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數:8 | |
臺海戰爭中的國軍地面防御 |
不分類|不分類 2009/07/04 16:40:03 |
台海戰爭一直是個熱門的話題,碰巧市長最近在寫坦克的文章,我也來應景一下。 在市長之前的坦克文章中,紫氣東來網友對我的回應提出了一些對抗性的觀點,他的觀點很能代表大陸人的普遍看法。可那畢竟是市長的文章,實在不方便在回應裏寫太多,而且我個人不喜歡參加論戰形式的討論。這幾天空閒了,這篇文章我打算完整寫出我的想法。天下縱橫談是臺灣的網站,我本身也是臺灣人,因此在這裏可以從解放軍的對手,也就是國軍的角度,來思考這場戰爭的可能情況,不需要擔心大陸網站的封鎖或者執法部門的法律起訴。 曾看過我文章的網友是相當清楚我的立場的,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更不可能是為了支持台獨,純粹是一種思考鍛煉。解放軍和國軍的實力落差任何人都很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思考《國軍如何在解放軍的全面打擊下支撐更久的時間》,就成為一個充滿挑戰的軍事課題。大陸網友的立場自然是明確的,但我希望你們耐心看下去,解放軍的攻台計劃如果連國軍最刁鑽的防禦都能擊破,就可以算是萬無一失。從敵人的角度來審視自身,才是最完善的檢查。 2000年6月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注意到以色列獨特的街景:到處是穿著軍服,背著步槍的年輕人,悠閒的繼續自己的日常生活,不管是逛街還是情侶約會。執勤和閒暇的差別在於他們是否攜帶彈藥。這對剛從臺灣軍隊退伍剛滿半年的我來說是個有趣的事情,因為臺灣軍隊是集中管理的,根本不允許像他們一樣攜帶槍支去逛街,甚至帶著步槍回家,突然間我意識到這是一種最適合以色列國防環境的防禦方式。 這種到處是士兵的部署辦法可算世界上反應速度最高陸軍部隊。只要穿戴好各種作戰裝具,準備好彈藥,馬上可以進入戰鬥狀態。己方部隊由於散佈在整個國土上,面積太大,對敵軍來說無法做一次性集中攻擊,所以能最大程度的保存己方的軍事人員。以色列不是唯一有這種特殊街頭景觀的國家,隔壁的埃及也如此,只不過埃及太窮,所以埃及士兵普遍沒有以色列士兵那麼上鏡頭。 瑞士也有類似的制度,不過瑞士民兵遠沒有以色列軍隊具備豐富的實戰經驗,但瑞士的SIG公司為民兵設計和製造了世界上最精准的步槍:SG 550。歸功於它精良的設計和優異的材質,它讓瑞士民兵在最短時間內擁有很高的射擊準確度,這和蘇聯的PPSh-41有異曲同工之妙。PPSh-41每分鐘有900發子彈的射速,使得剛剛從集中農場中被徵召出來的蘇聯士兵,可以在短距離內有效率的和大量的殺傷德軍,這對一貫走精兵路線的德軍來說簡直是虧老本的買賣。 民兵並不是一種戰鬥力低下的軍隊組織方式,相反的,民兵的高度靈活性往往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戰果。美國獨立戰爭中的老篷車夫部隊、中日戰爭中的八路軍遊擊隊都是絕佳的例子。解放軍甚至從早期民兵伏擊戰術經驗發展了自身的戰術思想:滲透突擊,方法是以小股部隊強行並且快速對敵後穿插,在韓戰和對印戰爭中都取得了顯著的戰果。在車臣戰爭中,車臣民兵用與眾不同的編組方式和伏擊戰術,造成俄軍的大量傷亡。他們的裝備其實跟漫談坦克(二): 坦克的火力里的阿富汗民兵差不多,但成效有目共睹。 上面這些內容是這篇文章的思考核心:如果國軍也像以色列這樣把大量陸軍部隊散佈在各城市街頭,使正規軍民兵化,這會對台海戰爭造成什麼影響?能不能撐過解放軍的第一次導彈打擊?這種部署方式能否比現有的模式更持久的防守臺灣?如果給國軍配備類似SG 550這種高精度突擊步槍,再配合臺灣的高度城市化地貌,能否像車臣民兵那樣給予入侵者巨大的傷亡?接下來我們就來假想一下這種情況。 《車臣化的臺灣軍隊》是我最早的一次嘗試,YST市長則寫了《瑞士化的台灣陸軍》 作為回答和補充,建議大陸網友抽空看看。在此推薦另外一篇值得大家看的文章:《兩栖閃擊戰》 在進一步討論之前,我們要先理清解放軍的攻台目的和國軍的首要考量。解放軍一旦出兵攻台,目的必定是徹底佔領臺灣,同時它還要盡力減少戰爭中的破壞,因為解放軍並不是美軍,解放軍和中國共產黨必須面對戰後的接收問題,解放軍從臺灣撤退的幾率一定是0。所以解放軍對國軍進行第一波導彈火力打擊時必定會慎選目標,務求像外科手術一樣精密切除。