一群人犧牲,而有一群人能得到超額利潤。


例如都更,就是要用強拆別無方法

而有一群人就得犧牲,另一群建商等人會得超額利潤

但全社會的有形無形綜效會極大,所以還是值得

然而人的盲點就是看不見總體綜效,或是看見了但還是自利為主

情緒聚焦在自己的犧牲,第二聚焦在仇恨獲利者


所以其實有個隱含結論,也就是我一直認為的媒體絕不能自由化(或放任化),因為私營媒體博眼球,當然也會聚焦在這兩點,更將其放大百倍,引導社會輿論,再透過所謂民主引導選票,最後全社會不能建設的死結和綜效最低,但他們並不在意。


遠見雜誌最近做了個大專題,探討台灣這波實體景氣萎縮,滿街夾娃娃的成因,原因綜合歸納為七種綜合造成,我不詳述。


而其中一案例是東區一家高級披薩店,手工講究,用料高檔

然而巨大成本來自東區雖然精華但房屋老舊,消防衛生各種法規趨嚴下要改造那些房屋達到現代建物標準,業者極度痛苦又花費鉅大,之後還有不斷被鄰居檢舉噪音和香味飄散問題,所以不只要合法規,還得合更嚴苛的鄰居期待。最後把廚房機器都停運,只剩餐廳背景音樂,結果還是被檢舉開罰。


我就在想,如果東區居民想要有一家拿得出手的有水準的披薩店,這總體綜效,是否周邊那幾戶就得犧牲一下,忍受一點,然而在幾十年宣揚崇拜個人主義否定集體主義,同時媒體可怕、網路霸凌更可怕的社會,似乎越來越難要求人做犧牲,一個任何人都不能犧牲的社會,所以從重工業大廠到小披薩店都不能蓋,大家在一個受困的網中一起向下沉,而有本領的人可以選擇不再和這種社會爭辯,用腳離開,沒本領或離不開的人又怎辦。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9-05 12:34 回覆:

所以强力而理性的公權力,是經濟高速發展的不二法門。

臺灣的悲劇,就在於李登輝之後反其道而行。


歸休
等級:1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4 23:09
放任經濟學最初要挑戰的對象應是以血統建立的貴族階級及其附庸階層,君王與封建特權。

一戰德國被顛覆的正是德皇與保皇黨容克貴族,取君王而代之的實業家則是在二戰後,建立了新的利益特權階級。

要求放任的核心意涵正是先打破本國故有之中央集權,建立新的壟斷,再打破鄰國的政府壟斷,藉調控新的壟斷階級形成之機,上下其手。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9-05 06:19 回覆:

在19世紀或許如此,不過當時的經濟學還很原始,也沒有多少影響力。

到了20世紀,放任經濟學的核心有兩個:最極端的是Rockefeller創辦的芝加哥大學,另一個比較溫和的是Vienna學派。後者主要是反對先是蘇聯、然後意大利和德國的國家社會主義。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4 16:55

>>這已經不是經濟學,而是幻想了

呃,我指的就是幻想的意思。

放任经济学一边指责政府垄断,一边不承认公司也会垄断,他们的说辞是:如果有公司想搞垄断,总会有其他人搞一个新公司与之竞争从而打破垄断,但这个前提必须是【世界上的资源无限】

所以:政府垄断是错的,而公司不可能垄断。这句话的重点在前一半。实际上,现实中公司的垄断还必须靠政府出手打破,而放任经济学认为这也是错的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9-04 17:34 回覆:

放任經濟學的確常常把資源無限做為前提,但都是隱性的假設,像是你所舉的例子。若是和他們坐下來談微觀問題,例如正文中的例子,他們不會提出要直接建新的捷徑,因爲那會是顯性的資源無限。

總而言之,放任經濟學的不合理假設很多;我在這裏提出的Braess' Paradox,是在那些假設(包括資源無限)之外的另一個新問題。


K.
等級:4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3 18:37

很好的文章,我补充一下

放任经济学其实有一招来反驳您的这种说法,他们会说:可以在A、B之外再开一个C,经过C的速度会更快,如果C也堵车,还可以再开D、E……直至无穷

我认为放任经济学最大的问题:它有一个从来不说的前提【假设世界上的资源是无限的】,比如A、B堵车,只要你有能力,就可以再开C、D、E……,如果开不了,只能说明你没有能力,那么是你自己的问题

但实际上,世界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放任经济学必然会导致垄断,在整个历史上,只有拓荒时期的美国最接近这个【资源无限】的假设,相比少数殖民者,北美大陆的资源的确是几乎无限的(在不考虑印第安人权益的前提下),这种历史记忆使得美国人特别倾向于肯定放任经济学,这也是美国成为放任经济学大本营的原因

放任经济学先说政府垄断是最糟的,应该把A、B交给不同的公司运营,这两个公司竞争可以带来最大的效益,但是,A、B公司可能会合并为一个,或者本来就是一个,如果有一个公司垄断了A、B,这比政府垄断还糟,放任经济学却不认为有任何问题,相反,如果这时政府来拆分这个公司才是不好的

简单地说,它真正的目的其实就是从政府手里抢夺资源,别的都是借口(如果有人不满,它就用最开始的说辞:没有人阻止你开C啊,你开不了只能怪你自己,跟放任经济学没关系)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9-04 01:53 回覆:

你說的這點,的確是放任經濟學另一個有問題的隱性假設。我們以前討論過了,我不再多做評論。

不過你對Braess Paradox有所低估。它的邏輯核心,在於世界上的實際問題,幾乎都是非綫性的,常常會有在遠離全局最優解的地方,有多個局部最優點,而參與者自發的平衡和套利,必然會被局限在附近的局部最優解上。

即使在正文裏這個極度簡單的例子中,A與B之間建再多的公路也無濟於事。如果是要從Start到End直接開通12綫高速公路,這已經不是經濟學,而是幻想了,畢竟人類的科技和資源都是有限的,即使放任經濟學在微觀的問題上也承認這點。


虐猫狂人薛定谔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2018/09/03 02:59

这个例子假设只有4000辆车,是一种“不饱和“状态,因为4000/100=40 < 45. 一旦车辆总数超过4500这个临近点critical point, 是另一种可能”饱和“的状态下考虑最优解。

王孟源(MengyuanWang) 於 2018-09-03 04:15 回覆:
那又怎樣?我們爲人處事,不都是根據外界給定的客觀條件來做反應嗎?你什麽時候能讓宇宙繞著你轉?
頁/共 3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