在這種情況下,國軍要做的事情就是找掩護,分散部署,越像以色列越能保存自身實力。任何事情都要圍著防禦來做考量。 大陸的紫氣東來網友認為機動性和火力是第一位的,防禦不是主要考量,不能說沒道理,但是當你反過來從國軍的角度去看,這就變成了一種誤導。因為坦克能發揮自身機動和火力的場合是導彈轟炸以後的解放軍登陸,而首波導彈轟炸是無法避免的,只有從導彈的轟炸中存活下來才能維持接下來的防禦,所以坦克自身的防禦才是國軍要注意第一個重點。第二個重點是受傷坦克的快速維修。現在的主戰坦克都已經做到“模組化”維修,也就是直接換上備用引擎,把原來的引擎送到後方的維修工廠,形成1(坦克)+X(引擎)的補給體系,N輛坦克+NX引擎(或其它零件)。在軍隊的後勤補給系統中,這叫“支援密度”,密度越大,表示坦克擁有的單一備用零件越多,可以保持更久的戰鬥能力,這不是太難的東西,大家可以很容易理解。 坦克為什麼對國軍的防禦如此重要?因為坦克的滑膛炮可以發射各種彈藥,它的高防禦和高機動是國軍步兵部隊在城市戰裏最後的倚靠,一旦台海戰爭進入城市戰階段,自走炮就沒多大用處了。托“地方黑道聚眾盜采砂石”和“民主政治的分贓文化”的福,臺灣的城市建築中的95%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特別適合打城市戰,坦克炮在這種地形中特別有用。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後方可以攜帶步兵,非常適合台海戰爭中的城市戰,步兵可以協助坦克對抗城市戰中的大敵:敵軍步兵,坦克則可以提供直射的炮火支援,進一步加強協同作戰的效果。 YST市長高度推薦大陸的96式坦克,但96式坦克在梅卡瓦坦克面前並不能取得絕對優勢,因為96式坦克無法在解放軍的第一波登陸中大量上岸。這是為什麼呢? 說到這裏必須提國軍早期的一個秘密外籍顧問團:白團,也叫覆面部隊。這個組織是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後,由前日本陸軍的高級軍官秘密組成的,目的是協助國軍鞏固臺灣的軍事防禦,並對國軍的訓練提出建議。白團幕後最大的指揮官正是岡村寧次,也是簽署無條件投降文件的日軍在華最高級別軍官!白團認為,臺灣四面環海,可供登陸的地方太多,按二戰德國大西洋長城的部署辦法,對國軍只能是備多力分。最好的辦法是限制解放軍的登陸地點,是解放軍被迫從少數幾個國軍能徹底發揮火力的地方登陸,從而在潛在大量傷亡的前提下減低解放軍攻台意圖,達到守住臺灣的目的。 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48年,加上日本人做事認真一根筋的習性,使得日本對臺灣各地環境極為瞭解,這套為臺灣量身定做的防禦構想迅速被蔣介石採納。他們的具體做法是人為的加速臺灣溪流出海口的泥沙淤積,使得大量臺灣西部海岸的漲退潮水流變化都很危險,並不適合登陸,這就是為什麼臺灣每年夏天都有不少民眾在海邊游泳不幸溺斃,背後完全是軍事考量。這也為什麼臺灣的教育部對大陸學生來台交流,不管是大學、研究所、博士等,明令禁止研究臺灣沿海水文以及自然環境的核心原因! 按照傳統的登陸戰做法,解放軍必須準備大量登陸船隻,由於地形的限制,解放軍的船隻只能等在海上進行逐次登陸,這種添油戰術會給解放軍登陸部隊帶來引火燒身的不良結局。所以才會有人說臺灣是無法被佔領的,這種論調也逐漸被台獨份子所引以為傲。很多台獨份子其實對軍事完全外行,看到有這種好東西可以支持自己的政治主張,自然鸚鵡學舌,趕緊拿來當作口水戰的彈藥。 可惜科學技術的進步是飛快的,地效飛行器(ground effects vehicle)的出現,使得臺灣精心設計的海岸防禦體系再次落後。因為地效飛行器可以直接在灘頭後方登陸,這不但縮短了國軍的反應時間,更麻煩的是解放軍的高精度導彈打擊,使得國軍不能輕易離開掩體,否則在運動中會遭到更嚴重的損失,就好比二戰德軍在諾曼底防線所遭受的困境一樣。面對這種情況,國軍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直接部署在灘頭,面對解放軍的海上炮火轟炸,同時面對來自灘頭後方的解放軍特種部隊夾擊,損失慘重;二是讓出灘頭,退到灘頭後方防守,可這就等於讓解放軍大搖大擺的登陸,以國軍的裝甲部隊實力沒有足夠優勢把解放軍“趕回海上”。 所以我們發現臺灣拼命要求大陸撤導彈的核心原因,純粹是為了避免自己陷入這種軍事困境,只是這個原因被“民主和公投”精心遮掩了。 回頭來看坦克,由於中國的99式坦克是重型坦克,應用于海島登陸戰對解放軍目前的運輸能力來說有一定困難,所以登陸戰中的王牌只能是96式,但除非96式登陸的數量夠多,否則面對梅卡瓦很難有足夠把握,其它的裝甲車輛就更不用說了,這就為國軍的防禦提供了一個轉機。只要國軍的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存在一定實力,就可以對抗海上登陸部隊和地效飛行器的雙重突擊壓力,即使讓出灘頭讓解放軍登陸都無所謂。 為了消滅掉這些國軍導彈陣地,解放軍最好的辦法是利用特種部隊突擊。但《瑞士化的臺灣軍隊》並不需要集結,他們本身就屬於戰區,沒有運動問題,更不需要機動防禦,只需要做好固定防禦。利用這些部隊和梅卡瓦坦克的組合,解放軍的特種部隊沒有絕對把握可以取勝。 梅卡瓦坦克最特殊的地方是它可以攜帶步兵,這就為台海戰爭中的國軍提供很多戰術選擇。解放軍的反坦克實力固然強大,但需要注意的是:特種部隊在台海戰爭的條件下作戰時,一開始是沒有任何援軍的,當然也沒有坦克。他們需要獨立迎戰國軍的這種混合部隊,他們的火力掩護是來自對岸的解放軍高精度導彈和空中的雷射導引炸彈。不過國軍的這種民兵式和梅卡瓦坦克的混合編組也可以主動對特種部隊交戰。梅卡瓦坦克這時是面對解放軍的特種部隊,最多僅有少量的96式坦克,並不是大規模的坦克戰,損失是可以接受的,不會使坦克部隊退出戰場。 所以我的具體戰術設想是: 1:把梅卡瓦坦克仔細部署在重要地點,並以工事掩體保護,部署地點也包括城市內,民兵化的國軍步兵部隊則散佈各地。城市的建築物是最好的掩體。當解放軍的導彈開始轟炸時,固然會損失一部分部隊,步坦混合小組(注意是小組,不是大規模的集群)卻可以伺機攻擊解放軍的特種部隊,並且用己方相對大口徑火炮優勢和高防禦對已經利用地效飛行器登陸的解放軍展開逆襲。 2:民兵化的部隊攜帶肩射式防空飛彈,可以防禦解放軍的武直10,也可以攻擊地效飛行器。他們的飛行高度並不高,擊傷即可使它們退出戰鬥,並且阻止解放軍重複利用這些飛行器繼續作戰,至少維持一段時間,國軍可以用這段時間與解放軍特種部隊交戰,減緩己方壓力。 3:國軍的海軍主力艦只大概已經在解放軍的第一波突擊中重傷或沉沒,無法對海軍有過高期望,如果有艦隻完整存活下來,則利用艦隻協助防空作戰。 4:國軍空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協助防空。它們泰半躲藏在花蓮和台東的山區洞庫內,升空作戰其實是死路一條,因為地面的跑道必定已經被解放軍的導彈佈滿延遲引信的地雷,因此空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利用雷達對解放軍的戰機進行定位,伺機發射防空飛彈以協助地面部隊的防空。已經升空的戰機則飛往沖繩的與那國島或鄰近空軍基地。 5:國軍的陸軍飛彈部隊任務非常吃重,需要同時進行防空和反艦。彈藥一旦消耗完畢,則加入民兵化的地面部隊或自行解散。 6:臺灣的人民群眾則扮演難民角色。好比三國演義裏的長阪坡,當曹軍的先頭部隊看到茫茫人海,躲在其中的劉備軍則乘隙轉移。難民裏可能會有一部分逃兵,不要緊。最重要的是大量難民會離開臺灣的城市,在臺灣狹小的環境下,加上解放軍為了佔領後的政治目的,必須進行收容和安撫。這無疑加重了解放軍的後勤負擔和作戰難度,對國軍來說,越多平民加入難民行列越好。國軍的陸軍部隊可以在城市區域與解放軍痛快的打一場戰鬥,就算整個臺北地區都被解放軍的大炮主義夷為平地,也有利於戰後的重建工作。 整個台海戰爭中,國軍的抵抗時間最小值設定為6-7日,梅卡瓦坦克有再多缺點,只要能撐過7日即可,不需要考慮二戰時的長期戰,這點以色列很有自知之明,正好是臺灣可以借用的。 “躲過第一波導彈轟炸,守住第二波特種兵突擊,逆襲第三波登陸大部隊,在城市地形決戰”,這是國軍的最高指導原則。如果7天以後美軍還是沒有出兵,那國軍就可以投降了。 我必須承認,這種對國軍幾乎是全新的軍事編制和戰術設想有點卑鄙,因為它置臺灣人民的生命財產於不顧,甚至作為一種手段。身為臺灣人還提出這種構想,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已經觸犯了“反人類罪”。但我很確定按照國軍現行的防禦體系,絕對撐不過48小時,這篇文章就到這裏。下篇文章我會聊聊為什麼臺灣拒絕採用這種防禦體系。 |
最新創作 |
|
||||
|
||||
|
||||
|
||||
|
||||